案由:(20230334)关于加强我市基层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纲要,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建设,成功打造群众“15分钟健康服务圈”。但是基层医疗机构与互联网医疗融合发展情况较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仍有短板,与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互联网医疗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我市依据国家和省的相应政策,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和远程医疗平台试点服务。但是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文件仍有待完善,医保部门和药监部门缺乏配套政策。

  (二)缺乏统一完善的服务门户。我市的互联网医疗缺乏完善的统一服务门户,服务平台功能较简单,不同事项的预约需要切换不同平台,并且未与社保平台信息联通。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健康东莞app”、小程序,部分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开通了公众号。各平台信息不能互联互通。门诊及预防接种的预约使用的是不同平台。同时所有服务平台均暂不支持线上社保结算功能。就诊使用社保,均需到人工缴费窗口排队。服务平台界面不直观,操作复杂,交互体验较弱,使用信息容易出错。

  (三)基层医疗机构参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意愿和动力不足。社区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忙于日常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同时承担大量的疫情防控工作。互联网服务需增加出诊人数。另外互联网医疗服务没有确定的盈利模式,对机构、基层医务人员吸引力不足。基层医疗机构对互联网医疗服务存在的不确定性存在顾虑。

  (四)互联网医疗亟需增强宣传引导。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开展预约就诊,但是线上预约就诊的比例较低。部分群众对互联网+医疗模式了解不够,使用少,存在较多疑惑。老年人通过网络平台就诊困难。

   法:

  在基层医疗服务领域,随着居民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社区客观工作形势带来的医疗服务创新升级的需求,发挥互联网所蕴含的巨大优势,利用互联网良好的信息共享和交互能力,将有助于实现基层医疗服务提质增效。针对以上状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政策顶层设计和具体的保障政策。加强全市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为我市医疗网医疗发展提供方向。通过医保、市场监管、卫健部门等多部门联动,配套出台我市在互联网+医疗的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社保报销,收费标准,信息监管等方面的政策。

  (二)继续推广全市预约服务统一平台使用。深化全市预约服务统一平台应用,实现医疗机构全覆盖,实施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结果自助查询、社保结算、线上定点等便民信息服务,持续优化升级“健康东莞”APP,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实现各个端口互联互通,完善功能模块,进一步优化预约服务、线上转诊流程。在服务平台开通更多便民服务,如线上实现社区门诊定点功能等,减少窗口排队办理的业务。

  (三)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线上线下深入融合。积极依托线上创新打造问诊、咨询、预约、反馈一体化平台,有力反哺线下医疗服务,通过建立“线上场景化服务、线下补充核验”的运作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医疗服务模式的高效安全落地。

  (四)积极探索基层医疗服务新模式。制定适宜我市的常见病和慢性病病种的范畴,细化规范,在保证医生执业规范性和患者诊疗安全性的情况下,减少线下医院的就诊次数,提高诊疗质量和体验。结合家庭医生建立的健康档案,对于常年在定点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慢病患者,采取白名单模式主动推送服务。

  (五)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配足配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依据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需求,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在慢性病,康复医学,延续护理等方面培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服务水平。

提案者 关敬辉
部门答复

市卫生健康局:

  经研究,我局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334号提案的会办意见如下:

  近年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工作部署,积极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完善“互联网+医保”线上结算,不断优化和提升医保公共服务能力,力求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医保服务。

  一是医保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全面覆盖。2021年5月,我市顺利上线全国统一的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医保平台”),全市参保人、定点医药机构依托医保平台提供医保服务。以医保平台为依托,我市已实现住院、普通门诊、生育、门特病种等业务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联网现场结算,并推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我局常态化推动15项业务编码维护,精准化抓好业务编码质量监控和管理,为实现全国医保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医保便民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持续推进“互联网+医保”线上结算服务。我市于2019年12月12日正式开通医保电子凭证,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实现全市定点医药机构接入医保平台并支持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其中,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扫码登录、扫码挂号、扫码就诊、扫码取报告、扫码取药、扫码结算、POS扫码支付7个流程应用。同时,加快推进定点医院上线移动支付应用,截至2023年3月底,我局累计推动15家定点医院开通医保移动支付,目前我局正加快推动医保国标版移动支付试点工作。此外,首创惠民就医服务项目,参保患者只需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并完成线上签约即可实现“一次签约、先就医后付款”的惠民就医服务项目。自2022年8月起,我市已有13家定点医院接入惠民就医项目建设,目前正进一步推广,服务将辐射全市33个镇街。

  三是稳步开展互联网诊疗医保服务。互联网诊疗服务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2020年2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定点医疗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试点开展互联网诊疗医保服务的通知》,对互联网诊疗医保服务开展范围及医保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我市参保人在互联网医院发生门特病种及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在线复诊费用的,按规定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四是不断优化“互联网+”医保经办服务。为深化医保经办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我们不断推动更多医保经办服务事项通过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广东政务服务网、粤医保小程序、粤智助、“i莞家”等系列平台和自助服务终端,多渠道实现“掌上办”、“网上办”,让医保服务更便捷、更高效、更智能。

  下来,我局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着力抓好医保信息化和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对提案所反映意见的研究,不断提升医保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群众办事的便利度、满意度和幸福感。

