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286)关于建立全市休学学生康复机制的建议

近年来,青少年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自残自伤现象层出不穷,不少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休学或被学校劝休在家,或不办理休学手续却经常请假在家,脱离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交环境,既不利于个体心理康复,也给家庭造成巨大的压力,随着该群体逐渐增大,也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明显缺口,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调研显示:

  (一)因心理问题造成休学的学生人数众多

  根据市教育局学籍系统显示,截止2022年10月底我市休学状态总学生人数2489人,其中小学阶段493人,初中阶段1457人,高中阶段539人。初中学生占比达58%。

  据某镇街教办介绍,从2022年9月新学期开学至9月底,仅一个月的时间,该镇街初中生休学人数共17人,其中16人的因心理问题休学,可见心理问题是导致目前初中生休学的最主要原因。

  (二)休学后学生“无人监管”

  处于学龄段的未成年人,一旦脱离学校便失去其社会角色,缺乏监管:

  1、离开学校或因心理问题不合群导致际关系紧张,所以老师、学校不愿管

  2、行为上不触发法律法规,所以警察不能管;

  3、不符合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的诊断,所以医院不会管;

  4、家庭有“故障”,或者父母忙于工作,所以家庭“没人管”。

  (三)休学后学生“无处可去”

  目前,我市尚无一家学校招收因心理问题从正常学校休学的学生,调研中了解到,这些学生要么独自休息在家,要么选择市外或省外的“青少年行为矫正基地”或“青少年管教中心”等训练机构。休息在家的孩子让家长苦恼不已,去外地矫正的孩子则进一步与家庭隔离,不利于调整孩子与家庭的关系。

  (四)休学后家长“无计可施”

  “生病的孩子,往往有个生病的家”,据2022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家暴。很多家长都只看到孩子的行为表现,却看不到背后的情绪和精神因素,把问题简单定性为不爱学习、青春期叛逆或者意志力薄弱。一旦孩子由于心理问题休学,家长束手无策,急于将孩子送去“矫正”,却忽视了家庭治疗对于孩子心理康复的重要性。

   法:

  (一)政府统筹,建立休学学生康复机制

  政府统筹,建立休学学生康复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探索成立休学学生康复中心,该中心收治休学在家需要康复的学生,所有收治学生学籍保留在原来学校。中心以学生心理康复和社会功能康复为主要目标,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康复后返回原学校就读。

  政府通过评估和考核,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从政策引导、资金帮扶、场地租赁、人员参与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二)部门推动,加强全市休学学生管理

  (1)学生休学后,各所在学校要加强跟踪管理,包括了解现状和定期回访等,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要做好统计,并定期听取学校汇报,做好监督管理,了解休学学生情况。

  (2)市教育部门定期通过线上等各种形式,组织休学学生家长会或家长课堂,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开展青少年心理问题主题学习,提升家长的教育及陪伴能力。

  (三)行业助力,整合全市心理咨询师资源

  市教育局牵头,联合东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和心理卫生协会,整合有资质且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经过考核筛选进入机构教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疗愈,另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行业资源,为社会心理咨询师提供工作资源和工作机会。

  (四)多方联动,建立“学校—医院—心理康复中心 ”三方“转诊”机制

  当学生在学校出现主动休学或被动劝学的情况时,学校首先要求家长去相关医院心理科取得诊断和休学证明,经诊断符合康复条件的,进入心理康复中心进行康复;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后,学生去医院复诊,获得复学证明后返回学校。

提案者 程小华
部门答复

市教育局:

  转来市十四届政协二次会议提案第20230286号《关于建立全市休学学生康复机制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联席会议统筹下,各部门加强联动,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我局鼓励有条件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儿童青少年门诊和住院诊疗服务,安排青少年精神心理科专家坐诊,开展个人、家庭等心理治疗项目,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精神卫生诊疗服务。对于就诊的学生患者,经过综合评估,开具相关医学证明与诊疗建议,建立学校、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向医疗卫生机构的转介通道,建立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中小学生的转介和收治机制。与教育部门共同建立专业心理医生与镇街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挂钩制度,协调本辖区精神科执业医师定期到所在镇街开展学生心理危机筛查、评估和干预工作,协助教育部门建立健全病情稳定患者复学机制。

  二、关于该提案所涉及我局职能的建议答复

  政协委员提出“行业助力,整合全市心理咨询师资源;多方联动,建立‘学校—医院—心理康复中心 ’三方‘转诊’机制”的建议

  政协委员建议由市教育局牵头,联合东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和心理卫生协会,整合有资质且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疗愈,另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行业资源,为社会心理咨询师提供工作资源和工作机会。截至目前,市人民医院、第七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东华医院、康华医院等18所医院有开展青少年精神心理门诊服务。此外,今年年底,预计全市33个镇街(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达到全市全覆盖。将实现“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与各学校之间建立点对点服务模式。优先为学校转诊的学生提供诊疗服务,为有严重自杀或伤害他人倾向的高危患者提供绿色通道。我局将继续配合教育部门,协调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学校—医院—心理康复中心 ”三方联动机制。

