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134)关于多元广范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厚待善待留住人才的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我市高层次人才重视程度、相关政策不足
  ,我市在高端人才引进与培育,与广州、深圳乃至全国其他城市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重视程度和相关配套政策不足,在政策的覆盖面、资金投入强度等与广州、深圳等城市还有一定差距。
  2、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较普遍受制
  一是机制不灵活,从而难于发挥作用;二是职能越位导致不当发挥。
  3、工作与生活配套“软环境”建设不足
  当前我市人才政策重物质奖励轻精神关怀,对人才引进后发展环境缺乏全盘考虑。针对人才的医疗保健、教育、配偶就业等配套政策尚待细化,函待真正落地实施。
  4.人才引进的主体和渠道单一
  东莞高层次人才引进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引进人才的渠道方式较为单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平台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市场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尚未建立,资源共享不畅;海外人才的引入缺乏相关办法,未能发挥各类机构全球揽才功能。
  5. 高层次人才的认定标准尚待明确完善
  目前国家对高层次人才是指在人才队伍各个领域中层次比较高的优秀人才,或处于专业前沿并且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较高影响的人才。以上认定并未涵盖蓝领人才,建议将“高级蓝领”纳入人才范畴。它主要指对一些高级技术具有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技术工人。纳入并合理引进高级蓝领人才,对东莞制造业发展明显属于不可或缺的高端人才。

   法:

  二、相关建议
  (一)完善现有政策
  1.对标对表一线城市高层次人才政策,及时调整人才引进政策与奖励措施。
  2.改善工作与生活配套“软环境”
  海外“高端型”人才相对于“高薪”往往更看重城市的公共服务环境、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等等。人才引进政策既要重物质奖励又要重精神关怀,文化建设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才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拓宽引进渠道,聆听企业的声音
  1.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媒介、资源在全球范围推介我国大湾区,扩大湾区的知名度,介绍大湾区优势。可发挥海外留学生、各种社团的功能,联系、建立与全球名校的合作机制。
  2.对于国内高端人才,在已有的国内人才工作站中,应当加入目标引进人才专业领域的相关工作人员或专家顾问,加强国内人才工作站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密切把握高校人才的研究动向和人员情况。对于海外人才,学习京沪深的经验,即在国际化城市设海外人才联络处,实现“专人专职专引”。
  3.多元广范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我市人才引进皆偏重澳门与香港,但毕竟港澳本身人才需求压力大,高层次人才有限。而国际与台湾高层次人才见东莞市偏重港澳,可能导致国际与台湾人才加入东莞市意愿大幅度衰减。因此只有少数台商企业自行引进,即使如此,部分台商在比较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后,多选择离开东莞,因为我市政策配套不够重视,尤其是吸引国际与台湾高层次人才政策与法令付之阙如。
  (三)增强人才引进激励
  1.完善“柔性引进的研发人才”定义,灵活设置柔性研发人才申请引才补贴的条件。简化新引进的人才综合补贴申请程序,增强对创新人才见习计划的宣传力度,明确申请补贴的流程指引。
  2.对在人才引进中产生的支出的企业在提供税收优惠,加大对企业引进人才的奖励,如增加企业引进人才或团队的奖励额度,注重扶持初创企业。
  3.专人定期关怀与开展软性文化与参访活动。
  (四)监管服务保障
  践行单一窗口或一条龙式绿色通道,专人对接。在原有的人才引进机制上要继续完善,特别要着力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产业紧缺急需人才。建议成立专门的部门来实施、服务、管理高端人才引进这一重要项目。

