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156)关于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活力的建议

  营商环境是城市核心竞争力。几十年间,东莞从一个农业县到国际制造名城,其取得的不俗成绩离不开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创新与实践。事实上,东莞市营商环境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在2020年我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被评为全国标杆城市,8个指标获评全国标杆。
  然而,东莞在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有些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机构仍然不敏感于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缺乏与各类优质企业的有效互动,对企业的要求没有做到按时有效反馈,主动服务意识还比较弱,政府服务效率和能力有待提升。
  二、对企业缺乏诚信。政府个别公职人员在招商、服务时喜欢说大话、放空炮,但在推进落实时左右推诿,经常失信于企业家。
  三、基层执法不统一不规范。基层依然存在不少涉企乱收费问题,不少中小企业苦于各个职能部门的频繁检查。
  四、金融发展环境仍旧有待改善。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发展环境不完善,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较以往更为严峻。


   法:

  一、学习深圳营商经验,强化积极有为的服务理念。充分虚心学习深圳的营商模式和经验,提升服务企业的效率和水平。严格规范政府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避免表面减税降费、背地里增加各项行政收费的行为;对市场主体平等友好,对涉企侵权行为依法惩处。推进政府数字化建设,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实时发布最新政策和有效信息并做好政策解读后续工作。
  二、构建诚信型政府,建设公平的法治化环境。倡导和加强政府人员的信用教育与宣传,培养其诚信观念。建立政府信用考评机制,考评结果作为其参评先进、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须提升政策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建立政策后评估制度,避免出现“新官不理旧账”以及政策多变的现象。
  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定统一市场监管基本法则、统一市场监管原则体系,在执法标准上要加强监管制度建设,消除各类执法随意性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同时,法院应该在进一步推动随机自动分案、公开司法质效数据、构建破产府院统一协调机制、建立涉营商环境工作审判质效评估体系等方面出台相关改革创新举措,应选调经验丰富、懂得商业运作并能够做出有理有据的裁决的法官负责处理和解决商业经济争端,与企业行为、用工程序和工作条件有关的规则必须确保合理。
  三、开展企业资信评级,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鼓励国内外资信评级机构开展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资信评级活动,助力质地优良的民营企业获得融资支持。构建能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的良好的融资体系,改变原有的银行经营评判机制,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借鉴浙江省台州市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经验,由东莞市金融部门作为主发起者,以企业应急周转保障基金为基础,整合现有各类企业发展基金,同时积极引导吸收银行资金,设立东莞市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同时建立或引入先进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运转模式,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促进供需双方资金对接。
  四、构建人才发展平台,培育创新实干的企业家精神。与国内外各类人才发展组织合作,构建更加广阔的人才引进、发展和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尊重和信任人才,解决教育医疗等基础问题,提供能够发挥其才能的公平、公正的进取型环境。与媒体、商协会、大专院校等机构组织联合策划各类活动赛事,在全社会宣导奋发有为的创新和实干精神。
  五、深入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内在发展危机。深入沟通行业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帮助其对接和融入产业链,引导企业练好内功,提升自身经营能力。协调组织行业活动,搭建资源对接、发展协作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拓展市场渠道、对接国际市场、实施并购、推动转型、升级改造等方面提供有力帮助。

提案者 孔天舒
部门答复

市场监管局    
市发展和改革局:
  根据安排,我局是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156号提案《关于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活力的建议》的会办单位。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东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全程网上办改革为突破口,推动窗口业务线上办、线上业务智能办,持续深化事前业务咨询、事中商事登记与许可审批、事后企业查询全程电子化闭环,全面提升市场主体证照服务效率与服务水平。
  二是强化重点领域执法,着力维护市场秩序。深入开展加强市场流通领域行业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监管执法,严厉打击传销、不正当竞争、走私贩私、商标专利侵权、虚假广告宣传、垄断市场、强迫交易等违法行为,推动市场流通领域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今年以来,全系统累计查处各类案件2855宗,移送案件7宗。

  三是加强监管制度建设,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定印发《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新型市场监管方式,落实“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包容审慎监管与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紧密结合,完善“互联网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紧密结合,完善“互联网+监管”,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落实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制度。严格依照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法定职权,编制《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内容包括不予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和免予行政强制事项清单,涉及电子商务、广告、计量、价格、商标、商事登记、认证、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多个市场监管领域,同时还涉及预付卡、机动车、拍卖、劳务合作等商务监管领域,共计99个事项,并实施动态管理。


