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237)关于支持石龙镇纳入“东莞记忆” 示范项目的建议
石龙是东莞市内为数不多的具有深厚文化资源和底蕴的镇街之一,更是全市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021年市党代会报告提出“积极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高水平打造‘东莞记忆’示范项目”;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莞城、石龙等区域保护开发好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2022年12月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报告提出“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打造好东莞记忆等文旅项目,讲好东莞故事、传播东莞好声音”。均为石龙镇加快老城活化,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创新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镇积极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推动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打出一套“老石龙、新魅力”的组合拳,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高标准筹建中国举重博物馆。联合国家举摔柔中心、中国举重协会,以及市级文化领域资源力量,高水平筹建中国举重博物馆,征集实物藏品近4000件(套),“镇馆之宝”陈镜开奥林匹克银质勋章成功入藏,全力争取2023年上半年建成开馆喜迎四海宾客。二是系统谋划旧城活化更生。将中山路、南岸公园、滨江路、中山公园等景点连线成片更新活化,实现历史文化、商贸旅游、生态休闲等有机结合。三是积极推动历史文化出新出彩。深入挖掘石龙历史文化元素,创新打造“广九铁路石龙南桥诗歌朗诵音乐会”“勇闯世界音乐舞台的石龙青年音乐会”“火柴盒跨年音乐会”,连续推出《烟火石龙》美食人文纪录片、石龙主题曲《新昌鼓》,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火红出圈,热传镇内外,呈现出线上线下“高朋满座”的生动局面。
  目前,石龙镇在推动旧城活化和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工作中,存在政策、资金、技术等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石龙旧城活化和城市更新的进程,也影响了石龙作为全市历史名镇、文化名片的作用发挥。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参照莞城“东莞记忆”示范项目的政策,支持石龙镇纳入“东莞记忆”示范项目建设范畴。
办    法:
  一、建议由市“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现场指挥部统筹规划莞城、石龙的差异化建设内容。莞城首开区面积与石龙首开区域选择中山路核心区保护范围+太平路段面积相当。且莞城首开区与石龙老城区相距约15公里,且通过万里碧道已基本具备骑行和漫步游联通的基础。建议由市指挥部统筹规划后,我镇按照“一日穿越一百年”设计思路,开展设计对接,差异化定位两个区域的活化开发思路,形成互相促进,共享共赢格局。
  二、建议参考“东莞记忆”莞城段的资金模式,支持石龙通过申报地方专项债解决项目资金投入问题。参照莞城“东莞记忆”项目的开发模式,石龙镇也可采取分阶段实施:首开区域选择中山路核心区保护范围+太平路段作为东莞记忆项目(石龙段)的首发区;第二阶段扩大到历史街区保护范围;第三阶段覆盖我镇历史镇区划定范围。由于石龙老城区改造项目投资大、预期运营收益低、周期长,资金自平衡问题难以解决,以石龙镇现有的财力难以支撑改造的资金需求,建议市委、市政府能在“东莞记忆”项目的资金里统筹考虑,并参考莞城段的资金形式,支持石龙以申报地方专项债的形式,解决项目推进的难题。
  三、加大对石龙旧城活化的改革授权。建议把城市更新先行先试项目率先下放石龙试验,助推石龙为全市探索可复制的旧城活化改革经验。比如,石龙中山路民国建筑群红蓝线范围大,除了市级文保的八栋民国建筑外,还包括了众多民宅、商铺、企业、工厂及公共建筑,对石龙旧城区活化利用工程带来诸多不便和影响,建议市委、市政府支持调整文保单位红蓝线的管理审批权限,或调整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的管理审批权限,放权由镇来统筹。又如,授权石龙或松山湖自然资源局对老城区(没有控规)的区域内实施的公共建筑,可单独选址办理有关规划、建设的手续。
提案者 黄顺明
部门答复

黄顺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石龙镇纳入“东莞记忆”示范项目的建议》(第20230237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石龙镇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石龙镇旧城活化工作必要性及工作进展
石龙镇是我市唯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龙镇中山路街区是我市最早入选的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镇内各级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和保存了明清以来,中国历史社会变迁的重要载体,完整地展现了东莞的历史文化脉络,是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山路上,林直勉、张荫麟、陈镜开等名人辈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承载了明清以来东莞商贸文化历史的发展;广九铁路石龙南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2013年“全国文物普查重大发现”,反映了十九世纪以来,粤港澳的百年历史变迁,也反映了粤港澳商贸、经济文化交流往来;东征博物馆(中山纪念堂)、石龙中山公园史迹是与辛亥革命、孙中山、周恩来和国民革命军东征有关的重要史迹遗存,同时也是我党、我军领导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阶段成长、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陈镜开、曾国强等石龙举重名将屡破世界纪录的历程,是新中国体育崛起的重要见证。
