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133)全力支持民营经济融入东莞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的建议

  民营经济是东莞发展的主要特色。2021年东莞民营企业营收占全市规上工业营收44.73%,是推动东莞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力量。过往面对各种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民营企业始终站在东莞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上打赢了各种硬仗。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仍然要紧紧依靠他们,赋能科技与产业,做强价值链高端,培育国际化品牌,激发民营经济在东莞发展道路上的更强动力。
  但在发展中困难和挑战不小,他们有诸多诉求:1、民营经济发展在波谷中的攀升需要外部推力。2020年民营企业亏损总额较2019年增长了约75%,2021年虽有所改善,但在2022年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大的情形下,民营经济重新发力挑战大;2、民营企业在创新主体中的技术扩散、技术合作等潜力有待挖掘。当前民营企业有升级的迫切需求,但在参与解决国家科技战略需求方面欠缺;3、民营企业家希望政策从实际出发,更贴近企业诉求。政策对过往情况和现实需求调研不够,规划思路延续性不足。

   法:

  1、让民营经济在构建东莞开放型格局中体现更多担当。在新一轮开放格局中助力民营企业快速接近国际客户,续接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出现的断点,凭借他们灵活掉头的优势,留住由于成本、关税等因素而制造外迁东南亚等地的民营企业总部和研发设计中心,将东莞作为外向型城市受国际影响波动大的劣势化为产业升级优势;设计快速传导机制,将民营企业家在与世界打交道中学到的最新资讯和知识适时反馈到政府职能部门,快速调整政策,及时响应世界一流技术与产业的变化趋势;助力民营企业通过全球化市场网络在国际技术转移、技术孵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强与欧美先进地区交流,学习法国、德国等职业教育与工程师培养机制,为民营经济升级换代储备人才力量。
  2、推动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生态构建的主体力量。推动作为创新主体的民营企业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生态链构建的各个环节。在招引创新型链主企业过程中,紧紧抓住民营企业在市场和客户的倒逼下所做的各种注重创新、升级转换机遇,乘势而上替代现有东莞以组装为主的旧模式,改变产业附加值不高的现状;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已经成为了科技创新生态最重要的环节。在创新战略和模式快速迭代的紧迫性带动下,民营企业对于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等更高层次人才的渴求越来越明显,与我市政策导向高度契合。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要调动各类人才、科技服务等社会机构的作用,为民营企业下一代技术储备提前布局创造有利的条件;加快将国内知名大学与东莞产业相关的专业引入东莞,充分论证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和大湾区大学的学科设置,做大做强电子科学、数学等基础专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基础学科人才,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基因改变打基础,让他们愿意将研发中心留在东莞;运用民营企业市场嗅觉灵敏的特点,鼓励他们与科研院所合作,让他们积极参与大院大所承担的国家科技战略任务,共同解决东莞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天花板”;在科技金融的发力过程中,推动社会资本、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成果转化基金,通过上下游并购,技术并购等为东莞积蓄更多的金融力量。
  3、保证政策稳定性,为民营企业家增添发展信心。在产业开发、产业招商、产业运营中,为参与的民营主体提供平等环境,在大招商、招大商的过程中为民营企业的落地多解决实际问题,实施专人负责制,做好环保、用水用电等全方位保障;发挥民营载体在制造业招商运营中的作用,借助龙头企业与骨干企业的信息优势,挖掘和分析其产业链上下游情况,汇总其各地分布情况和落地需求,及时充实政府资源信息库的同时,做好服务和帮手;做好新旧政策的全面衔接,根据实际情况,在做好规划布局的同时,因地制宜地为民营资本主体作用发挥留好入口,做好保障。

