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076)关于推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及专业急救培训进校园进校园的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发展,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数目有上升趋势,校园中,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心跳骤停致运动事故的案例时有发生,而这类心跳骤停患者的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而电击除颤和徒手心肺复苏就是最有效的急救办法,因此,推进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进校园,并每年定期为校园一线工作人员安排相应急救培训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提高校园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据了解,近年来,在东莞市政协相关委员提案的推动下,在东莞市卫生局及市红十字会的组织部署下,东莞市公共场合配置AED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当中,截至2019年,东莞市红十字会在我市公共场所设置的AED达32台,其中,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松山湖实验中学、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5所院校设有AED设备,配置数量还比较少;市红十字会已每年向全市高一级学生开展培训,并协助已设置AED的单位的一线工作人员每年开展培训和复训工作。
  作为新一线城市,促力城市生活品质提高,提升全体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我市当前的重要任务,而作为公共急救设备的AED应当如消防灭火器一般的重要,让受专业培训的人员能随时随地获取和使用,才是急救设备的存在意义,特别是校园操场、体育馆、游泳馆等一些真正高发心跳骤停的场所尚未普及配置,更是影响了校园的环境安全。

   法:

  建议:
  1.制定“AED进校园”的推进计划及时间表,建议1000人以上的大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台AED,AED的购置费用由政府、市红十字会、各民办学校举办者以及各学校校友会等公益团体联合承担。
  2.科学设计校园放置地点,根据医学上“黄金4分钟”的急救原则,AED的校园布设地点要合理设置在学校操场、体育馆、游泳馆等心跳骤停事件高发的场所,强制定期对相关器械进行维护、检测,使器械发挥其真正的功能。
  3.定期对一线人员进行培训,每年要对已设置AED的学校校医、体育教师等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急救培训,并在广大大中小学学生群体中增加急救常识性课程,将急救技能从理论变成本能。

提案者 陈苑珑
部门答复

教育局
  尊敬的陈苑珑代表:
  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东府办函〔2023〕168号),我局收到《关于推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及专业急救培训进校园的对策建议》(第20230076号)后,迅速召集有关工作负责人进行研究处理。现结合我局职能,就您提出的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制定“AED进校园”的推进计划及时间表,1000人以上的大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台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建议
  由于该措施涉及到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要求和财政经费的投入,经商市财政局,强制要求相关高等学校、中小学强制配备AED,须根据上级文件规定执行。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我省并无中小学卫生工作条件强制配置AED的要求。由于无法定文件或上级文件规定,我局无法擅自设置强制性要求。为支持和推动“AED进校园”工作,市教育局将联合市发改、财政、人社和文广旅体等5部门印发《东莞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规定:“鼓励各中小学校在教学区、运动区、宿舍区等场所配备AED,为运动锻炼提供安全保障”。各学校可通过利用办学经费或校友会捐赠等形式,加快推进本校重点场所配备AED。据2022年12月底的调查统计,我市已有47所学校配备AED设备,累计配备63台AED。部分学校因AED设备需定期维护,且维护成本较高等原因未配置AED设备。此外,AED的社会公益性捐赠由市红十字会牵头,截止2022年底,市红十字会已在全市设置了 AED 261台(其中学校设置了38 台)。
  二、关于科学设计校园放置地点的建议
  我局支持学校根据医学上“黄金4分钟”的急救原则,在在学校操场、体育馆、游泳馆等心跳骤停事件高发的场所合理布置AED设备,并由专业机构定期对相关器械进行维护、检测,使器械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关于强制实施检测机制方面,鉴于我局并非主管此方面的专业机构,建议由市有关应急救治部门牵头实施。
  三、关于加强应急培训的建议
  自2015年起,东莞市教育局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市红十字会对全市高一年级学生开展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并开展教职工的应急技能培训,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项目已连续10年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该事项由市红十字会派出专业救援人员深入各学校进行培训,培训人员涵盖学校校医、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和高一级新生,培训内容包含心肺复苏术、AED 使用及常用急救知识。截至2022年底,市红十字会共完成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 91万多人次,其中完成学校师生培训近35 万多人次,2023年计划完成培训6.3万人次。从2018年开始,我局已将应急救护培训课程纳入东莞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对公办学校新招聘的教师进行为期半天(3学时)的运动损伤、心肺复苏等救护常识的培训,2022年培训见习教师1500余人。
  非常感谢您对学校应急救护事项的关注和关心。您在提案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我市提升学校应急救护能力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下来,我们将根据您的意见和建议,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市红十字会等部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职人员和学生急救知识的培训,通过网络和宣传栏等途径进一步加大校园急救知识和技能宣传力度,鼓励教职员工学习急救技能,并在条件成熟的学校、社会组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学校自行购置AED,进一步加快提升中小学应急救护的能力。

  再次感谢您对校园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以及提供的宝贵建议。


市红十字会

  《关于推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及专业急救培训进校园的对策建议》(第20230076号)提案已收悉,结合市红十字会职能,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直以来,市红十字会都非常重视救护知识培训工作,经过多年普及性救护培训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市红十字会已拥有100多名优质红十字师资和多支红十字应急救护宣教志愿队伍,具有丰富的急救知识教学经验,形成了“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情景演练”的教学模式,经常性开展救护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特别注重对学生开展救护知识培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急救知识普及到小学、中学直至大学。一是组建少年强志愿服务队、水上救援队对市内小学生及初中生开展急救知识宣教,提高中小学生水上安全救生意识,自救、互救、自我防范技能,减少了学生水上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开展普及性救护培训项目对全市高一学生开展培训,截至目前,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项目连续10年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2023年计划完成培训6.3万人次,培训对象覆盖全市高一级学生,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术+AED使用、止血包扎、防溺水等急救知识。三是开展大学生应急救护技能大赛,联合高校开展东莞市大学生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以赛促训,提升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四是建成生命安全体验馆,常态化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体验馆着重讲授“逃生避险”,与着重“伤后救护”传统应急救护培训形成互补,为满足市民随时学习救护知识需要,体验馆坚持每周开放六天,多渠道接受预约。
  截至2022年底,市红十字会共完成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91万多人次,其中完成学校师生培训近35万多人次,培训内容包含心肺复苏术、AED机使用及常用急救知识。2020年市政府将在市内公共场所设置AED列为民生十件实事,要求在市内人员密集的场所配置不少于200台AED,当年实际完成AED设置223台。截至目前,市红十字会共牵头设置AED262台,其中在学校设置了38台并为设置学校工作人员开展了相关技能培训。
  下来,在有相关培训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在市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支持配合下,市红十字会将继续开展急救知识进校园培训工作,在传递急救知识进校园的同时,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理念,帮助孩子培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公益理念,并让他们初步掌握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提高师生面对意外事故的处理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维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办理单位 教育局,市红十字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