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202)关于建立产业全流程服务和管理体系的建议

  在“双万”新起点上,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东莞将继续增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优势,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市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
  一、存在问题
  一是前期产业招引质量风险难以控制。在前期招商期间,项目虽然也经过“产业准入、综合评价、风险分析”等方面的评估,但企业的投产意愿和生产运营能力也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急开工但手续没办齐”和“手续都办齐但企业不开工”两种情况都时有发生,延长了项目落地投产时间,制约了增量产业用地发挥最大的效能。
  二是中期产业运营预期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据了解,我市现有的普通产业项目,税收贡献一般在30万/亩左右,效益良好的能达到50万/亩,100万/亩以上的企业凤毛麟角。但目前我市与企业签订的投资协议中,税收贡献最低为80万/亩,大部分为100万/亩甚至达到200万/亩。造成企业普遍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随意承诺达标,而政府在达产监管方面也面临巨大压力和风险。
  三是后期缺乏有效奖惩和退出机制。对部分已经拿地但开工意愿不强的企业,政府缺乏有效手段敦促开工建设;对无法达产达效的企业,由于不达标的原因复杂、不达标的企业数量较多,政府方监管主体不明确等原因,导致监管协议中的违约条文难以落实。


   法:

  二、政策建议
  (一)守正创新探索“定制厂房”新模式
  建议探索“国企拿地、标准定制、先租后让”的低成本产业空间新模式。一是国企拿地、政府招商。将部分增量产业用地协议出让给本市国有企业,由国企建设符合产业使用需求的厂房,出租给由政府产业部门招引或审核通过的企业。打破以往平台型企业自行招商的单一途径,发挥政府产业部门考虑更长远的优势,招引更优质的企业入驻。二是分类定制,标准化推进。针对我市重点招引的产业类型,制定针对性的厂房设计标准和规则,在“标准地”的基础上推出兼顾产业功能、生活配套和空间特色“标准厂区”,减少企业拿地后厂区方案设计反复修改的时间成本。三是先租后让,落实达产达效。由国企作为平台运营的产业项目,可采取“先租后让”模式,在企业入驻的前3年或5年以租赁形式使用产业空间,达产达效后自动取得购入建筑物业产权甚至整个产业宗地产权的资格,前期租金可抵扣土地出让金。既能够鼓励优质企业达产达效,又能够避免直接将土地出让给企业后企业经营不善而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
  (二)实事求是制定产业监管协议各项指标
  一是建议重新研判优化我市产业招商引资经济效益审查标准,实事求是地制定投资强度、年产出比、年营业收入、财税贡献、研发投入等各项重要指标,不片面追求指标高门槛,而是回归合理的数据区间,让实实在在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跳一跳,够得着”能够达标准。二是建议明确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的政府监管主体,避免将所有监管责任笼统地压向基层,改变现在绝大部分签约企业都无法达产达效,而政府也无从监管的尴尬局面。
  (三)全链条管理完善奖惩和退出机制
  一是完善退出机制。不应将所有评估压力都推到产业运营几年之后,而是应该细化产业落地前、中、后各个阶段的服务、监督和退出机制,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扶持、服务企业发展为目标,对的确不能达标的企业的处理要由轻到重分级和多措施约束,从督促整改、收取违约金、列入信用信息档案,到解除土地合同、收回土地使用权等多方面施策,切实保障产业的良性发展。二是建立工业用地项目土地利用绩效评估制度。建议由招商部门牵头,联合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统计、市场监督管理、税务等部门开展产业监管工作,建立产业大数据监测及分析管理平台,定期分析土地供后产出效益。

提案者 无党派人士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