市人社局
  市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156号提案《关于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活力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部署,大力推进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政策落实工作,实施2.0版“技能人才之都”,着力构建更广阔的人才发展平台,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不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
  一是加强国内人才工作站建设。在国内重点城市建立国内人才工作站共10个,推动各国内人才工作站为我市企业招揽人才,常态化开展城市推介、政策宣传和人才寻聘等工作。二是持续打造“名企名校行”、莞训计划见习招聘会等招才引智品牌,通过举办引智线下招聘会、云聘会和直播带岗活动为我市企业招揽人才。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名企名校行”活动,我们通过线上云聘会、直播带岗以及线下现场见面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力求取得引才成效。三是组建“校园大使”队伍。为搭建联系、凝聚、服务莞籍在外大学生的桥梁纽带,协助我市人才引进,我局面向全国重点院校招募“校园大使”,组织优秀莞籍在校大学生开展人才政策宣传和招才引智工作。
  (二)全面落实人才政策。
  人才奖补政策方面,落实覆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型人才,初级、中级和高级型专业技术型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等人才奖补政策,释放人才政策红利,吸引优秀人才来莞工作生活。优才卡政策方面,持续做好优才卡发放工作,让持卡人才享受子女入学、医疗便利、安居保障等24项待遇和优惠便利服务。在市民服务中心政务大厅设置东莞市优才服务中心,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一对一”协代办、人才项目对接、人才政策咨询等多项服务。
  (三)实施2.0版“技能人才之都”
  加强技能平台载体建设,打造“技能培训 人人享”品牌,提质扩容“就莞用”服务平台“技能莞家”频道,实现技能培训24小时在线学习畅通无阻,让每一位在莞、来莞人员都有机会享受技能培训。同时,每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助力我市技能人才素质进一步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我局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大力开展人才招引活动,抓好人才奖补政策落实,优化优才卡政策,全面推进人才引进工作,搭建更广阔的人才发展平台。一是强化国内人才工作站人才招引作用。推动国内人才工作站落实宣传推广、人才寻聘、招才引智等工作,为东莞企事业单位在当地举办直播带岗及招聘活动,推荐本硕博学历人才与东莞企事业单位进行意向洽谈。二是增强人才招引力度。推动市镇两级人社部门联动发力,围绕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全年开展多场招才引智活动。三是健全人才服务体系。聚焦重点人才群体,今年内对优才卡政策进行全面修订。在原有服务项目基础上,增加服务事项,扩大“优才卡”服务覆盖面。同时深入调研优才卡服务水平,分阶段制定并落实优才服务提升方案,全面提升“优才卡”服务品质。


市工信局

  针对东莞市政协第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156号提案内容,结合我局职能,现答复如下:
  针对提案建议第五条,深入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内在发展危机。深入沟通行业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帮助其对接和融入产业链,引导企业练好内功,提升自身经营能力。市工信局通过全市金融机构、相关职能部门等资源,全力推进金融“活水”助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促产业链共建,开展供需对接活动
  我局会同市商务局、市工商联以“制造业当家·产业链共建”系列活动为主题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其中我局全年开展不少于20场莞企供需对接活动。自1月份以来,我局已开展各类型供需对接活动共9场次,内容涵盖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电动自行车、家具等行业,有效为本地企业搭建沟通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政企达成有效互动,实现多项意向合作。下来将持续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支持本地企业在国内抢订单,推动市内供应链对接。
  二、与金融机构联动,开展产融对接活动
  今年以来,以“制造业当家 产业链共建”系列活动为主题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共6场次,如:联合市金融工作局举办“东莞市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业务宣讲会”;联合人民银行东莞中心支行举办“助力东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活动;联合东莞证券举办“2023年东莞市产业链专场融资对接系列活动”暨“专精特新”企业客群“投保研”专属服务系列活动(第一场);联合工商银行举办“装备制造业专场融资对接活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融资对接活动”;联合中国银行举办“莞企供需对接(樟木头新材料行业专场)活动”。
  三、与资本市场对接,举办企业资本运营高级研修班(总裁班)
  今年3月,我局依托莞商学院,联合资本市场学院举办“企业资本运营高级研修班(总裁班)”,组织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协同倍增企业赴深圳,学习资本市场的知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研修班的课程内容涵盖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产业创新发展与上市路径规划、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逻辑、趋势及政策解读、拟上市企业股权激励方案介绍等课程,旨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四、与证券机构联动,助力专精特新企业与资本对接