为加快推进石龙镇旧城活化工作,2022年该项工作纳入了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计划“在莞城、石龙等区域保护开发好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2022年3月成立石龙镇老城活化办公室,由镇主要领导亲自推动、重点督导,镇委围绕“提升城市综合品质、改善人居环境设施、重振商贸繁荣气象、擦亮历史文化品牌”四个目标,逐步推进了以下基础性工作:一是委托专业团队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石龙镇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对历史街区核心区域内中山路、太平路沿街物业做好物业产权的调查台账,并对老城区内危房旧居进行安全鉴定,对破旧房屋进行修复加固或局部拆除,通过见缝插绿项目、四小园建设、口袋公园建设等项目扫除街区死角,废弃狭窄空地,提升老城人居环境;三是邀请专业机构对老城区交通组织优化做研究和解决方案建议,在老城区内闲置空地建设一批停车场;四是启动一批针灸式改造。通过中国举重博物馆建设、中山公园环境提升工程、滨江路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碧道改造,在中山路引入非遗项目、石龙老品牌,建设一批民间小型展示馆、体验店、博物馆,做好文化保育工作;五是充分利用老城区的生活气息、骑楼街景、美食特色等元素策划一批品牌文化活动,通过将石龙微历史收集整理及媒体宣传策划,让石龙故事广泛流传;六是积极接洽开发运营管理团队参与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开发,让老城活化促进产业更新。建议将石龙镇有关资源发展计划纳入《关于打造“写意东莞”品牌的工作方案》,将石龙镇有关特色资源串入“走读东莞”红色旅游线路以及乡村游、体育游等线路。
二、关于“市委、市政府参照莞城‘东莞记忆’示范项目的政策,支持石龙镇纳入‘东莞记忆’示范项目建设范畴”的建议
2022年7月19日,肖亚非书记、吕成蹊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工作会议,原则同意启动东莞记忆项目实施工作。2022年8月2日,叶葆华副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工作会议,明确按照“整体统筹、分期实施”原则,对莞城城内、城外片区进行整体谋划,谋划“东莞记忆”项目的近、中、远期实施范围及内容。2022年11月23日,东莞记忆首开区建设项目已完成立项批复,明确项目范围及资金投入。2023年1月6日,《东莞记忆开发策划与城市设计校正》专家评审会召开,初步明确东莞记忆近、中、远期实施范围及内容。建议石龙镇进一步研究项目定位、规范统筹、建设内容、实施路径及时序,时机成熟后可作为“东莞记忆”后续系列项目提请市政府研究审议,明确设计统筹、实施问题。
三、关于“由市‘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现场指挥部统筹规划莞城、石龙的差异化建设内容”的建议
市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现场指挥部是统筹推进“一心两轴三片区”整体建设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研究开发建设模式,审定项目阶段性总体建设计划和年度建设计划,聚焦中心城区战略片区的的规划设计方案与建设品质把控。建议由石龙镇继续推进石龙历史街区活化保护前期谋划、方案设计等工作,由市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现场指挥部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协助做好规划建设领域技术支撑及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报批指导等工作。
四、关于“参考‘东莞记忆’莞城段的资金模式,支持石龙通过申报地方专项债解决项目资金投入问题”的建议
2022年7月19日肖亚非书记、吕成蹊市长,8月2日叶葆华副市长分别召开市政府工作会议,明确“东莞记忆”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市镇财政资金(市镇5∶5),前期通过发行政府专项债方式落实建设资金,并设立“历史文化保护基金”,后期从周边区域范围的“工改居”等“三旧”改造项目中提取一定比例专项资金,用于保障支持“东莞记忆”项目建设投入。2023年2月10日,叶葆华副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工作会议,明确东莞记忆首开区项目按照一二三标段分期实施。2023年1月,东莞记忆首开区建设项目获得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专项债申报,并已获得专项债提前批资金,于2023年6月6日开工建设一标段。因此,建议石龙镇进一步明确历史街区活化项目建设范围,研究匡算建设费用,谋划实施运营模式,提请市政府会议研究审议。
五、关于“加大对石龙旧城活化的改革授权”的建议
一是关于历史建筑管理审批权限。2022年3月,我市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管理工作等有关职能由市自然资源局划转至市住城乡建设局,目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相关要求,完善管理制度、细化操作流程,正在修订《东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起草“历史建筑实施原址保护”“历史建筑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或者使用性质”“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3项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谋划开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培训班,提升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待进一步完善历史建筑管理审批事项办事流程、有关镇街具备相应技术力量和能力之后,将研究向镇街下放部分历史建筑管理审批权限。
