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270)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医”联动工作机制的建议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青少年抑郁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的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为抑郁休学。2022年度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学生门诊就诊量达2万多人次,青少年科共治疗约300名住院患者。他们表现为焦虑、抑郁、网瘾、厌学,部分学生甚至出现自伤、自杀等行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复杂,亟待解决。

  新冠疫情后,东莞市政府各级部门在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多部门联动方面做了不少努力,2022年我市下发了《东莞市教育局等11部门关于印发<东莞市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联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东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东莞市防范学生心理危机工作指引》等,落实预防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举措,切实保障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但由于联动工作刚起步,联动方案在具体执行上仍存在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联动渠道没有畅通。如学校发现严重个案需要转介到医院时,目前没有定点的医院,学生就医后的情况,只能靠家长反馈,缺乏有效沟通的渠道和信息管理平台,导致学生个案跟进不到位,甚至医生因不了解学生服药后情况,在调整药物和治疗方案时出现偏差。

  二是家长和孩子因“病耻感”拒绝就医,即便就医,也不愿把孩子真实情况反馈给学校,避重就轻,隐瞒病情,容易导致病情恶化,加大治疗难度。

  三是目前我市精神科执业医师和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出现看病就医难,加上心理咨询费用高,社保报销额度低,很多家庭难以承受,导致不少严重心理障碍学生单纯靠药物去除症状,治标不治本。

   法:

  一、开通定点心理科诊疗服务。每个片区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可提供精神(心理)科就诊服务,优先为学校转诊的学生提供诊疗服务,为有严重自杀或伤害他人倾向的高危患者提供绿色通道、24小时接诊服务,安排副高及以上级别的医生进行问诊、会诊,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二、搭建网络信息化交流平台。医院依法依规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对就诊学生通过使用规范化量表进行评估及诊断,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完整记录其从就诊、治疗到康复等过程,完善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心理档案。充分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遵循保密原则,签订相关协议,通过给学校心理教师和家长设置权限,方可在平台上了解该学生情况,家长可对学生服药或治疗情况及时反馈,心理老师可以反馈该生在校的表现以及新的变化,医生再根据反馈来调整治疗方案,形成“家-校-社-医”四方良性互动,促进学生康复,加快医生和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可以联合医院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进校园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清晰的判断,学会求助;另一方面,让家长正确认识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减轻家长在孩子治疗和康复期间的焦虑心理。同时,普及心理健康保健常识教育,改变人们谈“精神科色变”的恐惧心理,减轻“病耻感”。

  四、成立青少年心理康复中心。目前东莞市因心理问题休学学生人数逐年递增,这些学生脱离了学校,家长也难以监管到位。建议整合妇联、学校、医院、社区、咨询机构和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的资源,完善“家-校-社-医”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救助工作体系,提供切实可行的心理咨询服务,如果资源配备不够,也可以尝试购买合规的社会性服务,在学生因病休学期间,作为学生康复机构来发挥作用。

提案者 东城街道办政协小组
部门答复

东城街道办政协小组: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医”联动工作机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议开通定点心理科诊疗服务的问题。目前,市第七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东华医院、康华医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市东部中心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康复医院、厚街医院、横沥医院、石碣医院、怡心园医院等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可提供青少年精神心理诊疗服务。达到每个片区均有医疗机构资源提供精神(心理)科就诊服务。安排青少年精神心理科专家坐诊,优先为学校转诊的学生提供精神心理科诊疗服务,为有严重自杀或伤害他人倾向或行为的高危患者提供办理住院的绿色通道服务,减少办理住院的时间。下来,卫生健康局将继续加快完善“三位一体”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充实体系组成架构,落实33个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职精防医师配置全覆盖,加强与教育系统的沟通对接,为有精神障碍的学生开辟便利的心理健康服务渠道,提高学生精神疾病识别率,提升转介和收治机制的运转能力。

  二、关于建议搭建网络信息化交流平台的问题。目前,我市已开发并使用全市统一的中小学生心理测评系统(东莞市市镇校三级心理防护平台),排查心理危机隐患,准确把握我市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下来,我们将为各中小学校开展学生心理筛查及心理辅导服务提供技术指导, 建立有关监测和干预标准,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其数据进行科学评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自2010年以来,从国家层面,已统筹建立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的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了从发病报告医疗机构到社区基层医疗管理机构实现一体化的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建档和社区管理服务,但此系统一直未对其他部门开放权限。各医疗机构对就诊患者包括学生均要依法依规保护其个人隐私和有关诊疗信息,按照我国《精神卫生法》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姓名、肖像、住址、工作单位、病历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身份的信息予以保密;但是,依法履行职责需要公开的除外。为此,2021年,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依据我市出台的有关文件,教育部门与卫健部门积极建立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部门联动共享机制,协调医疗机构在接诊过程中若发现有严重自杀或伤害他人倾向或行为的高危学生,及时向教育部门通报。与教育部门建立定期通报机制,互通高危个案信息。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中心接到有关学生求助,经当事人和监护人同意后,应及时推送给学生所在学校和同级教育部门,如出现高危求助情况,经研判后应按照现场应急处置流程通知公安部门和所属镇街(园区)及时开展现场应急干预。