提案者 邹润榕
部门答复

科技局
  市工信局:
  关于贵局主办的“ 全力支持民营经济融入东莞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的建议”的提案,我局作为会办单位,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围绕提案建议中有关“推动民营企业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生态链构建的各个环节”“民营企业对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等更高层次人才的渴求越来越明显”等建议,我局主要从创新型企业培育、卓越工程师培养等方面推动民企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提升科技企业主体创新能效
  一是培育创新型企业梯队。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实行分类支持,构建创新性企业矩阵,推进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9099家,保持全省第三。全市境内上市高企达68家。遴选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百强创新型企业和瞪羚创新型企业超过200家。开展创新型企业发展监测和深度服务,在研发投入、人才引进、行业交流、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二是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和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搭建技术创新平台、中试验证平台等研发机构,全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1323家,其中省级以上512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52.4%。出台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专项政策,2022年通过创新型企业研发费用存量奖补3900多万元、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增量奖补5976万元。二是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攻关。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卡脖子”技术目录梳理和重点科技项目实施,2018年以来,我市重点领域研发项目立项33项,获省支持立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3项,引导企业持续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组织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东莞专项(STS专项),以“企业出题,中科院答题”形式,促成中科院所属单位与东莞企业合作,两年来已促成东莞市60多家企业与24个中科院院所对接合作,其中市财政立项资助25个项目,资助金额6800万元。目前两批项目已实现产品销售收入约5.2亿元,净利润约1.27亿元,上缴税收约7100万元。
  二、围绕企业需求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

  我市自2017年起实施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计划,通过以校企项目需求配对为牵引,开展校企双导师联培机制、市校“东莞专项”招生计划等措施,探索形成科教、产教融合发展的新路径。5年来凝炼了华为、OPPO、vivo、生益科技等423家科技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共853个研发项目需求,并以此推动与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168所高校院所合作,共输送3300多名研究生来莞培养,为攻读理工科硕博士研究生提供在企业一线的锻炼实践机会,并向电子信息、新材料、工业视觉识别等产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2022年,我市依托市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工作基础成功获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为加快推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4月组织我市散裂中子源、华为、铭普光磁等10多家单位赴电子科技大学交流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并开展“东莞专项”2023级招生宣传和校地、校企对接活动。


工商联

  一、“以商引商”助推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落实动员部署,营造“大招商”浓厚氛围。6月2日,组织召开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扩大会议暨招商引资动员会,重点介绍《东莞市工商联(总商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解读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招商方向、落实措施和工作要求。为充分发挥商协会联系广泛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及龙头企业的产业链资源优势,我会在各镇(街道)工商联(商会)、重点团体会员、相关产业园区及企业设立市工商联(总商会)招商联络处,聘请一批企业家担任市工商联(总商会)“招商大使”,并分别颁发了聘书和牌匾,致力形成东莞工商联系统“大招商”浓厚氛围,进一步放大产业聚合效应。
  (二)扩展招商网络,搭建“以商引商”平台。一方面是谋划组建促进莞商莞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推动引进更多海外高新企业来莞投资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服务平台,正会同市商务局梳理我市赴“一带一路”国家投资企业名单,物色拟成立商协会的组织架构候选企业,致力发挥大型企业、商会组织的社会资源优势,为国内外企业、政府资源搭建对接平台,帮助我市企业走出去,吸引国外企业走进来。另一方面是推动成立新加坡莞商联合会,凝聚在新莞商侨商乡贤资源,帮助我市民营企业开拓新加坡市场,积极为在新莞商回国投资、新加坡企业来莞发展提供对接平台、创造便利条件。现已基本完成联合会组织架构、章程等前期工作,正沟通世莞会按计划推进成立事宜。
  二、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一)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先后与相关市直部门、市属国企召开两次工作协调会,据统计,我市于2022至2024年期间有建设计划的基础设施项目共有478个,计划总投资约6615.80亿元。从项目资金来源看,有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项目有130个,占比27.19%,项目计划投资额约2654.29亿元,投资额占比40.12%。
  (二)了解民企态度诉求。召开东莞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交流座谈会,与会代表建议进一步优化政府工程项目的准入条件,明确民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相关操作指引与支持政策,扶持本地民企发展。
  (三)征求民企意向,推动建立项目清单。通过世莞会、莞民投收集相关民营企业对《东莞市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提质提标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前期谋划项目表》共109个谋划项目的参与意向。据统计,有2家企业对4个前期谋划项目有投资参与意向,涉及项目单位3个。推动建立面对民间资本的基础设施项目库,截至2023年6月30日,共收集到3个项目。
  (四)谋划专题调研。已初步遴选了两个调研组分别召开调研座谈会,就调研的主题、背景、目的、内容、对象、形式、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与深入交流,并已形成调研方案初稿,拟围绕弄清概念现状、深挖问题难点、案例研究分析、对策意见建议等提纲内容开展专题调研。
  下来,我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以商引商促招商,以及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营经济融入东莞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


