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331)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议

据世界卫生组织今年6月发布的《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近10亿人患有精神健康疾病,抑郁症正逐渐成为负担最大的疾病,已超过癌症、心血管疾病对人的影响。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

  调研结果分析,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亦日趋严峻,主要是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疫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大众而言是一个应激事件,人们可能因此出现抑郁、焦虑、恐惧、失眠等各种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疫情期间,人们生活的有序性被混乱所替代,很多事情偏离正常轨道。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居家学习的不适应性,各种压力造成以青少年为主要的群体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2.家庭关系的影响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成人的工作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都普遍增大,造成的不良情绪反应影响家庭和睦,家庭中紧张的亲子关系或家庭的冷暴力、父母离异及离异后重组家庭等,都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3.网络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对手机、电脑等屏幕媒体的使用逐渐增多,依赖性增强,电脑、手机等屏幕媒体使用过多,直接影响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导致社交孤立,进而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风险。

  4.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因素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也是一个心理波动较大的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分泌大量激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的身体、情绪。


   法:

  1.加强家长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良好的亲子关系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为此,建议建立以家庭、学校、社会为共同责任主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加强对家长的科学加强生命教育,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引导青少年认识生命的价值,建立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热爱。提高青少年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医院的专科门诊增加人员配备,建立更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以便在家长或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最初症状时进行有效的干预。

  2.优化青少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社区组织体系及公共卫生资源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组建由家长、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等构成的全方位的社区心理健康体系,形成合力共同消除由于疫情、经济、家庭不和睦等问题造成的心理健康影响。

  3.加强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建设

  加大心理咨询领域的研究及人才培养,建设并根据社会需求培养相关人才,确保卫健系统有充足的专业人才向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产业,完善并优化有助于人文关怀的精神健康系统。

  4. 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

  采用技术手段严防青少年受到不良网络内容的侵害。依靠技术手段适时监测、监控不良信息传播。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发生,帮助青少年培养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开展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简称《通知》),将宣传主题确定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东莞做为全国文明城市,更需要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加大对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的宣传科普力度,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进身心健康教育发展,提升身心健康问题筛查能力,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形成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提案者 张华,张炜
部门答复

市教育局:

  转来市十四届政协二次会议提案20230331《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牵头下,多部门共同构建“家-校-社-医”联动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我局结合职能,鼓励与引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在发展精神卫生医疗资源的同时,不断培养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精神卫生防治体系;牵头加强建设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88881111”及应急处置队伍,联合各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学生心理危机线上与线下干预及紧急处置,2022年共开展三期多部门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

  二、关于该提案所涉及我局职能的建议答复

  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医院的专科门诊增加人员配备,建立更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以便在家长或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最初症状时进行有效的干预。”“确保卫健系统有充足的专业人才向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产业”

  对于政协委员所关注的精神卫生医疗人才资源及规范 治疗、心理疾病科普工作方面,我们已经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截至2022年底,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共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408名;每10万人口配置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3.9名。2016年—2022年,共举办了八期全市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班,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医师/助理医师共306名,其中完成执业范围变更或增加精神卫生执业范围有293名,精神科医师转岗加注率达95.8%。目前,全市共有33家镇街(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家均设有专职精防医生(人员),共104人。

  二是发展与规范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资源。我局正在推进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以及逐步推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社区精神心理科门诊。截至目前,市人民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等18所医院有开展青少年精神心理门诊服务。其中,市第七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在青少年心理治疗方面不断创新,针对不同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拓展特色的治疗方法,并召开全市性学术会议,共同促进学科交流与发展。

  三是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 根据各中小学的需求,我局指导各镇街、各医疗机构派出专家团队到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市第七人民医院制作了“说医不二”及《我的专业我来讲》系列科普视频,开展相关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科普活动,帮助广大青少年朋友掌握心理自助和识别早期心理异常方法,引导其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主动拨打88881111心理热线或寻求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帮助。2022年,共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45场,其中针对儿童青少年21场;派发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共20650份;累计10469人参与。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共接到青少年来电5538例,其中高危293例,转市教育局25例,通过线上评估与心理疏导,定期电话随访,累计随访1328人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部门联动,发展服务体系

  我局将继续配合教育部门,加强部门联动,共筑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各镇街、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更规范、专业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服务。继续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等开设精神(心理)科,鼓励有条件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专设儿童青少年门诊和住院诊疗服务。

  (二)加强队伍联合,提升服务能力

  我局将积极协同,参与组建我市线上、线下有关青少年的专业咨询服务团队,协同构建“家校社”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统筹整合医疗专业资源,组织系统内的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为学生开展治疗干预;为学生、家长提供咨询、治疗服务,协助学生解决成长烦恼,帮助家长获取适合的亲子教育方式。

