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220)关于加大对我市中小学教师、校医的应急救护培训力度的建议

  2022年11月13日下午,我市某学校一名12岁学生在教室晕倒后被送往医院,于11月15日凌晨不幸离世。该生死亡诊断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爆发性病毒性心肌炎等。
  患者心跳骤停时,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需要用到心肺复苏应急技能,其中利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办法。
  “在公共场所设置AED”项目被列入2020年东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目前东莞全市公共场所设置的AED数量已超过255台,全覆盖地铁2号线15个站点。其中市级公共场所设置50台,各镇街(园区)完成设置了173台。(我市约有三十多间大中小学校配置AED)
  2021年教育部、中国红十字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加大对学校师生的应急救护培训力度,并将应急救护培训正式纳入学生军训内容。中国红十字会还联合各方力量推进AED、应急救护一体机进校园,助力安全校园建设。
  2022年,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13部门再次联合通知,要求开展“救在身边 校园守护”活动,推进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完善学校急救标准,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加强师生应急救护培训,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
  事实是“公众知晓率低,急救知识普及率也不高。”经调查不少教师确实不知AED为何物,在哪里可以找到,遇到突发事件,更不知应急救护如何操作。除其之外,也有不少人害怕担责,一方面是因为急救技能不到位,不敢出手;   另一方面则是害怕使用过程中造成仪器损坏。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也就是说市民抢救行为有相关法律保护。虽然现在是急救免责,但是知晓率还不高。


   法:

  1.开展全民应急救护培训,最好先选择在学校加强急救规范和急救培训的开展,此外,还要针对在职的机关员工、国有事业单位员工、警察、教师等公职人员的培训,要真正科普到位。
  2.对教师应急救护培训,将容易推动学校开展“急救技能进校园”活动,从师生抓起,从校园抓起,推动全民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3.规定学校的班主任、体育老师及校医必须接受心肺复苏及AED培训,并每年进行考核。建议二年内学校工作人员至少1/10以上接受正规的徒手心肺复苏及AED的培训。
  4.按规定,教师每年需完成累计不少于90学时的年度继续教育任务。其中,公需科目不少于30学时,专业科目不少于42?学时,个人选修科目不少于18学时。建议应急救护培训正式纳入教师培训公需科目,学时约为15学时。
  5.应急救护培训建议由东莞市红十字会及市内急救专业专业人员承担。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部门答复

教育局
  民进市委会:
  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东府办函〔2023〕168号),我局收到《关于加大对我市中小学教师、校医的应急救护培训力度的建议》(第20230220号)建议后,迅速召集有关工作负责人进行研究处理。现结合我局职能,就您提出的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展全民应急救护培训”和市红十字会承担应急救护培训的建议
  从2015年起,由市红十字会牵头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连续十年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市红十字会拥有100 多名优质红十字师资和多支红十字应急救护宣教志愿队伍,经常性开展救护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尤其注重对学校师生开展救护知识培训,每年针对高一班主任和新生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截至2022年底,市红十字会共完成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 91万多人次,其中完成学校师生培训近35万多人次。
  二、关于推动学校开展“急救技能进校园”活动,班主任、体育老师和校医必须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建议
  自2015年起,东莞市教育局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市红十字会对全市高一年级学生开展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并开展教职工的应急技能培训,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项目已连续10年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该事项由市红十字会派出专业救援人员深入各学校进行培训,培训人员涵盖学校校医、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和高一级新生,培训内容包含心肺复苏术、AED 使用及常用急救知识。截至2022年底,市红十字会共完成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 91万多人次,其中完成学校师生培训近35 万多人次,2023年计划完成培训6.3万人次。从2018年开始,我局已将应急救护培训课程纳入东莞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对公办学校新招聘的教师进行为期半天(3学时)的运动损伤、心肺复苏等救护常识的培训,2022年培训见习教师1500余人。我局鼓励学校结合春季、秋季开学和重点时节加强应急救护演练,每年由学校邀请学校健康副校长和医疗专家指导本校教师、校医、保安等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推动师生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校园氛围。2023年,我局将会同市红十字会展中小学教职员工初级救护员培训,主要培训对象是全市中小学校在职校医、体育老师、班主任等教职员工。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教职工,将由市红十字会发放《红十字救护员(初级)》证书。力求到2030年,全市中小学教职员工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师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1:50,共同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
  三、关于将应急救护培训正式纳入教师培训公需科目
  公需科目学习是教师继续教育中一个重要科目,由广东省人力资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制定计划与组织实施,其课时和培训内容设定并非市教育局职能范围。您的建议,我局会通过合适的渠道向人社部门建议和反馈。应急救护知识作为一项挽救生命重要措施的能力,我局鼓励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属地红十字会及应急管理部门,将应急救护培训作为学校教师、校医等相关人员的常规校本培训。