提案者 凌志稳
部门答复

市人社局
尊敬的凌志稳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多元广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厚待善待留住人才的建议》(第20230134号提案)收悉。您分析指出的有关问题非常中肯,提出的建议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结合您的建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作为主办单位会同市台港澳事务局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 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我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实施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打造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形成以特色人才、领军人才、创新人才等为骨干的人才政策体系,从体制机制、资金补贴、配套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扶持、服务人才。
(一)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我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和省级以上人才配套政策,增强我市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优先推荐、创新创业、住房保障、医疗保健、通关、子女入学等方面扶持,其中包括最高2000万元创业类贷款、租住人才公寓优惠、最高1000万元购房补贴以及最高35万元的生活补助等。省级以上人才可参照特色人才细则规定申请补贴,并给予项目配套资金资助。目前我市共认定评定特色人才1165名,共发放各项补贴1.85亿元。一是补贴力度大。我市特色人才政策于2013年开始实施,于2021年进行修订,修订期间对标深圳标准,大大提高了补贴力度。购房补贴从原来最高25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每一个类别人才的购房补贴都有较大增幅,对获得特色人才的特级、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人才,分别给予1000万元、600万元、400万元、200万元和100万元的购房补贴。同时,增加生活保障措施,按人才类别,分五年递增的方式合计给予最高35万元的生活补贴。二是采取人才目录方式进行人才评价。特色人才政策根据人才的贡献、能力、水平划分为五个类别,对人才进行科学的分类评价,有明确的人才目录规定,实现较为公平、公正地评价高端人才。三是兼顾多项综合服务和精神关怀。特色人才可被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的重大人才计划;优先推荐评选荣誉市民、优秀共产党员等和担任东莞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先纳入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范围。且可直接获得我市优才卡,享受政务、商事、交通、就业、配偶安置、体育、旅游、科研、学习培训等多项优惠待遇或服务。
(二)加大科创人才激励力度。对焦我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2022年11月,我市修订出台《东莞市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经济贡献奖励实施办法》,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经济贡献突出的高等院校和重点鼓励发展单位中担任相应职务的人才,根据人才对我市的贡献度,给予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经济贡献奖励。修订出台《东莞市加强研发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办法》,对研发投入额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重点研发机构,按其新引进人才情况给予最高100万元/年引才补贴;对其符合条件的研发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年的研发人才经济贡献奖励和最高10万元/人的研发人才能力素质提升培养补助。
(三)加大人才政策普惠力度。全面实施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和本科生引进培养政策,支持我市企业引进学历型、专业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新引进的正高级职称人才,可获得最高30万元综合补贴;新引进的博士或副高级职称人才,可获得最高20万元综合补贴;新引进的硕士、中级职称或高级技师人才,可获得最高6万元综合补贴;新引进的本科、初级职称或技师人才可获得最高1万元综合补贴。对存量的人才,激励人才在莞提升学历、技术技能水平。对在我市工作期间取得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取得中级以上职称,或取得高级技师证书,且符合条件的创新人才给予2-5万元能力提升培养资助,其中正高级职称最高可获得5万元资助;对取得本科学历,或取得初级职称,或取得技师证书,且符合条件的基础人才给予3000元能力提升培养资助。
(四)开展技能领军人才认定评定。将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范围,根据《东莞市技能领军人才认定评定和扶持实施办法》(东人社发〔2022〕20号),坚持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并重的原则,通过认定、评定两种方式产生技能领军人才。其中认定方式的对象为世界技能大赛中金银铜奖牌者,评定方式的对象为具有高超技艺技能并长期坚守在生产教学研发一线的高技能人才。2022-2025年拟共认定评定100名技能领军人才。
(五)出台优才卡服务管理办法。持卡人才可享受子女教育、住房、医疗保障、个税、金融贷款、文旅、就业社保、出入境及政务服务等24项政策待遇和便利服务,目前已办理21127张优才卡,其中玉兰卡1318张,莞香卡19809张。
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一)开展城市形象和人才政策宣传。针对台港澳人才,市台港澳事务局探索利用新媒体,积极对接台港澳商协会、专业人士协会、高校等渠道,向广大台港澳人才宣传东莞的营商就业环境、优惠政策等。一方面,利用市委台港澳办公众网站、微信公众号、南方+东莞台港澳频道等宣传阵地,向港澳人士转发东莞市“助企撑企15条”、东莞市“3.0版促进就业九条”等扶持措施,促进港澳人才来莞留莞;积极报道港澳人才在莞发展生活的故事,让港澳人才进一步了解东莞。另一方面,线上线下保持交流。采取线上交流和线下互动相结合的方式与港澳人才保持联系,与香港驻粤办、市外商协会等建立更加紧密的工作联系机制。针对内地城市青年人才,市人社局举办了系列招才引智活动。一是加强政校企合作,举办西安政校企交流洽谈会,推动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现场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校企资源有机结合、助推城市产业升级新发展。二是在北京大学举办宣讲会,市人社局、东莞企事业单位分别就东莞城市形象、东莞企业形象进行推介宣传。三是举办莞籍学生座谈会,与莞籍学生面对面交流,重点介绍东莞近年来持续加码的人才政策与不断优化的人才服务,传递东莞对莞籍学生的关怀,诚意邀请莞籍学子学成返莞就业施展才华。
(二)打造招才引智品牌。持续打造“名企名校行”、莞训计划见习招聘会等招才引智品牌,通过举办线下招聘会、云聘会和直播带岗活动招引人才。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名企名校行”活动,通过线上云聘会、直播带岗以及线下现场见面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线上活动方面,在陕西师范大学开展户外直播带岗活动,共计吸引15.8万人次观看;“名企名校行”云聘会共发布114家企事业单位共计3520个人才需求,关注浏览7.6万人次,参与人数1.9万人,简历投递9831人。线下活动方面,组织我市名优企事业单位分别前往西安、北京举行“名企名校行”线下专场招聘活动,共93家单位提供2561个人才岗位需求,收取简历4100多份,现场面试3400多人次,意向录用800多人次。
