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128)关于文化赋能助推东莞“双碳”经济的建议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与“碳达峰”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了2021年重大热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其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人民银行行长易刚表示未来中国在碳中和领域的总投入将超过100万亿人民币。中国绿色转型,一方面是为了承担大国责任,与世界一道拯救地球,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碳中和对中国未来的战略地位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环保、贸易,金融、货币等领域都会有所体现。当下,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在进行绿色转型,2021年成为全球绿色低碳经济开启竞争的元年。因此,面对中国未来40年的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挑战极大,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来,并付诸行动。中宣部、生态环境部等六部委共同制定“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包括研习行动、宣讲行动、新闻报道行动、文化传播行动、道德培育行动、志愿服务行动、品牌创建行动、全民教育行动、社会共建行动和网络正能量行动。
  借助“碳达峰、碳中和”的东风,建议迈入“双万”新起点的智造业名城的东莞,把握新的发展契机,以绿色传播为切入点,拓展文化创意元素,积极赋能低碳产业,助推东莞特色低碳经济,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在城市新发展时期的建设中挖掘中新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法:

  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以市生态环境局为具体职能单位,围绕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传媒将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阵地,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东莞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创造性地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奋进力量。
  一、用好主流媒体“指挥棒”,唱响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
  围绕生态环境重点工作,综合运用新闻发布、媒体采访等形式,以主流报刊、电视、广播为桥梁,广泛宣传东莞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举措及成效。
  二、建设政务新媒体“形象窗口”,占领网络传播主阵地
  围绕全球环境热点,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减污降碳、自然资源保护,着力策划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设置专栏,以文字、海报、H5、微动画、科普有奖竞答等方式,开展趣味科普宣传;以“一图读懂”、“线上论坛”等方式,宣传东莞实现碳达峰目标等工作。
  三、统筹优化生态环境宣传,推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加强规划统筹,整合环境宣传力量。组织制订系列评价规范,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系列绿色创建行动。将环境教育基地创建纳入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扶持。培育并创建绿色单位、自然学校、环境教育基地,推动环境设施向公众开放,助推绿色生活理念和实践得到广泛深入推广。
  四、做强品牌活动,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
  举办城市青少年环保节,聚焦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开展一系列环保文艺节目;每年举办“六五环境日”主题活动,表彰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大力弘扬生态环境文化。此外,还可以结合 “全国低碳日”等环境主题纪念日,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开展“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的线上活动平台,以多元化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提案者 张炜,张华
部门答复

市委宣传部
张炜、张华委员:
  《关于文化赋能助推东莞“双碳”经济的建议》已收悉。现结合我部职能答复如下:

