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297)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供水安全保障的建议

据了解,我市居民生活用水主要由东莞市水务集团供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供水公司”)提供。目前,供水公司的日供水能力约为600万立方米,供水管网长度近2万千米。我市自来水水源以东江为主,本地水库为辅。按照《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东莞在东江的年分配水量为20.95亿立方米,特别枯水年为19.44亿立方米。2021年我市用水总量为21.06亿立方米,其中约19亿立方米水量直接或利用东深供水工程间接取自东江,占用水总量90%以上。近年来,根据《东莞市城镇供水专项规划(2015-2030)》、品质东莞建设和“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等工作要求,供水公司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关停整合一批规模小、设施老化、水质水压不达标的镇村水厂、优化自来水厂布局等,提升了我市供水资源配置利用及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但仍然存在优质水源紧缺、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2021年底咸潮来袭,引发社会各界对我市供水安全的强烈关注。主要问题有:

  1.水质性缺水,水源单一,应对东江突发水污染事故的措施和能力有限。据统计,以东莞822万常住人口计,2020年我市人均占有本地水资源量仅为253立方米,远低于广东省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755立方米和国际公认的年人均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线。据了解,由于水源质量堪忧及水资源应急储备不足,如果东江突发水污染事故,储备水资源仅能维持我市居民用水3小时。

  2.咸潮来袭,严重影响我市供水安全。东莞地处东江下游,随着上游各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排入东江的生产及生活废水不断增加,东江水质从上游往下游逐渐变差,加上东江东莞段因过度采砂导致河道下切,污染物不能迅速下泄,且容易形成海水倒灌现象,严重影响东江水质,造成我市相关水厂水源紧缺。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东江流域遭遇了自1963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东江上游来水量显著减少,海水涨潮时倒灌入河,导致河水中氯化物浓度升高,自来水有明显的咸味。此次咸潮主要影响到我市第二水厂、第三水厂、东城水厂、万江水厂及高埗水厂的正常取制水,以上水厂供水规模合共205万立方米/日,供水服务人口约425万人。

  3.供水设施、管网老化,民众对自来水水质的信心严重不足。由于设施、管网老化等原因,“黄水”“锈水”时常出现,致使民众对自来水水质的信心严重不足。曾有报道称,我市仅有三成居民喝自来水,一些居民长期购买桶装水作为食用水。事实上,我市很多机关、学校、住宅小区、企事业等单位都安装了直饮水或直接购买桶装水作为饮用水。


   法:

  1.针对优质水源不足问题,建议:一是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东莞分干线工程建设,接收消纳给予东莞的西江来水,打破东莞只有东江的单一水源局面;二是强化水源地保护,加快“河库联网”工程建设,加大力度治理水库水质,建设优质的备用水源体系;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节水意识。水是生命之源,需要大家共同守护,要形成人人爱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2.针对咸潮等污染问题,建议: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上移部分水厂的取水口位置,减轻咸潮的影响;二是加大不受咸潮影响的水厂的供水能力,补充供水缺口;三是加大自来水厂的应急能力建设,新建、扩建一批应急蓄水池,减轻咸潮等污染的影响;四是加大监测力度,随时掌控咸潮及其它污染状况,为精准应对咸潮等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3.针对管网老化及民众对自来水水质的信心严重不足问题,建议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对不合格的设备、管网进行更新改造,确保我市供水安全。

提案者 孔迪
部门答复

市水务局:

  市府办发来《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供水安全保障的建议》(第20230297号提案,下称《建议》)收悉。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贵局为主办单位,我集团为会办单位。经研究,我集团回复意见如下:

