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185)关于推动东莞市公众参与自然教育的建议

  在自然中实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自然教育日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在我国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自然教育不仅是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公众对于健康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回应,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抓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广东省将自然教育写入《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这是自然教育第一次被写入省级发展规划中,在此之前,广东省以建设自然教育示范省为目标,先后成立全国首个省级自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国内首个跨区域、跨界联合的粤港澳自然教育联盟和全国首个省级自然教育专业委员会等,促进广东省自然教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2020年3月,广东省林业局印发的《广东省林业局关于推进自然教育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广东将建设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省,到2023年,力争全省建立100个自然教育基地,每个地级以上市至少建设一个自然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广东共认定省级自然教育基地100个,公布特色自然教育径101条,涌现出从事自然教育的专业社会组织超过500家,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阵地近700个。
  在东莞市的省级自然教育基地6个,特色自然教育径12条。另外东莞市共建立森林公园21个、湿地公园25个、自然保护区6个,森林小镇11个,银瓶山森林公园清溪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屏嶂林场获评全国十佳林场,华阳湖湿地公园获评国家湿地公园,为自然教育搭建了良好平台。
  在东莞市有良好的自然教育环境和浓厚的氛围,东莞市林业部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活动外,还联合市科协、市生态环境局举办“科普大讲堂”生态文明主题科普讲座;东莞市环保、教育部门积极整合全市环境教育资源,与企业、机构、学校等合作,举办大量的活动,打造了东莞市环境文化节,青少年环保公益夏令营、冬令营,中小学观鸟大赛,环保征文大赛,自然手绘大赛,植物、昆虫观察比赛等品牌活动。
  存在问题:
  根据2022年2月15日,东莞市教育局在官网公布了《东莞市2021-2022学年各类学校基本情况汇总表》,东莞全市各类学校超过1800所,在校人数超过168万,东莞中小学超过500家,根据近年举办开展东莞市中小学生观鸟比赛,大约60多所中小学成立观鸟社团积极参与观鸟赛,仍有很多的学校在自然教育方面暂未推广。自然教育为新兴行业,也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等等。

   法:

  1.加强政策制度建设,为自然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做好政策实施工作。尽快出台《东莞市自然教育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东莞市自然教育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加快编制《东莞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体系建设方案》,建立自然学校、中心等等,构筑大屏嶂森林公园科普展厅、银瓶山自然教育径等各类软硬件设施平台,开展自然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自然教育课程设计等工作,完成东莞森林植物自然教育丛书编纂工作,推动自然课堂进学校、进社区等等。
  2.加强自然教育导师培训且面向公众化,不仅仅局限于林业系统或者教育系统等部门,开放更多的培训机会给有对自然教育有兴趣的人员参与,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为推广和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提供师资保障。
  3.充分发挥市共青团、各镇街妇联、社会组织等等的力量,共同推动社区自然教育发展,让青少年儿童在家门口的社区就能接受自然教育。
  4.完善自然教育行业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管力度。
  5.完善自然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志愿者的灵动性,带动更多的市民参与自然教育活动。
  6.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邻近周边城市的自然教育资源,加强交流互动,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教育发展。

提案者 文毅峰
部门答复

市妇联
市林业局:
  《关于推动东莞市公众参与自然教育的建议》(第20230185号)提案收悉,现报送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自然教育不仅是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公众对于健康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回应,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抓手。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市、镇街妇联在共同推动社区自然教育发展、让青少年儿童在家门口的社区就能接受自然教育方面责无旁贷,并为之不断努力。
  一、宣传到位,面向社会传递自然之美
  以“绿色生活,我家更美”为主题,在全省率先启动“绿色进我家行动”,让绿色家风飞进莞邑千家万户。宣传教育,营造氛围,传播“绿”的观念。精心策划,累计挖掘51条美丽家园路线,共享大自然的色彩。市镇妇联联动开展家庭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绿美东莞建设贡献家庭力量。
  二、活动多样,带动家庭亲近自然
  以“东莞是我家,美‘家’靠每家”为主题开展“美丽家园”建设系列活动,携手社区、楼盘以家庭“小美”助力城市发展“大美”。定期开展旧书换绿植、户外学习认识绿植及绘画、好家风爱粮食等活动,传递绿色环保生活理念,广泛动员小区家庭积极参与,争当绿色家庭、共建美丽家园。
  三、笔记征集,激发儿童心向自然

