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080)关于提升基层医疗应急服务能力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进一步说明了党对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决心。自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政策调整之后,如何提升医疗服务应急能力,如何降低重症和死亡的发生,这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但观2022年12月至1月初,群众买药难、买抗原难以及就医难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归根到底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疫情传播过快,超出了所有人(包括专家)的预测,并且这样的感染速度,是在全民已经有充分的警惕意识,大家都戴起了口罩和采取各种措施的情况下产生的。二是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药物、抗原等物质储备不足,感冒、发烧、咳嗽药物被抢购一空,很多阳性病人得不到基本的用药指导及诊疗,抗原检测试剂盒更是一个难求。三是医护人员、医院床位等医疗资源紧缺,发热门诊人满为患,老年群体等重点人群应对病症用药的认知缺失等。综上,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应急能力,推进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新十条”落实落地,防止医疗资源挤压,保障医疗服务和质量刻不容缓。


   法:

  一、统筹配备医疗资源。对65岁以上有基础疾病、未打疫苗且行动不便的人员,要把指夹式血氧仪配送到家里。配齐配足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的中成药、退热药、止咳药及抗原检测试剂盒,确保基层社卫医疗机构可用量保持在两周以上。完善社区服务站、药店、诊所药物缺口的应急上报通道,解决需求人员买不到药的难题。
  二、要大力开展对口帮扶救助。实践证明,对口帮扶、对口救助,是一项非常实用、非常有效的措施。市内各大医院要积极动员,调配人员,派出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为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等医护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内科、儿科、急诊科等急需的专业培训,尤其在防重症、救护重症患者方面,更要详细讲解,手把手传授,促使基层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尽快提升重症识别、应急处置和综合救治能力。
  三、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医疗保障。完善社区社卫中心、服务站服务人员对辖区老年人、基础病人、症状人员的日常监测,预防和化解这部分人员面临的风险,面对的就医用药需求。帮助急难病人转院住院,解决及时救治问题。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动员优势,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掌握健康技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小环境筑牢疫情防控社会大防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提案者 南城街道办政协小组
部门答复

市卫生健康局
  南城街道办政协小组:
  你小组提出的《关于提升基层医疗应急服务能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案所涉及三点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统筹配备医疗资源”的建议
  我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配齐新冠病毒诊治物资,落实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与服务工作,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一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服务全覆盖。我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街医院、区域中心医院和市属医院的分级诊疗体系。其中全市共有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36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作为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肩负起辖区内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等重任,同时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内公立医院建立医联体,通过盘活和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运行效率,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救治水平。二是发热诊室应设尽设,全力做好新冠病毒基层诊治工作。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以来,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发热诊室建设,发热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开诊的发热诊室371家,日最大接诊能力达5.5万人次。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新冠病毒感染物资配备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目录要求做好各类物资配备,确保物资可用量保持在两周以上,其中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配备2365个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满足日常诊疗和上门健康服务需求。三是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医疗需求。疫情防控措施转段后,在市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医疗物资储备保供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会同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通过建立物资日报预测调度机制、派驻药厂联络员和紧缺药品跟车配送监督机制多渠道保供措施全力保障医疗机构医疗物资储备,有效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平稳度过第一波疫情高峰。
  (二)关于“要大力开展对口帮扶救助”的建议
  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我市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主要工作有以下方面:一是以购买服务形式组建镇街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目前,全市33个镇街(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公立医院建立医联体,在人才培养、技术提升、双向转诊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加强上下协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提高社区整体诊疗服务能力。二是以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多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组建中医治未病、妇幼保健等专科联盟;参与组建中医护理、眼科、内分泌专科等联盟,提升专科服务能力。三是以“互联网+智慧医疗”为发展契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建成东莞市人民医院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网,目前包括市人民医院、谢岗医院、石碣医院、大岭山镇和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市-镇-社区”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联动、远程会诊、远程培训等功能。市第三人民医院-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建立“云影像”工作平台和远程协诊平台,初步实现远程实时医学影像诊断、远程协诊、远程教学等功能。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救治能力,我市依托已建成的五个实训中心,市财政每年设立全科实训中心专项培训经费180万元,邀请国内和省市著名临床专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内、外、妇、儿科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健康管理等技能培训,2022年全市累计培训超过1000人。下来,我局将继续发挥全科实训中心和医联体建设作用,通过临床带教、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基层有关重症医学、内科、儿科、急诊等专业培训,有效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
  (三)关于“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医疗保障”的建议
  1.重点人群医疗保障工作情况。坚持“保健康、防重症”原则,我市加强统筹协调,稳妥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做好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签约重点人群124.16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3.56%,超过国家和省60%工作要求。2018年全市推行分类签约、有偿签约和个性化签约,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有需要的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由家庭医生团队进行针对性干预和生活行为健康指导。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健康东莞”小程序向辖区公布家庭医生团队联系方式,密切联系居民。疫情防控转段关键时期,每个镇街(园区)均设立1个24小时健康服务咨询热线电话,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健康咨询,协助提供相关医疗保障服务。二是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第三版)》,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做好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工作。2022年,全市累计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达22.30万人,在管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分别为41.61万人和15.44万人,其他重点人群相关工作指标均达到国家和省考核要求。三是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工作部署,全市高位推进65岁及以上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和服务工作,协调各方力量,共调查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37.47万人,按照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疫苗接种、失能等情况(国定分类标准),将其划分为红色标记的重点人群、黄色标记的次重点人群和绿色标记的一般人群;全市33个镇街(园区)均建立村(社区)网格包保联系重点人群工作制度,重点人群包保团队达2550个,分级分类做好新冠重点人群联系和随访工作,及时做好重点人群急危重症早期识别、对症处理和转介就医服务。四是做好极端情况下重点人群的医疗救治工作。我局制定《东莞市应对大规模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试行)》,针对孕产妇、肾透析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残疾或卧床人员、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患者,以及精神障碍患者、独居或高龄(80 岁以上)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医疗救治工作明确了工作指引,建立健全三级医疗救治网络,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健康生活水平。为进一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2022年5月,市爱卫办印发《东莞市爱卫会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东爱卫〔2022〕5号)等文件,明确全市各镇街、各单位爱国卫生工作的职责和工作重点,从持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着力加强社会健康治理等多方面提出爱国卫生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全市各镇街(园区)重点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宣传公共卫生安全、重大疾病防控及不同季节重点流行疾病防控等卫生健康知识,充分利用各类卫生活动日,发挥专家和健康教育人员作用,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引导群众主动学习掌握健康技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当好自身健康守护人。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我局将持续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医疗设备配置,深入开展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建立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救治体系,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院前院内全流程急救服务水平。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完善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网络和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探索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医中有防,防中有医”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基层技能培训,多措并举提高基层整体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和建议,我们将通过本次办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应急服务能力。


办理单位 市卫生健康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