  下来,市教育局继续加强与市卫健部门的沟通协助,研究心理困扰学生就医、用药问题的跟进策略。

  三、关于建议科普心理健康知识的问题。根据各中小学的需求,卫生健康局指导各镇街、各医疗机构派出专家团队到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市第七人民医院制作了“说医不二”及《我的专业我来讲》系列科普视频,开展相关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科普活动,帮助广大青少年朋友掌握心理自助和识别早期心理异常方法,引导其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主动拨打88881111心理热线或寻求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帮助。2022年,共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45场,其中针对儿童青少年21场;派发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共20650份;累计10469人参与。

  在家长工作方面,2021年,由市妇联牵头制定了《东莞市家庭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定了各职能部门家庭教育的主要职责,市教育局前期也开展了东莞市学校家庭教育品质提升计划(2019—2021年)工程,并要求每位学生家长每年需参加不少于4次8学时的培训学习,由各中小学校落实;市教育局通过依托市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建了学校家庭教育“慧导师团”,常态化开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利用“莞易学”平台免费向我市广大家长提供《家庭教育100个怎么办》系列微学习视频促使家长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与南方+共同举办高水平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名家论坛、同上一节暖心课和同开一节班会课等大型培训活动;与东莞广播电视台多年合作,开设《慧教育家长学堂》之“空中学堂”专栏节目;在东莞日报开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专栏等系列活动。2023年以来,市教育局开展“如何当好家长”大家谈家庭教育系列活动,针对亲子教育中常见冲突开展专门指导,帮助家长认识儿童青少年的各阶段心理特点,以及亲子互动要点。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身心同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关爱能力。

  四、关于建议成立青少年心理康复中心的问题。目前,我市设有市中小学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门统筹和组织中小学校的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设的市镇两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小组,专门负责应对和处理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市教育局已经成功立项采购社会工作服务,协助开展全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防护服务,重在拓展心理困扰学生社会支持网络,激活“校、家、社”社会支持功能,强化跟踪效能。

  同时,市卫健生健康局也成立了知音莞家心理热线88881111;南城街道设立了“南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并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22008080,为中小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团市委下设莞香花青少年心理服务中心12355和市妇联下设的白玉兰家庭教育服务中心12338,都是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组成部分。

  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指出,要优化协作机制。教育、卫生健康、网信、公安等部门指导学校与家庭、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共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及早发现学生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网上网下检测预警学生自伤或伤人等危险行为,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及时转介、诊断、治疗。教育部门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健全精神或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复学机制。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卫健、教育、公安等11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政府领导,保障部门协作运行顺畅,积极探索心理问题学生康复的联动机制。

  感谢您的提案和关注,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助力。

  承办人姓名:····谢润宜

  联系电话:·······23126130

  东莞市教育局

  2023年6月14日


市教育局:

  转来市十四届政协二次会议提案20230270《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医”联动工作机制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牵头下,多部门共同构建“家-校-社-医”联动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我局结合职能,鼓励与引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逐步建立健全学校、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向医疗卫生机构的转介通道,为中小学生开通绿色通道,为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中小学生提供转介和收治服务。在发展精神卫生医疗资源的同时,不断培养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精神卫生防治体系;牵头建设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88881111”及应急处置队伍。配合教育部门建立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联动机制,及时通报高危重点学生信息;加强对心理教师的联合培训;与教育部门组建高危学生个案管理团队,对高危学生开展心理干预,同时对心理教师提供相关专业指导。

  二、建议办理情况

  (一)关于“开通定点心理科诊疗服务”的建议

  根据《东莞市教育局等11部门关于印发〈东莞市防范学生心理危机工作指引〉的通知》(东教〔2022〕16号)和我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我市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卫办〔2022〕21号)要求,我市正在推进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以及逐步推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社区精神心理科门诊。截至目前,市人民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八人民医院等18所医院有开展青少年精神心理门诊服务。此外,预计今年年底全市33个镇街(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达到全市全覆盖,逐步推进“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与各学校之间建立点对点服务模式。优先为学校转诊的学生提供诊疗服务,为有严重自杀或伤害他人倾向的高危患者提供绿色通道。