  一、针对《建议》第1点提及的“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东莞分干线工程建设,接收消纳给予东莞的西江来水,打破东莞只有东江的单一水源局面”,目前我集团正全力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松山湖水厂和芦花坑水厂及配套管线工程建设,两间水厂总规模为160万立方米/日,水源为西江水与东江水,水厂投产后可实现双水源供水格局,进一步保障我市供水安全;针对提及的“强化水源地保护,加快‘河库联网’工程建设,加大力度治理水库水质,建设优质的备用水源体系”,我集团已认真落实市级水厂所在的一级水源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在一级水源保护区设置界标、宣传牌等并加装视频监控,定期开展日常巡查管理;针对提及的“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节水意识”,我集团定期在全市范围举办水厂开放日、“供水服务进社区”及“走进水企”等系列活动,向市民普及供水服务、管网改造、用水节水等知识,营造节水、惜水、亲水的浓厚氛围。

  二、针对《建议》第2点提及的“三是加大自来水厂的应急能力建设,新建、扩建一批应急蓄水池,减轻咸潮等污染的影响”,因新建、扩建蓄水池涉及用地、建设及后期运营等问题,其可行性及建设规模等问题需进行综合研究。经初步分析,建议暂不考虑新建扩建应急蓄水池,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我集团运行中的30间供水厂及加压站蓄水池容量已达632163m3,可在咸潮等情况期间通过调蓄实现避污取水;二是我集团主力供水厂主干管网已实现互联互通,个别水厂受咸潮等情况影响时可减少或暂停取水,水厂之间可进行水量调度,保障安全供水;三是我集团正在建设的水厂及配水管线工程,投产后可大幅提升水源及水厂应急调度能力,实现管网优化调度,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三、针对《建议》第3点提及的“建议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对不合格的设备、管网进行更新改造,确保我市供水安全”,为全面提高我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供水质量及服务水平,我集团秉承“安全优质供水”的服务宗旨,2022年已超额完成500公里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年度任务目标,2023-2025年将持续推进全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工作,每年改造供水管网不少于500公里,着力提升“最后一公里”水质。

  特此函达

 东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2023年5月8日


孔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供水安全保障的建议》(第20230927号)收悉。经综合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情况

  关于我市水源单一,优质水源及水资源应急储备不足,咸潮上溯,影响下游水厂正常制水,以及供水设施、管网老化,导致供水水质污染等问题。近年来,我局正致力于提升我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编制并落实《东莞市供水安全保障规划》《东莞市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东莞市深化推进“供水一张网”保障供水安全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水源保护和利用方面

  一是落实水资源节约利用及保护措施,东江原水水质持续改善。一方面,我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节水措施。根据广东省“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方案,2021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较2016年下降了28.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6年下降48.0%,用水效率显著提升。“十四五”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21.34亿m3,2022年全市用水总量21.04亿m3,满足控制指标要求。另一方面,建成了石马河河口东江水源保护一期工程,大幅削减石马河排入东江的污水量,并完成东江北干流、南支流、东深供水东江桥头3个国家级重点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有力保障了东江水质安全。据统计,2021年东江水质监测29项指标较2016年有大幅好转,III类及以上比率从40%增加到82%,原水水质明显改善。

  二是分批实施水源利用及保护工程,逐步完成阶段性建设目标。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主干线、东莞分干线已全线贯通,正在加紧隧道内衬施工,目前已完成75%,确保2023年底具备通水条件。配合上述工程的实施,结合已建的江库联网工程,积极推进沙溪分水口至五点梅水库群连通管、江库联网原水绕松木山水库原水管、莲花山-马尾水库段原水管、五点梅水库群物理隔离及清淤扩容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区域性水厂建设,到2023年底,完成松山湖水厂一期工程(110万吨/日)以及相关配套管线工程建设并通水,到2024年,完成芦花坑水厂(50万吨/日)及相关配套管线工程建设并通水。