  今年3月,联合东莞证券举办“2023年东莞市产业链专场融资对接系列活动”暨“专精特新”企业客群“投保研”专属服务系列活动(第一场)。旨在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金融资源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东莞证券就国内资本市场概况及企业上市政策解读,并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研究服务、期货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东莞市鳃鹏星火投融资路演平台服务进行介绍。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吸引更多的高质量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向东莞集聚,推动更多的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联动助力东莞经济稳增长。
  五、与银行机构联动,“贷”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与工商银行联合开展装备制造业专场融资对接活动。为精准对接装备企业融资需求,组织装备制造业领域2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本次活动,进行面对面精准融资对接。活动上,我局就装备行业政策进行宣讲、工商银行东莞分行就该行特色金融服务进行宣讲,东莞市商标品牌研究院智库专家就专利质押融资进行讲解,特聘专家就行业宏观环境及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二是与中国银行对接参与莞企供需对接(樟木头新材料行业专场)活动。供需对接会上,中国银行以“专属金融服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专属金融产品宣讲,参会企业80多家,活动存量客户有12家,活动触达20家,现场达成意向4家,意向贷款8000万。
  三是与人民银行东莞中心支行联合助力东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东莞制造业重点产业量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12条,从加强信贷支持、优化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金融12条措施,支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
  市发展和改革局:
  孔天舒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活力的建议》收悉,我院作为会办单位,针对其中与法院工作相关内容,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孔天舒委员所提具体建议的回应
  孔天舒委员所提出的关于随机分案、司法公开、破产府院统一协调机制、营商环境工作审判质效评估体系以及商业纠纷专业化审判方面的建议都非常中肯,我市两级法院在具体工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贯彻落实。
  (一)随机分案机制
  目前,东莞两级法院民商事案件均以随机分案为主,审判业务系统亦具备随机分案功能。除根据法律规定需要由院庭长监管或直接承办的极少数案件需要指定分案外,绝大多数案件均实行随机分案。
  (二)司法公开工作
  东莞法院依托最高院文书公开、执行公开和审判流程信息公开三大平台,落实司法公开工作,全面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监督。孔天舒委员所提到的司法质效数据,属于法院内部审判管理范畴,一般在向人大报告工作、向社会发布审判工作成效时对外公开。
  (三)关于破产府院统一协调机制
  近年来,东莞法院非常注重依托府院联动机制,推进破产事务高效办理。
  一是建立联动机制。2021年3月,市政府下发《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东莞市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的通知》,就建立我市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形成整体部署,涵盖了本市法院、公安、自然资源等18个部门,构建起以政府主导破产风险管控和事务协调、法院主导司法程序处置的一体化处理模式。
  二是强化专题联席会议制度。市中院就解决无产可破企业的破产启动费用和管理人破产费用援助资金问题积极与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部门沟通,并举行专题会议进行交流探讨,就建立破产地方财政保障机制形成共识。2021年12月,市中院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建立东莞市办理破产财政保障机制的意见》,共同推进无产可破企业、“僵尸”企业出清,该意见下发标志着我市地方破产财政保障机制的正式建立。
  三是联动破解实务难题。第一法院以司法建议书的形式,就破产企业注销等问题向市场监管部门及税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获得相关部门的肯定及回复,畅通了事务办理流程,提高了案件审理效率。在尚城学校破产重整案、小黄狗破产重整案中,以法院作为审理中枢,协调确立与上级法院、政府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意见交流的机制。在处理电化公司系列案件中,法院积极与市国资委进行联动沟通,市国资委对案件处理进度加以支持与肯定,并向法院及管理人作出了风险提示及相关建议,有效防范重大风险,推进案件办理工作。
  四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市中院与市场监管局充分利用府院联动平台,对办理破产案件相关信息建立共享机制,共享破产案件企业注销信息,便利企业信息的更新与核实。
  (四)关于建立涉营商环境工作审判质效评估体系
  我市法院高度重视对于营商环境的司法保障。2021年7月,东莞中院印发《关于为我市争创一流营商环境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的行动方案》,将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作为推进整体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提出28条司法服务保障的针对性举措,突出司法对营商环境的全流程保护、全方位优化,助力我市争创一流营商环境。在近年来的营商环境省评、国评工作中,法院负责的解决商业纠纷、企业破产等相关指标得分均排名全省前列。
  营商环境评价相关指标主要以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各项质效指标数据为评分依据,因此我市法院基本以日常审判管理工作为基础,围绕上级法院相关指标优化工作要求,对审判执行工作进行督促管理,提升指标质效。
  (五)关于商业纠纷专业化审理问题
  我市两级法院对民事审判部门作了专业化分工,同时根据案件繁简程度匹配审判组织和审理程序,力争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此外,紧扣松山湖高新区(科学城)发展及其打造全市最大金融商务圈的实际,将第一法院松山湖法庭打造成金融审判专业法庭,集中审理全市金融案件,探索“集中管辖、快速审理、多元解纷、主动防控”专业化审判新路径。至于与企业行为、用工程序和工作条件有关的规则,均由法律法规规范。我市法院已建立类案检索、发改分析、业务学习培训、审判经验总结等相关机制,确保法官对于规则的适用准确,促进裁判标准统一。
  二、东莞法院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相关举措