(三)加强国内人才工作站建设。目前,市人社局在国内重点城市建立10个国内人才工作站,并推动各国内人才工作站为我市企业招引人才,常态化开展城市推介、政策宣传和人才寻聘等工作。
(四)高规格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我市对标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标准,采取“一园多区”模式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园”指已建成的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多区”指已建成的松山湖园区和产业园先行区,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长安、大岭山、莞城和南城等集聚发展区,务求形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群效应。2023年5月29日,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升级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名称定为“广东东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下来将努力建成定位精准、方向明确、特色突出的粤港澳大湾区一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预计到2025年,实现园区营收达40亿元,纳税达5000万元;每年帮助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超50万人次,服务全国用人单位超10万家次。
(五)积极推动台湾青年来莞创新创业。一直以来我市大力支持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以下简称“青创基地”)建设。通过出台《东莞市关于大力引进台湾创新创业青年人才的实施办法》、《东莞市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2016-2020)》等政策,聘请台湾团队为入驻项目的台湾青年提供从入驻到孵化的一条龙贴心服务,举办明星企业参访、创业周末活动、台港澳青年双创路演交流活动和台港澳青年创业领袖营等创新创业活动,向台湾青年推介东莞,为青年创业者搭建与企业对接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台湾青年融入大陆经济文化生活。
青创基地先后被授予 “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粤港澳台众创空间”、 “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示范基地” “国家级众创空间”等称号,成为推动台湾青年人才来大陆创业的重要平台。截至2023年1月,青创基地已累计储备超过300个青创项目,其中已完成落户注册的211家,吸引超过200位台湾青年来莞创业,并引进58名港澳台人才培优计划认定的台湾青年。
三、增强人才引进激励
(一)设立企业研发人才柔性引才奖励。我市于2022年修订出台《东莞市加强研发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办法》(东府办〔2022〕63号),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其通过课题研究、项目合作、兼职聘用、咨询顾问、技术指导等形式从市外柔性引进境内外研发人才的,按照用人单位上一年度实际向柔性引进的人才直接支付的劳务报酬总额的20%给予用人单位柔性引才补贴,每家单位每年最多补贴3人,每年累计补贴不超过60万元。我市通过率先在研发人才领域,灵活设置柔性研发人才申请引才补贴的条件,鼓励企业通过大力开展柔性引才,加快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资源,推动重大科研成果创新,增强人才支撑引领发展的能力。
(二)设立特色人才和省级以上人才政策引才奖励。为我市引进特色人才和省级以上人才的引才单位给予每年最高100万元引才奖励。
(三)设立博士博士后工作平台资助及奖励。根据《东莞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东府办〔2021〕51号),对我市新设立的博士后工作平台给予最高120万元建站资助,对效益评估为优秀的设站单位给予不超过20万元奖励。根据《东莞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暂行办法》(东人社发〔2022〕18号),对成功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的单位,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建站资助。
四、强化监管服务保障
(一)加强人才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建设。设置东莞市优才服务中心,为省人才优粤卡、市优才卡持卡人才提供“一站式”、“一对一”协代办服务,并将优才服务中心服务模式推广至全市各镇街(园区),实现基层优才服务区(窗)在全市33个镇街(园区)全覆盖。推动线上平台建设,建成人才服务信息化平台并投入使用,主要服务功能包括:优才卡申领、优才卡身份查验、优才活动报名、人才各类补贴申领审核等。目前优才卡申领业务已进驻广东省政务服务网、东莞人社小程序等,可多渠道快捷办理。
(二)探索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举措。市人社局组建海内外引才专班,印发《2023年海内外招才引智专班工作方案》。探索搭建联系人才新桥梁,通过加强与科技部门联动,依托海外人才工作站,开展系列人才交流、政策宣讲活动,加强与海外人才沟通联系。探索在香港、澳门的重点大学组建“校园大使”,在高校中积极宣传推介东莞,助力人才招引。完善由党委领导,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用人单位为主体,市场化配置,社会广泛参与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充分发挥侨留会、澳青会、内联会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的力量,加强与海外人才联系,联合开展引才、宣传活动。
下一阶段,我们将持续吹响“是人才 进莞来”口号,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努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人才招引力度。推动市镇两级人社部门联动发力,围绕重点领域人才,全年开展多场招才引智活动。二是强化国内人才工作站人才招引作用。推动各国内人才工作站加强与站点当地高校、人才机构、科研院所、协会联系,落实宣传推广、人才寻聘等工作,并协助东莞企事业单位在当地举办直播带岗及招聘活动,推荐本硕博学历人才与东莞企事业单位进行意向洽谈。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邀请知名高校在读学生来莞实习,助力企业精准有效填补人才缺口。四是推进落实系列人才政策。继续推动各类人才奖补政策落地,落实好“人才政策直通车”相关服务机制,持续释放人才政策红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五是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开展和落实优才服务提升方案,提升优才卡服务品质;加快建设市镇两级联动的人才服务区网络,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继续筹划开展多形式的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营造尊才爱才的城市氛围,传递城市尊重人才的温度。

