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139)关于运动场馆配备AED及加强急救技能培训的建议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我国患心血管病人数为3.3亿,每5例死亡中2例死于心血管病。远超肿瘤等其他疾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心源性猝死事件高频发生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重大的损失,也给相关行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据统计,在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4.4万人,平均每分钟便就有一个人倒下。
  依照临床医学实践,发生心脏骤停患者,若在“黄金4分钟”内得到正确的抢救,救治成功率可达到60-75%,但是成功率随着急救时间推后,以每分钟7%-10%下降,超过10分钟则生存希望渺茫。
  心脏骤停的高发地点主要在体育运动馆、大型交通枢纽、大型活动中心等场所,在日常实践中,由于交通拥堵等原因,120专业救助力量到达上述场所,并展开现场救助的时间一般会超过10分钟,基本错过了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最佳抢救时机。因此,在心脏骤停的高发场所,是否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这一能够有效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设备,日益受到广大市民关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等国家级文件接连出台,各省市纷纷响应,积极推动AED在各类场所的配置工作。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疫情期间刘畊宏《本草纲目》健身操的网络走红,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了体育运动中,但错误的热身方式,高负荷、长时间的剧烈运动都有可能引发心脏骤停。体育场馆人流量大,空气相对不流通,是猝死风险较高的场所,据九三学社东莞医卫界社员反映,作为一名羽毛球运动爱好者,近2年,在其身边就发生5例羽毛球爱好者在剧烈运动后发生心脏骤停,事发的运动场馆现场缺乏急救设备(如AED),且急救措施不规范,最终出现5例心脏骤停病患均死亡的惨剧。2022年初,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广东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规定,体育培训场所应该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对虎门、长安、厚街等镇街体育运动场馆的走访发现,我市大多数体育运动场馆没有配备AED,且体育运动场馆管理和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基本的急救技能。

   法:

  鉴于此,建议在我市体育运动场馆推广配置AED,并加强场馆管理和工作人员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具体办法如下:
  1.市级体育运动场馆管理部门出台具体的运动场馆建设和运营规范,要求运动场馆依据规模大小和人流量,在场馆内配备相应数量的AED。
  2.市卫健部门制定系列管理规定,规范体育运动场馆运动安全保障措施,明确要求体育运动场所内一定比例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具备急救技能,且持证上岗;定期组织对体育运动场馆管理和工作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逐步提高该场所内具有急救技能的管理和工作人员比例。
  3.体育运动场馆行业主管部门对体育运动场馆AED配备情况,体育运动场馆管理和工作人员接受急救技能培训和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情况开展定期督察,确保相关要求得到落实。

提案者 鲁宇
部门答复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市卫生健康局:
关于第20230139号《关于运动场馆配备AED及加强急救技能培训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局为会办单位,现将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一、落实情况
市文广旅体局一直以来重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体育健身场所不断增多,健身设施日益完善,既满足了专业体育赛事需要,也丰富了老百姓全民健身需求。参与健身锻炼的人群不断增加,在锻炼中出现意外情况也时有发生,市文广旅体局非常关注此类现象的发生,在运动中由心梗造成的心脏骤停现象相当危险,致死率较高,此类问题是重点之一。从2019年起,市级体育场馆和市红十字会积极对接,由他们捐赠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已在我市体育中心、滨江体育公园、市网球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进行了布点,同时为单位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和急救技术指导,此项工作的开展对在场馆健身人群的安全保障起到了重要意义。
二、下一步计划
(一)积极推动AED的试点布局工作。与红十字会等部门紧密联系,在活动量大、对抗激烈(如:足球、篮球等)、心脏骤停时间高发场地和健身人群集中的公共健身区域进一步投放AED,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测,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会同红十字会举办AED救护员培训,通过系统专业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AED使用管理等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整体素质。

