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137)关于改造华侨大酒店,促进莞城老旧建筑焕发新活力的建议
  老旧建筑是城市厚重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城市文明传承的见证者。老旧建筑的活化利用在打造文化新业态、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创新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拂莞邑,莞城担起了东莞经济发展引擎,酒店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华侨大酒店位于市区中心,是东莞首家四星级酒店,也是当年东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华侨大酒店成为一座闲置旧建筑。

  对于老旧建筑的活化利用,全国各地着力探索了多种形式。例如北京的798艺术区(原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街区UBPA办公楼(原理化测试实验中心)、无锡的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蚕丝仓库)等。

  近年来,市、街道两级政府也积极改造活用历史建筑,先后打造了工农8号创意园、鳒鱼洲文创园两个园区,以及活用东莞博物图书馆,成立东莞首个双名人艺术展示馆——邓尔雅·黄般若文献陈列馆,这都对莞城的老旧建筑活化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建    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引进市场化运作

  建议试点出台相关老旧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引导和补贴政策,吸引一批涉及规划设计、开发运营、产业发展、文化、旅游、金融、市场等领域的专业机构参与,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开展市场运作的新模式。

  二、构建多样空间,打造文创IP创意中心

  改造华侨大酒店应遵循向纵深、连续、多层改造思路,通过组织文化、艺术、办公以及适量配套商业,突出改造后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和业态的丰富性。同时,设置更多的公共开放空间、组织公益活动、举办文创大赛,吸引高质高端项目精准落地,将华侨大酒店打造成一个融合、创新、开放、共享的文创IP创意中心、策划中心以及设计中心,以产业项目建设带动经济文化发展。

  三、以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打造城市记忆主题酒店

  将通过微改造的形式,赋予华侨大厦文化功能,打造东莞城市记忆主题酒店。将华侨大厦与东莞历史事件、名人名士、自然风貌等联系起来,丰富文化内涵,植入文化基因,以东莞记忆的空间表现形式,展示东莞本土文化。

  四、构筑青年人创新创业热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在华侨大酒店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重点引进港澳项目、留学归国人员项目、高校院所项目、科技企业项目、高层次人才项目,联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高质项目进行落地转化。同时,打造特色港澳青年人才工作站,提供港澳青年全链条服务,着力解决港澳青年在学习交流、实习就业、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等四大类需求,打造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五、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建设莞城创意数字中心

  在华侨大酒店设立创意数字中心区域,作为优质企业入驻的产业空间。为鳒鱼洲文创园、东莞市创意产业中心园、工农8号创意园等园区以及市、区各商协会,提供创意内容与数字产品的制作和开发,联合东莞高校资源,推动数字创意人才培养,构建数字研发、数字创意、数字服务等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数字产业生态圈,形成富有创造力的文创集聚区,成为莞城重要的创新型产业形象地标。

  六、加强区域联动,共同构建历史文化生态

  立足“东莞记忆”项目建设,将东莞本地优秀文化元素注入华侨大酒店活化改造规划中,与“兴贤里、象塔街、中兴路—大西路”的骑楼街区深度融合,联合开发文旅线路和文创产品,串联莞城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文物古迹,构建丰富的莞城历史文化生态,吸引游客到莞城游玩消费。
提案者 陈伟光
部门答复

陈伟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改造华侨大酒店,促进莞城老旧建筑焕发新活力的建议》(第20220137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华侨大酒店位于三江六岸的“东莞记忆”项目研究范围,该项目将践行三江六岸历史休闲区的定位,以历史游径为主线串联片区内老街巷、老村落、老工业、古遗迹,结合建筑修缮、风貌修复、功能活化、配套完善等措施,打造集步行、骑行、船行等多种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文旅游线,形成展示东莞岭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窗口。

  一、关于“做好顶层设计,引进市场化运作”的建议

  建议由华侨大厦权属方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属地镇街牵头,组织高水准的专业团队,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规划、论证,处理好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关系,加强老旧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顶层设计,做好科学规划和布局。同时,按照职能分工,由政策研究部门牵头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用好地方专项债及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资金政策,发挥市场参与积极性,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推进老旧建筑高质量保护与活化工作,可以华侨大酒店为政策试点,开展先行试点工作。

