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120)关于撬动医疗人才,打造镇(街)高质量公立医院的建议

  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事关民生福祉,更是民心所向。近年来,我市镇(街)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尤其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俨然已成为基层应急防控体系的核心组织,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医疗服务水平仍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究其原因,高层次医务人才匮乏是较为明显的短板,主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招不来。较周边一线城市广州、深圳而言,目前我市尚无一家医院入选全国顶级医院100强,医疗科研环境难以满足高素质医护人员未来发展的需要。二是留不住。在规范医院管理、业务发展等方面缺乏更为有效的监管与指导;且薪酬待遇总体偏低。

   法:

  一、建设“医学高校+镇街医院”合作共建模式。继续开放允许有条件的医院与医科大学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及学习平台。镇街公立医院依托高等院校强大的精英医疗人才队伍,实现对医院现有队伍的传(传授技术)、帮(帮建专科)、带(带动手术)、产(健康产业)、学(临床教学)、研(研发创新),从而提升医院专科技术水平、科学管理水平、创新服务水平,更好地留住和培养医疗人才。合作共建模式有两种:
  1、设立非直属附属医院。当地保留对医院完全产权和经营管理权,仅通过高等院校对医院进行精准帮扶,补齐医院在高质量管理、团队引进、科研教学、创新平台等方面的短板。
  2、设立直属附属医院。当地拥有医院的完全产权,而医院的管理权则完全移交给高校,医院列入高校直属附属医院序列管理,突出高校行使医院管理权的自主性和高效性,通过依托高校科、教、研等综合平台,打造镇街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二、建设品牌专科带头人机制
  东莞32个镇街中,三级甲等医院数量不足,且优质医院医疗资源布局不平衡,发展不充分。尤其像长安这样的人口和经济大镇,仅有一家二级甲等公立医院,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因此,做大做强镇街公立医院,打造镇街高水平公立医院势在必行。设立学科专科带头人机制,建立镇街公立医院品牌,是赢取群众信誉度,努力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
  一是做好充分评估和研判。建议市相关部门根据各镇街人口结构、实际需求及公立医院地理位置、医院发展定位等因素,为各镇街公立医院把脉,找准发展方向,包括在医疗设备、人性化服务水平、就医环境,特别是专科特色方面出台建议方案。
  二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专科人才。建议市相关部门助力各镇街医院创建重点特色专科和专家团队,一方面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有口皆碑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能借助专科人才加强对科室成员的培训,提升科室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以做大做强几个特色专科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群众信誉度和满意度。
  三是为专科人才给足政策支持和后勤保障。建议市相关部门、镇(街)党委政府设立特色专科项目研发基金,对人员培训给予支持和奖励,为专科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市相关部门对专科人才在薪酬待遇、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充足保障,以此吸引更多的专科人才流进东莞、扎根东莞,服务东莞。

提案者 李燕琴
部门答复

市人社局
  市卫生健康局:
  李燕琴委员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撬动医疗人才,打造镇(街)高质量公立医院的建议》(第20230120号)收悉,针对李燕琴委员的提出的关于医疗人才的意见,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将医疗人次纳入特色目录,增加引留砝码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市出台实施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对重点发展的行业、产业、领域紧缺急需或做出相应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创新创业、住房、医疗、社保、落户、出入境等方面扶持。2021年我市对特色人才政策进行优化升级,出台《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符合条件的特色人才创新创业、住房、生活、医疗、子女入学和居留出入境等方面优惠措施,其中符合条件的特色人才可获最高2000万元创业类贷款,按其贷款期内实际支付利息最高不超过70%的比例补贴两年,每年最高200万元贴息;最长3年每月最高2000-6000元租房补贴,或给予最高100-1000万元购房补贴;5年逐年递增的合计15-35万元的生活补助。
  目前,省市医学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等8个项目已分别列入特色人才一至四类人才目录,符合条件的人才可直接认定为东莞市特色人才享受上述优惠政策。
  二、探索柔性引进人才机制,打破医疗人才流动限制
  《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在优化升级目录、提升补贴力度、丰富扶持措施基础上,探索对特定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给予与全职引进人才同等政策待遇,破除高层次人才流动机制障碍。对在我市登记注册的大科学装置、重点研发平台、高校及科研院所和市其他重大项目,采用柔性方式引进全时在莞工作,符合三类(含)以上特色人才条件,并签订三年以上工作协议的紧缺急需人才,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主管部门审定后,可列入认定、评定对象。
  三、积极建设博士后工作平台,促进医疗领域产学研合作
  为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青年人才来莞开展科研工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我市企事业单位研发和经营管理水平,2021年11月,我市最新修订出台《东莞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对我市新设立的博士后工作平台给予最高120万元建站资助,对新进站博士后人才给予每年20万元进站资助,对特约研究员给予每年5万元资助,对在站博士后人才和特约研究员给予每次6000元或1.2万元学术交流补助,对主要家庭成员在境外居住的外籍或从留学博士中招收的博士后人才和特约研究员给予最高2万元探亲补助,对出站后在我市工作或创业的博士后人才分5年给予接收单位最高50 万元出站资助,并对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上级资助项目的给予1:1比例的配套资助。
  目前,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市中医院、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等四家医院已先后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累计招收博士后40人。
  四、出台专项政策,设立引进医疗领域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绿色通道
  为满足我市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人才的迫切需求, 2019年8月我局修订出台《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办法》,办法明确对博士研究生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本科以上经市认定的短缺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办理调动或考核的方式直接引进,开拓了人才引进的渠道,放宽了引进方式,为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绿色通道”。

