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273)关于探索拓展在莞港澳同胞子女报考我市公办普通高中就学渠道的建议

1978年港商张子弥在东莞设立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开始,四十余年来,随着莞港澳合作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港澳籍人士定居东莞、建设东莞,但他们的子女在报考我市公办普通高中的限制较多,须提交有关“异地中考”证明材料,审核通过后才可报考我市有随迁子女招生计划的公办普通高中。以桥头镇为例,在桥生活的港澳同胞约500人,满足报考公办高中条件的学生人数较少,再加上由于家庭背景、两地文化差异等原因,港澳籍学生在随迁子女的升学考试中缺乏竞争力,因此往往只能就读我市的民办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有些在莞港人甚至选择回港就读,不利于两地学生交流融合,也不利于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建设。

  市委台港澳办在《2022年全市台港澳工作要点》中也提及“探索拓宽在莞港人子女就学渠道”,但“公校难入”这样的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港澳同胞、适龄学生在我市工作、生活带来不便,造成人才、企业资源等的流失。

   法:

  1、据统计,长期在东莞生活的港澳同胞约为10万人,适龄港澳同胞子女基数不大。东莞市2022年参加中考学生约8.5万人,考入公办普通高中的学生占30%,约4.3万人,入读民办公众的学生占21%,约1.7万人。2022年,在东莞市参加中考的港澳籍学生约1760人,占东莞市中考学生人数的2.0%,入读普通高中的港澳籍学生约1030人,但绝大部分入读民办学校,入读公办高中的港澳籍学生寥寥无几。港澳台学生与我市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并不会影响户籍学生的升学就读。

  参考周边城市,以惠州为例,该市于2019年出台的《惠州市中小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与港澳台学生管理办法》提及“第九条 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在我市初中毕业要求升入我市普通高中学校就读的,须参加我市统一组织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与我市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需填报普通高中学校志愿,享受优质普通高中学校直接分配给初中学校的招生指标,按同等分数线录取。”因此建议在设置一定条件下,如有三年初中学籍、祖籍在东莞或长期在东莞工作生活,对我市发展有一定贡献的港澳同胞子女,给予与我市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2、参考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比例,在适当的公办普通高中划定部分定向名额招收满足条件的港澳学生,例如在港澳籍中考学生人数的20%划定公办高中学位名额,让港澳学生内部竞争学位名额。定向招生的学校有稳定的港澳生源,不仅便于今后开展各项港澳交流活动,也可以打造城市名片,扩大我市对港澳籍人才的吸引力。

提案者 莫契祥
部门答复

尊敬的莫契祥委员:

  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东府办函〔2023〕168号)的要求,我局收到《关于探索拓展在莞港澳同胞子女报考我市公办普通高中就学渠道的建议》(第20230273号)后,迅速召集有关工作负责人进行研究处理。现结合我局职能,就您提出的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高中阶段学校招收港澳籍学生政策

  目前,国家、省对港澳籍学生在内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到:“研究赋予在珠三角九市工作生活并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137号)指出:“根据当地城市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准入条件,因地制宜制订随迁子女参加中考升学考试的具体办法”。 关于印发《广东省202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粤招办〔2022〕4号)提到:“珠三角9市要积极完善并进一步落实港澳居民或其随迁子女在粤参加中考的政策”。我市政策为:“港澳籍初中应届毕业生可免申请材料直接报考我市所有民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如报考我市有随迁子女招生计划的公办普通高中的,则按随迁子女同等待遇提交有关证明材料,按随迁子女同等待遇录取”。港澳籍初中应届毕业生参加我市中考升学政策待遇略优于随迁子女。珠三角城市中大部分城市港澳学生享受与本市随迁子女同等或更优惠的待遇。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当前,我市正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公共服务更充分、更优质、更公平、更安全覆盖常住人口。我局将进一步探索优化港澳户籍学生在莞就读普通高中相关政策,继续统筹做好教育服务工作,下来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增加学位供给。通过新建、扩建、改建、配建等多种方式,加快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办学位供给能力。探索在公办普通高中设立港澳子弟班,为港澳学生在我市就读公办普通高中提供更多机会。

