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095)关于促进东莞市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建议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首提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东莞以智能制造作为城市名片,制造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优势更加巩固,从“制造”走向“智造”,人工智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发展,教育先行。针对东莞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与发展,我们认为应当重视“人工智能”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建    议:
  一、以“产业闭环”为驱动搭建“科教产”融合教育平台

  东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由大学培育高层次人才、由新型研发机构研发与转化先进技术、由企业确立市场方向与推进项目落地投产,打造“科技—教育—产业”深度融合,三方联动实现产业可持续创新发展的闭环,可以形成科教产融合联合体,有利于促进“科教产”深度融合,实现人才、技术与东莞产业的串联对接,让科技、教育、产业三支科技创新力量形成东莞发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倍增效应”。

  根据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生层次,全面深入地研究制造产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需求,以此为遵循,鼓励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创新构建“科教产”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要以东莞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将科研和项目相融合,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让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高校的供给优势。

  二、以“职业教育”为抓手开设人工智能公益性继续教育课程

  当前,深圳、广州等城市的人力资源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支持文件,以深圳为例,深圳市面向全深圳先进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金融、智能家居、智能零售、智能医疗等人工智能应用企业开展《基于场景的人工智能综合技术应用》技能提升公益培训,积极培养与产业融合、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人工智能产业人才。

  为此,东莞市政府在建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还应启动相应的公益性培训体系,不仅面向企业员工,更面向广大市民,培育人工智能意识。在培训体系建设上,坚持公益属性,创新教学模式,输出相应的基础课程和职业培训,建立共享的公共实践实训基地,有组织有目的地培育人才的人工智能技能,同时也能起到人工智能意识深化的作用,便于东莞智造城市名片的打造。

  三、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示范课程

  东莞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要紧抓“智能制造”核心,详细制定科创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推进路线图,从教育民生角度为老百姓做实事、见成效。在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示范课程。在广东医科大学,打造人工智能医学教育示范课程。

  同时,强强联合、建立人工智能教师培训基地,通过“实践+研讨”的创新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并积极组织校际论坛,为新时代特色教育赋能。通过以“智能制造”为核心,设计完善的课程体系,致力于成为全国“智能制造”领域的人工智能培训高地。

  四、以“兴趣培养”为理念推进人工智能课程进校园

  在科技的进步与社会需求的共同促进下,从小学课堂到百年高等学府,人工智能教育已遍地开花。人工智能将融入进社会各行业和百姓生活中,所以人工智能教育要从青少年阶段抓起,不单培育国家人工智能创新人才,更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教育素质与生产创新意识。

  东莞政府应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校园的普及。当前,东莞基础教育推出课后教育服务(即430教育),建议在课后教育专设“人工智能”兴趣课程或者兴趣班,在中小学大力拓展智能教育,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激发学生兴趣与爱好,让人工智能融入中小学课堂,推助东莞中小学生科学创新素质,为东莞智能制造发展培育种子力量。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部门答复

农工党市委会:
  感谢市委会对我市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您们提出的《关于促进东莞市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以“产业闭环”为驱动搭建“科教产”融合教育平台问题
  我市高校积极探索大湾区智能数字技术的产业链、技术链、教育链的有效衔接,以服务大湾区数字产业经济为宗旨,深入挖掘东莞智能数字技术岗位群,并就相应岗位群探究开展智能数字技术教育。如东莞理工学院瞄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与智能制造行业骨干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建共管粤港机器人学院,打造集新工科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人工智能学院,拥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动漫制作技术四个专业,初步形成智能数字技术专业群。
  二、关于以“职业教育”为抓手开设人工智能公益性继续教育课程问题
  我市依托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面向全社会开展人工智能公益性培训。2021年累计举办包括数控零基础公益班、3D打印原理及其应用、CNC操作编程等项目在内的公益培训班40多期,参训人员773人。同时,通过“技能莞家”小程序,面向社会人员免费提供超3000门包括人工智能方面的公益技能课程。
  另外,我市通过举办智能制造类技能竞赛,在社会上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如:2021年10月15日至17日在市技师学院举行广东省新职业技术技能大赛,竞赛项目包括人工智能训练师、区块链应用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吸引了17万人次的网络直播观看流量。
  三、关于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示范课程问题
  我市高校积极探索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载体,坚持育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如东莞理工学院西门子智能制造学院以东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为牵引,重点打造了12门工业软件课程,培养制造业转型升级急需、国内稀缺、熟悉机电软控的跨专业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广东医科大学开设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研究内容包括智能健康设备、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数据管理等,培养在智能医学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已与广东盘古科技有限公司及东莞小豚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由企业工程师及学校专任教师共同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课程3门,正共同编写教材3本,已组建人工智能学生科创团队,开展社会无人机编程及少儿人工智能编程教育服务。
  四、关于以“兴趣培养”为理念推进人工智能课程进校园问题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已组织骨干教师开发了信息素养通识课共12节(其中包含人工智能通识课程5节),已通过广电、移动、电信等运营商的网络电视、学习强国平台面向全市开放,并且通过网盘链接、群文件的形式发各中小学校,供教师免费使用。另外,东莞市黄振余名师工作室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了45间学校作为人工智能编程教育试验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试点研究工作。申报了基于创客理念的人工智能编程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编写了人工智能编程教育教材3册,开发了教材配套教学资源32个,这些资源也已通过网络途径面向全市信息技术教师开放。
  下来,我们将继续支持东莞理工学院推动12门工业软件课程数字化建设工作,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示范课程。支持广东医科大学通过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平台,推广应用医学人工智能相关的一流教学资源;联合东莞理工学院共同推进高校共享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课的校内学分认定和校际学分互认,形成高校协同发展的“东莞模式”。支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依托专业群与企业共同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软件开发技术、大数据技术应用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课程,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示范课程。
  再次感谢您们的建议和关注,让我们一起携手,为我市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助力。
  特此回复。
  承办人姓名:戚锐麟
  联系电话:22821562
                                                                                                                                                                                             东莞市教育局
                                                                                                                                                                                             2022年10月12日

办理单位 教育局,科技局,市人社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