  东莞市医疗保障局

  2023年5月12日


关敬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基层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建议》第20230334号收悉,经商市医保局,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互联网医疗建设情况

(一)互联网医院情况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互联网医院建设,深入开展卫生健康信息便民惠民服务,2022年,我市建成49家互联网医院,均已对接广东省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同年12月,为适应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的新形势要求,有效缓解线下医疗资源紧张问题,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部署下,我局组织市内16家医疗机构,正式上线互联网医院新冠发热门诊。互联网医院新冠发热门诊的集体上线,为市民群众提供新冠肺炎线上咨询、在线问诊、处方流转、线上支付、药品快递到家等线上线下联动的一体化服务,有效提升医疗资源的承压能力和释放线上医疗资源的潜力。

(二)远程医疗平台情况

东莞市远程医疗平台项目纳入东莞市“数字政府”整体规划,主要是依托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并遵循省远程医疗业务流程,汇集利用省市各种类型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创新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实现跨地域、分层次的远程医疗服务,将优质医疗资源服务辐射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2年以来,我市共使用远程医疗设备召开远程会议255余场,基于省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医疗服务10392次,平台业务使用量稳步增长,有效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救治能力。

(三)线上便民惠民服务情况  

我局持续优化升级“健康东莞”APP,完善功能模块,并将全市预约服务统一平台应用整体迁移上云,全面提升预约服务能力。2022年全市预约服务统一平台预约1556万人次,自2019年平台启用至今累计预约数4075万人次。此外,我局不断完善拓展“健康东莞”小程序惠民便民服务,2022年推出了“转诊申请”“停车汇集查询”等服务,集成“健康申报卡”“电子陪护证”“互联网+护理服务”等功能,累计访问2409.5万人次。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完善政策顶层设计和具体的保障政策

我局统筹规划建设全市互联网医院服务与监管平台,并纳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总体部署。通过项目建设,为市辖范围内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统一规范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支撑的同时,将其互联网医疗业务的事前准入评估、事中诊疗活动监控、事后异常诊疗行为分析告警等监管内容贯穿起来,通过实时、专业、精准、高效以及全覆盖的监控,确保互联网医疗服务行为的合法、合规和有效,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为本地区居民就医保驾护航。目前项目正进行部署开发,拟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项目验收。

为进一步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2020年2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定点医疗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试点开展互联网诊疗医保服务的通知》,对互联网诊疗医保服务开展范围及医保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我市参保人在互联网医院发生门特病种及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在线复诊费用的,按规定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二)关于继续推广全市预约服务统一平台使用

持续优化全市预约服务统一平台应用,今年我局将对“健康东莞”APP进行功能升级改造和信息安全加固,增加适老化应用,通过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置“健康东莞”APP宣传易拉宝等宣传材料,进一步加强对“健康东莞”APP的推广和宣传,拓展使用人群范围。同时,深化“健康东莞”小程序应用,完善功能模块,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优化预约服务流程,提升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结果自助查询、社保结算、移动支付等便民信息服务体验。

(三)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我局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规划升级改造全市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管理平台,包括基本医疗子系统、公共卫生子系统、便民服务和运营管理四大模块。涵盖健康教育、居民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康复保健、居民疾病信息管理、协管机构和人员管理、基层中医药等内容。在便民惠民服务方面,包含了排队叫号服务、预约服务、自助服务、便民结算、信息推送与公开等功能。通过平台建设,结合“健康东莞”小程序线上转诊功能,方便患者在线上申请转诊服务,线下精准就诊,深度融合基层医疗服务,同时市民可以通过线上查阅自己的健康资料,参与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积极探索基层医疗服务新模式

当前,我局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患者可享受每年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和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主动把慢性病患者纳入规范管理。下来,我局将积极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结合互联网医院功能,大力推广线上就诊和续方服务,方便群众“足不出户”完成就医。同时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广力度,优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通过防治结合实施健康管理,探索推进白名单主动推送服务模式,加强随访,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和居民真正建立起服务伙伴关系。

(五)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局多措并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持续开展东莞-香港金牌家庭医生培训项目,引入国际化家庭医生服务理念和香港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新增112名金牌家庭医生(护士)培训,顺利开展10个批次的金牌培训课程,累计培训400人次,加快我市与国际化家庭医生接轨步伐。二是持续推进全科医师进修项目,自2018年起,我市选派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分批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部参加为期三个月的进修,至今已累计培训139名全科医生。三是持续开展市级家庭医生师资骨干团队“滚雪球”培训项目,在长安、凤岗、石碣基地围绕签约流程、履约规范、健康管理等方面培训,实现全市签约服务同质化,并创新开展机构管理、绩效分配等专项培训,加深经验交流,累计培训1000人次。四是利用全科实训中心做好能力提升工程,从2020年开始先后分批分期开展糖尿病、高血压、妇科、消化科等常见病诊治能力项目培训,截止到2022年底累计培训学员838人。五是加强对新技术应用场景培训,结合互联网医院、健康东莞小程序线上转诊功能等新技术应用,通过开展技术培训、考核上岗等措施,加强对新技术应用场景的掌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服务水平。

感谢您对我市基层医疗建设的支持和关注,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专此函复。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6月16日


办理单位 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