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170)关于加强东莞市志愿者激励保障的建议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市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壮大,志愿之城建设共识不断凝聚,志愿服务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截至2022年12月,全市注册志愿者约159.3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15.2%;志愿服务组织和团体10739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2.7万场,向社会提供服务时长4071万小时,人均服务时长25.5小时。面对社会急剧变迁和日益增长的社会发展需求,广大志愿者及志愿组织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应急救援、乡村振兴、城市文明、平安建设、生态环保、助残敬老、公共服务等社会建设主战场。其中在2020年至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全市累计开展防疫志愿服务8.92万场,参与志愿者91.51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长567.34万小时。志愿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有力补充,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问题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市志愿服务领域、规模等获得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志愿服务激励保障也面临着困境与挑战。一是志愿者激励保障缺乏顶层设计,全市尚未出台市一级相关激励政策,未能为志愿者提供整体性、系统性的激励保障措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志愿者的参与热情。二是志愿者激励协同机制不健全。各个战线、志愿服务组织激励资源分散不均,社会影响力有限,激励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荣誉奖励为主。三是社会认知存在局限。社会大众容易因志愿服务的自愿性、公益性和无偿性等特点,误解志愿者不需要激励保障,一定程度导致志愿者人文关怀和激励保障不足。


   法:

  三、对策及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激励政策。 一是研究出台全市志愿者激励保障指导意见,完善市、镇两级激励保障制度,明确各级有关单位职责,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拥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在评优评先、表彰奖励、帮扶救助、优惠优待等方面的激励力度。二是加强志愿者先进典型选树,常态化开展全市“优秀志愿者”“星级志愿者”等评选、认定工作,进一步优化先进典型评选类别和数量。定期举办全市志愿服务嘉许活动、志愿者慰问关爱行动、志愿者典型事迹及志愿服务成果宣传等,健全志愿服务时长“爱心兑换”激励回馈机制,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归属感。三是学习深圳、广州两地志愿者礼遇计划先进做法经验,系统制定、推出我市志愿者激励礼遇计划,从生活消费、学习文娱、公共交通、窗口办事等多方面为志愿者提供优待举措,发挥激励保障在志愿服务事业“一盘棋”中的带动作用。
  (二)加强联动合作 形成有效合力。一是重视政府引导性政策的牵头作用,建立健全全市志愿服务相关部门的联席机制,及时收集了解部门需求,积极协调部门之间、条块之间或相互分隔、工作重叠等问题,促进资源有效整合,探索志愿服务激励回馈系统性机制。二是推动各镇街(园区)结合实际,联动属地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拓展资源,针对新晋志愿者、骨干志愿者、星级志愿者等不同层级群体,设置科学合理的激励体系。三是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激励,为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团体提供技术、服务、资金、场地等支持。
  (三)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社会氛围。一是积极传播志愿精神,规范和外化志愿服务激励标识、服务图标等,将志愿服务激励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推动力,融入文化场馆、商业店铺、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二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文化产品制作、供给和推广,大力传播志愿服务文化,提高公众对志愿服务的知晓度和认同感。三是联合各级各类媒体,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拿出重要频道、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展宣传报道,用好各类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讲好讲足“志愿东莞”故事,传递城市温暖大爱,在全社会营造人人争做志愿者、人人关爱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提案者 胡晓静
部门答复