专此答复。感谢您对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市台港澳事务局

     市人社局:
  根据市政协提案20230134号《关于多元广范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厚待善待留住人才的建议》内容,围绕提案中关于人才招引的宣传及交流、人才活动的举办及台湾人才引进方面的建议,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现将我单位开展的有关工作情况汇总如下:
  一、宣传及交流方面
  为进一步拓宽台港澳人才引进渠道,近年来我单位探索利用新媒体,积极对接台港澳商协会、专业人士协会、高校等渠道,向广大台港澳人才宣传东莞的营商就业环境、优惠政策等。
  一方面,利用市委台港澳办公众网站、微信公众号、南方+东莞台港澳频道等宣传阵地,疫情期间向港澳人士转发东莞市“助企撑企15条”、“助企业复工10条”、东莞市“3.0版促进就业九条”等扶持措施,助力企业在疫情下稳步发展,促进港澳人才来莞、留莞;此外,积极报道港澳人才在莞发展生活的故事,分享他们安家在东莞的历程和感受,听真实的声音,讲真实的故事,令港澳人才进一步了解东莞。
  另一方面,线上线下方式保持交流。近3年受到疫情影响,莞港澳间互访受阻,我单位采取线上交流问候和线下互动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与港澳人才保持联系,与香港驻粤办、市外商协会等建立更加紧密的工作联系机制。下来我单位将继续做好港澳专业人士团组的接待工作,推动莞港澳在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和专业服务等领域的深入交流,为莞港澳交流合作搭建桥梁。
  二、活动举办方面
  我单位大力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和实习活动的举办。组织台港澳项目路演、台港澳创业人才分享会等,打通台港澳青年人才与各类创业资源的对接渠道。
  一方面,积极举办台港澳青年双创路演活动。2019至2022年,我单位连续4年主办台港澳青年双创路演交流活动。通过优质项目路演、优秀项目创始人创业分享、台港澳青年企业家聚会交流等,进一步促进台港澳青年与投资人、企业交流合作,利用活动宣传我市台港澳青创基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台港澳青年及青创项目入驻东莞,帮助台港澳青年落地发展。已累积29个创业项目于活动中得到展示,成功展示台港澳青年创业者在东莞的创业态势。
  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港澳青创基地开展活动。支持松山湖港澳青创基地举办“莞港澳青年创业交流活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交流活动”等创业活动,进一步丰富青创平台建设,通过现场莞港澳青年的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为莞港澳青年搭建学习平台,促进莞港澳青年认识大湾区融入大湾区和国家发展大局。
  此外,2019年以来我单位积极对接港澳青年实习计划活动。在省港澳办的指导下,多年来积极对接港澳高校学生来莞参加实习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超50人。期间,根据港澳青年需求遴选实习岗位,于假期为实习青年安排企业考察、团建和城市参观等。通过实习计划,加深港澳青年对我市营商创业环境的认识,促进莞港澳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台湾人才引进方面
  为积极推动台湾青年来莞创新创业,吸引台湾人才来莞发展,一直以来我市大力支持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以下简称“青创基地”)建设。通过出台《东莞市关于大力引进台湾创新创业青年人才的实施办法》、《东莞市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2016-2020)》等政策,聘请台湾团队为入驻项目的台湾青年提供从入驻到孵化的一条龙贴心服务,举办明星企业参访、创业周末活动、台港澳青年双创路演交流活动和台港澳青年创业领袖营等创新创业活动,向台湾青年推介东莞,为青年创业者搭建与企业的对接平台,进一步促进台湾青年融入大陆经济文化生活。
  青创基地于2015年经国台办授牌成为全国首批十三个“海峡两年青年创业基地”之一,2017年被评为省级的“粤港澳台众创空间”,2018年被评为“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示范基地”,2020年荣获“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在加深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及认同,展示大陆广阔创业前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推动台湾青年人才来大陆创业的重要平台。截至2023年1月,青创基地已累计储备超过300个青创项目,其中已完成落户注册的211家,吸引超过200位台湾青年来莞创业,并引进58名港澳台人才培优计划认定的台湾青年。



办理单位 市台港澳事务局,市人社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