以上意见供你单位统一答复代表时参考。


市红十字会

     市卫健局:
《关于运动场馆配备AED及加强急救技能培训的建议》(第20230139号)提案已收悉,结合市红十字会职能,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我市公共场所设置AED现状
    (一)AED设置情况
为了给广大市民出行保平安,加大宣传力度,从2017年开始,市红十字会开始在市内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推广设置AED工作,2020年市政府将在市内公共场所设置AED列为民生十件实事,要求在市内人员密集的场所配置不少于200台AED,当年实际完成AED设置223台。截至目前,市红十字会牵头设置AED262台,其中市红十字会设置89台,各镇街设置173台。目前已在滨江体育公园、东莞市体育中心、茶山体育馆、大岭山镇体育管理服务中心、洪梅体育中心、各地铁站点等设置了AED。
(二)AED应用技能培训情况
市红十字会大力开展AED应用技能培训工作,早在2016年,就将AED应用技能纳入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内容,至今共培训具备AED应用技能的救护员约16000人,同年建成生命安全体验馆,全年常态化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视参观群体针对性的开展AED应用技能培训。2018年,我会又将AED应用技能纳入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内容,目前累计培训52万余人次,2023年计划培训6.3万人次。我会定期开展红十字救护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普及急救知识及AED应用技能。此外,我会还为设置AED的单位对其一线的工作人员每年开展AED应用技能培训和复训。
     (三)AED管理情况
为确保设置的AED关键时刻能发挥效用,AED规范管理至关重要,目前我市设置的262台AED,其中镇街(园区)设置的173台AED,由镇街(园区)负责AED采购、后续维护管理、设置单位一线工作人员培训;市红十字会设置的89台AED,在AED设置之初,市红十字会即与设置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各方管理责任,由设置单位负责保管和日常管理,并定期组织一线工作人员参加市红十字会组织的AED应用技能培训;市红十字会负责AED采购和安装,及时处理设置单位反馈的设备维护维修工作,每年面向AED设置单位免费开展心肺复苏+AED技能应用培训,并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的AED巡检工作,同时,定期登录AED在线管理系统,监测AED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跟进处理。
二、关于在我市体育运动场馆推广配置AED数量及加强技能培训建议
(一)关于增配AED数量
按照谁举办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各体育运动场馆、工厂企业、学校、养老院及火车站、汽车站、商业中心、酒店等公共场所根据经营管理需要自行配置AED,相关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术CPR)向市红十字会提出培训申请,由市红十字会实施,为负责区域AED设置场所的日常工作人员、校园安保人员、火车站安保人员、交警、巡逻警察等人群进行定期培训、考核等工作,确保遇到突发情况时“能上手、敢上手”。
(二)加强急救技能培训
为增强全民急救意识,市红十字会大力宣传普及。一是建成生命安全体验馆,常态化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为满足市民随时学习救护知识需要,体验馆坚持每周开放六天,多渠道接受预约。2016年开馆至今累计宣教近5万人次,深受社会各界好评。二是录制通俗易懂的“红十字急救知识掌上微课堂”,在“东莞市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刊载,供市民群众自行学习。三是在五八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广场式宣教活动,为广大市民自由参加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提供学习平台。四是动员红十字志愿者积极参与急救知识普及活动,市红十字会成立了多支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在不同的层面推广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创立了“少年强——中小学生逃生避险、自救互救宣教”志愿服务项目,把应急救护知识送进中小学课堂,累计宣教86836人次;水上救援大队开展的十百千万进校园项目,宣传防溺水知识,累计宣教116236人次;红十字救护队为大型活动保驾护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累计服务市民超过44万人次。
下来,市红十字会将继续与相关部门一起,努力宣传普及急救知识及AED技能应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网络渠道,运用科普文章、图解、视频等各种方式,让急救知识更好地得以传播,让更多市民掌握急救技能,关键时刻发挥自救和救人的作用,实现“救在身边”,以保障市民生命安全。