  政协委员建议:当学生在学校出现主动休学或被动劝学的情况时,学校首先要求家长去相关医院心理科取得诊断和休学证明,经诊断符合康复条件的,进入心理康复中心进行康复;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后,学生去医院复诊,获得复学证明后返回学校。我们认为,精神心理科医生将结合患者的诊疗情况,提出有关的医学建议而并非休学和复学证明,至于是否适合休学和复学,需经家长、学校、康复中心的综合评估后决定。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我局将指导各有关医疗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为有就诊需求的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参与组建我市线上、线下有关青少年的专业咨询服务团队,协同构建“家校社”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学生开展咨询、治疗与干预服务。市第七人民医院将组建精卫心理健康宣讲团,组织安排专业讲师,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各类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同时充分运用新媒体、宣传折页、展架、视频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提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趣味性,吸引青少年、家长和教师学习更多知识,进一步拓宽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和知识面,逐步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6月19日


程小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全市休学学生康复机制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议政府统筹,建立休学学生康复机制的问题。2021年,市教育局牵头印发了《关于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和《东莞市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联动工作方案》,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市政府各部门常规工作,初步实现多部门“齐抓共管、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指出,要优化协作机制。教育、卫生健康、网信、公安等部门指导学校与家庭、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共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及早发现学生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网上网下检测预警学生自伤或伤人等危险行为,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及时转介、诊断、治疗。教育部门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健全精神或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复学机制。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卫健、教育、公安等11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政府领导,保障部门协作运行顺畅,积极探索休学学生康复的联动机制。

  二、关于建议部门推动,加强全市休学学生管理的问题。我局高度重视重点学生(含因心理问题休学在家、曾经或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有自伤自杀史及二、三级心理危机预警的学生)的管理和支持。从2021年秋季开始,我局在全市范围内统筹、组织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危机筛查工作。2022年秋季开学后,此项工作持续进行,我局配套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中小学生心理普查工作》《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识别干预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有序组织学生开展系统测试和动态观察工作,建立危机预警库,针对重点关注学生建立“一人一案”,主动采取心理辅导等方式缓解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同时大力宣传“知音莞家热线”等公益心理辅导热线。建立完善的筛查机制,形成“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监护”的长效防控机制,夯实“预防-预警-干预”的心理危机防范工作基础。

  下来,我市将继续加强教育、卫健、公安、妇联、团委等部门协同合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师资培训与技术指导。共同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助体系,探索“家—校—社”多方联动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模式,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络。加快完善“三位一体”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充实体系组成架构,落实33个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职精防医师配置全覆盖,加强与教育系统的沟通对接,为有精神障碍的学生开辟便利的心理健康服务渠道,提高学生精神疾病识别率,提升转介和收治机制的运转能力。

  三、关于建议行业助力,整合全市心理咨询师资源的问题。

  2012年,市教育局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建设、队伍培育和业务指导等工作,并在2021年下设市、镇、校三级学生心理健康防护团队,专门负责应对和处理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跟进与督导工作,针对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做指导和介入。2012年南城街道也成立了“南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为区域乃至全市提供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

  目前,我市设置了知音莞家心理热线88881111;市团委下设莞香花青少年心理服务中心12355和市妇联下设的白玉兰家庭教育服务中心12338,整合了我市心理辅导资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共同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关于建议多方联动,建立“学校—医院—心理康复中心 ”三方“转诊”机制的问题。目前,市第七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东华医院、康华医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市东部中心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康复医院、厚街医院、横沥医院、石碣医院、怡心园医院等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可提供青少年精神心理诊疗服务。达到每个片区均有医疗机构资源提供精神(心理)科就诊服务。另一方面,市卫健局牵头整合教育、工会、团委、妇联等心理热线资源,建设一条全市统一的“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并作为2022年我市十件民生推进。2021年10月25日, 热线号码(0769-88881111)正式启用, 目前已开通五个接听座席, 24小时服务。为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诉求及求助渠道。学生方面的来电主要包括学习教育、人际关系、恋爱情感、事业发展、情绪调节、疾病咨询等问题, 对求助学生及时提供线上心理疏导。

  另外,市卫健局还配合教育部门共同建立镇街心理医生与镇街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挂钩制度。各镇街卫健部门协调本辖区精神科执业医师定期到所在镇街开展学生心理危机筛查、评估和干预工作。同时,为更好地推动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市精神卫生中心每年均定期开展短期东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市教育局也将持续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联动,在2022—2025年,市教育局将全面建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届时,将全面建成由妇联、民政、关工委、教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全面建成由政法、公安、医疗机构、卫健、团委等部门联动的重点情况监管和通报制度。

  感谢您的提案和关注,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助力。

  承办人姓名:····谢润宜

  联系电话:·······23126130

  东莞市教育局

  2023年6月14日


办理单位 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