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015)关于扶持和培育本土企业增资扩产的建议

  2022年2月22日,大朗镇政府工作报告(二)中提出,增强进取意识,聚焦先进制造,全力实施产业立新柱“一号工程”,谋划建设先进制造新平台,为承接松山湖科学城核心创新区优质企业,重点项目增资扩产创造有利条件。及精准发力释放投资新动能,围绕松山湖产业互补,本地优势产业等方面开展精准招商。
  据了解,大朗现有工商在册约7万家,其中,企业约2.6万家,规上企业6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60多家,2020年大朗民营经济投资为50.59亿元,重点分布在第二第三产业。大朗部分企业在行业和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但在发展中仍面临不少挑战,一是场所分散在社区有的是老旧厂房,有的没有产权,有的没有拓展空间,车间分散,生产工序不能高效统一,更无法与上下游合力,已不适合企业发展规划。二是部分企业市场扩充,产能倍增,人才引进,却缺乏厂房、办公、土地空间,但却容易成为其它城市的招商对象,他们提供的土地和产业发展条件,对于部分企业选择搬迁或外地设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本土企业大多具有稳定和持久性,具有热爱当地,至力发展向上的特性,加以更多的扶持能有利于地方发展。


   法:

  1、将实施新一轮“大招商、招大商”,精准预留部分给本土企业增资扩产。
  2、对规上企业的发展情况加以摸底关注,在厂房、土地、办公、市场等方面加以了解。
  3、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或鼓励措施,对本土企业因发展需要的给予土地、金融等支持,扶持企业增资扩产。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政府给予的支持更能增强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的浓厚氛围。

提案者 张军生
部门答复

市工信局

  张军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扶持和培育本土企业增资扩产的建议》(第20230015号)建议收悉,结合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大朗镇等部门职能及工作实际,针对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全力做好增资扩产项目用地资源保障
  为贯彻落实我市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更加精准有效统一配置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全力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东莞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管理办法(修订)通知》(东府办〔2019〕56 号)规定以及国家、省关于规模指标管理相关要求,市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各领域主管部门收集项目需求,按照规模指标“跟着项目走”的配置原则,对各主管部门推荐报送的项目需求进行汇总整理,制定形成了《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东莞市2023年自然资源要素预配置方案〉的通知》(东自然资〔2023〕129号)并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共为87个项目配置用地规模5953.06亩(其中市统筹规模5692.17亩),为298个项目配置用地指标20116.41亩(其市统筹指标6671.28亩),除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外,亦包括本土增资扩产项目。为进一步优化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下来将实行自然资源要素动态调整机制,对于各领域主管部门增加推荐报送的项目自然资源要素需求,及时纳入增补计划。今年以来,已为61宗增资扩产项目解决用地需求(其中签约项目34宗,摘地项目27宗),涉及投资额261.9亿元,用地1969.1亩。
  二、全面摸查本地企业增资扩产需求
  市工信局积极走访调研,全面摸查企业投资意向,做好重点规上企业增资扩产需求对接,关注上市或上市后备企业募投项目情况,及时对接沟通。今年以来,市工信局增资扩产专班共实地走访增资扩产或有相关需求的企业53家,对接联系企业189家,建立了增资扩产项目库,包括超过800宗增资扩产项目。同时督促镇街密切关注规上企业情况,如大朗镇对规上工业企业的春节放假和开工时间、工人留莞、开工率、产能利用率、订单、招工、增资扩产、产业外移、闲置厂房(宿舍)等多方面情况进行摸查,以掌握规上企业动态及需求。此外,通过开展增资扩产项目推介会、企业座谈会、政策宣讲会等活动,加强对企业关怀和沟通,向企业宣传最新政策,解决企业遇到困难。
  (三)不断优化完善增资扩产政策体制机制
  市工信局印发出台增资扩产系列政策,不断优化完善增资扩产政策体制机制,全力推动增资扩产项目加速落地。一是出台《2022年增资扩产快速落地攻坚行动方案》,建立项目快速落地机制。二是出台《增资扩产项目经济效益审查工作规程(暂行)》,镇街审核权限扩大至50亩,并对上市募投项目试行免审,加快效益审查速度。三是出台《东莞市新增工业用地增资扩产项目流转工作机制》,规范项目流转选址流程,保障项目优先留在东莞落地发展。四是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增资扩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提升增资扩产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同时,研究制定增资扩产财政专项资金和跨镇增资扩产项目利益共享机制等政策,指导企业用好技改、融资等专项资金,增强企业投资信心,扎根东莞发展。此外,今年2月,大朗镇出台《大朗镇高质量发展配套资助办法》,对工业企业拓市场稳订单、实施融资租赁、实施技术改造、开拓国内市场、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等七方面进行配套奖励,并指导协助企业用好、用足、用活各级政府扶持资金,截至4月已协助企业获得扶持资金853万元。
  四、持续强化增资扩产全流程跟进服务
  一是建立“1+N”增资扩产项目库,以清单化、任务化推动工作具体落实。按照工作重点任务和阶段性目标,分类设立了新增用地促选址、重点新增用地促开工、重点原地提容促审批、重点原地提容促开工等子项目库。同时,为推动镇街(园区)更好落实工作,对应每个镇街(园区)梳理建立一张镇街(园区)项目表,实现项目清单化管理,由专人负责跟进督导,及时更新充实项目库。二是成立市镇2套增资扩产工作专班,加快职能承接转移,上下联动压实工作责任,经过督帮一体推进,市镇联动机制运行逐渐顺畅,各镇街(园区)专班已基本适应工作新要求。三是建立“一次联系调研、一次问题调度、一次考评通报、一次推介路演”的“4个一”工作制度。每周走访联系一次镇街(园区),及时掌握了解基层和项目“一线”实际情况。每半月集中调度一次项目落地动工问题,对无法协调解决的提级调度。每月通报一次全市选址、签约、审批、开工等情况,并提出次月工作建议。每季度推介一次全市流转项目或举办一次项目路演等供需对接活动,涉及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化工制品制造业等支柱产业项目,以及上市后备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倍增计划试点等优质企业项目。