市工信局

     尊敬的邹润榕委员:
您提出的《全力支持民营经济融入东莞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的建议》(第20230133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总体办理情况
为确保市政协提案按时按质完成,我局把提案办理落实到责任科室,在办理过程中,注重各环节的衔接和协调,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截至2022年底,我市民营登记注册152.66万户(其中工业类市场主体21.6万户),同比增长8.24%。总量约占全省10%、全国1%,居全省地级市第1。民营规上工业企业产值1463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9.3%;实现工业增加值3074.3亿元,增长1.8%,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8.4%。我市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0家,其中97.5%是民营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40家,其中97.8%是民营企业。
二、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助推民营经济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
针对建议提到的“让民营经济在构建东莞开放型格局中体现更多担当”,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实施“粤贸全球”品牌工程。帮助企业积极应对疫情给境外参展带来的冲击,突破传统展会的时间、空间局限性,帮助企业降低参展成本,抢抓外贸订单,进一步丰富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的渠道。二是组织中小微企业参加“粤贸全国”知名行业展。2022年,已累计发动超过800家企业报名参加近40个“粤贸全球”线上境外展项目。组织93家企业包机参加2022第四届广东(马来西亚)商品展、亚太区美容展新加坡特别展等3个境外展,意向成交金额13亿元,助推莞企出海寻商机。境内展方面,积极组织莞企莞货参加14场境内“粤贸全国”展会项目,累计参展莞企业超600家,意向成交额达125亿元。三是建设东莞知识产权国际名品馆。集中展示东莞商标品牌发展历程,分区域展示东莞品牌产品和区域品牌特色产业集群,其中“企业展示区”免费展示东莞代表性商标品牌企业,首批共21家企业入驻,包括OPPO、vivo、以纯等,每家企业都有独立展间,以展示特色鲜明的企业风采,该馆承载讲好东莞品牌故事、东莞品牌宣传等功能。
(二)助推民营经济成为创新生态新主体
针对建议提出的“推动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生态构建的主体力量”,一是开展重点领域研发项目。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研发优势,通过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立项工作,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2022年市重点领域研发拟立项项目共有18项,其中由民营企业承担的项目有15项,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二是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2022年度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超过1200家;推荐180家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52.4%。
(三)打造民营经发展大环境
针对建议提到的“保证政策稳定性,为民营企业家增添发展信心”,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全面优化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和创新生态,推动市委、市政府以东委字一号文的形式,联合推出《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2023年推动我市民间投资超2000亿元、培育全市民营市场主体达到165万户、力争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领军地位的民营企业集团”的具体目标。《若干措施》共涉及财政资金 116210 万元,围绕五个方面形成12条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措施。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健全扶持救助机制。严格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真金白银帮助企业减租降费、纾困解难,切实解决企业反映突出的经营成本负担重、产业链供应链不够稳健、物流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帮助企业纾困发展。
(二)进一步做好政策储备工作。充分发挥东莞市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中小微企业定期监测分析和季度、年度报告制度,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数量、经营状况、就业情况等重点指标的日常监测,定期梳理中小企业诉求,提高监测分析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预警。精准把握民营中小微企业政策需求,动态调整和优化政策组合,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及时跟进各渠道收集的企业诉求和问题,进行专项调度研究,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每年至少开展5次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和民营中小微企业通过产业纽带、上下游配套、技术扩散等实现融通创新发展。组织京东等电商支持推送“莞货莞企”信息,结合“乐购东莞”等线上线下活动促进终端产品消费,举办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产品订货会,帮助中小企业拓市场稳订单。
