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148)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推动我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1月28日,广东省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动员全省上下快速投入高质量发展有力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制造业当家的“定盘石”。我市是制造业大市,制造业为GDP贡献超过了一半。其中专精特新企业1893家,均处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拥有解决卡脖子技术创新能力。
  我市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专精特新不够精和新,未能及时抓住风口产业机会快速增长;二是高端前沿研究不够强,关键核心技术未能充分自主可控;三是创新生态不充分,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水平不够高;四是数字化转型步伐不够快,制约了高端发展;五是产业空间仍不够充分释放。为此,建议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法:

  一、抓住风口产业,加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这类企业综合实力强、产业基础好、创新活力足,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能解决市场卡脖子的问题。随着俄乌战争具有地区深远影响等事件的推动,能源产业一跃成为全球最热的“风口”产业,聚焦于储能、光伏太阳能、动力电池等领域未来三年内将是快速增长产业,加快聚焦这一板块单巨人企业的培育,将我市打造成全国新能源产业链大国,占据新产业风口制高点,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引擎动力。
  二、瞄准高端前沿提升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
  以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引领,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攻关“卡脖子”问题,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布局及产品结构,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三、加快形成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生态
  强化我市1893家专精特新企业在装备工业、电子信息、能源产业、材料产业、低碳产业等产业上的话语权,为国内外提供“东莞企业”解决方案,推动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相结合,加强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通力合作产学研结合,在持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水平,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创新生态圈。
  四、加快数字化转型 做强做优装备制造
  紧紧围绕新能源、储能、电动汽车和智能制造等高新领域的需求和机遇,推动相关核心元器件和新材料的研发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围绕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汽车、充换电设施等重点领域,推进新能源专精特新企业迈向产业链高端,助推专精特新企业实现装备产业化替代、打破国外垄断。
  五、加快拓展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产业空间
  加快扶持我市各镇街园区先行先试打造一批低成本高质量的专精特新园区,创新体制机制,为专精特新等高成长性企业提供低成本物理空间和高质量营商环境。对已经开展探索开始建有专精特新园区,加快扶持力度,尽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样本,为制造业提供产业空间充裕、成本低、服务好、体制机制创新的“家园”。

提案者 卓奇文,刘川
部门答复

市自然资源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卓奇文委员、刘川委员提出的《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推动我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30148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为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全面强化政府统筹,以“三旧改造”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市出台《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聚焦先进制造 打造高品质空间 全面加快“三旧”改造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东府〔2023〕4号)和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一、大力推进连片“工改工”
打造产业大空间,推进各镇街(园区)谋划若干500亩以上的政府统筹连片“工改工”片区,政府全面主导实施前期工作,1 年内完成首期拆除整备,3 年内全部完成,作为全市硬任务。鼓励镇街(园区)成立控股平台公司,支持有产业资源与运营实力的优质市场主体,参与连片“工改工”整备开发。
二、大力推进头雁计划
在城市核心区、重点交通廊道、近期建设 TOD 区域等重点
空间谋划推动一批示范性好、实施性强的项目,强化市级统筹,纳入市级“头雁计划”,从更高维度更大力度推进高质量片区改造。支持一批头雁产业社区试点,达到一定面积和生产用房比例的,可适当提高可分割转让比例,限定用于倍增企业、上市后备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市认定的优质项目。
三、大力推动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
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强化空间建设与产业集聚相结合、新增建设和盘活存量相结合,充分调动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企业等各方面积极性,面向优质企业加快发展对产业空间的需求,力争实现 5 年内打造不少于 5000 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的优质产业空间,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高、配套好、运营优的新一代产城融合型制造业园区,承载优质项目、培育产业集群,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三旧”改造政策体系,在已印发实施的《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聚焦先进制造 打造高品质空间 全面加快“三旧”改造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东府〔2023〕4号)、《中共东莞市委办公室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整备连片产业用地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落实2023年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硬任务”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委办字〔2023〕7号)、《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动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23〕7 号)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产业升级改造,推动我市“三旧”改造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市工信局