  下来,我局将加快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措施,提升政策实施效能,为医疗人才集聚提供更大政策优势,打造镇街高质量公立医院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市卫生健康局
  李燕琴委员:
  您在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撬动医疗人才,打造镇(街)高质量公立医院的建议》(第20230120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商市人社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区域性差异,以“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基层医疗机构和三级医院、区域中心医院为“两头”,镇街公立医院为“中间”),实施错位发展。避免镇街医院与区域中心医院重复定位,往“大专科、小综合”方向发展,鼓励和支持向特色专科医院、医养结合型医院等方向转型,建立结构布局合理、专科特色明显、运行优质高效的镇街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常见病、多发病不出镇。如原石龙人民医院已成功升级转型为松山湖中心医院,原常平医院已成功升级转型为市东部中心医院;原塘厦医院已成功升级转型为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原麻涌医院已成功升级转型为市水乡中心医院;原大岭山医院已成功升级转型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城医院增挂东莞市肝胆医院的牌子;东坑医院及洪梅医院已设置护理院,向医养结合方向发展;大朗医院、长安医院、虎门医院定位三级综合医院,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莞城医院往老年病专科方向发展;茶山医院打造有品质、有温度的精品医院;桥头医院打造康复特色诊疗项目;虎门中医院打造极具特色的精品中医医院;厚街医院往应急医院方向发展等。
  2020年,我局制定了“一院一策”工作思路,深入与暨南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磋商合作共建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合作共建的新机制、新模式,达成了一致意见,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将市东部中心医院、市东南中心医院合作共建为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针对医院的不同情况,采取了帮扶共建、建成直属附属医院等2种合作模式。一是帮扶共建模式:与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合作采取帮扶共建模式。该模式下,我市仍拥有医院的完全产权和经营管理权,仅通过高等院校对医院进行精准帮扶,补齐医院在团队引进、科研教学、创新平台等方面的短板,并力争达到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水平。二是建成直属附属医院模式:与暨南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的合作采取建成直属附属医院模式。该模式下,我市仍拥有医院的完全产权,而医院的管理权则完全移交给高校,医院列入高校直属附属医院序列管理,突出高校行使医院管理权的自主性和高效性,通过依托高校科、教、研等综合平台,力争在2028年前将医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高水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二、提案办理情况
  (一)关于建设“医学高校+镇街医院”合作共建模式的建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校地共建建设工作,市领导班子多次督导校地共建工作进展,同时亲自带队与高校洽谈,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凝聚智慧,做好顶层设计,为校地共建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市政府与暨南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分别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明确校地共建工作共建模式、共建目标、共建机制、主要任务,并与两所高校举行校地共建签约仪式,正式启动校地共建工作。我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校地共建专班,成员包括局相关科室、相关医院及市公立医院运营服务中心负责同志。定期召开校地共建专班工作会议,明确区域中心医院建设五年总目标和年度目标。不断完善医院管理机制,加强医院领导班子建设,暨南大学派出钟敬祥主任医师任职市东部中心医院院长,派出4位博士任副院长。广东医科大学派出邵义明主任医师任职市东南部中心医院院长,派出广东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官成浓院长、张静莹副院长任副院长。制定近期合作计划,市东部中心医院对标《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广东省实施细则》,争取至2025年前达到申报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条件,努力将医院打造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东莞市区域医疗中心。市东南部中心医院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达成战略合作框架,与1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对应签订共建高水平临床专科合作协议,共同打造6大专科中心,争取2025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努力将医院打造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东莞市区域医疗中心。
  2023年2月14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深圳大学的鼎力支持下,市卫生健康局与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携手合作,促进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两地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利、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推动24家镇街公立医院抓住这次合作共建的机遇,找准定位、找准需求、找准特色,在重点学科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努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我局将积极推动“医学高校+镇街医院”合作共建的工作。
  (二)关于建设品牌专科带头人机制的建议