  下来,我们将根据您的意见和建议,会同市红十字会、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职人员和学生应急救护知识的培训,通过网络和宣传栏等途径进一步加大校园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宣传力度,鼓励教职员工学习应急救护技能,也希望市红十字会、财政部门和社会公益组织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师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支持,进一步加快提升中小学应急救护的能力。


市红十字会
市教育局:
  市红十字会收到《关于加大对我市中小学教师、校医的应急救护培训力度的建议》(第20230220号),结合市红十字会职能,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市红十字会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总体工作情况
  东莞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在2009年7月,就下发了《关于印发东莞市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同时市、镇两级分别召开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动员会,为我市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政策保障。2014年始至今,市政府连续10年将市红十字会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纳入市政府民生十件实事,年度完成的培训任务从4万人次逐年提升到今年的6.3万人次,培训对象覆盖全市高一级学生。经过多年普及性救护培训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市红十字会已开展11期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培训300多名救护师资,同时组建了“少年强”等多支红十字应急救护宣教志愿队伍,具有丰富的急救知识教学经验,形成了“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情景演练”的教学模式,经常性开展救护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特别注重对学生开展救护知识培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急救知识普及到小学、中学直至大学。
  2009年至2023年5月底,东莞市红十字会按照总会的培训标准,积极推动应急救护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共完成应急救护培训95万多人次,其中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78万多人次、持证救护知识培训17多万人次,按全市常住人口1053.68万算,全市接受过救护知识培训的人员占比达9.02%。
  二、多渠道宣传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
  为增强全民急救意识,市红十字会多措并举开展救护知识宣教工作。一是建成生命安全体验馆,常态化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为满足市民随时学习救护知识需要,体验馆坚持每周开放六天,多渠道接受预约。2016年开馆至今累计宣教6万多人次,深受社会各界好评。二是推动在市内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AED,并为设置单位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为市民出行保平安,提高市民的出行安全,目前已牵头在全市范围已设置AED机262台。三是录制通俗易懂的“红十字急救知识掌上微课堂”,在“东莞市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刊载,供市民群众自行学习。四是在五八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广场式宣教活动,为广大市民自由参加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提供学习平台。五是定期联合相关部门、各高校举办东莞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以赛促训,增强我市广大青少年学习应急救护培训的意识,提高社会救援组织成员的救护技能。六是动员红十字志愿者积极参与急救知识普及活动。市红十字会成立了多支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在不同的层面推广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创立了“少年强——中小学生逃生避险、自救互救宣教”志愿服务项目,把应急救护知识送进中小学课堂,累计宣教86836人次;水上救援大队开展的十百千万进校园项目,累计宣教116236人次;红十字救护队为大型活动保驾护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累计服务市民超过44万人次。
  三、市红十字会急救知识培训进校园情况
  一是组建少年强志愿服务队、水上救援队对全市小学初中生开展急救知识宣教,提高中小学生水上安全救生意识,自救、互救、自我防范技能,减少了学生水上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开展普及性救护培训项目对全市高一学生开展培训。2015年至今,连续9年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市教育局,共同推出了普及性应急救护知识进校园活动,逐年持之以恒地对高一的学生进行培训,若干年后将会出现某个年龄阶段人群,接近全员具备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良好态势。三是开展大学生应急救护技能大赛。联合高校开展东莞市大学生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以赛促训,提升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四是在市内部分中小学校设置了AED机38台,并为设置学校工作人员开展相关使用技能培训。五是联合市教育局,面向市内中小学校校医、体育老师开展救护员专场培训,培训近100人次,有效提升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为师生身心健康、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保驾护航。六是与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技师学院等院校合作,面向校内教职员工组织开展红十字救护师资专场培训班,成立校内救护培训师资团队,学校开设救护知识培训课程,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七是积极推进“救在身边·校园守护”活动,通过“2023年5·8人道公益日”多方发动社会力量筹款,已筹集资金近20万元,拟联合市教育局面向市内中小学校在职教师开展红十字救护员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市教职人员急救知识培训普及率。
  下来,市红十字会将继续与相关部门一起,努力宣传普及急救知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网络渠道,运用科普文章、图解、视频等各种方式,让急救知识更好地得以传播,让更多市民掌握急救技能,关键时刻发挥自救和救人的作用,实现“救在身边”。