(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持续开展集体厂房物业交易价格监测,加大对重点镇街的督导力度,严厉打击“二手房东”囤积厂房、哄抬租金等违规行为。开展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强化款项支付监督和约束惩戒。在执法领域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民营企业轻微违法违规及首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不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实行主动帮扶指导,最大限度减少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发展和改革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提案《全力支持民营经济融入东莞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的建议(第20230133号)》收悉。经认真研究,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一、以暖企惠企助企为基础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一是加强惠企政策支撑。围绕降低成本、优化环境、升规等关键环节,牵头制定“降成本8条”,提出加大租金减免力度、规范产业用房租赁市场、降低制造业企业用电用气成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措施,实行“免申即享”,预计将惠及企业超过1.8万家,为企业节约成本约9.43亿元。同时,以政策助力民营企业抢抓新赛道,出台《东莞市加快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20条扶持举措,目前正在筹备出台针对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氢能等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二是强化民营企业服务联系。在市级“企业直通车”基础上,我局围绕总部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点领域关键企业(新能源汽车、储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选择约300家企业,对应建立直接联系服务制度,由局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开展走访调研,动态掌握企业发展情况,快速响应企业诉求,准确传达政策措施。三是注重解决企业问题。对日常工作调研过程中收集的企业问题分类分级、限期办结。针对项目存在的“卡点”“堵点”,建立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通过“企业点单+系统派单+部门接单+企业评单”,解决一批问题。针对企业上市等需要开具无违法违规证明的,推行使用信用报告,实现一份报告“走全市”,全年可为办事人减少往返窗口约14.33万次。
  二、以营商环境建设为核心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一是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一照通行”改革,15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次申办”“一表申请”“一键分办”“一码展示”。创新推出80个“莞家代办”服务品牌项目。全省率先实现水、电、气等市政公用业务“网上一键办”,创新升级推出“现场答复供电方案”,全省首创“客户受电工程自检”并在全南网推广应用。1000多项业务实现“全市通办”“湾区通办”“跨省通办”。二是完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2023年成功获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开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广东东莞),归集公共信用数据10.99亿条。大力推广东莞市“信易贷”平台应用,获评2022年度“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特色平台”称号,共有26.8万家企业在“信易贷”平台注册,累计发布融资需求15716笔,授信金额达663.76亿元。三是打造公平公正法律环境。研究制定《东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根据《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东莞入选营商环境创新城市,与上海、杭州等十大城市荣登“区域壁垒破除”榜单。
  三、以项目审批改革为抓手提升企业发展信心
  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实施社会投资类重大项目代办服务,构建市镇联动代办服务网络,“一对一”服务项目审批手续办理。统筹保障重大项目资金、用地、用林需求,将投资5000万元-2亿元的制造业项目参照市重大项目管理,享受“绿色通道”政策,获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肯定,面向全省推广。二是提升行政效能。将事前审批改为事中事后监管,对原办理施工许可手续需提供的工人工资保证金、履约担保、施工方案、开工条件检查等,均改为在日常监督中监管。实施完全告知承诺制的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0日,比省定目标(60日)压缩50%,比国家目标(120日)压缩75%。三是推行审批改革。打破线性串联审批逻辑,重构用地审批、规划调整、工程方案审查审批流程,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70%以上已供地试点项目实现了“拿地即开工”。推行重大项目“完工即投产”,将生产设备安装提前至土建施工阶段并行实施,有效缩减了后期生产设备安装调试时间,项目投产时间可提前1至6个月不等。




办理单位 科技局,工商联,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信局,市投资促进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