  以“少年儿童心向党”为主题开展2023年少年儿童自然笔记征集活动,动员广大少年儿童以手写、手绘的形式,记录在观察自然时看见的人、事、物以及所思所想,鼓励青少年儿童走近自然、探索生物多样性,讲好绿美东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林业局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东莞市公众参与自然教育的建议》(第20230185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团市委、教育局、自然资源局、妇联等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完善政策制度建设,推动自然教育体系建设方面
2020年12月,市林业局牵头制定了《东莞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体系建设方案(2020-2035)》。今年2月,根据《广东省林业局自然教育基地评定办法(试行)》,市林业局编制了《东莞市林业局自然教育基地评定办法(试行)》,经过前期征求意见,目前正提交市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查,该办法出台,将进一步规范市级自然教育基地的认定和管理。近年来,我市通过不断完善各类自然教育软硬设施、丰富自然教育课程等方式,不断推进自然教育体系建设:
(一)自然教育平台日趋完善。目前我市自然教育蓬勃发展,初步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民支持、活动丰富的自然教育格局。如:市大岭山森林公园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境,每年均开展以萤火虫、植物拓印、环保志愿等为主题的公益自然教育活动10多场,增设532平方米内含自然教育讲堂、科普标本展示区、儿童DIY室、自然游戏体验区、自然教育图书角等功能室的自然教育科普基地;市银瓶山森林公园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特色,建设了集特色动植物资源和自然教育于一体的短萼仪花自然教育场馆、游客服务中心自然教育场馆,以及总长度为3.3公里的寻仪小径和觅蜜花园自然教育径,自然教育径沿途生长、栖息多种具有科普趣味的野生动植物,配备多种互动类科普解说设施,并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研发了多种自然教育课程,每年举办公益自然教育活动20多场次;市大屏嶂森林公园通过更新维护动植物标本、动植物电子书和情景模拟器等不断完善科普展厅和多媒体课室,以及新建一条步径约2.2公里的竹主题自然教育径,设计自然教育手绘、劳动、科普、手作等方向课程,每年举办公益自然教育活动10多场次;市植物园利用特色主题展馆和7条共长5公里的自然教育径,每年举办特色公益自然教育课程60余场;市林学会以校园学生群体为主要科普对象,每年积极开展科普进校园系列公益活动近20场;广东星野自然教育基地(湾区自然学校)设7间自然教育教育、3间特色主题展馆、5条自然教育径,每年开展约80场自然教育活动;檀香岛自然教育基地利用占地420亩的岛屿,开设多媒体教室、体验实操室、人工湿地、观察动植物等平台,制作绘本、动物图鉴看板、鸟类图鉴、解说手册等自然教育产品,每年开展近百场自然教育活动。
市教育局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粤教后勤函〔2020〕3号)要求,结合《东莞市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推动学校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切实助力自然教育平台发展。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87%(共529所)大学和中小学省级“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教育局还将督促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学校”的学校继续努力,在生态文明教育和绿色学校建设中,结合自身特点与绿色文明理念,积极探索绿色学校创建的新理念、新思路,不断提高教育基地建设水平,对未创建为省级“绿色学校”的,将按省文件要求,在2025年前完成全覆盖创建目标。
(二)自然教育课程日趋多元化。2021年3月,东莞市成立自然教育联盟,截至目前共吸纳29家单位和社会机构加入联盟。为激励自然教育机构参与自然教育的积极性,开发一批有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推进自然教育课程的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自2021年起,我市以联盟单位为主要对象,兼顾向全社会征集优秀公益自然教育课程,每年评选出优秀公益课程5个,进一步丰富自然教育课程体系。
市妇联以“绿色生活,我家更美”为主题,在全省率先启动“绿色进我家行动”,让绿色家风飞进莞邑千家万户。同时还以“少年儿童心向党”为主题开展2023年少年儿童自然笔记征集活动,动员广大少年儿童以手写、手绘的形式,记录在观察自然时看见的人、事、物以及所思所想,鼓励青少年儿童走近自然、探索生物多样性,讲好绿美东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市自然资源局下属事业单位规划展览馆目前已设有“暑期夏令营”“自然资源南方草木”“湾区少年”三大品牌活动。旨在推动广大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自然教育,营造自然教育环境和浓厚的氛围。同时,规划展览馆将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开发新课程、扩大受众范围,做到让更多公众真正参与自然资源教育。
市教育局除通过部分科目教程,将自然教育融入课堂教育外,还通过开展“东莞市中小学生自然观察日记比赛”“全市中小学生自然手绘作品大赛”“东莞市环保创意作品征集比赛”、自然艺术作品线上展览活动、“环保智多星”、“东莞生活垃圾分类连连考”和“东莞生活垃圾分类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环境事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提升全市青少年儿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二、立足新时代发展需求,加强自然教育导师培训方面
2021年起,市林业局每年牵头组织3期自然教育导师培训,其中,2022年有2期通过线上培训方式,进一步扩大导师培训普及面。今年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开局之年,在4月举办的2023年第一期自然教育导师培训中,要求广大自然教育导师,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重把自然教育工作融入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引导市民特别是青少年通过走进自然、学习自然,站在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层面去思考问题,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切实为绿美东莞生态建设贡献自然教育的力量。
