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294)关于打造大湾区(松山湖科学城) 高水平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建议

科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松山湖科学城是东莞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孵化器成为区域创新发展重要载体,加快松山湖科学城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家,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现状

  据统计,2021年以来,东莞孵化器孵化基金规模达22亿元,获得投融资企业达1130家,在孵企业获得风投43亿元;全市 32 家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孵化与创办企业 700 余家,营业总收入 75.3亿元。松山湖大创城引进企业 82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 家)。声学创新创业综合体、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等载体引进项目 22个,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 119 家,在孵数超3700 家。66 个省市重点领域研发项目获立项资助4.9亿元,其中 30项涉及市重大项目或增资扩产项目。与中科院联合开展 STS 项目,第一批 13 个项目企业投入约 1.8 亿元。吸引深广、北京人才团队来莞创业并成果转化。已吸引 17 家创业企业入库,累计引进 91 个省创新科研团队来莞。

  二、存在问题

  一是孵化功能和机制不健全。目前尚未建立高效的孵化生态体系,创新链产业链对接融合不足,多数是孵化器的集聚发展,未形成孵化、众创、科研机构等串联发展态势。

  二是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孵化器普遍存在团队经营能力不足和经验缺乏的现象,不能对企业提供管理咨询、资源对接、专业培训等专业能力支撑,更难以解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三是部分投资主体单一。部分孵化器由管委会、高校等投资,政府色彩浓厚。受限于准政府的性质,管理人员无企业管理经验,服务缺乏水准。

  四是资本服务渠道不畅。各孵化器未能有效对接社会资本,在缺乏基金、资本等支持下,初创融资难问题凸显。对优势企业的挖掘和宣传相对较少,缺乏服务资本的路演或者创新大赛,难以引资关注。

 

   法:

  一、建立松山湖大孵化品牌。围绕东莞制造业的创新需求,建立产业特色大孵化器品牌,明确孵化机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包括提升孵化效率、充分整合资源、培育良好生态、由注重量的增长向注重质的提升转变,并带动全市孵化机构向品牌化、专业化、一体化发展。开展孵化器品牌输出,建立和探索复制“飞地”孵化模式,深入到国内其他优势地区,推动项目孵化、企业培育、人才引育、设施共享等方面协同、共享发展。

  二、推动市场化运行模式。推进孵化体制机制改革,用企业运营机制,以平台带动孵化,以孵化带动产业链发展,以产业链丰富创新创业生态。探索多渠道、多层次的合作模式,支持多元化社会资本创建能力型孵化器;探索孵化机构经营模式创新,建立产权明晰、责权分明、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优化收入来源,创新增值业务,逐步拓宽收益等多元化盈利模式。

  三、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完善科技孵化公共平台和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提供更多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投融资、人才培训等专项服务。对接产业化服务平台,通过共建或引进等方式,设立研发、设计、测试、中试、装备制造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创业团队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为广大创业者提供支持。

  四、汇聚高水平创新资源。争取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效对接,培育一批粤港澳及国际化孵化载体。主动承担大湾区中试验证功能,联合港澳共建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推动光明和南沙科学城的科技成果在松山湖中试验证及落地转化。建立多元化产业孵化基金,形成“产业基金+孵化器”培育模式,提升科技初创项目成功率。建立多元化投融资平台,推进孵化基地与金融部门、投融资机构的合作沟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提案者 民建市委会
部门答复

民建市委会:

  关于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294号提案《关于打造大湾区(松山湖科学城) 高水平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优化政策,推进孵化多专双赢

  (一)完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松山湖围绕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完善多类型、多层次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汇聚国内外资源、融合全球各类孵化要素。以强化导师辅导与资本化服务促进高水平创业,以打造一支职业化孵化队伍提升服务能力、质量和效率,以孵化未来、成就梦想的孵化文化引领更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创业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大量涌现,催生新技术、新服务、新产品、新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大孵化器品牌建设,抱团原大学创新城9家新型研发机构,开展集群孵化。围绕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材料实验室、北大光电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实现引领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孵化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等专业孵化引领推动作用。积极对接国内外先进孵化器运营团队并争取在园区载体落地,进一步提升孵化器培育服务企业水平。联合我市“1+9”功能区的各大孵化器/加速器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松山湖管委会向其推荐毕业的入孵项目落户协议产业园区,由产业园区给予引荐项目优惠条件等。

  (二)完善创业孵化政策及补助

  结合省厅孵化载体管理政策,市科技局出台《孵化载体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研究创新创业导师发展工作;出台《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后效能提升补助暂行办法》,以高企培育、树标提质为导向,调整资助方向,探索孵化载体建设绩效考评工作。重点支持省级以上运营评价优秀、高企孵化成效好的载体,增强载体运营能力和孵化水平,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工作空间,给予孵化服务,帮助团队、企业快速发展。