二是关于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审批权限。对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山路民国建筑群及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管理审批权限,均依据《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目前暂无下放至镇的法律依据。下来,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推动石龙镇编制中山路民国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明确文物本体及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管控要求,为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有效的规划指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石龙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

                                         2023年7月10日


一、石龙镇为我市唯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龙中山路街区为我市最早入选的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镇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国家、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出台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要求“推进活化利用。坚持以用促保,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因此,我局支持石龙镇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二、2022年3月,我市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管理工作等有关职能由贵局划转至我局,我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相关要求,完善管理制度、细化操作流程,目前正在修订《东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起草“历史建筑实施原址保护”“历史建筑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或者使用性质”“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3项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谋划开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培训班,提升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待进一步完善历史建筑管理审批事项办事流程、有关镇街具备相应技术力量和能力之后,将研究向镇街下放部分历史建筑管理审批权限。

我镇十分支持黄顺明委员提出的《关于支持石龙镇纳入“东莞记忆”示范项目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在市级层面统筹石龙镇老城活化工作。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是习总书记对这项国家战略的期望和嘱托。东莞要融入大湾区的发展,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广州、深圳优势错位互补。东莞究竟有什么样的优势?是经济总量,是城市建设,还是文化底蕴?不容置疑,当然是这座城市在大湾区的几何C位,能给东莞未来带来无限可能。在东莞,莞城、石龙、虎门城市化进程最早,也一直被称为东莞的传统三大镇,是见证东莞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对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名牌有诸多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充分挖掘其特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到石龙,分析如下:
一、历史背景
石龙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宋代开始有人定居,乾隆中期升格为石龙镇,也是东莞地区历史上最早的建制镇。由于地处东江中下游的咽喉之地,成为东江运输的交通枢纽,商贸繁荣,民国时期与广州、佛山、顺德陈村并称“广东四大名镇”。1911年,广九铁路建成通车,石龙在商业和交通方面的地位更加显著,成为东江流域和省港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重镇。现在,更是有“国际宜居城镇”的美誉。
石龙是东莞目前唯一的“历史文化名镇”,中山路上,林直勉、张荫麟、陈镜开等名人辈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承载了明清以来东莞商贸文化历史的发展,广九铁路石龙南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2013年“全国文物普查重大发现”,反映了十九世纪以来,粤港澳的百年历史变迁,也反映了粤港澳商贸、经济文化交流往来;东征博物馆(中山纪念堂)、石龙中山公园史迹是与辛亥革命、孙中山、周恩来和国民革命军东征有关的重要史迹遗存,同时也是我党、我军领导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阶段成长、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陈镜开、曾国强等石龙举重名将屡破世界纪录的历程,是新中国体育崛起的重要见证。
石龙拥有和保存了明清以来,中国历史社会变迁的重要载体,完整地展现了东莞的历史文化脉络,是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东莞传统的三大镇中,莞城曾是东莞政治、文化的中心,虎门是近代史的开篇地,石龙就是清末民初以来东莞市工商贸易发展的浓缩历史,这些都是“东莞记忆”不可分割的元素。