  (二)优化入学服务。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进一步完善政策顶层设计,简化优化港澳籍学生材料核验和资格审核流程,“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提高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服务水平。

  (三)办好港澳子弟学校。我市现有1所港澳子弟学校,其课程体系、升学渠道与港澳接轨。下来将进一步督促和指导学校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和港澳学生教育发展需求,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东莞港澳学生提供更优质、更适切的教育服务。

  (四)加强三地交流。开展港澳姊妹学校线上线下交流活动,依托港澳姊妹学校,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经验交流、教师分享教学理念和方法、学生交流与研讨、家长互访和观摩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粤港澳三地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非常感谢您对教育的关注和关心,您在提案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扩大我市对港澳人才吸引力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下来,我们将根据您的意见和建议,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我市实际情况,综合施策,增强港澳学生及家长的获得感。如仍有疑问,可在收到函件后与我局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科刘晓东联系。

  东莞市教育局

  2023年9月27日


市教育局:

  第20230273号提案《关于探索拓展在莞港澳同胞子女报考我市公办普通高中就学渠道的建议》收悉。结合我单位工作职能,经认真研究提案有关建议,现提出以下会办意见:

  近年来,我单位高度重视港澳学生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东莞优势,围绕“交流交往交融”工作重点,积极发动港澳学生来莞参访交流,认真做好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的服务工作,持续推动莞港澳教育交流融合,抓好惠及港澳学生学习、实习、就业等“同等待遇”政策措施落实落地,不断增加港澳学生的获得感。

  一、以活动为载体促进莞港澳学生交流

  组织港澳籍学生积极参加“莞香传情”莞港澳青少年成长营、羽毛球邀请赛、科技教育交流、青年篮球文化节、文艺联欢会、国防体验营等活动,同时克服疫情影响,创新线上交流形式,组织包括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在内的171名莞台港澳籍师生在东莞、香港、澳门8个赛点同步开展线上机器人邀请赛,通过线上科技竞赛、观看城市宣传片、交流分享等形式,加强了港澳学生对东莞科技创新发展的认知,促进莞港澳学生的交流融合,不断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二、真切关怀做好港澳学生在莞就学服务

  与学校保持常态化沟通,主动对接市教育局、各镇街统战办,调研全市各校港澳籍学生总体情况,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港澳同胞子女在莞就学的诉求。疫情期间,我单位有针对性地做好我市台港澳同胞加强免疫接种的宣传引导、预约登记、释疑解惑等工作,与各镇街保持沟通,督促做好港澳学生疫苗接种工作,全力保障港澳学生的健康安全。同时,利用我单位“台港澳之窗”微信公众号加强我市港澳学生就学有关政策的正面宣传,为港澳同胞子女教育提供服务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全力支持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建设

  我单位全力支持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建设,认真做好沟通服务工作,对接有关部门协助学校于2022年1月正式更名,于5月20日正式揭牌,并支持学校与香港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缔结姊妹学校,引导学校充分融合运用莞港两地优质的教育资源,共同推动莞港教育交流融合,促进大湾区人心相向相通;于今年3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组成暖心服务队走进校园,开展“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香港旅行证件校内续期服务”,为学校师生及家长解决办证难题,打通港籍师生办证服务“最后一公里”;并且积极动员学校参与足球邀请赛、文艺联欢会,通过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等方式,搭建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与东莞本地学校的互动平台,增加双向的认识与交流。

  目前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小学阶段采用IB国际教材;初高中使用的是符合香港教材大纲的教材,学生在初高中学段中间能与香港本地学校较好地对接。

  下一步,我单位将继续做好港澳同胞子女在莞就学的服务引导、政策宣传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推动港澳学生在东莞同等待遇政策落实落地,谋划更多莞港澳青少年体验活动和交流项目,进一步发挥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自身优势,不断深化莞港澳教育交流融合,让港澳人才子女快速适应内地教学,进而吸引更多港澳人才扎根东莞发展。


  东莞市台港澳事务局

  2023年5月24日


办理单位 市台港澳事务局,教育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