  二、注重服务,推进孵化服务优质发展

  (一)加强专业化培训

  松山湖加强对孵化载体从业人员开展专业化培训,包括火炬统计、高企申报等,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强化孵化器与知识产权、法律、会计、咨询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合作,提升孵化服务综合能力。引导孵化载体积极辅导在孵及毕业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二)提供创业导师辅导

  市科技局联动孵化协会运营好创业导师俱乐部,组织导师专题采访、导师有约、创业沙龙、研讨会等俱乐部活动,鼓励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提供更加优质的孵化服务,帮助团队、企业快速发展。建立市创业导师团,面向科技企业、科技创业者,提供具备导向性、专业性、实践性的咨询及辅导服务,形成对创业者“大手拉小手”的辅导体系,提高科技企业的生存能力,促进科技企业、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等资源互动对接。截至2022年底,东莞市科技企业创业导师已认定8批,备案创业导师数量已达140人。

  三、培育生态,推进孵化载体增强规模和影响力

  (一)创新孵化载体形态

  目前松山湖高新区孵化载体主要以民营企业经营为主,国有企业经营为辅,多样化的孵化形态还在孕育萌发中。促进孵化器组织和模式创新,鼓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积极探索,建设混合所有制孵化器,支持集体经济社利用村经济发展留用地和物业建设或合作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建设创业生态,鼓励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建设专业化孵化器,探索虚拟孵化、异地孵化等新型孵化形态。

  (二)建立梯次培育发展格局

  东莞市逐步形成“孵化器(众创空间)—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的梯次培育发展格局。孵化载体大部分集中在松山湖、常平、南城、莞城、东城五个镇(区),已实现六大片区全覆盖,为个体工商户从初创到壮大提供全域、全方位的服务。国家级孵化器达到2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22家。

  四、整合资源,提升创新创业投融资氛围

  (一)举办创新松湖创业大赛

  松山湖举办创新松湖创业大赛,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直投优质项目,为参赛项目提供投融资及创业孵化等服务,与此同时依托双创社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促进优质项目落户发展。开展智能制造行业企业家交流会活动,推动行业信息共享。积极配合做好东莞市孵化育成成果大会、“青创杯”种子计划大赛工作。组织举办多场园区行业研讨、项目路演、成果对接交流活动,整合园区孵化器科技资源,联结产业上下游,以推进官、产、学、研、资、介、贸的联系结合,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二)举办企业沙龙活动

  市科技局联动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举办企业沙龙活动,包括智能制造专场、军民融合专场、莞港澳青年专场等,参与企业家超百人;举办“青创杯”种子计划大赛,每年举办线上线下项目路演活动超过7场,路演超过40个项目,吸引深创投、莞民投、守正资本、达晨资本、鹤湾资本、清湾资本、BRINC等37家投资机构关注,为企业团队获得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提供平台。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松山湖管委会:

  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东府办函〔2023〕168号)要求,我局作为会办单位,结合职能分工,现就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关于打造大湾区(松山湖科学城) 高水平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建议》(第20230294号)提出以下会办意见:

  一、优化政策,推动孵化载体提升孵化水平

  结合省厅孵化载体管理政策,我局出台《孵化载体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研究创新创业导师发展工作;出台《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后效能提升补助暂行办法》,以高企培育、树标提质为导向,调整资助方向,探索孵化载体建设绩效考评工作。重点支持向省级以上运营评价优秀、高企孵化成效好的载体,增强载体运营能力和孵化水平,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工作空间,给予孵化服务,帮助团队、企业快速发展。

  二、培育生态,推动孵化载体增强规模和影响力

  东莞市逐步形成“孵化器(众创空间)—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的梯次培育发展格局。孵化载体大部分集中在松山湖、常平、南城、莞城、东城五个镇(区),已实现六大片区全覆盖,为个体工商户从初创到壮大提供全域、全方位的服务。国家级孵化器达到2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22家。

  三、整合资源,提升创新创业投融资氛围

  我局联动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举办企业沙龙活动,包括智能制造专场、军民融合专场、莞港澳青年专场等,参与企业家超百人;举办“青创杯”种子计划大赛,每年举办线上线下项目路演活动超过7场,路演超过40个项目,吸引深创投、莞民投、守正资本、达晨资本、鹤湾资本、清湾资本、BRINC等37家投资机构关注,为企业团队获得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提供平台。

  四、注重服务,发挥创业导师队伍带动作用

  我局联动孵化协会运营好创业导师俱乐部,组织导师专题采访、导师有约、创业沙龙、研讨会等俱乐部活动,鼓励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提供更加优质的孵化服务,帮助团队、企业快速发展。建立市创业导师团,面向科技企业、科技创业者,提供具备导向性、专业性、实践性的咨询及辅导服务,形成对创业者“大手拉小手”的辅导体系,提高科技企业的生存能力,促进科技企业、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等资源互动对接。截止2022年底,东莞市科技企业创业导师已认定8批,备案创业导师数量已达140人。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5月10日


办理单位 松山湖管委会,科技局,市金融工作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