  东莞法院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以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我市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护航。
  一是保障一流营商环境创建。两级法院积极落实《关于为我市争创一流营商环境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的行动方案》,以提效率、降成本、兑权益为核心,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2022年全市办结商事案件8.3万件,平均审理用时缩短9.2天。在省营商环境考评中,法院牵头指标排名全省前列。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举办“深入企业解难题、精准服务促发展”活动,2022年深入民营企业开展“法律体检”44场。坚决制止仿冒混淆、虚假宣传、诋毁商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办结案件199件,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2022年办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1923件,助力“莞品出境”“莞企出海”。强化善意文明执行,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第二法院对虎门某企业“放水养鱼”,促使企业逐步恢复生产并顺利清偿百万元债务,实现企业发展和债权人保护双赢。
  二是服务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三合一”机制改革,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2022年办结知识产权案件4912件,促进形成鼓励自主创新的法治环境。加强数据产权、数据隐私等司法保护,办结直播带货、外卖餐饮、电子商务等案件239件,服务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加大商标权、著作权保护力度,推动“东莞产品”向“东莞品牌”转变。加大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力度,2022年对307人作出有罪判决,同比上升14.6%。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对窃取公司核心技术的何某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60万元。
  三是优化破产审判促进企业优胜劣汰。中院设立破产审判庭,加强府院联动,完善破产案件办理一体化平台,推动企业有序退出和有效救治。2022年依法受理搜于特公司预重整案等破产案件712件,办结390件,处置债权421.1亿元,释放土地140.5亩,安置职工1102人,有序出清“僵尸企业”111家。支持丰海海运公司等8家企业重整再生,化解债务超400亿元,助力10家企业持续经营。总结尚城学校破产重整案经验,一揽子解决明珠幼儿园相关案件,让3000余名学生安心学习。
  四是助力美丽东莞建设。落实用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与环保执法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统筹适用刑事制裁、民事赔偿、行政监督和生态补偿修复责任方式,守护蓝天碧水净土,2022年办结环境资源案件1855件,同比上升1.5倍。精准服务“双碳”目标,依法认定虚拟货币“挖矿”合同无效,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依法支持执法部门对逾期不整改的某电镀公司加重处罚,获评全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市金融工作局:
《关于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活力的建议》(20230156号)收悉,经认真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推进政府数字化建设,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实时发布最新政策和有效信息并做好政策解读后续工作。目前,我局依托平台窗口集成,推进政策兑现“一网通办”“全市通办”。线上平台方面,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核心,全面构建“一平台、多终端”,形成广东政务服务网、移动服务等服务矩阵,集成应用电子证照、电子签章、事项库、材料复用等功能,为推进政策兑现“一网通办”奠定平台基础。线下窗口方面,印发《东莞市政务服务“千项业务全市窗口通办”工作方案》,按照“窗口前移、市镇通收、跨镇通办”三种模式,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市任意政务服务大厅收件,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一次办”,为政策兑现服务进入“10分钟政务圈”提供有力支撑。
下来将建设打造政策兑现“莞财扶助”。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升级打造“莞财扶助”平台模块,并与省“粤财扶助”平台对接。目前,“莞财扶助”平台处于内部试运行阶段,已实现政策公示、在线查询和项目在线申报及审核等功能。


发展和改革局

  尊敬的孔天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活力的建议》(第20230156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金融工作局,市投资促进局,东莞市中级法院意见,现答复如下: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显示,东莞入选营商环境创新城市,与上海、杭州、合肥等十大城市荣登“区域壁垒破除”榜单。在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十大“高频词”中,东莞被选为精简审批、知识产权保护、招投标优化、跨区域通办、跨境便利化等五个关键词代表城市。在良好营商环境的培育带动下,我市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截至2023年6月底,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66.04万户,稳居全省地级市第1,连续10年保持10万户以上增长。
  一、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推动服务提质增速