市教育局近年来开展了“百师千课”环境教育宣讲计划,邀请我市环境教育专家,结合我市环境重点工作,以水资源保护、大气保护、土壤保护、固废处理、无塑开学季等主题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并将相关课程资料下发,每年组织召集20名志愿教师(以小学科学教师、中学生物教师为主,其它学科不限),每人讲授5课时的频率,持续五年开展校园环境教育课程宣讲,在所属学校利用主题班会、第二课堂,结合教材和课程资料,对学生进行授课,传递自然环保理念。同时,2020年还启动环境教育“种子教师”陪伴成长计划,将全市分六片区、持续六年推进,对区域内各镇街(园区)推选的1-2所试点学校教师进行相关教育课程指导,开展集体备课,结合小学科学、中学生物等课程需求以及校园环境实际开展课程设计,强化校园自然环境保护教育。
三、发挥多部门联动力量,推动社区自然教育发展方面
市林业局属下林业科学研究所、大岭山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以及大屏嶂森林公园,每年主动对接周边镇街社区,为莞城东正社区、虎门怀德社区、清溪重合社区、塘厦大屏嶂林场社区等邻近的青少年儿童,开展自然科普、林业普法和动手自然游戏等形式的社区自然教育活动。
市妇联以“东莞是我家,美‘家’靠每家”为主题开展“美丽家园”建设系列活动,携手社区、楼盘以家庭“小美”助力城市发展“大美”。定期开展旧书换绿植、户外学习认识绿植及绘画、好家风爱粮食等活动,传递绿色环保生活理念,广泛动员小区家庭积极参与,争当绿色家庭、共建美丽家园。
团市委持续实施“河莞家”志愿者河长行动,自2022年以来,组织周边社区群众常态化开展河湖保洁、洁净城市、环境监督等“巡河护河”志愿服务活动3335场,累计参与志愿者4.71万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9.87万小时。在助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上,引导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层社区等开展“垃圾分类动起来,美丽家园齐创建”等主题活动,自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4841场,累计参与志愿者5.43万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1.99万小时。
四、充分利用志愿服务队伍,带动市民参与自然教育活动方面
市林业局及属下林业科学研究所、大岭山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以及大屏嶂森林公园均建立了志愿服务队,利用节假日时间发布自然环境清洁、义务植树、护林巡林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各类自然教育活动。
市自然资源局团委配备自然资源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地球日”“土地日”“测绘法宣传日”等节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游戏互动、咨询问答等方式,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自然教育活动,切实让群众更加深入了解自然资源政策和知识。
团市委组建环保志愿服务总队、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等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在服务领域、对象方面更为精准和专业,有效发挥志愿者的灵动性,明确组织定位,进行精准服务,带动更多的市民参与自然教育活动。
五、结合周边城市自然教育资源,共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教育发展方面
多家自然教育机构,利用周边城市自然教育资源,加强与邻近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的交流互动,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教育发展。如广东星野自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湾区自然学校)、松湖自然等社会机构,多次邀请省内高等院校专家教授、知名机构等联合举办自然教育活动,并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时间组织青少年儿童以研学方式,到周边城市开展自然教育学习之旅。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市自然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团市委
  市林业局:
  市政协第20230185号提案“关于推动东莞市公众参与自然教育的建议”收悉,根据团市委职能,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1、大力推动社区自然教育发展。持续实施“河莞家”志愿者河长行动,自2022年以来,常态化开展河湖保洁、洁净城市、环境监督等“巡河护河”志愿服务活动3335场,累计参与志愿者4.71万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9.87万小时。在助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上,引导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层社区等开展“垃圾分类动起来,美丽家园齐创建”等主题活动,自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4841场,累计参与志愿者5.43万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1.99万小时。
  2、组建有环保志愿服务总队、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等志愿服务组织致力于开展自然教育专项服务。在服务领域、对象方面更为精准、专业,服务效率高,效果显著。完善自然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志愿者的灵动性,明确组织定位,进行精准服务,带动更多的市民参与自然教育活动。
  下来,我们将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能,进一步加大活动的影响力,多进行交流学习观摩,建立常态化的自然教育活动。


