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291)推进我国首个缪子源高水平建设 打造多粒子多学科综合研究中心

推动建设我国首个缪子源,将为东莞市建设大湾区综合研究中心打下坚实基础,使东莞市拥有国内唯一的缪子研究平台。缪子是一种基本粒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就开始使用缪子研究新型材料、生物分子、化学催化及前沿物理等重要学科,高品质的缪子源在这些前沿领域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

  缪子源作为一种研究材料磁性的灵敏探针,是散裂中子源的重要补充,它们共同为探索材料内部结构属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国际上英国、瑞士、日本的散裂中子源上均建有缪子源,这些大科学装置对其国家科技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缪子源和中子源互为补充——就像医生使用的X 射线、B 超、 核磁共振等不同技术手段一样——为材料科学家提供了多角度、多分辨、立体式的探测手段,是大型综合性研究中心的必要研究工具。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成为我国在材料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是粤港澳地区目前唯一的大科学装置。但是仅仅依靠散裂中子源显然无法满足粤港澳地区多学科多交叉的科技发展,大湾区科创中心的建设亟需能与散裂中子源互为补充的大型科学装置。

  缪子源的建设需要依托大型加速器装置,我国尚未建成自己的缪子源,大量国内材料科学家需要长期申请国外缪子束流开展实验,在耗费大量财力人力的同时,知识产权也得不到保护。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我国自主的缪子源将为我国众多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目前,尽管缪子源项目已经列入散裂二期升级中,但由于经费限制,能开展的建设十分有限,无法及时满足国内用户需求,同时也为未来发展留下了隐患,具体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多项先进技术无法建设。 国际上缪子源的发展已经经过三十余年的技术进步,国外缪子源通过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将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测量精度不断提高,因此高端用户不断聚集,重大科学成果不断涌现。而由于经费有限,我国首个缪子源其建设指标仅能达到国外三十年前水平,这将极大限制其应用领域和研究水平。

  二是仅能建设单一终端。 类似于散裂中子源,缪子源也是用户装置,具备多个用户终端开展不同领域的研究对于缪子应用十分重要。 国际缪子源通常具备6至7个用户终端,可以同时满足 多组用户开展不同方向的应用研究。而我国缪子源由于经费有限仅能建设一个终端,从而将失去大多数高端用户,更无法与国际其他缪子源竞争。

  三是未来发展受到限制。同样由于经费有限,目前规划设计 的缪子源在基础建设上限制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一旦建成后, 使未来再获得更多经费支持也很难再开展功率升级等性能提升。

  在获得充分的支持下,将能为大湾区科学中心建设起能与国际同类装置竞争的高水平缪子源。

   法:

  一、建议东莞市发改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尽快给与缪子源项目建设支持。在国家给与散裂二期升级的基础上,给与缪子源项目充分经费支持 (目前经费缺口较大),推动其建设成为国际先进缪子源,并为未来升级提供可能。

  二、建议市科技局在各科学基金方面提高对大科学装置尤其 是缪子源的重视。加强对基础科研的支持力度。在经费管理方面, 进一步放开经费管理手续,简化经费使用规则,建立科研诚信机制,做到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提案者 致公党市委会
部门答复

致公党市委会:

  感谢你们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国首个缪子源高水平建设 打造多粒子多学科综合研究中心”的提案收悉。针对提案的内容和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全力支持散裂中子源建设

  (一)配合市发改部门推进二期建设

  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作为一期工程的延续和提升,建成后,将使中国散裂中子源总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为开展结构表征、动力学测量、原位研究和高空间分辨检测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更有力地支撑。我局积极沟通中科院有关单位,在中科院大力支持下,推动项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配合市发改部门推进项目立项,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有望于2023年下半年动工。

  (二)支持散裂中子源科研平台建设

  我局积极推动散裂中子源科研平台建设。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东莞理工学院联合共建的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是全省唯一依托大科学装置建设的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通过科研合作,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全散射中子谱仪—多物理谱仪。截止目前,多物理谱仪已完成100多个课题,用户单位包括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华沙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等。

  同时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已确定建设“中子散射技术及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定位和目标是发挥大科学装置优势,利用中子不带电、具有磁矩、穿透性强,能分辨轻元素、同位素和近邻元素以及具有非破坏性的特点,在国家亟需的高性能工程材料应力检测、磁性材料、可燃冰研究、化学反应催化剂的原位表征等领域解决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目前实验室组建方案已报送省科技厅,待科技部正式发布申报通知后,按国家要求组织申报。