  (一)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管家式”政务服务。坚持把“放管服”改革摆在突出位置,聚焦企业设立、投资落地、发展壮大、后续监管的全生命周期,一是企业设立更便捷。推动“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改革,同时办理设立登记与许可业务最快仅需半小时即可提交。2022年底,已实现15个部门100个高频涉企审批事项“一照通行”,已有17887户市场主体享受到东莞“一照通行”改革红利。在全国率先上线港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香港投资者在莞开办企业实现了“零跑动”和“指尖办”。二是投资落地更快捷。推动“一张图”投资审批改革,推进实施区域评估、多测合一、分阶段并联集成审批、“围合供地”“带设计方案出让”、联合验收等项目审批方式,提供免费代办帮办服务,全口径压减项目落地时间,实施完全告知承诺制的政府、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40日、30日。推进已经提前完善手续的“标准地”供应,保障产业用地企业“拿地即开工”“完工即投产”,推动“容差审批”“拆旧建新、同步申请”等,解决产业项目历史问题。三是支持发展更有力。截至2022年底,通过“信易贷”平台授信8931笔,额度645.01亿元,在全省地级市排名第一。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需求,构建“就莞用”服务平台、推广使用“就莞用”码、“就莞用”广场、提供分级分类服务、打造“东莞云聘”品牌。企莞家上线“免申即享”功能,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试点实现政策资金快速兑现新模式,大幅缩短企业获取政府支持资金所需时间。创新打造“莞惠退”平台,实现留抵退税“当天申请、当天到账”,效率全省第一。四是后续监管更到位。创新完善监管方式,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不断完善信用建设政策体系,大力推动以信用基础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拓展“信易+”应用场景,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上线涵盖发改、教育等26个领域的无违法违规证明版信用报告,有效解决企业证明多、办事难等问题。
  (二)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一是推动政务事项标准化管理。全省率先建立政务服务统一知识库,梳理261个问政清单,涵盖社保、企业开办、义务教育入学等主题,从群众办事前的业务指南到办事时的服务流程,均能为群众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统一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事窗口、审批部门等各渠道回复口径,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有问必答、答有标准、标准全市统一。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程度从年初90.63%提升至98.8%。二是深化拓展“一窗受理”模式。依托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一网联动和无缝对接,将企业开办、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抵押等业务整合为综合窗口办理,进驻市镇综合窗口,专业性较强的公安、税务、社保实现部门窗口综合化。三是推进市镇村三级政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全市范围内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在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大厅、线上线下办事窗口实现“五统一”(受理标准统一、审批流程统一、审批时限统一、答复口径统一、操作指引统一。东莞完善35个镇街(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596个村(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布设政务服务窗口,建成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网、移动平台、自助终端多位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推动“一网办”“一门办”“一窗办”“一机办”,线上线下全面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四是推动政务事项就近办方便办。选取9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到村居。部署具备政务服务功能的自助终端超2000台,实现100%与“粤智助”平台对接,100%镇街(园区)覆盖,推动自助终端向产业园区、医院、小区、银行网点等人流密集的场所延伸,上线“敬老优待卡办理”“体检报告打印”等一批高频民生事项,共可办本地业务545项、跨域通办业务435项。五是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全链条跟进、全方位服务工作机制。一是市政数局、重大办、投促局联合制定《东莞市社会投资类重大项目代办服务实施办法》,推行项目落地帮办代办服务制。二是推广“摘牌即动工”“完工即投产”模式,储备好一批“标准地”,通过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推动优质产业项目加快落地,实现“摘牌即动工”,推动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三)促进数据信息互联共享推动涉企服务精准高效。一是完成广东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东莞分节点的部署建设,支持各部门在“一网共享”平台上挂接数据资源目录,推动数据共享。至2023年4月30日,各单位共挂接数据资源目录6179个。已对部门、镇街(园区)开展累计89场培训和推广活动,明确“一网共享”平台作为今后我市唯一的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有序推动全市公共数据资源的共享,支持各部门在“一网共享”平台上挂接、订阅数据资源目录,加强部门间的数据对接。二是以电子化平台建设推动智慧政务。依托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四免”优化工作成果,推动医疗、养老、就业、教育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从“网上可办”到“网上好办”转变,推动全程网办率稳步提升,目前我市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96.20%,全程网办率86.48%;同时推动可网办事项同步进驻政务大厅实体窗口。三是推动惠企政策“一网通办”“一窗通办”,逐步扩大“免申即享”覆盖面。线上平台方面,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核心,全面构建“一平台、多终端”,形成广东政务服务网、移动服务等服务矩阵,集成应用电子证照、电子签章、事项库、材料复用等功能,为推进政策兑现“一网通办”奠定平台基础。线下窗口方面,印发《东莞市政务服务“千项业务全市窗口通办”工作方案》,按照“窗口前移、市镇通收、跨镇通办”三种模式,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市任意政务服务大厅收件,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一次办”,为政策兑现服务进入“10分钟政务圈”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立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一)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制造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东莞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战略方针,旗帜鲜明亮出“大力弘扬民营企业家精神”的立场和态度,全面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和创新生态,努力推动一批优秀民营企业成长壮大,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领军地位的民营企业集团。