     尊敬的卓奇文、刘川委员:
您提出的《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推动我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30148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总体办理情况
为确保市政协提案按时按质完成,我局把提案办理落实到责任科室,在办理过程中,注重各环节的衔接和协调,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截至2023年6月,全市共有规模以上中小企业1.25万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97.6%。其中,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拥有创新型中小企业3193家,专精特新企业2040家,小巨人企业110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不含深圳);在科技领域,共遴选认定三批共247家创新型企业,其中百强企业113家、瞪羚企业134家;瞪羚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257家。去年,我市出台《东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若干措施》,撬动市财政资金2.97亿元,从空间、技术、资本、市场、人才、管理等全方位要素为各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全面赋能,2023年1-3月,1861家专精特新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30.40亿元,同比增长2.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5个百分点。
二、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积极抢抓产业发展新风口
针对建议提到的“抓住风口产业,加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是印发实施《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重点瞄准新能源汽车、电动轻型车、储能及光伏、氢能及应用等四大领域,其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着重发展新能源整车、“三电”系统、新型汽车电子、其他重要零部件,开展“填空型”精准招商,先后引进比亚迪(投资额65亿元)、赣锋锂电(投资额50亿)、富强电子(投资额30亿元)、吉瓦森林(投资额20亿)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带动上下游集聚发展。二是编制《东莞市加快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集成我市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针对储能产业发展特点,提出个性化奖补措施。在市战略基金体系下,设立3亿元广发信德基金作为储能产业专项基金,主要投向以储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中小企业,指导成立东莞市储能产业联盟。
(二)全力打造企业创新生态圈
针对建议提到的“瞄准高端前沿提升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生态”,一是立项支持市重点领域研发项目,2018年共立项33个项目共1.23亿元。其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提供立项资助3900万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方面,共提供立项资助4900万元。在新能源方面,提供立项资助2200万元。二是研究制定《市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原有的市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基础上优化完善重大科技项目的布局,重点做好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库、推行“揭榜挂帅”组织模式、实施产业化绩效奖励等创新举措,聚焦我市重点产业企业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对进一步形成重大项目、增资扩产项目或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同时做好政策宣讲和指导服务,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努力实现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促进产业链创新链稳定安全。
(三)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新突破
针对建议提到的“加快数字化转型 做强做优装备制造”,一是大力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华为、思爱普(SAP)等2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投入运作,成功为171家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服务,推动52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二是大力推动机器人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抢占细分行业市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拓斯达、大研自动化、鼎泰机器人等20多家企业获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另外,我局出台了《东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若干措施》,从空间、技术、资本、市场、人才、管理等全方位要素,为处于各发展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赋能,着力推动企业健康快速成长。
(四)大力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针对建议提到的“加快拓展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产业空间”,一是大力推进连片“工改工”。打造产业大空间,推进各镇街(园区)谋划若干500亩以上的政府统筹连片“工改工”片区,政府全面主导实施前期工作,1 年内完成首期拆除整备,3 年内全部完成,作为全市硬任务。鼓励镇街(园区)成立控股平台公司,支持有产业资源与运营实力的优质市场主体,参与连片“工改工”整备开发。二是大力推进头雁计划。在城市核心区、重点交通廊道、近期建设 TOD 区域等重点空间谋划推动一批示范性好、实施性强的项目,强化市级统筹,纳入市级“头雁计划”,从更高维度更大力度推进高质量片区改造。支持一批头雁产业社区试点,达到一定面积和生产用房比例的,可适当提高可分割转让比例,限定用于倍增企业、上市后备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市认定的优质项目。三是大力推动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面向优质企业加快发展对产业空间的需求,力争实现 5 年内打造不少于 5000 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的优质产业空间,以制定出台优质产业空间工业厂房建设标准指引、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和规范管理标准指引为引导,确保开发建设实现“高品质”;以“总成本+微利”、最高限价管控、优质企业奖补等多种方式,确保优质产业空间使用实现“低成本”。
接下来,我局将继续推动《东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若干措施》,全面优化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环境和创新生态,从空间、技术、资本、市场、人才、管理等全方位要素为各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全面赋能,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领军地位的专精特新企业,奋力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科技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关于贵局主办的“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推动我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我局作为会办单位,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2018年至今我市已立项支持市重点领域研发项目33个,立项金额共1.23亿元。其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为快意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的“超高速智慧电梯智能制造生产线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抗燃镁合金及其精密成型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单芯异构SoC的驱控一体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等10个项目共提供立项资助3900万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方面,为广东通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面向移动支付的可信数据共享联盟区块链”、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速存储芯片封装载板用高性能覆铜板”、广东气派科技有限公司的“薄膜无源集成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12个项目共提供立项资助4900万元。在新能源方面,为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高镍三元体系高性能动力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广东嘉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超级快充锂离子电池的高导热柔性绝缘相变散热材料”等6个项目共提供立项资助2200万元。
  为贯彻落实2023年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坚持以制造业当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东府〔2023〕1号)部署,持续推动我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们正在制定新的《市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原有的市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基础上优化完善重大科技项目的布局,重点做好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库、推行“揭榜挂帅”组织模式、实施产业化绩效奖励等创新举措,聚焦我市重点产业企业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对进一步形成重大项目、增资扩产项目或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同时做好政策宣讲和指导服务,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努力实现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促进产业链创新链稳定安全。


发展和改革局

       政协提案《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推动我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30148号)收悉。经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积极抢抓新能源产业新风口
  印发实施《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重点瞄准新能源汽车、电动轻型车、储能及光伏、氢能及应用等四大领域,其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着重发展新能源整车、“三电”系统、新型汽车电子、其他重要零部件,并明确到2025年,力争引进培育1家以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整车企业;在电动轻型车领域,着重发展电动轻型车整车、专用锂电池、关键部件,并发力出口市场;在储能及光伏领域,着重发展工业级储能、家庭储能、能源电子和关键材料、电池制造设备以及太阳能光伏;在氢能领域,着重发展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基础材料及关键零部件,以及氢能供应网络。此外,瞄准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储能系统集成等新能源重点领域开展“填空型”精准招商,先后引进比亚迪(投资额65亿元)、赣锋锂电(投资额50亿)、富强电子(投资额30亿元)、吉瓦森林(投资额20亿)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带动上下游集聚发展。
  二、打造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生态
  一是制定专项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编制《东莞市加快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集成我市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针对储能产业发展特点,提出个性化奖补措施,该政策已于5月4日经市政府常务会原则同意。二是设立专项基金,加强金融支撑。在市战略基金体系下,设立3亿元广发信德基金作为储能产业专项基金,主要投向以储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中小企业。三是优化发展氛围,营造良好环境。于2022年12月指导成立东莞市储能产业联盟,推动产业联盟联合中信证券举办了第一期东莞储能行业金融对接会,依托产业联盟组织创明电池、东莞硅翔等13家企业报名参加5月德国斯图加特电池储能展览会。
  三、推动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
  面向优质企业加快发展对产业空间的需求,我市力争实现5年内打造不少于5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的优质产业空间,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高、配套好、运营优的新一代产城融合型制造业园区,承载优质项目、培育产业集群,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我市优质产业空间以制定出台优质产业空间工业厂房建设标准指引、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和规范管理标准指引为引导,确保开发建设实现“高品质”;以“总成本+微利”、最高限价管控、优质企业奖补等多种方式,确保优质产业空间使用实现“低成本”。



办理单位 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