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116)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分级诊疗的提案

  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形成,推动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医保部门通过完善与分级诊疗相关联的医保政策制度,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来协同推进各级医疗机构落实相关功能定位,让人民群众就近享受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直接决定居民分级诊疗的信心,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当前我市基层医疗服务建设仍有差距,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基层医疗机构高水平的医护人员比较缺乏。由于基层待遇水平和个人发展受限,留不住人才的问题一直存在。二是基层药品种类、服务项目不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服务水平的提升。三是群众对社区首诊、逐级转诊的诊疗流程还不够满意。主要在社区门诊排队时间过长、对社区门诊诊疗能力不信任、办理转诊手续不便捷等方面。四是信息化对分级诊疗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地发挥。比如在线转诊程序,群众普遍反应上传病例等流程操作繁琐,等待审批时间较长,急诊及老年儿童患者难以在线办理,首诊仍需要线下排队等。

   法:

  分级诊疗成败的关键在于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强弱,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重中之重,由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力度。要充分体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属性,进一步优化医护人员配备数量、药品种类、诊疗项目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同时,强化人才建设,从薪酬水平、职称评定、业务培训等制度配套入手,优先保障基层医护人员,切实增强“立足基层、服务群众”的吸引力,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是要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依托信息平台为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各基层社卫机构应加强分级诊疗的管理,丰富健康档案,建立绿色通道,对社卫机构没有配备的诊疗服务直接予以线上快捷转诊,确保群众转诊顺畅。
  三是可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专家和基层首诊医师开展远程联合门诊,通过临床实践,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诊疗能力。积极应用人工智能辅助,为基层医生提供临床决策工具,减少群众排队等候的时间。
  四是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根据群众健康特点、生活习惯,制定有针对性的家庭医生服务包项目,做实家庭医生服务,增强群众与家庭医生的联系,强化预防、保健、康复,共同促进群众健康。

提案者 胡文辉
部门答复

市卫生健康局
  胡文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分级诊疗的提案》(第20230116号)收悉。经商市医保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健康体系建设, 2008年起全面启动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始终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紧紧围绕提升服务能力中心目标任务,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全市现有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36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中心、站点一体化管理”,并作为辖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肩负起辖区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等任务,构建覆盖全市各镇、村(社区)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网底,成功打造群众“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为全市居民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力度”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主要的工作有以下几点:一是全面推进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2018、2019年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完善业务用房新改扩建和增加医疗设备。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实现业务用房和医疗设备配置达标,超过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或改建投入使用。二是高位推进薪酬制度改革。2018-2021年连续四年将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列入全市重点改革事项和市政府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出台《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大幅度提升医务人员待遇。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从改革前(2018年)年人均12.06万元上升到改革后(2021年)19.63万元,增幅达到62.77%。三是多措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2022年社卫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开展两批次高校应届毕业生集中招聘、开展纳入岗位管理的编制外人员招聘,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22年新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近150人。目前正会同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研究探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核定和全员岗位聘用。四是大力实施基层卫生能力提升工程。连续五年开展东莞--香港金牌家庭医生培训项目,连续五年选派全科医师骨干参加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进修项目,持续开展家庭医生团队“滚雪球”培训项目和全科实训中心业务技能培训,多途径多方式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培训,有效提升人员素质。五是深入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完善机构硬件和药品配备,优化科室设置,丰富服务内涵,持续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全市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其中19个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占比暂居全省第一。
  下来,我局将继续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进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机构运行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提升我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水平。
  (二)关于“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依托信息平台为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提供信息技术支撑”的建议
  1.我市卫生健康信息系统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以“互联网+医疗服务”为核心,围绕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建设区域电子病历共享平台、电子健康码管理平台、预约服务统一平台、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升级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等,为实现医疗协同一体化夯实基础。目前,我市居民可通过“健康东莞”APP、“健康东莞”小程序,实现“便捷预约就诊、线上转诊”等“一键诊疗”服务。
  2.我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情况:我市坚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立足医疗医保联动促强基层保基本,建立以社区门诊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试点建设全市统一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形成有效的就诊分流机制和上下联动的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机制,使群众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的诊疗过程形成一个闭环,实现家庭医生签约、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新秩序。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优化诊疗服务工作情况: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分时段精准预约就诊,缩短候诊时间;设立分级诊疗绿色转诊通道,提升就诊转诊效率,推行线上转诊,提升就医获得感,自去年6月实施线上转诊以来,共完成线上转诊 47.5万例,群众反响良好。
  下来,我局将持续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和全员人口数据库的融合共享,提升基层社区卫生信息应用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分级诊疗服务。
  (三)关于“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建议
  我市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工作,启动区域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建设,建设全市统一的分级诊疗平台,升级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022.21万份,建档率达97.01%。推进电子健康码、电子市民卡、“健康东莞”移动客户端、社保一卡通等便民就医服务,并已建成18所互联网医院,我市“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参与“互联网+医疗服务”,其中石龙镇、大朗镇、石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展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大岭山镇、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参与远程医疗协作,是东莞市人民医院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网成员单位,成员还包括谢岗医院、石碣医院等,实现“市-镇-社区”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联动、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功能。市第三人民医院-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建立“云影像”工作平台和远程协诊平台,初步实现远程实时医学影像诊断、远程协诊、家庭医生远程专科咨询、远程教学等功能。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联网+医疗服务”在政策顶层设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仍有不足,全面铺开尚不具备条件。下来,我局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工作部署,持续加快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
  (四)关于“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的建议
  2015年起,全市33个镇街(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8年10月,市医改办、市卫生计生局等8部门印发《东莞市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实施方案》《东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第一批)及收付费方案(试行)》,推进我市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实施分类签约、有偿签约和差别化签约服务。目前,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为主,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195支,签约群众367.8万人,签约率36.1%,重点人群签约率为76.33%。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目前我局已起草《关于推进东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各镇街(园区)、各单位意见,待正式印发组织实施。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持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丰富家庭医生服务内涵,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诚挚感谢您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和建议,我们将通过本次办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分级诊疗工作。


市医保局
  市卫生健康局:
  经研究,我局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116号提案的会办意见如下:
  多年以来,市医保局积极发挥医保杠杆作用,从医疗资源配置到群众就医观念等方面,不断推进我市分级诊疗建设,让人民群众就近享受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委员提出的“医保部门通过完善与分级诊疗相关联的医保政策制度,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来协同推进各级医疗机构落实相关功能定位”已得到妥善解决。
  一是发挥医保支付方式激励作用,实行“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按人头付费方式。鼓励社卫机构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强化供给侧能力,提升自身竞争力,吸引更多参保人选择到基层医疗机构,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同时,结余留用的部分资金,也用于提升工作人员待遇水平或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立足基层,建立门诊共济保障制度。从2008年起,市医保局建立社区门诊统筹制度,以社区门诊为落脚点,引导养成“基层首诊、逐级转诊”的就医观念。据我市参保人就诊流向,我市正逐步形成合理的分级诊疗格局,2022年,我市参保人在各级医疗机构门诊就医人次占比为社卫机构63.86%、一二级医院19.53%、三级医院16.61%。
  三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根据《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建立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和《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评估指标(试行)的通知》,开展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评估,达到启动条件的,有序推进我市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理顺比价关系。
  四是落实医疗服务分级定价。按照医疗机构评审等级,将我市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分成三个档次,并结合具体项目情况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医师级别、市场需求、资源配置等因素,确定7000多个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具体政府指导价,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


办理单位 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