  (二)关于“搭建网络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建议

  政协代表在提案中建议:“医院依法依规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形成“家-校-社-医”四方良性互动,促进学生康复,加快医生和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针对此建议,关于建立跨部门的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共享信息平台,需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自2010年以来,从国家层面,已统筹建立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的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了从发病报告医疗机构到社区基层医疗管理机构实现一体化的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建档和社区管理服务,但此系统一直未对其他部门开放权限。各医疗机构对就诊患者包括学生均要依法依规保护其个人隐私和有关诊疗信息,按照我国《精神卫生法》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姓名、肖像、住址、工作单位、病历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身份的信息予以保密;但是,依法履行职责需要公开的除外。

  依据我市出台的有关文件,我局与教育部门积极建立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部门联动共享机制,协调医疗机构在接诊过程中若发现有严重自杀或伤害他人倾向或行为的高危学生,及时向教育部门通报。与教育部门建立定期通报机制,互通高危个案信息。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中心接到有关学生求助,经当事人和监护人同意后,应及时推送给学生所在学校和同级教育部门,如出现高危求助情况,经研判后应按照现场应急处置流程通知公安部门和所属镇街(园区)及时开展现场应急干预。

  (三)关于“科普心理健康知识”的建议

  根据各中小学的需求,我局指导各镇街、各医疗机构派出专家团队到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市第七人民医院制作了“说医不二”及《我的专业我来讲》系列科普视频,开展相关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科普活动,帮助广大青少年朋友掌握心理自助和识别早期心理异常方法,引导其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主动拨打88881111心理热线或寻求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帮助。2022年,共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45场,其中针对儿童青少年21场;派发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共20650份;累计10469人参与。

  (四)关于“成立青少年心理康复中心”的建议

  因心理问题休学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但不能因休学而完全停止了学业,在休学期间,更需要得到持续性的关注与服务,为学生重返校园提供过渡性的准备。建议通过委托专门的社工机构开展公益性的服务,整合学校、医院、社区的心理工作者资源共同参与。我局将结合职能,为社区有关机构提供更多服务资源与技术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部门联动

  在市教育局统筹下,我局将继续加强部门联动,共筑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指导各镇街、各医疗机构面向社区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为儿童青少年提供规范化、专业化的医疗服务。继续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等开设精神(心理)科,鼓励有条件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儿童青少年门诊和住院诊疗服务。建立学校、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向医疗卫生机构的转介通道。

  (二)加强热线服务能力

  一是2023年增至6个坐席,持续加强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培训,提高咨询能力及高危应对能力。二是加强多部门应急处置队联动,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提高现场心理危机干预处置能力。三是持续加强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88881111宣传,市镇村多部门联合推广相关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海报、视频等,提高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覆盖率。

  (三)扩大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

  举办全民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组建心理健康科普宣讲团,深入到各个社区、学校,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充分运用新媒体、宣传折页、展架、视频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提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吸引性和趣味性,进一步拓宽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和知识面。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6月19日


市教育局:

   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医”联动工作机制的建议》(第20230270号)收悉,经综合东莞市妇联意见,根据我会职能,现提出以下会办意见:

一、整合资源,拓展中小学生心理服务覆盖面

按照省妇联在全省范围内建设“舒心驿站”的要求,市妇联已推动全市25个镇街建立29个“舒心驿站”心理咨询室,链接具有国家专业心理服务资质且有实操能力的心理咨询师开展服务,组建一支由“妇工+社工+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形成了妇工管理、社工跟进、心理咨询师服务的工作模式,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纾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

二、探索创新,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创新白玉兰家庭服务方式,面向全市开展白玉兰家庭公益课堂,以线下课堂讲座加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涵盖家庭成员情绪管理、中小学生良好沟通、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全市各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深入学校、村(社区)等场所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中小学生及其家庭得到更全面、更便捷、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接下来,市妇联将与各部门加强协作配合,筑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网。一是充分发挥“舒心驿站”心理咨询室作用,进一步夯实服务阵地,加强专业化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培训,为中小学生提供多元心理咨询服务。二是推动镇街妇联联动学校、社区开展中小学生心理项目化运作,帮助有需要的中小学生缓解心理问题,提升社会、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三是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中小学生心理讲座、亲子沙龙等活动,让父母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预防因为教育方法不当导致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共同营造积极、阳光的社会氛围。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市妇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市妇联,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