民政局
尊敬的胡晓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东莞市志愿者激励保障的建议》(第20230170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委宣传部、团市委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壮大。目前,全市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国志愿服务网)共有注册志愿者261677人,在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i志愿”系统)共有注册志愿者1626919人,共占常住人口总数18.04%;在社会组织法人库中的志愿服务组织共有135家,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的志愿服务团体(队伍)超过11万个,累计向社会提供约4356万小时服务,人均服务时长约23.07小时,志愿服务日益成为东莞文明风景线和市民生活新风尚,东莞市志愿服务激励保障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一是研究出台《东莞市志愿服务实施办法》,明确有关单位职责,进一步理顺我市现行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形成与《志愿服务条例》《广东省志愿服务条例》上下衔接统一的志愿服务法规体系,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等主体的合法权益,结合我市实际提请从志愿服务协议、志愿活动参与、志愿服务培训、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志愿服务补贴、志愿服务保险和活动保障、鼓励设立志愿服务发展基金、志愿者培训与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志愿服务教育与人才培养、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志愿服务氛围营造等方面提出规范和促进措施。
二是颁布实施《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建立完善志愿服务激励和保障机制,为志愿服务提供指导和帮助,将志愿服务纳入正向信用激励,维护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合法权益”,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明确市人民政府建立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和激励机制,依法对志愿服务等具有道德示范作用的文明行为信息进行记录,并将属于公共信用的信息推送至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一步营造尊重志愿者、珍惜志愿者奉献成果的良好氛围,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持续激发志愿服务在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深度融合效应。
三是市文明办、团市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志愿者激励优待措施的通知》(东团联发〔2023〕2号),鼓励各镇街(园区)积极创新探索,以志愿服务时数、获奖情况、社保时长、居住时长等作为评定指标,谋划为志愿者子女提供公办学位等激励机制,结合每年辖区公办中小学学位供需情况,争取统筹安排一定数量或比例公办学位作为志愿者激励措施,为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子女提供入学优待,为志愿者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其中,寮步镇、企石镇先行先试,寮步镇印发《关于寮步镇2023年优秀志愿者子女秋季新生入学优待的通知》(寮志〔2023〕9号),明确具体将根据志愿者服务时数、获奖情况、社保时长等计算子女入学积分,并按积分排名对表现突出的寮步志愿者子女给予入读公办学位(含政府购买民办学位);企石镇统筹1名中小学公办学位(含政府购买民办学位)指标,用于解决企石镇志愿者(非户籍)子女入学问题。
四是鼓励和支持部分单位、镇街依托志愿服务记录,通过服务积分、时间储蓄兑换志愿服务等方式,激励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服务活动,促进“志愿东莞”建设。例如,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虎门镇团委、虎门镇政务服务中心依托“志愿莞家”志愿服务站,在市民服务中心、虎门镇政务服务中心推出“爱心积分兑换”激励回馈活动,将无偿的志愿服务活动转变为有形的积分值用以兑换爱心商品,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良性循环。松山湖管委会大力推进积分超市进小区,在全园区的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和部分党群服务站均设有积分超市,居民通过服务积累一定积分即可直接兑换物品。横沥镇出台《横沥镇志愿服务奖励办法(试行)》,推出“横沥社区共享超市”,将爱心物资定向链接给公益积分志愿者,推动志愿者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东城街道、寮步镇出台志愿者十大礼遇计划和各项志愿者关爱激励制度,进一步调动广大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项目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黄江镇、南城街道等镇街从服务时长、推荐注册、捐款捐物、介绍合作单位等方面探索莞爱志愿者星级评定、积分兑换等激励机制,让莞爱志愿者感受志愿服务的价值,进一步营造人人尊重志愿者、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联动合作,形成志愿服务工作有效合力
一是重视政府引导性政策的牵头作用,根据《广东省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工作规则》,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起草《东莞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及其工作职责(征求意见稿)》,并征求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意见,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阶段。二是近年来,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团市委等部门多次针对我市志愿服务发展、如何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等方面展开座谈交流,共同为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出谋划策。三是重视部门间的协作合作,聚集专业力量发展特色领域志愿服务。不管是东莞平安人寿与东莞鹏星社工机构以“企业+社会组织”模式合力打造长者安居志愿服务项目, 还是东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与东莞市麻涌小英雄粤剧团联合打造环保少儿粤剧巡演项目,亦或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团市委签订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又或者是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团市委、企业、银行、中国人寿等单位共同推进社保志愿服务发展等等,都促进了我市行业志愿服务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的完善,进一步壮大了行业志愿服务队伍力量,提升志愿服务专业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
(三)加大资金支持,丰富志愿服务资金来源
一是明确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服务”纳入我市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每年安排一定财政资金用于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二是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组织实施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对获得省、市荣誉的志愿服务组织给予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激励资助。近三年来,我市共通过社会组织发展扶持资金对6家志愿服务组织的9个项目、活动给予支持,资助金额约112万元。三是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各方资源,推动志愿服务投入来源多元化,例如,市慈善会、桥头慈善会、寮步慈善基金会、虎门慈善会、厚街慈善会、石龙慈善会、石碣慈善基金会、横沥社区发展基金会等慈善(基金)会已将志愿服务纳入公益创投资助范畴,其中,截至目前市慈善会已累计资助我市26家志愿服务组织的50个慈善公益项目(其中,5个志愿服务类项目累计获得资助金额35万元)。又如,推动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捐赠资金148万元,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向东莞市退役军人军号志愿服务队赠送志愿服务保险,通过资源链接,有力支持我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公益事业发展。
(四)注重人才培养,培养高层次志愿服务人才
加强志愿服务培训,在全市范围内面向宣教文体旅办、公共服务办、团委、重点志愿服务组织等有关单位的志愿服务骨干和工作人员,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班、志愿服务政策法规讲座、志愿者骨干培训班、“党群引领学雷锋”志愿服务知识和技能专题讲座、志愿服务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等,注重培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人才。截至目前,本年度已累计向约770名对象提供了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参训人员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理解和认识,深刻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发展规律,提升我市志愿服务工作者、志愿者技能和水平,提高志愿服务组织资源整合、资源共享、项目共建、品牌共创能力,发挥好志愿服务作用,助力东莞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五)推进典型选树,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方面,在市级层面,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团市委等三部门已连续9年联合举办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持续优化大赛评选类别,每年遴选孵化一批本土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通过“莞星计划”志愿服务训练营等持续赋能,9年来共有近200个项目在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脱颖而出,其中100多个项目进入省“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并获得资助209.2万,在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共计获得6金9银5铜的好成绩。在镇级层面,厚街镇、寮步镇、横沥镇、南城街道等镇街通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志愿服务赋能培育计划、乡村振兴公益创投大赛等形式,进一步挖掘、培育、打造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品牌,有效展示了我市志愿服务品牌和水平。据不完全统计,相关项目累计获得资助金额超过191万元。在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推选方面,市文明办牵头围绕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表彰,精心组织做好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推选工作,最终我市共有7个典型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学雷锋志愿志愿服务先进典型、1个典型获得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13个典型获得2022年度广东省学雷锋志愿志愿服务先进典型、4个典型候选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在扶老、助残、助学等领域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东莞特色的志愿服务典型,打造和擦亮“志愿东莞”品牌。同时,组织主流媒体运用“东莞+”“知东莞”“文明东莞”等平台对获评代表进行专题报道,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我们将继续在以下方面完善我市志愿服务激励保障工作。一是健全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市民政局将加快推动《东莞市志愿服务实施办法》出台实施,推进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抽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健全完善志愿服务时长“爱心兑换”激励回馈机制,定期举办全市志愿服务嘉许活动、志愿者慰问关爱行动等,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归属感。二是强化志愿服务文化宣传推广。强化文明办、民政、团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合作,加强和规范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工作,把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成为志愿服务文化的传播地、志愿服务活动的交流地、志愿服务成果的展示地。指导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广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宣传,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努力营造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的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氛围。推动有条件的镇街(园区)开展“志愿莞家”志愿服务站试点建设工作,不断丰富窗口功能,打造具有镇街(园区)特色的青年志愿服务阵地。联动各级各类媒体,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提高宣传时效性和覆盖面。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文化产品制作、供给和推广,大力传播志愿服务文化。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市民政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团市委
  市民政局: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170号《关于加强东莞市志愿者激励保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根据团市委职能,现就提案的有关问题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是加强先进典型选树,探索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近年来,联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开展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不断优化评选类别和数量,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延伸青年志愿服务阵地——“志愿莞家”志愿服务站功能,推出志愿服务时长“爱心兑换”激励回馈活动,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重视志愿服务宣传,不断提高公众知晓度和认同感。以“3·5”学雷锋纪念日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12·5”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大力宣传新时代学习雷锋精神和践行志愿服务的重大意义,广泛宣传报道志愿服务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讲足讲好“志愿东莞”故事,传播志愿服务正能量,不断营造“人人争当志愿者、处处都有志愿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来,一是健全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健全完善志愿服务时长“爱心兑换”激励回馈机制,并定期举办全市志愿服务嘉许活动、志愿者慰问关爱行动等,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归属感。二是强化志愿服务文化宣传推广。推动有条件的镇街(园区)开展“志愿莞家”志愿服务站试点建设工作,不断丰富窗口功能,打造具有镇街(园区)特色的青年志愿服务阵地;联动各级各类媒体,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提高宣传时效性和覆盖面;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文化产品制作、供给和推广,大力传播志愿服务文化。