市卫生健康局
鲁宇委员:
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139号提案《关于运动场馆配备AED及加强急救技能培训的建议》收悉。该提案由我局主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红十字会会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保障市民生命安全,我市自2017年开始,在公共场所设置AED(体外除颤器),覆盖面逐年扩大。2017年12月,我市在公共场所设置的第一台AED在地铁2号线鸿福路站落地,这也是省内首次在地铁站设置这种“救命神器”。2019年1月全市首个配备AED设备的综合服务中心:南城综合服务中心成立。2020年,在公共场所设置AED项目被列入当年东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当年完成配置AED共223台。截至目前,由市红十字会牵头设置AED262台,其中市红十字会设置89台,各镇街(园区)设置173台,在各地铁站和部分体育场馆等场所设置了AED。与此同时,我市加强急救护培训,目前已培训90多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6%,远高于全国1%的水平。
二、提案办理情况
(一)关于运动场所配备AED的建议。随着参与健身锻炼的人群不断增加,在锻炼中出现意外情况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在运动中由心梗造成的心脏骤停现象相当危险,致死率较高。目前,我市已在滨江体育公园、市体育中心、茶山体育馆、大岭山镇体育管理服务中心、洪梅体育中心设置了AED。各体育运动场馆、工厂企业、学校、养老院、火车站、汽车站、商业中心、酒店等公共场所可按照“谁举办、谁投资、谁管理”原则,自行配置AED,相关培训(含心肺复苏术)可向市红十字会提出培训申请,由市红十字会实施,为负责区域AED设置场所的日常工作人员、安保人员、交警、巡逻警察等人群进行定期培训、考核等工作,确保遇到突发情况时“能上手、敢上手”。
(二)关于运动场所加强AED管理的建议。为确保设置的AED在关键时刻发挥效用,我市加强AED规范管理。目前我市设置了262台AED,其中镇街(园区)设置的173台AED,由镇街(园区)负责采购、后续维护管理、设置单位一线工作人员培训。市红十字会设置的89台AED,在AED设置之初,市红十字会即与设置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各方责任,由设置单位负责保管和日常管理,并定期组织一线工作人员参加市红十字会组织的AED应用技能培训;市红十字会负责AED采购和安装,及时处理设置单位反馈的设备维护维修工作,每年面向AED设置单位免费开展心肺复苏和AED技能应用培训,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的AED巡检工作,并定期通过AED在线管理系统监测运行情况,及时跟进处理异常情况。
(三)关于运动场所工作人员加强急救培训的建议。使用AED是抢救心源性猝死非常有效的手段,不仅需要AED设备,还需要大量会应用AED、掌握心肺复苏术的人员。近年来,我局在为企业开展救护员培训的同时,也深入体育运动场馆、社区等公众场所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开展全民应急救护培训,特别选择在市民运动场所例如体育运动场馆加强急救规范和急救培训的开展,推动AED配置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相衔接,真正科普到位。目前,我市拥有医院128间(达到三级规模的医院23所、二级规模医院3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99间,不仅承担全市医疗救治服务工作,还承担了社会的健康科普、应急救护宣传和培训等工作。其中,市属医院、镇街医院、镇街(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当地镇街(园区)包括体育运动场馆工作人员和运动员的医学科普和院前急救培训工作。镇街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作应急救护知识科普小册子,定期到市体育馆、篮球中心、羽毛球馆等体育运动场所派发。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大力开展AED应用技能培训工作。2016年将AED应用技能纳入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内容,截至目前已培训具备AED应用技能的救护员约1.6万人,建成生命安全体验馆,全年常态化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视参观群体针对性开展AED应用技能培训。2018年将AED应用技能纳入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内容,目前累计培训52万余人次,2023年计划培训6.3万人次。定期开展红十字救护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普及急救知识及AED应用技能。
与此同时,我局联合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红十字会,重点在体育场馆加强AED应用宣传,在体育馆、篮球中心、羽毛球馆等运动场所显眼地方、宣传栏粘贴AED图画式使用说明,在大小广告屏幕上滚动式播放AED使用说明及应急救护知识视频,丰富相关知识的宣传渠道,让接受培训的每一名运动员都掌握使用AED的知识和技巧,确保必要时能正确使用,保障广大运动员的生命安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继续加强与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推动我市公共场所AED配备工作。
(一)积极推动AED的试点布局工作。在活动量大、对抗激烈(如:足球、篮球等)、心脏骤停高发场地和健身人群集中的公共健身区域进一步投放AED,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测,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举办AED救护员培训,通过系统专业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AED使用管理等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整体素质。鼓励各有关医疗机构加强与体育运动场合作,定期派人到各个体育运动场进行宣讲培训,形成常态化管理,向广大运动员普及AED的正确使用和公共场所突发事件急救基本知识,特别是在户外教学等场景中提升AED实际应用能力,在体育运动场营造人人参与卫生应急的氛围,让更多的运动员懂救人、敢救人、会救人。
(三)丰富多种宣传渠道。努力宣传普及急救知识及AED技能应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网络渠道,运用科普文章、图解、视频等各种方式,让急救知识更好地得以传播,让更多市民掌握急救技能,关键时刻发挥自救和救人的作用。
诚挚感谢你们对运动场馆配备AED及加强急救技能培训工作的建议,我们将通过本次提案的办理,进一步强化AED配备布局,加强急救技能培训,实现“救在身边”,以保障市民生命安全。



办理单位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红十字会,市卫生健康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