一是近年来出台“稳岗惠企便民10条”“纾困27条”“拓市场20条”、“促消费26条”以及“稳工业22条”等一揽子惠企助企政策措施。我市将国务院、省、市等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分解形成217项政策落实要点,在减税降费、房租减免、缓缴社保、金融扶持、专项就业补助等领域对企业进行全面帮扶,惠及超过38万户企业。二是2023年出台“2+2”政策。第一个“2”是指2023年市政府“制造业当家”一号文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第二个“2”则是第一个“2”的配套政策,主要从构建“大招商”格局和强化高品质低成本快供给产业空间供给两个方面,为制造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空间等有力支撑。三是促产业链共建,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市工信局会同市商务局、市工商联以“制造业当家·产业链共建”系列活动为主题开展供需对接活动。自1月份以来,市工信局已开展各类型供需对接活动共9场次,内容涵盖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电动自行车、家具等行业,有效为本地企业搭建沟通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政企达成有效互动,实现多项意向合作。下来将持续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支持本地企业在国内抢订单,推动市内供应链对接。
  (二)建立完善企业分层分类培育体系。一是扶持小微企业上规模发展。2021年“小升规”企业在2022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11.7亿元,同比增长25.2%,拉动全市规上增长1.1个百分点。2020年以来,我市“小升规”企业数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并在去年成为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数最多的城市(12918家)。二是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出台《东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若干措施》,撬动市财政资金2.97亿元,从空间、技术、资本、市场、人才、管理等全方位要素为各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全面赋能,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33.2亿元,同比增长4.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三是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围绕创新政策、产业、土地、资本、人才等五个方面推出了20条措施,推动企业实现规模与效益倍增。2022年,“倍增企业”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494亿元,同比增长2.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四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建设,对赋能中心服务本地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营收最高给70%补助,帮助本地数字化转型服务企业完成超4000万增量订单,为171家本地工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服务。
  (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一是强化机制建设,强化信贷支持。引导银行机构增强主动性进一步加大信贷政策倾斜、向上争取政策资源支持、设立专营部门、完善绩效考核、优化信贷审批、加强集团内部联动等,推进部门协同和金融服务的体系化、立体化、专业化,提升融资响应成功效率,实质性落实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不断加强深化银担合作,支持科创担保在2023年3月面向全市银行机构及重点企业代表合计近100人开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批量化业务宣讲会,重点提升批量化业务规模与合作范围;支持东莞科创融资担保公司与22家银行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业务累计发生额突破133亿元。截至一季度末,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批量化业务落地75笔,合计1.32亿元,融资担保费率为1%,共为66家企业减轻融资成本合计超过264万元。二是多措并举降低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企业融资成本。自2019年以来,东莞市先后出台了《东莞市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东莞市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操作规程》《关于强化金融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的实施意见》《金融支持东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有效地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强化金融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并通过举办东莞市金融服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大会,引导全市金融机构为东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企业输送更多“金融活水”。其中,转贷资金政策由2022年4月延期施行至2024年12月31日,为辖区内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法人企业,提供最长10个工作日、单笔最高2亿元的资金支持,使用利率按银行同期利率收取,平均转贷成本远低于民间借贷费用,真正为企业节约了融资成本,减轻了企业财务负担,实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项目初衷。截至4月末,转贷资金累计已成功运作了1859笔,累计转贷金额554.87亿元。三是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贯彻落实《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广东银保监局关于印发广东省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国家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体系,用好用足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积极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线上登记全流程无纸化试点,精准优化专利权质押登记业务,系统提升登记与融资管理效能,扎实做好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工作,加大科技创新企业融资对接力度,助力民营企业将知识产权转化为资金信用能力,助力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四是成立产业集群链金融服务团队,打造产业集聚效应。针对产业链上下游民营企业众多的特点,引导机构银行机构通过,专项对接产业集群企业,相关部门结合区域优势制定产业集群扶持政策,放宽产业链相关上下游的民营中小企业准入条件,吸收优势互补企业入园。通过“园区+产业”为切入点,推出了“园融通”等专属金融产品,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园区开发建设、拓展产业空间,促进企业入莞入园,助力民营经济集聚发展。