  二、关于“构建多样空间,打造文创IP创意中心”“以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打造城市记忆主题酒店”“构筑青年人创新创业热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建设莞城创意数字中心”的建议

  华侨大酒店位于莞城城内与城外链接的节点地段,周边现存大量富有城市发展记忆的场所,如莞城文化广场、西城楼、骑楼街等,项目的功能定位应做好系统性分析研究。建议由华侨大厦权属方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会同属地镇街,从片区统筹的角度整体谋划,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上位规划管控要求前提下,结合项目所在片区的发展战略、历史风貌、交通承载力、市政工程承载力等,确定项目更新改造方向、模式、功能布局及产业植入等策划,打造城市名片,留住东莞记忆,提升城市品质。

  三、关于“加强区域联动,共同构建历史文化生态”的建议

  东莞记忆首开区包括和园地块项目、中兴路—大西路骑楼街活化及莞城粮仓微改造,目前已纳入《2022年中心城区规划建设重点工作台账》。根据2022年3月11日,市分管领导主持召开的“东莞记忆”项目专题研究会精神,一是明确东莞记忆项目应坚持历史原真性保护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历史发展脉络与文化题材内涵,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历史街区复兴样板;二是要求加强策划整体实施,对珊洲河(街)、光明路、东莞运河、可园路的围合范围进行整体实施策划,确保中兴路—大西路—振华路—阮涌路—珊洲河形成的倒“F”形莞城骑楼街项目与周边空间形成纵深延展,相互支撑实现闭环。华侨大酒店位于倒“F”形莞城骑楼街南端,应按照整体统筹原则,待东莞记忆项目规划与实施模式通过市政府审议后,由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会同莞城街道,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邀请高水平的规划团队与运营团队,开展华侨大厦改造设计工作,在空间风貌、业态布局、文旅路线、文创产品等方面与东莞记忆项目进行深度融合,开发特色游线与文化体验产品,共同构建丰富的莞城历史文化生态,并结合东莞记忆建设节奏,确定建设实施时序。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

  2022年7月5日


陈伟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改造华侨大酒店,促进莞城老旧建筑焕发新活力的建议》(第20220137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编制名城保护规划,统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我市正结合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推进《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2-2035年》的编制,评估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确定保护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展示利用策略建议,分期提出保护利用工作计划,计划于2022年10月开展规划编制,2023年10月上报省主管部门。下来可依据保护规划,指导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老旧建筑的活化利用,通过合理改造及引入新型业态,推进上述建筑的使用适应现代环境、创造价值,并通过活化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反哺维护管理,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二、推进历史城区资源整合,发挥老旧建筑价值。我市编制了《东莞市历史城区及周边整合策略》,将华侨大酒店整合纳入外城传统商业片区,力图通过复兴振华路、大西路等传统商业街,突出个性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打造创意产品设计、销售、展示的商业区,在不超出环境承载力的情况下,结合片区主题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通过核心景点带动周边的方式,以功能置换、微改造、业态提升、设施配套等措施对老旧建筑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其保持活力。

  三、莞城街道老城区活化利用项目情况。莞城街道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已作为我市“东莞记忆”项目的重点开展范围,该项目计划以历史游径主环串联老街巷、老工业、古遗迹,结合建筑修缮、风貌修复、功能活化、配套完善等措施,打造特色文旅路线,从而吸引人流量,助力以华侨大酒店为代表的莞城老旧建筑的活化利用。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2年7月12日

陈伟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改造华侨大酒店,促进莞城老旧建筑焕发新活力的建议》(第20220137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华侨大酒店原属东莞市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下属公司东莞市商旅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该酒店已于2005年8月10日东莞市商旅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东莞市城区房地产公司签订资产转让合同(华侨大酒店所有权已转移至莞城街道),现已不属于市国资系统物业。