  二、利用粤莞联合基金支持大科学装置相关研究

  我局已将缪子源相关原理和关键技术研究纳入2023年粤莞联合基金支持范围,并将相关指南建议报送省基金委,目前正组织专家论证,预计将于5—6月正式发布申报指南。粤莞联合基金项目已全面实行“负面清单+包干制”经费管理制度,申报时无需填报经费使用科目,项目实施时由项目负责人自主调配(负面清单规定内容不能列支),验收时出具项目结算表(承担单位)或项目经费审计报告(第三方),项目绩效奖励最高可达项目资助经费的60%。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我局将继续紧密配合市发改等部门推进散裂中子源建设发展,努力构建完善大科学装置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不断推动散裂中子源拓展应用领域,提升科学功能,搭建高质量的科研合作平台,引进培育高水平科研人才,争取更多科研成果在我市落地。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你们一如既往支持东莞科技创新,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特此回复。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6月15日


  致公党市委会:

  感谢你们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国首个缪子源高水平建设 打造多粒子多学科综合研究中心”的提案收悉。针对提案的内容和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全力加快散裂中子源建设运营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国际前沿的高科技、多学科应用的大型研究平台。散裂中子源自开放以来,装置运行高效稳定,年开放时间和运行效率在国际同类装置中最高。加速器束流打靶功率于2020年2月提前一年半实现100kW设计指标运行,目前运行功率达到140kW,超过设计指标40%;靶站中子产生效率国际领先,成果产出远超国际同类谱仪同期水平。截止目前,散裂中子源一期注册用户超过4300人,完成10轮开放运行,完成课题超1300项,在航空航天、国家安全、新型能源、磁性材料、高强合金、信息材料等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科学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科学成果。

  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作为一期工程的延续和提升,建成后,将使中国散裂中子源总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为开展结构表征、动力学测量、原位研究和高空间分辨检测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更有力地支撑。前期,我局积极沟通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推动项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我局积极沟通中科院有关单位,在中科院大力支持下,推动项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配合中科院高能所推进项目立项,于2023年6月获中科院批复初设报告。目前项目概算报告已呈送至国家发改委待批复,下来我局将会同中科院高能所加快概算后审批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动工建设。

  二、强化政策支撑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和成功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以来,松山湖科学城成立了市层面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重点工作,与中科院、深圳市签订了共建先行启动区的合作协议,在院市合作、深莞联动等方面成效明显。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意见》,高位推进,举全市之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出台系列政策,印发《关于加快松山湖科学城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建立了覆盖创新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科技计划体系和人才引育措施,以政策红利给创新添动力。编制三大重点规划,完成《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功能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形成规划引领发展的科学指引。划定核心创新区,以大装置集聚区为依托规划建设9.2平方公里的核心创新区,集聚创新资源,提升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

  三、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平台

  引育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8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超337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至80%。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集聚了2个国家级孵化器、6个省市级孵化器、200余个研发平台、500多家创新型科技企业。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第一批)建成使用,科研团队完成进驻,实验室“材料科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全球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水平排名)前1%;实验室与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共建的“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成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科研平台;内地首个“香港未来科技英才成长计划”协同培养基地也落户材料实验室。建设高水平大学,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一期教学生活区整体工程完成96%并全面推进办学申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并获教育部批准筹设办学。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我局将继续做好大科学装置建设工作。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发挥市推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松山湖科学城)建设领导小组和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责小组作用,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动工建设,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二是积极配合缪子源建设经费申报工作。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商讨缪子源项目建设的经费支持路径,依托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经费支持,向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或中科院等部门申请有关项目经费支持通过多途径募集建设资金。三是落实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政策。支持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引进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科学家团队,支持海内外科技人才携科技成果来莞开展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发挥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东莞市科技人才发展促进会作用,推动港澳及海外源头创新资源与东莞产业需求的对接。四是推动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积极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更多创新中心、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集聚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稳步推进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改革,服务条件成熟的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转企改制等形式的改革试点,激发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新活力。

  专此答复,再次感谢你们对大科学装置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你们一如既往支持东莞科技创新,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12月29日


办理单位 科技局,发展和改革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