  (四)着力构建民营企业人才发展平台。一是不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加强国内人才工作站建设。在国内重点城市建立国内人才工作站共10个,推动各国内人才工作站为我市企业招揽人才,常态化开展城市推介、政策宣传和人才寻聘等工作。持续打造“名企名校行”、莞训计划见习招聘会等招才引智品牌,通过举办引智线下招聘会、云聘会和直播带岗活动为我市企业招揽人才。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名企名校行”活动,我们通过线上云聘会、直播带岗以及线下现场见面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力求取得引才成效。组建“校园大使”队伍。为搭建联系、凝聚、服务莞籍在外大学生的桥梁纽带,协助我市人才引进,我局面向全国重点院校招募“校园大使”,组织优秀莞籍在校大学生开展人才政策宣传和招才引智工作。二是全面落实人才政策。人才奖补政策方面,落实覆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型人才,初级、中级和高级型专业技术型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等人才奖补政策,释放人才政策红利,吸引优秀人才来莞工作生活。优才卡政策方面,持续做好优才卡发放工作,让持卡人才享受子女入学、医疗便利、安居保障等24项待遇和优惠便利服务。在市民服务中心政务大厅设置东莞市优才服务中心,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一对一”协代办、人才项目对接、人才政策咨询等多项服务。三是实施2.0版“技能人才之都”。加强技能平台载体建设,打造“技能培训 人人享”品牌,提质扩容“就莞用”服务平台“技能莞家”频道,实现技能培训24小时在线学习畅通无阻,让每一位在莞、来莞人员都有机会享受技能培训。同时,每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助力我市技能人才素质进一步提升。
  三、构建活力迸发的市场环境,搭建资源对接发展平台。
  (一)促产业链共建,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市工信局会同市商务局、市工商联以“制造业当家·产业链共建”系列活动为主题开展供需对接活动。自1月份以来,仅市工信局已开展各类型供需对接活动共9场次,内容涵盖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电动自行车、家具等行业,有效为本地企业搭建沟通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政企达成有效互动,实现多项意向合作。下来将持续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支持本地企业在国内抢订单,推动市内供应链对接。
  (二)与证券机构联动,助力专精特新企业与资本对接。
  今年3月,联合东莞证券举办“2023 年东莞市产业链专场融资对接系列活动”暨“专精特新”企业客群“投保研”专属服务系列活动(第一场)。旨在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金融资源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东莞证券就国内资本市场概况及企业上市政策解读,并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研究服务、期货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东莞市鳃鹏星火投融资路演平台服务进行介绍。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吸引更多的高质量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向东莞集聚,推动更多的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联动助力东莞经济稳增长。
  (三)与银行机构联动,“贷”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与工商银行联合开展装备制造业专场融资对接活动。为精准对接装备企业融资需求,组织装备制造业领域2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本次活动,进行面对面精准融资对接。活动上,市工信局就装备行业政策进行宣讲、工商银行东莞分行就该行特色金融服务进行宣讲,东莞市商标品牌研究院智库专家就专利质押融资进行讲解,特聘专家就行业宏观环境及经济发展进行分析。二是与中国银行对接参与莞企供需对接(樟木头新材料行业专场)活动。供需对接会上,中国银行以“专属金融服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专属金融产品宣讲,参会企业80多家,活动存量客户有12家,活动触达20家,现场达成意向4家,意向贷款8000万。三是与人民银行东莞中心支行联合助力东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东莞制造业重点产业量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12条,从加强信贷支持、优化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金融12条措施,支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四)与商业学院对接,举办企业资本运营高级研修班。
  今年3月,联合东莞证券举办“2023 年东莞市产业链专场
  融资对接系列活动”暨“专精特新”企业客群“投保研”专属服务系列活动(第一场)。旨在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金融资源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东莞证券就国内资本市场概况及企业上市政策解读,并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研究服务、期货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东莞市鳃鹏星火投融资路演平台服务进行介绍。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吸引更多的高质量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向东莞集聚,推动更多的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联动助力东莞经济稳增长。
  四、建设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保驾护航企业发展