  我委始终坚持“一盘棋”全局思维,重视对城市更新、老旧物业盘活相关政策的充分利用,全力支持市委、市政府中心城区“三江六岸”整体城市设计,配合“东莞记忆”项目工作,支持相关企业加强与莞城街道沟通,根据莞城街道统一规划和部署升级改造。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市国资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尊敬的陈伟光委员:
  东莞市政协提案第20220137号《关于改造华侨大酒店,促进莞城老旧建筑焕发新活力的建议》收悉,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华侨大酒店基本情况及盘活构想
  华侨大酒店包括东莞华侨大厦(旧华大)、东莞华侨大酒店(新华大)。其中,东莞华侨大厦(旧华大)建于80年代,2005年停业,土地面积8633平方米。东莞华侨大酒店(新华大)1996年竣工,2005年停业,土地面积5546平方米。该建筑整体产权物业已由市国资委受让给莞城街道,但由于“房地不一致”等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暂未完成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此外,由于华侨大酒店(新华大)已闲置17年之久,原来的消防、供水、供电、电梯等设施设备已不能正常使用,若通过改造的方式使用该物业,改造难度大、投入开发成本高。
  该提案建议通过微改造华侨大酒店,赋予华侨大酒店文化功能,打造东莞城市记忆主题酒店,并通过华侨大酒店展开一系列创意、设计策划活动以及打造数字产业空间,吸引科创企业、高层次人才,深度活化华侨大酒店。对于该提案的相关建议,我街道将认真考虑采纳,同时我街道也在积极探索华侨大酒店改造方案,目前已与多家意向企业沟通,但均因项目改造体量大,资金自平衡问题无法明确开发模式。下来,我们将结合“东莞记忆”项目,进一步探讨项目实施路径、开发模式,打造东莞城市记忆名片,展示东莞本土文化。
  二、关于其他工作
  (一)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
  莞城一直重视旧城区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工作。近年来,我街道积极协助东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协助完成《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3个历史街区保护规划、鳒鱼洲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等编制工作,以及历史建筑评定挂牌,历史街区标识系统建设,历史街区周边环境整治,文物、历史建筑测绘数字存档等一系列工作。同时,积极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包括推动“东莞记忆”项目、粮仓片区活化更新项目等。
  (二)开展多样文旅创意活动
  一是将兴贤里、象塔街、中兴路——大西路等三个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串联,打造了“行走老莞城”旅游线路,定期组织市民参观,感受老莞城的文化底蕴。二是在历史文化街区举办莞邑元宵游园会、花灯展、醒狮表演等,受到市民的热捧,重新点燃东莞人对莞城的热爱。三是将火柴盒潮流文化项目融入到历史文化街区内,在新潮和传统文化的碰撞中提升街区的文化吸引力。
  (三)构筑青年创新创业热土
  2019年,莞城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建设面积约700多平方米,以现代时尚的空间设计为创业者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融入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的青年创新创业力量,以人才服务、融资创投、资源对接等创新服务联合孵化,为企业及创业团队提供低成本、高灵活性、共享协作创意办公室解决方案。基地定期举办交流学习活动,开展包括企业线下拜访、政企资源对接、惠企政策宣讲、港澳企业主题培训、港澳企业交流路演、港澳青年人才研学游等活动。此外,莞城已初步启动“双创社区”项目,并向市科技局申请汇峰中心为莞城创建“双创社区”项目运营地点,接下来拟参照松山湖“双创社区”模式,引进科技企业进驻汇峰中心,条件成熟时将逐步辐射至华侨大酒店一带。
  (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我街道积极按照东莞市当前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推进数字产业与工业领域相融合,推动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领域拥有领先科技的阿里巴巴达摩院与东莞本地企业广东宏达通信有限公司开展深入合作,促成“达摩院”工业视觉AI赋能中心的引进和落地。项目将依托宏达通信公司专业的IDC基础设施、云计算软件开发、云平台部署运维、本地化实施交付及产业配套服务等资源打造,组建本地化运营团队并引入达摩院机器视觉先进技术平台、解决方案和生态资源,推动技术成果向商业应用价值的转化,推动东莞制造企业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为东莞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项目前期选址宏达通讯大厦,并将逐步辐射至鳒鱼洲文创园、创业产业园区、工农8号等园区。


办理单位 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国资委,莞城街道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