  我局以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打造学科带头人品牌。目前东莞市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66项、省级特色专科4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71项,市级特色专科86项,拥有各级各类临床重点(特色)专科315个,在全省19个地级中名列前茅,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医疗技术水平较高、各具优势(特色)的专科群。通过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带头人品牌建设,现我市拥有各级各类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不少于315人。
  (三)关于大力引进高层次专科人才的建议
  我局于2022年3月出台了《东莞市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培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东卫〔2022〕32号)及配套实施方案,从2022年起每年遴选2个高层次医学专科团队引进培养项目、10个“东莞名医”人才引进培养项目、20个医学领军人才引进培养项目和50个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引进培养项目,遴选对象为在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专业技术岗位的在岗在职医疗卫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每个高层次医学专科团队引进培养项目、“东莞名医”人才引进培养项目、医学领军人才引进培养项目、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引进培养项目分别给予500万元、80万元、50万元和15万元资助,进一步提高高层次人才吸引力、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加强人才储备。
  (四)关于为专科人才给足政策支持和后勤保障的建议
  1.加大人才财政投入。2020年经市政府同意,我局会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东莞市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人才及学科建设部分)管理暂行办法》(东卫〔2020〕129号),我市每年筹集人才及学科建设专项资金7503.35万元(其中:市财政承担5493.35万元,镇街(园区)财政共承担2010万元),主要用于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补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科建设等事项。同时,我市于2022年出台了《东莞市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东府〔2021〕71号),市、镇街(园区)计划筹集55.47亿元用于人才工程各项政策,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纳入补助范围。下来,市财政局将继续指导镇街财政部门做好我市卫生健康事业人才建设相关资金的保障工作。
  2.完善人才保障政策。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东府办〔2021〕53号)、《东莞市省级以上人才计划配套服务实施办法》(东府办〔2021〕54号)、《东莞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暂行办法》(东人社发〔2022〕18号)、《东莞市本科生引进培养暂行办法》(东人社发〔2022〕17号)等人才相关政策文件,符合条件的人才可以享受住房保障、生活保障、社保待遇、税收待遇、子女入学以及综合补贴、能力提升培养资助等优待激励措施。我局已加大工作力度,督促各镇街医疗卫生机构用好用足有关人才政策,促进镇街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3.实施薪酬制度改革。我市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纳入了2018年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专项试点项目,2020年市政府出台了《东莞市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意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允许”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动建立符合东莞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从2018年实施改革至今,镇街公立医院年人均薪酬水平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有效稳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让医务人员共享改革红利。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进“医学高校+镇街医院”合作。一是我局将继续加大镇街医院校地共建的推进力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部门和镇(园区)明确职责,推动项目立项、建设用地、财政投入、规划等建设工作。二是我局将继续推进镇街公立医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开展实地调研,研究解决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和技术团队,争取引进国家级技术团队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推动与高等院校加强科研、管理等方面合作,通过引进或高校选派等形式充实一批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到医院开展工作。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时,应严格按照计划落实开展引进工作,确需调整引进计划时应及时反馈报告。
  (三)继续提升医院专科能力。充分依托大学平台,加快重点专科建设和科研能力提升。建设一批国家、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优势专科群,重点培育神经内科、肿瘤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科、脑病科、针灸推拿科等6个学科争创国家临床(中医)重点专科,增创20个以上省级临床(中医)重点专科、30个以上市级临床(中医)重点专科。
  诚挚感谢您对我市镇(街)高质量公立医院发展的关注和建议,我们将通过本次提案办理工作,进一步推进镇街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


办理单位 市人社局,市卫生健康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