  (一)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一是建立企业直联机制,协调解决企业问题诉求。出台《东莞市企业市长直通车工作机制(试行)》,在现有服务企业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为我市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开通问题诉求直达通道,着力解决企业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重点问题诉求,实现问题诉求闭环跟踪管理,首批甄选约130家符合产业导向的企业进行专门服务。通过逐一开设专用账号、问题建议直通市长、分级分类快速回应、重要事项提级办理、诉求事项闭环管理、事项办理年度评价等六种运行机制,提高各部门、镇(园区)对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二是弘扬激发企业家精神。召开2022世界莞商大会,以“激发莞商新动能 奋进双万新起点”为主题,秉承“情系东莞、商通天下”的办会宗旨,突出“世界性、经济性、学术性”特点,旨在支持引导广大莞商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助力东莞市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研究设立“东莞民营企业家日”,充分彰显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坚定民营企业家扎根东莞发展的信心,支持民营企业在东莞敢闯、敢干、敢投,让企业家精神在莞邑大地上绽放异彩,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发挥行业协会共建共治作用。2020年,我市已发动与市场监管职能密切相关的50多家行业协会、商会组建东莞市市场监管共建共治联合会,积极开展行业协同共治建设、行业自律约束机制建设等工作。在行业协同共治建设方面,通过逐一走访协会问诊、集中传授试点经验的方式,不断启发协会的共建共治意识,还为协会牵线搭桥,对接共建资源,逐步形成了部门与协会间、专业协会与行业协会间、上下游关联协会间的协同共治,催生了许多共治新领域和新亮点。行业自律约束机制建设方面,推动超过10家协会制定行业诚信公约、成立消费维权服务站。
  (二)全力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研究制定《东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根据市委市政府对营商环境工作的决策部署,《东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纳入了《东莞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立法计划》,加快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二是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各政策制定机关在制定市场准入和退出、招标投标、经营行为规范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一事一议”形式的具体政策措施时,进行公平竞争审查,评估对市场竞争的影响,防止排除、限制市场竞争,未经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出台。三是制定印发《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新型市场监管方式,落实“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包容审慎监管与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紧密结合,完善“互联网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紧密结合,完善“互联网+监管”,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四是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制定《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电子商务、医疗美容、教育培训、医药购销等重点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组织开展不正当竞争线索核查,在核查过程中发现相关违法事实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查处,并按时形成核查报告。2022年,立案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46宗,罚没280余万元。五是强化重点领域执法,着力维护市场秩序。深入开展加强市场流通领域行业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监管执法,严厉打击传销、不正当竞争、走私贩私、商标专利侵权、虚假广告宣传、垄断市场、强迫交易等违法行为,推动市场流通领域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今年以来,全系统累计查处各类案件2855宗,移送案件7宗。
  (三)进一步完善司法改革创新举措。一是深化随机分案机制改革,目前,东莞两级法院民商事案件均以随机分案为主,审判业务系统亦具备随机分案功能。除根据法律规定需要由院庭长监管或直接承办的极少数案件需要指定分案外,绝大多数案件均实行随机分案。二是推进司法公开工作。东莞法院依托最高院文书公开、执行公开和审判流程信息公开三大平台,落实司法公开工作,全面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监督。向人大报告工作、向社会发布审判工作成效时对外公开司法质效数据。三是依托府院联动机制,推进破产事务高效办理。以市人民政府名义下发《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东莞市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的通知》,就建立我市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形成整体部署,涵盖了本市法院、公安、自然资源等18个部门,构建起以政府主导破产风险管控和事务协调、法院主导司法程序处置的一体化处理模式。四是建立涉营商环境工作审判质效评估体系。我市高度重视对于营商环境的司法保障。以东莞中院名义印发《关于为我市争创一流营商环境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的行动方案》,将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作为推进整体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提出28条司法服务保障的针对性举措,突出司法对营商环境的全流程保护、全方位优化,助力我市争创一流营商环境。五是促进商业纠纷专业化审理。我市两级法院对民事审判部门作了专业化分工,同时根据案件繁简程度匹配审判组织和审理程序,力争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此外,紧扣松山湖高新区(科学城)发展及其打造全市最大金融商务圈的实际,将第一法院松山湖法庭打造成金融审判专业法庭,集中审理全市金融案件,探索“集中管辖、快速审理、多元解纷、主动防控”专业化审判新路径。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办理单位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场监管局,发展和改革局,市人社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工信局,市投资促进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