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081)打通垃圾分类管理最后一公里,提升东莞生态环境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方案,2022年的目标完成“3+3”、“1+1”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实现示范片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样板。完成了样板,要全面推进的话,就要落实到各个片区。东莞市2022年常住人口1053.68万,其中户籍人口278.61万,外来人口775.07万,外来人口比率超过了70%。除了少数的外来创业者、公司高管、白领和工资收入较高的行业从业者购买了自住房和租住小区外,外来人口的集中居住地就是各个城中村和各镇区的工业园区附近的民房集中区域。小区有物业管理,相对管理和做到垃圾分类更容易,但要想打通垃圾分类管理的最后一公里的硬仗,暂住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和民房出租的集中区域就避无可避。
  笔者近期实地走访了部分村,了解村的垃圾分类管理状况。走访过程中,一些租户提及,过去某些群众有随手丢垃圾的坏习惯,造成环境恶劣,现在这个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了。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1、垃圾桶的设置是随机的,有的巷子有两个,有的巷子一个也没有,建议巷子一头一尾都放置;2、用竹篓盛放垃圾的地方应该全部规范化,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不符合标准,第1点已经设置的垃圾桶也不符合标准;3、因为垃圾点的设置不合理,高峰期垃圾溢出现象严重,尤其到了夏季周边环境都受影响,严重影响附近的租住人员。

   法:

  1、根据《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的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公告栏等载体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
  2、目前实际暂时还做不到按照《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分成四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但在硬件上我们应该要设置这样的分类的垃圾桶,通过后期的教育,提高居民素质,为最终的打通垃圾分类管理最后一公里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增设垃圾回收站。
  3、组织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改善。
  因为调研的地方有限,其他镇区是否存在同样案例暂时不能考证,如果能打通生活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无疑为东莞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再加分,同时良好的居住环境也会促使在莞的务工人员更加愿意留在东莞这片热土安居乐业,为东莞制造转向东莞智造提供充沛的人才储备有个完美的加分项。

提案者 高埗镇政协小组
部门答复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高埗镇政协小组:
  你们提出的《打通垃圾分类管理最后一公里,提升东莞生态环境》(第20230081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情况
  为更好地倡导垃圾分类,提高广大市民参与率、知晓率、准确率,我市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教育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式引导市民关注并有序参与其中。
  (一)打造“莞味”符号。设计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专属Logo;创造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口号“生活垃圾分类放、品质东莞新时尚”;邀请东莞宏远篮球明星队担任宣传推广大使;创建“东莞垃圾分类”“东莞垃圾分类协会”微信公共号;开通垃圾分类公交专列、地铁专列。通过打造一系列“莞味”符号,不断提升市民关注度、知晓率,让垃圾分类更加深入民心。
  (二)深入宣传引导。创建“东莞生活垃圾分类‘五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在全市范围持续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据统计,3年全市共开展‘五进’宣传1200余场;以“社工+义工”模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超8000余场,参与志愿者约12万人次。连续3年开展垃圾分类“五大赛”活动,参与人数屡创新高,吸引2万人次参与比赛,社会反响强烈。联合多部门发动党员、妇联工作者等群体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发动、现场引导;创建“积分超市”,倡导调动家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3年兑换20余万垃圾分类宣传礼品。
  (三)加强媒体推广。全力打造高流量事件带动宣传,借力东莞特有的篮球明星队宏远篮球队,打造东莞生活垃圾分类专属代言IP,创作推出短视频《不服来战》,网络播放量超120万次;联合本土知名相声演员和音乐制作人推出说唱视频《今天,你分了吗?》《垃圾分类听我的》,带动市民积极参与。通过东莞日报、东莞时间网、东莞阳光网、东莞电视台等市级媒体,南方+、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等省级及以上媒体,以及“东莞城管”“东莞垃圾分类”“东莞垃圾分类协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
  (四)强化教育培训。首先,抓好垃圾分类教育。努力推动垃圾分类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争取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片人群。编印生活垃圾分类幼儿、小学、中学知识教育读本,分发给全市学校,并利用“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等进行宣传教育。开展各类绘画、手工艺制作、知识竞赛、板报评比等主题实践活动。将垃圾分类纳入市行政学院培训课程,组织干部党员先学先会先实践,发挥带动作用。其次,开展培训帮带服务。据统计,3年市、镇街(园区)、村(社区)三级分层分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题培训,共组织1000余场。第三,推动宣教场所建设。全市共建成36个垃圾分类主题宣教馆和2个科普实践基地,并相继揭牌使用,进一步发挥宣教“主阵地”作用。
  (五)举办垃圾分类宣传周。从2023年开始,国家将每年五月第四周定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今年我市大力开展各类宣传活动,例如:组织首届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暨十三届垃圾分类五大赛启动仪式,收看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现场会和研讨会视频直播,举办市级生活垃圾分类宣教馆揭牌仪式,开展“五进”宣传活动,开展东莞分类好邻居、分类达人评选,开展东莞地标亮灯活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放 品质东莞新时尚”宣传视频、制作工作纪实画册,编印下发国家、省、市层面资料汇编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宣传形式。
  二、关于配套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设置情况
  根据《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引》《东莞市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文件要求,我市实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四分类”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各镇街(园区)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置简便易行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点、站等),做到分类标志颜色规范、清晰醒目,不得在住宅区居住楼层公共区域设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鼓励配备分类引导员,推行“三定一督(定时定点定人督导)+误时投放”模式,开展桶边引导督导,现场指导居民群众定时定点投放,切实提高源头分类效果。
  目前,松山湖园区、滨海湾新区、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以及全市公共机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并推动28个镇30%以上的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按计划2023年推动60%以上的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2024年推动80%以上的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到2025年底实现城乡全覆盖,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现阶段,部分未实施垃圾分类区域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还不健全,已开展区域少数存在设置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近期我市印发了《东莞市全面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其中对相关配套设施作出明确要求和建设指标,后续将跟进推动落实,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投放的便利性。
  三、关于加强垃圾分类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情况
  (一)开展市评估。市垃圾分类办牵头,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季度对各镇街(园区)、成员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开展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通报至各镇街(园区)、成员单位,约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不明显的镇街(园区)相关领导,全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设。
  (二)开展日常督导。市垃圾分类办牵头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服务指导小组,定期到34个镇街(园区)以督导的形式指导其合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帮助各镇街(园区)理清工作思路及解决垃圾分类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三)开展专项行动。按阶段确定主题,市垃圾分类办随机抽取检查或组织专项调研,以明察暗访的形式对居住小区、餐饮机构、学校等垃圾分类重点场所开展专项检查,并将专项检查结果通报至相关镇街(园区)、单位,责令其对通报中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上报。
  (四)开展执法检查工作。以执法检查落实生活分类工作,建立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检查机制,开展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工作。我局自2021年11月推行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检查机制以来,要求全面加强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工作,强化执法监督作用,促进我市有序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对普通居民以教育引导为主,采取“小微执法”包容免罚;对分类管理责任人,采取教育、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法规的刚性约束,压实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责任。从相关统计数据获悉,2023年第一季度我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立案查处15宗,罚款2125元,“小微执法”包容免罚477宗。
  下来,我市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转化先行示范创建成果,逐步推广至全市,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努力促进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深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依法管理,进一步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配套的基础设施,促进垃圾分类效果,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共同打造干净整洁的东莞家园。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