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105)关于加快推进莞穗合作打造大湾区经济新增长极的建议
  随着东莞承接深圳产业转移日益加深,南部九镇全面对接深圳的相关规划出台,深圳对东莞影响也进一步突显,相比较之下,东莞北接广州的进程明显较缓。新时代背景下大湾区正在发生很多变化,横琴和前海合作区分别依托澳门、香港成为大湾区珠江东西岸两大创新极,珠海和深圳因为地理位置关系,和两大合作区深入融合,那么在大湾区内陆第三大创新极很有可能由广州牵发,广州近年来奋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并更加重视与东莞和深圳的合作。广州科教资源比较丰富,这方面正是东莞比较缺乏的,建议以科教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以水乡片区、石龙石碣为主要两极,两大港口为重点支撑,推进莞穗合作打造大湾区经济新增长极。
建    议:
  一是加强与广州科教资源深入融合。广州科技教育资源非常丰富,知名大学比较多,大学建设的实验室也比较多,科教人才培育体系比较完善。东莞产业基础发展比较深厚,深化产教融合是党十九大报告明确的改革任务,建议充分发挥广州科教资源,结合东莞的产业,加快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领域遴选一批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的企业,推动与广州科教资源深度融合,采取联合办学等多样化形式,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这类产教融合性企业发展。
        二是深化产业协作发展。在莞穗接壤水乡片区推动合作示范区建设,联合建设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按照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黄埔区科技创新溢出和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共建共生,推动广州中心区域电子及通信设备、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成长性产业的部分生产制造环节陆续向水乡片区转移布局,莞穗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专业化产业集群。此外,广州增城拥有广汽本田增城工厂、北汽华南生产基地2家整车生产企业,2家改装车企业,15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及广本研发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汽车关键技术研发企业,汽车产业链非常完整。而与广州增城具有地缘优势的石龙石碣电子信息产业非常发达,也具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推动石龙石碣等地,加强与广州增城的产业协同合作形成汽车产业集聚带。
        三是共建企业服务平台。打通两市服务中小企业的信息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打破数据壁垒,推动两地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上形成完善的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借力广州优质的高校资源,合作共建产学研平台。 
        四是推进两地港口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枢纽港区。充分发挥广州港和东莞港各自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广州港为龙头,加快两市市属国有港口企业整合,做大港口经济。推行以南沙港为中心的组合港模式,共同推进珠江口港口资源优化整合,推进两地港口一体化协同发展,努力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智能航运发展创新中心先行示范点,打造世界级枢纽港区。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部门答复

民进市委会:

  转来的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105号提案《关于加快推进莞穗合作打造大湾区经济新增长极的建议》收悉,诚挚感谢贵单位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穗莞全面合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对贵单位提出的工作思路建议,我局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会同各会办单位深入研究梳理,现答复如下:

  广州东莞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文化同脉,作为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代表城市,两地合作发展由来已久。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穗莞两市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纲”,以纵深推进“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为重大契机,在产业、科创、交通、民生等领域共识持续深化,各项合作共建工作全面推进、迈出坚实步伐,取得积极工作成效。

  一、跨市合作机制不断优化完善

  近年来,穗莞签订实施《广州市人民政府 东莞市人民政府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化重点领域合作协议》,在规划、交通、港航、创新、园区、产业、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2021年,经广州市牵头会同东莞等7市成立了广州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专项指挥部,并出台实施近期建设计划。2022年,穗莞共同编制实施《穗莞合作2022年度工作要点》,加强两市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合作合力,重点推进14项合作事项,推动区域协同合作精准化、项目化。下来,将进一步发挥莞穗合作机制作用,加快出台《广州南沙区与东莞滨海湾新区深化区域合作2022年度工作要点》,积极落实水乡功能区与广州开发区的战略合作事项,推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生态治理、民生服务等方面事项加快落地见效。

  二、产业协同发展持续深入推进

  一是聚焦“广州所需、东莞所长”,着力提升我市产业承接广州优势产业能力。加快建设大湾区先进制造新高地,全面落实东莞水乡功能区与广州开发区的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东莞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东莞新能源产业基地产业集聚作用,加强引入广州建筑集团等知名企业,主动承接广州外溢资源,加快储备一批优质广州产业项目。深挖穗莞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潜力,积极推动麻涌港区开展港口氢能示范应用以及数字经济基地发展5G+智能制造业。二是聚焦产业链强强联合,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国家队”。推动广深佛莞共建智能装备集群获认定为国家第二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政策支撑、重点培育,出台《东莞市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东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2年版)》。今年以来,实现广州来莞投资项目92宗,协议投资金额29亿元,实际投资金额33亿元。下来,将积极推动广州汽车产业与东莞装备制造产业、东莞智能终端产业与广州高清视频产业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深化广州南沙新区、广州开发区和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的全方位合作,加快打造“要素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的穗莞东江两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三、科技协同创新格局加快形成

  穗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重大机遇,强化与广州在创新体系、创新生态、创新能级方面合作。一是聚焦大学科装置全面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散裂中子源与中山大学合作共建的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已启动设备安装;与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共建的大气中子辐照谱仪成功出束;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的软物质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开展基础前沿研究。二是聚焦跨市科研项目合作,提升基础研究能力。目前,我市与广州高校合作共建有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等6家新型研发机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广州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项目立项8项,项目总经费1.87亿元。今年以来,穗莞两市单位合作申报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16个、立项1个,获得资助300万元。下来,将积极推动穗莞在大科学装置、大型科学仪器共建共享和信息互通,强化大科学装置的协同效应和集群效应,共同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支持广州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与东莞企业开展合作,承担两市科技计划项目,打造一批机制活、效率高、能力强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点研发机构的交流合作,“揭榜挂帅”共同承担国家和省科技重大项目。

  四、港口联动发展迈向新高度

  落实《广州港务局东莞港管理委员会港口合作发展协议》,强化穗莞港口资源整合、协同联动,在共建共享出海航道和锚地等水域资源等务实合作,提升航运物流枢纽承载力,增强交通枢纽功能。在集装箱业务方面,推动两港口间集装箱运输量于2021年突破10万标箱,东莞港开通湾区快线11号线“莞南线”,成为两港口间优质驳运通道。在散件杂货业务方面,港口优势互补发展持续强化,提升广州港的散粮、汽车、钢材类货物运输能力,提升东莞港的木材、卷纸、设备类货物运输能力,共筑华南地区物流大通道。下来,我们将着力推进东莞港与广州港务实合作,提升港口物流服务水平,完善“湾区快线”网络,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模式,提升东莞港“智慧港口”水平。

  五、人才培育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夯实跨市科教人才共同培育体系,全面推进穗莞高职院校“三二分段”中高职联合贯通培养项目,搭建中等职教与高等职教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桥梁,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市14所中职学校与广州市高职院校开展“三二分段”中职高职贯通培养,拟招生2060人。东莞名校研究生中心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协议,至今已联合培养研究生1170名。深入开展各类学科技术交流对接活动,多渠道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与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签约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今年以来,50家莞企63个科研项目先后与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对接合作,切实迈出实质步伐。下来,将以实施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为契机,不断探索两市职业学校交流合作、联合办学培养的新路子,开展丰富多样的人才交流活动,吸引高学历人才在莞留莞发展,促进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共同打造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

  特此函达。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2年8月4日

办理单位 发展和改革局,水乡管委会,市工信局,科技局,商务局,东莞港务集团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