  下来,我市将持续加快推动增资扩产项目落地建设,为本土优质企业增资扩产提供优良载体,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助力优质企业扎根东莞发展。


大朗镇

张军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扶持和培育本土企业增资扩产的建议》(第20230015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大朗镇一直高度关注、大力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对于本土企业,我镇把留住现有优质企业作为今年招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我镇制定了《大朗镇企业服务团实施方案》,由镇主要领导带头每月走访联系一次重点企业,协调解决本土优质企业存在问题。同时,我镇还通过举办本土特色促销活动、带领企业“走出去”接洽业务等,帮助企业稳订单、扩业务、拓市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增资扩产。对于本土优质企业,我镇通过走访联系、专人服务、拓展发展空间等渠道大力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同时,做好企业增资扩产需求的跟踪服务,按照产业空间需求、新增土地需求、原地提容需求以及轻重缓急逐一造册登记并列入台账,对原地提容项目,指导企业完善好相关手续安排上镇城规会讨论研究;对有新增用地需求的企业预先做好初步的效益评估,符合条件的全力推进,暂未达到条件的,努力寻求其他途径解决。
  二、密切跟踪规上企业有关情况。今年以来,我镇对规上工业企业的春节放假和开工时间、工人留莞、开工率、产能利用率、订单、招工、增资扩产、产业外移、闲置厂房(宿舍)等多方面情况进行摸查,以掌握规上企业动态及需求。其中,摸查出空置工业厂房(宿舍)信息44条共68.3万平方米。此外,通过开展重点镇领导挂点联系重点工业企业、座谈会、政策宣讲会等,加强对企业关怀和沟通,向企业宣传最新政策,解决企业遇到困难。
  三、加强政策服务和扶持。今年2月,我镇出台《大朗镇高质量发展配套资助办法》,对工业企业拓市场稳订单、实施融资租赁、实施技术改造、开拓国内市场、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等七方面进行配套奖励,并指导协助企业用好、用足、用活各级政府扶持资金,截至4月已协助企业获得扶持资金853万元。
  下来,大朗镇将加快推动“高品质、低成本、快供给”产业空间的建设,为本土优质企业增资扩产提供优良载体,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把优质企业继续留在本土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大朗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市自然资源局
市工信局:
张军生委员提出了《关于扶持和培育本土企业增资扩产的建议》的提案,经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我局多措并举,对企业发展做好用地服务保障,大力扶持企业增资扩产。
一、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方面。为贯彻落实我市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更加精准有效统一配置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全力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东莞市土地利用 年度计划指标管理办法(修订)通知》(东府办〔2019〕56 号)规定以及国家、省关于规模指标管理相关要求,我局牵头组织各领域主管部门收集项目需求,按照规模指标“跟着项目走”的配置原则,对各主管部门推荐报送的项目需求进行汇总整理,制定形成了《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东莞市2023年自然资源要素预配置方案〉的通知》(东自然资〔2023〕129号)并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共为87个项目配置用地规模5953.06亩(其中市统筹规模5692.17亩),为298个项目配置用地指标20116.41亩(其市统筹指标6671.28亩)。为进一步优化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下来将实行自然资源要素动态调整机制,对于各领域主管部门增加推荐报送的项目自然资源要素需求,及时纳入增补计划;对于超过规定时限要求仍未上报用地报批材料的项目,及时调整退出配置计划。
二、综合审批方面。创新推行重大项目“互联审批、围合供地”改革。实行重大项目土规调整、总规完善和控规调整综合修编,成片开发方案、征地方案、供地方案联合审查,叠加工程设计方案和人防许可综合审查,打破线性串联审批逻辑,实现规划、用地、工程核心审批环节深度融合,办理时间和办理材料最多压减50%以上。去年选取了22个项目开始改革试点工作,快速推动完成2989亩供地,初步实现改革成效。其中,其中,谢岗镇某重大产业龙头项目,通过改革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用地的整备与供地审批手续。今年将进一步扩大改革实施范围,按照“应纳尽纳”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全部纳入改革项目清单开展“互联审批 围合供地”。目前我局已筛选出55个重大产业项目纳入2023年改革项目清单,下来根据重大项目增补计划不断将符合条件的增补重大产业项目纳入改革项目清单,推动更多重大产业项目今早落地建设。