  (三)扩大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

  举办全民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组建心理健康科普宣讲团,深入到各个社区、学校,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充分运用新媒体、宣传折页、展架、视频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提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吸引性和趣味性,进一步拓宽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和知识面。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6月19日


张华、张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家长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建议。2021年11月,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心理课程、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计划。每两周开设1节心理课,家长完成每学年4次8个课时的家长培训课程。另外,积极推动广大学生家长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家庭教育本领,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正确行动引导孩子;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科学的育儿观、成才观、成人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间,不断创造家庭教育机会,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孩子情况,支持孩子参加适合的社会实践,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下来,市教育局将与高水平研究团队展开合作,研发“生命教育”系列课程,进一步在全市中小学推广“生命教育”,指导中小学通过顶层设计,将“生命教育”主题融入常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

  2023年市教育局推出了“如何当好家长”大家谈家庭教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旨在结合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孩子常见困惑和当前家庭教育热点问题,通过云直播方式和交互式设计开展大学习,将重点放在如何帮助父母提升与孩子的沟通技巧等方面,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共生。

  二、关于优化青少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议。2021年11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镇街要整合、培养由心理服务社工(志愿者)、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专业构成的心理服务队伍。要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机构服务等形式,建立以心理辅导人员、社会工作者为主的心理服务队伍;要吸纳村(社区)干部、社区(驻村)民警、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组建社会心理服务兼职队伍,协助专职人员开展排查发现、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服务;要创新心理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心理辅导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不足的镇街,探索与临近镇街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开展心理服务人员组团式服务。

  2022年11月东莞市教育局等11部门关于印发《东莞市防范学生心理危机工作指引》的通知要求团市委组织各镇街(园区)团委建立重点情况监管和通报制度,将收集的有关涉及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信息经研判后及时推送给同级教育部门;支持指导“莞香花”等青少年服务机构面向社区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学生行动,支持引导志愿者面向社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和关爱生命宣传服务,及时引导学生学会积极求助,摈弃自杀自伤等消极行为;大力参与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排查化解家庭矛盾纠纷,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要求市妇联组织各镇街(园区)妇联推动建立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将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社区教育体系;开展“用心陪伴,共同成长”玉兰姐姐家教计划;办好社区家长学校;会同政法、教育等部门对基层社区的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定期跟踪开展疏导工作,防范化解危机事件的风险。

  三、关于加强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建设建议。一是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共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408名;每10万人口配置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3.9名。2016年至2022年,共举办了八期全市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班,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医师/助理医师共306名,其中完成执业范围变更或增加精神卫生执业范围有293名,精神科医师转岗加注率95.8%。目前,全市共有33家镇街(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家均设有专职精防医生,共104人。

  二是发展与规范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资源。卫生健康局正在推进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以及逐步推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社区精神心理科门诊。截至目前,除市第七人民医院外,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市东部中心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康复医院、厚街医院、大朗医院、横沥医院、石碣医院、东华医院、康华医院、怡心园医院、曙光医院、广济医院等18所医院有开展青少年精神心理门诊服务。其中,市第七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在青少年心理治疗方面不断创新,针对不同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拓展特色的治疗方法,并召开全市性学术会议,共同促进学科交流与发展。

  四、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建议。2021年11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网信部门要加大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清理网上与儿童青少年有关的非法有害出版物及信息,为儿童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政法、公安、宣传、网信、团委等部门发现学生自杀倾向、轻生求助、离家出走、遭受家庭暴力、校园欺凌、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等情况;基层社区发现学生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医疗机构接诊发现有严重自杀或伤害他人倾向或行为的高危学生;卫健、团委等部门有关热线接到学生轻生求助的电话;妇联、民政等部门了解到学生遭遇家庭暴力、父母婚姻变动等可能对学生心理状况、人身安全带来重要影响情况;工会发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引发心理问题,以上情况相关部门应及时推送给学生所在学校或同级教育部门。

  2022年11月东莞市教育局等11部门关于印发《东莞市防范学生心理危机工作指引》的通知针对网络环境建设要求市委网信办要加大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力度,防范网络炒作;及时排查和清理属地网络与学生有关的非法有害出版物及信息,为儿童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发现学生自杀倾向、轻生求助、离家出走、遭受家庭暴力、校园欺凌、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等网络信息,及时推送给学生所在学校或同级教育部门。要求市公安局要依托大数据加强网上巡查、监测预警,发现涉及校园欺凌、家庭暴力、自伤自残、扬言自杀、轻生求助、离家出走等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及时推送给学生所在学校或同级教育部门。

  感谢您的提案和关注,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助力。

  承办人姓名:谢润宜

  联系电话:23126130

  东莞市教育局

  2023年6月14日


办理单位 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