市卫生健康局
  市教育局:
  民进市委会在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0230220号提案收悉。现将我局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中国AED联盟、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等多家学术组织先后颁布了《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明确建议我国社会各界加强对公众启动除颤项目的认识,分阶段逐步推广中国公众启动除颤项目(China-PAD,C-PAD)。2021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了《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对AED的配置进行了详细规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我市推广AED配置工作起步相对其他地市较早,采取了先易后难的方法,先在人流密集的公众场合、校园进行试点,再向全方位全面推广。2017年12月15日上午,全市第一台在公共场所设置的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下简称AED)在地铁2号线鸿福路站落地,这也是省内首次在地铁站设置这种“救命神器”,公共场所投放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2019年1月17日全市首个配备AED设备的综合服务中心:南城综合服务中心成立,标志着东莞推广AED配置工作和推广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年2月27日,全市第二个配备AED设备的综合服务中心:大朗镇综合服务中心成立,进一步保障广大群众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标着东莞推广AED配置工作和水平全面铺开。2020年东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中包括“在公共场所设置AED”项目。2009年至2022年,接受过应急救护培训的人员已达90万多人次,设置的AED多达262台(其中红十字会设置89台,镇街设置173台)。东莞2021“两会”之际,“2020年十件民生实事”成绩单出炉,据悉,“在人员密集场所配置不少于200台心脏复苏急救设备”这项任务已经超额完成。
  二、提案办理情况
  使用AED是抢救心源性猝死非常有效的手段,但这不仅需要AED设备,还需要大量会应用AED、掌握心肺复苏术的人员。近年来,我市在为企业开展救护员培训的同时,也深入校园、社区等公众场所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开展全民应急救护培训,特别选择在校园加强急救规范和急救培训的开展,推动AED配置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相衔接,真正科普到位。目前,我市已有90多万人接受过应急救护培训,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6%,远高于全国1%的水平;已组织志愿者进校园宣教11.6万人次,高中普及应急救护培训358145人次,在学校设置AED38台。
  我局一直高度重视我市中小学师生、校医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目前,我市拥有医院128间(达到三级规模的医院23所、二级规模医院3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99间,这是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生力军,除了承担起全市医疗救治服务工作以外,还承担了社会、校园的健康科普、应急救护宣传和培训等工作。其中,市属医院、镇街医院、镇街(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肩负起当地镇街(园区)包括中小学的医学科普和院前急救培训的工作,为提高全民特别是校园的应急救护常备知识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近年来,我局联合市教育局、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急救知识培训进校园,主要措施有以下三项:一是设立卫生健康副校长。由各个镇街(园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对接各个学校,建立联动机制,在中小学设立卫生健康副校长,专门负责校园的卫生健康防疫工作,定期组织校医和师生的应急救护知识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校医医学专业基础优势,争取校园的应急救护知识的通过率达到90%以上。坚定“救护培训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努力让每一个师生都成为校园、社会的应急救护小能手、应急救护小专家,以点带面,带动全社会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提高应急救护氛围。二是印发科普宣传册。镇街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作应急救护知识科普小册子,定期到中小学校园派发,引起校园师生对应急救护知识的足够重视并学以致用。三是举办技能大赛和培训班。定期联合市教育局开展校园学生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以赛促训,提升中小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开展针对使用AED和学习常见急救知识的培训班,让接受培训的每一名师生都掌握使用AED的知识和技巧,确保必要时能使用,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继续加强与市教育局、市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进一步提升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覆盖面和效能,积极配合、引导各个学校的AED配备工作,大力开展自救互救技能“进校园”活动,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完善群众性卫生应急与政府应急体系联动的自救互救网络。各有关医疗机构加强与学校合作,定期派人到各级学校进行宣讲培训,形成常态化管理,向广大师生普及AED的正确使用和公共场所突发事件急救基本知识,特别是在体育课、户外教学等场景中提升AED实际应用能力,在校园营造人人参与卫生应急的氛围,让更多的师生懂救人、敢救人、会救人。


办理单位 教育局,市红十字会,市卫生健康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