市自然资源局
东莞市林业局:
文毅峰委员提出了《关于推动东莞市公众参与自然教育的建议》,经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市自然资源局下属事业单位规划展览馆目前已设有“暑期夏令营”“自然资源南方草木”“湾区少年”三大品牌活动。旨在推动东莞市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自然教育,营造自然教育环境和浓厚的氛围。同时,规划展览馆将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开发新课程、扩大受众范围,做到让更多公众真正参与自然资源教育。
市自然资源局团委配备自然资源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地球日”“土地日”“测绘法宣传日”等节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游戏互动、咨询问答等方式,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自然教育活动,切实让群众更加深入了解自然资源政策和知识。


教育局
  市林业局:
  结合我局职能,现将2023年东莞市政协提案代表建议第20230185号《关于推动东莞市公众参与自然教育的建议》会办意见回复如下:
  一、融入课堂教育
  (一)小学阶段课程: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第23课《网上学习:我的绿色生活》一课围绕“环保”这个主题,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分享有关自然环境污染的案例、环境保护的措施、绿色生活方式等资料。
  (二)中学阶段课程:《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中的“第三节拟定保护自然环境的计划”专门介绍了物质利用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文明生活理念。
  二、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
  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城管局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环境事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提升全市青少年儿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提高学校教师环境教育能力。具体工作如下:
  (一)开展“东莞市中小学生自然观察日记比赛”。鼓励青少年走进自然环境,切身体验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文稿内容要求作者记录对自然物(鸟类、植物、昆虫、水、大气、土壤等)的观察及与之发生的有趣故事。
  (二)开展“全市中小学生自然手绘作品大赛”。围绕“生态东莞”主题进行创作,让学生用画笔记录我市河湖治理、治污攻坚等环境改善工程进展与成效。
  (三)举办“东莞市环保创意作品征集比赛”。提升幼儿的创新与动手能力,丰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体验,要求作品制作材料需为废旧物品,切合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由家长或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
  (四)开展贯穿全年的自然艺术作品线上展览活动,展示了生态环境文化节优秀自然艺术作品,动员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传递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氛围。
  (五)开展“环保智多星”、“东莞生活垃圾分类连连考”和“东莞生活垃圾分类演讲比赛”等活动,推广环境保护知识。
  (六)开展 “百师千课”环境教育宣讲计划。贯彻落实《关于在中小学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生态环境意识的通知》(教材厅20196号)要求,邀请我市环境教育专家,结合我市环境重点工作,水资源保护、大气保护、土壤保护、固废处理、无塑开学季等主题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并将相关课程资料下发,每年组织召集20名志愿教师(以小学科学教师、中学生物教师为主,其它学科不限),每人讲授5课时的频率,持续五年开展校园环境教育课程宣讲,在所属学校利用主题班会、第二课堂,结合教材和课程资料,对学生进行授课,传递自然环保理念。
  (七)2020年启动环境教育“种子教师”陪伴成长计划。全市分六片区、持续六年推进,对区域内各镇街(园区)推选的1-2所试点学校教师进行相关教育课程指导,开展集体备课,结合小学科学、中学生物等课程需求以及校园环境实际开展课程设计,强化校园自然环境保护教育。涉及各镇街(园区)中小学。
  三、推进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粤教后勤函〔2020〕3号)要求,结合《东莞市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推动学校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着力提升师生生态文明素养。
  截至目前为止,已完成全市87%(共529所)大学和中小学省级“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我局将督促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学校”的学校继续努力,在生态文明教育和绿色学校园建设中,结合自身特点与绿色文明理念,积极探索绿色学校创建的新理念、新思路,不断提高教育基地建设水平。对未创建为省级“绿色学校”的学校,将按省文件要求,在2025年前完成全覆盖创建目标。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结合自然教育的有关要求,持续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深化节水、节电、节粮教育,引导学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树立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知识和能力,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让每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引领社会生态文明新风尚。




办理单位 团市委,市妇联,林业局,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