二、推动石龙老城活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新城建设如火如荼,曾经承担城市形象的老城区日益衰落,老城活化是解决老城中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莞城作为核心城区组成之一,在市的统筹和支持下,通过“东莞记忆”项目即将旧貌换新颜,焕发新活力。
石龙老城区百年来一直是全东莞市的商贸重地,现在已历经沧桑,民居房屋老旧破败、功能设施短板明显,商贸氛围也大不如前。实实在在地抓好老城活化,使老城焕发新生,将直接惠及老城百姓,更能让全镇群众的交通出行、日常消费、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幸福感、归属感大幅提升,更是“东莞记忆”项目的重要补充。
老城活化是石龙重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复杂而且重大的系统工程。作为建设“精致石龙、魅力名镇”的题中之义,这项工程得到石龙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去年3月专门成立老城活化办公室,由镇主要领导亲自推动、重点督导。现在,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石龙镇已经纳入城区片统筹,且石龙本身也是“三江六岸”统筹片区的镇街之一,且这项工程,从2022年开始已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计划,专门点名“在莞城、石龙等区域保护开发好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但镇街的资源调配能力,资金投入能力,规划统筹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申请在市级层面统筹石龙镇老城活化工作有利于老城活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三、目前石龙已经开展的基础性工作
石龙镇老城活化指挥部办公室成立后,镇委提出了四项重点目标:一是提升城市综合品质。二是改善人居环境设施。三是重振商贸繁荣气象。四是擦亮历史文化品牌。围绕这四个目标,一年多时间来,我们逐步推进了以下基础性工作。
一是委托专业团队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石龙镇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是对历史街区核心区域内中山路、太平路沿街物业做好物业产权的调查台账,并对老城区内危房旧居进行安全鉴定,对破旧房屋进行修复加固或局部拆除,通过见缝插绿项目、四小园建设、口袋公园建设等项目扫除街区死角,废弃狭窄空地,提升老城人居环境;
三是邀请专业机构对老城区交通组织优化做研究和解决方案建议,在老城区内闲置空地建设一批停车场;
四是启动一批针灸式改造。通过中国举重博物馆建设、中山公园环境提升工程、滨江路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碧道改造,在中山路引入非遗项目、石龙老品牌,建设一批民间小型展示馆、体验店、博物馆,做好文化保育工作;
五是充分利用老城区的生活气息、骑楼街景、美食特色等元素策划一批品牌文化活动,通过活动开展,石龙微历史的收集整理、媒体宣传策划,让石龙故事广泛流传;
六是积极接洽开发运营管理团队参与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开发,让老城活化促进产业更新。
四、期待市级层面统筹和支持的建议
一是鉴于莞城已启动“东莞记忆”首开区项目,而石龙作为基层单位,在政策解读、资金、技术、规划能力及资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建议从市级层面的规划上差异化定位两个区域的活化开发思路,有利于全市统筹,形成互相促进,共享共赢格局,让外界更全面地了解东莞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内涵。
二是期待通过市级平台,运用市级力量协助石龙对接引入更多类似万科、瑞安、华侨城等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开发运管团队,为石龙老城活化研究定位、破题,确定项目方向,做好前期工作。
三是建议参考“东莞记忆”莞城段的资金模式,支持石龙通过申报地方专项债解决项目资金投入问题。参照莞城“东莞记忆”项目的开发模式,石龙镇也可采取分阶段实施:首开区域选择中山路核心区保护范围+太平路段作为东莞记忆项目(石龙段)的首发区;第二阶段扩大到历史街区保护范围;第三阶段覆盖我镇历史镇区划定范围。由于石龙老城区改造项目投资大、预期运营收益低、周期长,资金自平衡问题难以解决,以石龙镇现有的财力难以支撑改造的资金需求,建议市委、市政府能在“东莞记忆”项目的资金里统筹考虑,或用拟定名“东莞中山路民清风貌街”(“东莞民清风情街”、“东莞印象”等名称)策划项目,并参考莞城段的资金形式,支持石龙以申报地方专项债的形式,解决项目推进的难题。

市自然资源局:
《第20230237号提案——关于支持石龙镇纳入“东莞记忆”示范项目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一、关于调整文物保护单位相关审批权限
对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山路民国建筑群及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管理审批权限,均依据《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目前暂无下放至镇的法律依据。下来,我局将推动石龙镇编制中山路民国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明确文物本体及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管控要求,为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有效的规划指引。
二、关于加大石龙旧城活化
建议将石龙镇有关资源发展计划纳入《关于打造“写意东莞”品牌的工作方案》;将石龙镇有关特色资源串入“走读东莞”红色旅游线路以及乡村游、体育游等线路。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6月26日


办理单位 石龙镇,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