市委宣传部
市民政局:
  《关于加强东莞市志愿者激励保障的建议》已收悉。现结合我部职能答复如下:
  一、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从5月1日起正式施行,明确“建立完善志愿服务激励和保障机制,为志愿服务提供指导和帮助,将志愿服务纳入正向信用激励,维护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志愿服务保障和激励机制。为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持续激发志愿服务在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深度融合效应。今年4月,市文明办、团市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志愿者激励优待措施的通知》,要求各镇街(园区)大胆创新探索志愿者激励优待工作,谋划为志愿者子女提供公办学位等激励机制,结合每年辖区公办中小学学位供需情况,争取统筹安排一定数量或比例公办学位作为志愿者激励措施,为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子女提供入学优待,为志愿者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深化典型选树宣传。为引导广大志愿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志愿东莞”建设,为我市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贡献志愿力量,团市委、市文明办、市民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东莞市2023年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的通知》,通过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部积极组织开展2022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推选工作,最终入选广东省“最美志愿者”6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3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3个。其中,4个典型入围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推选活动候选名单。组织主流媒体运用“东莞+”“知东莞”“文明东莞”等平台对获评代表进行专题报道,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开展志愿服务培训。根据《2023年全市宣传干部培训工作计划》要求,为全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扎实开展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培训,我部于4月举办了东莞市2023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班,组织全市32个镇街、3个园区的宣教文体旅办负责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团委负责志愿服务工作同志,以及我市重点志愿服务机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约120人参加,进一步提高参加人员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理解和认识,深刻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发展规律,发挥好志愿服务作用,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



办理单位 团市委,市委宣传部,民政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