  (二)应对咸潮等污染方面

  在2021年9月-2022年3月我市受咸潮影响期间,我局提前谋划、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扎实开展抗旱防咸保供水工作,确保全市供水安全稳定。一是坚持“预字当先,实字托底”。组建工作专班,并制定了《2021-2022年抗旱防咸保供水工作方案》,大力推动各项抗旱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开源节流,蓄水保水。对重点中型水库水位动态管控,增加本地水库蓄水和利用途径。严格实施用水管控,明确水量压减目标,落实节水措施;三是精细调度,抢淡压咸。通过加强水质监测,专题研究咸潮规律,精准指导上游及本地水源取供水调度,保障受影响区域取供水约3.5亿m3,有效降低入户水含氯度;四是完成市第二、第四水厂取水口迁移工程,于2021年8月完工并通水,及时缓解了我市供水安全受咸潮影响的问题。在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该轮抗旱防咸保供水工作获得了全面胜利。

  (三)供水设施改造及水质保障方面

  “十四五”以来,我局逐步加大供水设施更新改造力度,全市供水系统韧性得到了较大提升。一是重点推进水厂扩建及升级改造,推动樟木头镇簕竹排水厂扩建工程建设,并完成6座市主力水厂老旧设施更换、排泥水设施建设,正在开展3座水厂排泥水设施建设及25座水厂老旧设施设备更新;二是统筹推进公共供水管网更新改造。2021年至今,全市累计投入8.74亿元,完成新建、改造供水管网约1304.77公里,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9.46%。2022年底启动了东莞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一、二期工程,重点对老旧程度严重、爆漏频率高的社区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三是推进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完成了松山湖华为团泊洼供水管道工程等6段联通管建设,2023年正在加快推进其余联通管建设,进一步增强供水应急调度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我局将根据相关国家、省政策文件及规划计划目标和要求,并结合您提出的几点建议,加快完成东莞市城镇供水专项规划修编,谋定全市供水高质量发展蓝图。同时,紧紧围绕构建“多源共济、南北均衡、互联互通、优质高效”的供水保障网,实现供水“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工作目标,督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切实实解决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供水安全问题。具体计划安排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我市水源利用布局,实现水资源高效配置利用。一是构建常备结合的供水系统。2023~2025年,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计划先后完成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分干线及沙溪分水口至五点梅水库群连通管工程,东莞配套松山湖水厂、芦花坑水厂及其配套管线工程建设;力争完成江库联网原水绕松木山水库及莲花山-芦花坑水厂段原水管道工程建设,实现东、西江水源互通互补及高效利用。同时,谋划启动大溪水怀德水库、电光村水库扩建工程,进一步增强我市供水应急备用能力。二是强化水源地保护。2023年,完成五点梅水库物理隔离工程和清淤扩容工程,确保水质满足西江水入库要求。后续分批完成契爷石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源水库保护工程,提升本地水源利用效率。三是持续推进节水工作。系统谋划全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从生产、生活等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强化节水管理,并适时引入市场机制,提升全市节水管理水平。深入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力争提升高耗水行业节水企业建成率和节水高校覆盖率。深入推动有关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严格落实到位。

  (二)完善供水水源污染应对措施,提升供水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尽快完成《东莞市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修编)》报审及印发,并完善镇级和企业级供水应急管理体系,强化供水应急联动机制。二是建立全方位水质监测体系。完善东江三角洲咸潮自动监测网、江库水质监测网和供水系统水质监测网三张网络;加强供水水质监督及规范水质管理工作,优化水质检测点布设,继续完善三级管理体系。三是推动供水厂升级改造。完成市主力水厂老旧设施更换、排泥水设施建设,2025年前,开展部分主力水厂排泥水设施建设、工艺升级及25座水厂老旧设施设备更新;四是推进供水管网互联互通。2025年,完成松山湖华为团泊洼等8段连通管建设,启动市第五水厂与常平镇等2段连通管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供水调度能力。五是优化水厂布局。根据水源布局调整,对供水系统进行合理分区,并配套开展水厂改扩建、减产、关停及转为调蓄、应急功能等调整工作,实现供水规模均衡布设、应急保障提升。

  (三)加快推进供水管网改造和分区计量,促进供水系统提质增效。2023-2025年,实施东莞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一、二期工程,加大力度改造全市供水管网,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并通过采用DMA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等措施,主动加强识别控漏,提升用水效率和管网水质。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水务局,水务集团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