三、控规调整方面。2021年我局印发实施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的通知》(东自然资〔2021〕320号),针对产业用地提出“从宽从速,在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满足基础设施支撑条件的前提下鼓励适当放宽容积率,建筑限高、建筑密度、绿地率等其他控制指标可结合产业生产工艺实际需求确定”审查原则,同时进一步“分区分类加大放权力度”。一是调整程序方面。工业保护线内容积率不超过3.0(其中“工改M1”容积率不超过3.5)、线外不超过2.5的调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松山湖园区(含生态园、东部工业园企石辖区)、水乡功能区重点统筹单元内工业用地容积率不超过4.0的调整,可按控规局部调整程序办理。二是审批时效方面。简化工业用地容积率调整的送审材料要求,工业提容项目控规调整阶段无需提供建筑模拟方案,由属地镇街(园区)加强后续产业业态监管。进一步提高详细规划委员会会议频次,产业项目控规调整公示过半的可向详细规划规划委员会申请并联审议,控规调整方案通过市自然资源局(功能区管理机构)技术审查后,可同步办理土地出让前期手续。三是用地指标方面。工业用地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已纳入控规指导性内容,因生产工艺、流程需求,可适当放宽建筑密度50%的上限;机械、传统装备制造类产业有特殊要求和对安全、消防等有特殊规定的,可提供建筑方案和相关论证说明,申请突破工业60米限高规定,且无需进行控规调整,直接出具规划条件或办理规划许可。
四、供地审查方面。一是优化议事方式。工业项目的土地出让方案在征求市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委员会成员单位意见,一致同意或无不同意见的,可直接报市政府审批实施出让,不再集中会议审议。二是实行容缺办理。实行用地报批和土地出让同步并联办理。重大项目在用地报批审批阶段,可同步组织土地出让材料,市、功能区自然资源局可同步编制、报批土地出让方案,待取得用地报批批准文件后,即可组织实施挂牌。重大项目尚未取得规划条件时,可先行以公函形式出具规划设计要点,作为编制土地出让方案的规划依据;土壤调查复函可延迟至挂牌前补齐;土地出入库审批不再作为土地出让方案审批必须材料,挂牌结束前补齐即可。三是优化审批流程。变“多次申请、先后办理、互为前置”为“一次申请、并联办理、同步出证”,全面施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合并,实现全流程网办,新办项目审批时限压缩77.5%,申请材料压缩88%;全面启用变更业务“多审合一”新流程,实现并联审批、全程网办,材料压缩80%,时限压缩75%,加快推动工业仓储用地变更使用条件。2022年全市已办理工业仓储用地变更土地使用条件业务167宗,面积8831.50亩(其中提容131宗,面积5820.61亩),增加工业厂房建筑面积456.78万平方米,有效支撑实体经济原地增资、零地增容。
五、设计方案审查方面。印发实施了《东莞市产业和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完全告知承诺制操作细则》(东自然资〔2020〕370号,以下简称《细则》)以及配套的办事指南、业务手册。《细则》明确本市域范围内工业(新型产业(M0)除外)、仓储物流项目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文化体育、环卫、市政工程等公共设施项目内的各项房屋建筑和房建类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时,可自行选择采用完全告知承诺制办理,我局不再对申请材料和设计文件进行实质性审查,经形式审查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批准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技术审查),办理时限从15个工作日压缩为5个工作日,实现审批提速67%。
    六、政策改革方面。一是更新完善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围绕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发展需要,构建符合东莞的产业用地政策体系,在系统梳理深圳等先进城市经验做法,充分调研相关企业代表诉求的基础上,我市于2022年12月出台了《东莞市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办法(修订)》(东府〔2022〕70号),通过规划布局、地价、功能配比、建筑设计、分割方式等实行差别化管理,处理好不同产业用地间的关系,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产业用地体系。有新型产业需求的项目,容积率原则上不低于 3.0、不超过 5.0。在满足城市空间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容积率上限至 6.0。二是规范“拆旧建新”同步办理用地批准和规划许可手续。为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引导消化历史遗留问题、有效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推动增长动力接续转换,“拆旧建新”同步办理政策于2022年8月正式通过省委深改委的批准,被纳入《东莞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关于规范“拆旧”“建新”同步办理用地批准和规划许可手续的通知》(东自然资〔2022〕 518号)于11月18日印发。2022年,通过同步办理解决了48个项目“拆旧建新”时间差问题,涉及面积2518.83亩。


办理单位 大朗镇,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