  我部高度重视东莞生态环境相关的宣传报道,下来,我部将积极协调东莞日报社、东莞广播电视台两家市直媒体,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全媒体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宣传相关方针、政策,及时总结和推广相关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市生态环境局
  市委宣传部:
  转来东莞市政协第十四届第二次会议第20230128号提案《关于文化赋能助推东莞“双碳”经济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局职能,现将会办意见回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无废城市”建设、“双碳”工作推进、数字智治、企业帮扶等重点工作开展选题策划及系列报道,大力宣传东莞生态文明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治污攻坚氛围。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公众宣传教育,持续打造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品牌活动,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东莞生态文明建设凝聚社会共识和奋进力量。
  (一)强化媒体宣传联动,围绕重点工作立体式宣传
  围绕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无废城市”建设、“双碳”工作推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生态环境重点工作,联合人民日报、南方日报、东莞日报、东莞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中国环境报、中国环境监察等行业媒体,东莞+、知东莞、中国
  环境APP等新媒体,持续开展东莞生态环境建设媒体宣传和社会监督,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移动端等媒介,形成立体式全覆盖宣传攻势。2022年我局原创新闻稿获中国环境、中国环境监察网、“广东生态环境”官方微信公众号等环保类专业媒体平台和人民日报、新华网、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744篇次,获市级主流媒体东莞日报刊发193篇次、东莞广播电视台报道108篇次。
  (二)夯实官方新媒体矩阵,传递生态环保“政能量”
  充分利用“东莞生态环境”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政务抖音号等新媒体宣传平台,聚焦中心工作实施进展、聚焦民生关切,持续强化原创新闻产品制作与发布,推出了多个专题及系列报道;创新内容编辑,推介体现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海报、漫画、短视频、互动小程序等宣传产品,对重大政策采用图表图解、简明问答等形式开展宣传,让宣传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宣传覆盖面更加广泛。2022年“东莞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发布原创推文1175篇次,浏览量181.46万;“东莞生态环境”政务抖音号、视频号已发布作品240条,浏览量365.5万。“东莞生态环境”政务抖音号粉丝量接近10万。
  (三)强化环境教育设施建设,常态化向公众开放
  强化我市38个环境教育基地(设施)运营管理,完善基地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利用省级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专项资金,跟进指导东莞市大气环保体验馆、东莞植物园、东实循环经济环境教育基地、谢岗镇银山湿地公园4个重点环境教育基地升级建设。持续推动环境教育设施常态化向公众开放,充分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环保纪念日,在我市环境教育基地以展板、亲子绘本共读、涂鸦绘画、有奖竞答、互动游戏等形式开展公众开放活动。2022年开展线上线下宣教活动超过500场次,辐射公众逾82万人次。
  (四)开展“双碳”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参与降碳行动
  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宣传教育,2022年4月22日正式启动东莞市“日常小行动,降碳大作为”全民行动,并在34个镇街(园区)全面铺开、深入推广,落地进机关、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场、进酒店、进工厂、进基地“八进”生态文明实践。结合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张挂海报标语、播放宣传视频、主题宣讲等形式,把“空调26度、管好开关、垃圾减量”等降碳小行动传达到千家万户,形成全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新风尚。六五环境日当天与惠州、河源等市联动开展保护东江全民捡跑活动,发布《“践行绿色生活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环保倡议》,呼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日常小行动,降碳大作为”全民行动中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开展2022年东莞市生态文明大讲堂之“双碳”战略专题宣讲活动,邀请中科院广州能源战略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赵黛青主任现场授课,系统介绍广东“双碳”战略的部署和现状,交流、探讨东莞如何推进“双碳”战略建设,线上线下逾千名生态环境系统人员、碳达峰重点工作相关单位代表、涉气企业代表、环保公司代表参加了活动。有序推进日常降碳小行动征集、小行动实践30天打卡、主题征文比赛、手绘大赛、摄影大赛、讲解员大赛、短视频大赛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减碳”社会氛围。
  (五)擦亮生态环境文化节品牌,共建共享生态文明
  持续举办第六届生态环境文化节,开展公众宣教类、环境艺术类、环境教育类、自然体验类、绿色行动类等5大版块20余项逾百场环境公益文化实践活动,扩大环境文化品牌影响力。与教育部门联动开展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中小学生征文比赛、自然手绘比赛、植物观察比赛、观鸟比赛、青少年公益环保夏令营等系列环境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行为习惯。面向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持续推进第三届环境教育“种子教师”陪伴成长计划及培训、“百师千课”环境教育宣讲计划,为教师在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指引,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2022年开展首届生态诗歌采风活动,带领深圳、东莞两地著名诗人们实地感受东莞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创作高品质原创文化产品。2023年3月6日举行“绿水青山总关情——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党建引领东莞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晚会,展现在党建引领下东莞环保人为全面建设美丽东莞、助力“双万”城市高质量发展集体贡献力量的动人场景,吸引线上15万人次观看。
  二、下一步计划
  (一)巩固拓展宣传阵地,夯实新闻宣传矩阵
  在持续做好“两微一抖一网一号”新媒体矩阵宣传与管理的同时,强化与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行业媒体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媒体联动效应,增强传播效果。充分利用不同宣传平台,设计开发并积极推介体现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双碳”工作的宣传产品,在六五环境日等环保纪念日开展地标性建筑物亮灯活动,让宣传形式多样化,扩大宣传覆盖面。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新闻宣传工作,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举措、重点工作进展成效的信息公开力度,每半年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媒体交流会,不定期召开媒体见面会。通过开展年度深度报道宣传策划,加强生态环境重点工作宣传及形象推广,凝聚社会力量,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持续开展“日常小行动,降碳大作为”全民行动。围绕《公民生态环境行动规范(试行)》大力开展宣传,设计制作系列宣传产品(包括宣传海报、周边产品等),树立绿色低碳典型,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发展,以绿色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降碳行为成为全体市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以生态环境文化节系列活动为载体,结合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重要环保纪念日,开展主题讲堂、手绘、观鸟、自然嘉年华、环保夏令营、生态采风等环保公益活动,广泛宣传生态文化,加快形成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人人监督环保的良好局面。
  (三)扎实推动环境教育基地(设施)常态化向公众开放,让环境教育“零距离”
  发布年度环境教育基地(设施)向公众开放指南,持续为环境教育设施发展提供引导,完善环境教育基地培育机制。督促列入全国第二批、第四批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及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常态化做好公众开放工作,及时反馈开放工作情况,不定期组织环境教育基地、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外出参观见学、座谈交流以及进行宣教业务培训,推动全市38个环境教育基地(设施)不断完善、升级课程、优化师资,保障全年常态化向公众开放。


办理单位 市委宣传部,市生态环境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