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081)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我市建筑业向工业化升级的建议
  一、发展背景

  在“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家意志的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业“碳达峰”和“碳中和”,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近年来,国家、各省行业主管部门都在加大力度推动建筑业全面深化改革,并相继出台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2020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而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将珠三角城市群列为重点推进地区,并到2025年年底前,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的目标。

  二、发展现状

  广东省是响应住建部发展装配式建筑最早的省份之一,据省住建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省已认定1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1个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66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省共有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配件企业53家,生产线233条,设计产能约500 m3;装配式钢结构构件企业18家,生产线67条,设计产能约236.8万吨,初步形成规模化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产业集群,产业链条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东莞有4家装配式构件工厂,年产能约为30万m3。而周边的广州有11家工厂,深圳有5家构件工厂,惠州内有9家构件工厂。

  从全省来看,除深圳等少数城市发展较好之外,其他城市和地区发展相对缓慢,距离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东莞装配式建筑发展相对较慢的主要原因:一是东莞市的标准和要求相对较低,主观上导致相关建设单位能不做就不做,能少做就少做,客观上导致构件需求量少;二是虽然前期有很多单位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但由于业内普遍认为装配式建筑成本、质量、进度不可控的认知和产业链的不成熟,成功案例较少,没有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

  
建    议:
  三、有关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目前,我市装配式预制构件仅占实施项目计容面积的15%,低于广州、深圳地区标准;加上成型钢筋和铝合金模板也纳入计分,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实际需求量远低于深圳和广州。建议我市严格按省标来执行我市装配式建筑的评分标准,提高预制构件实施比例,从而促进我市装配式建筑的落地见效。
  二是建立装配式一体化评价体系。建筑工业化是系统工程,应统筹规划。建议相关部门联合行业协(学)会积极推进装配式一体化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从装配式建筑的建筑设计、生产制作、运输配送、施工安装等各环节建立评价标准,同时鼓励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三是打造装配式建筑样板工程。建议我市在松山湖、滨海湾、水乡新区的财政投资和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的项目中,打造若干个从设计、制造到建造一体化实施,质量、交期和成本可控的装配式建筑样板项目,同时在该项目上围绕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以及碳排放展开主题研究与探索。
  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学)会平台作用。要进一步加强我市建设行业协(学)会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专家资源优势,多形式、常态化举办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相关的主题活动,加强行业内的技术交流,着力提升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
  五是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管理系统的研发应用工作。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对跨组织管理协同的要求较高。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套相关政策,推进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鼓励企业开发“设计、工厂、工地”一体化协同管理的信息服务软件,促进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提升。
提案者 陈雪昕,文毅峰
部门答复

陈雪昕、文毅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我市建筑业向工业化升级的建议》(第20220081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自然资源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政策引导的建议

  为推动我市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加强政策引导,我局先后发布了《关于开展装配式建筑项目预评价工作的通知》(东建节能〔2020〕3号)、《关于进一步明确我市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和相关工作要求的通知》(东建节能〔2020〕4号)、《关于加强装配式建筑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文件,有力推动了全市装配式建筑落实地实施。为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我局于2021年3月印发了《关于优化我市装配式建筑商品房预售许可申办条件的通知》(东建房〔2021〕3号),明确达到省标且采用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商品房项目,形象进度达到地上总层数的三分之一时,即可办理预售许可,充分调动了相关企业高标准实施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性。政策实施以来,共推动9个项目30.93万平方米采用广东省标准实施了装配式建筑。目前东莞市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中水平预制构件应用比例要求不低于15%,相对周边其他城市比例要求低一些,主要原因是考虑东莞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把同时采用装配式模板和成型钢筋的建造方式,以一定比例折算后视同为采用了水平预制构件技术。

  二、关于建立装配式一体化评价体系的建议

  根据国标《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及我市相关技术标准文件,2019年以来,我局开始组织装配式建筑专家开展预评价评审工作,对项目装配式技术方案进行审查论证,确保项目方案科学合理并具备可实施性。通过项目预评价,逐步完善评审要求,规范评价程序,积极为项目实施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按照《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建市〔2021〕234号)的有关要求,我局积极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积极推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装配式建筑发展。从2021年起,计容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社会投资项目和计容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财政投资项目需实施装配式建筑,进一步扩大了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施范围。2020年以来,通过开展装配式建筑预评价工作,共推动154个项目1158.95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落地实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开工所有项目的占比逐年递增,2020年为14.92%,2021年为19.49%,预计2022年能达到25%左右。

  2019年以来,我局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预评价体系,不断引导企业完善建筑结构、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一体化集成设计和构建数字化设计体系。鼓励本土企业研发自主可控的BIM技术,加快构建数字设计基础平台和集成系统,实现设计、生产、施工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设计选型标准,完善编制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部件标准图集,提高装配式部品部件、接口标准化设计水平。

  三、关于打造装配式建筑样板工程的建议

  推行装配式建筑以来,我局始终坚持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理念,促进部品部件智能化生产与升级改造,实现智能化生产,先后推动广东中建新型建筑构件有限公司、东莞市润阳联合智造有限公司、广东常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建安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华科住宅工业(东莞)有限公司、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六家企业评为广东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BIM技术应用,积极引领企业以更高标准、更新技术实施装配式建筑,推进华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中心、天悦家园、金悦花园、虎门港坭洲岛公租房等四个示范项目的落地实施。2021年,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进一步增强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管理意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市装配式建筑稳步发展,组织开展了装配式建筑观摩活动,行业内各相关企业和各镇街住建部门有关人员共1000余人次参加了观摩,先后在万科、保利等项目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标杆项目,以装配式建筑样板示范工程引领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关于充分发挥行业协(学)会平台作用的建议

  为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我市绿色与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建设,规范和加强协会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2022年,由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筹办成立东莞市建设工程绿色与装配式发展协会。预计2022年下半年正式成立,届时协会将从技术联合研究开发、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宣贯、行业发展动态、学术活动、人才培训、新技术评价、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技术咨询等方面开展工作,推动东莞市建设工程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领企业良好有序运行,避免本地市场无序竞争,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平台,完善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机制,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五、关于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管理系统研发应用工作的建议

  一是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设计、监督检查、质量验收全过程标准规范体系,通过开展装配式建筑预评价工作发挥专家队伍技术支撑作用。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推进住宅标准化、工业化建筑体系和通用部品体系的研究开发,逐步形成符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资源节约的产业化成套技术体系。加强以BIM技术为牵引,建立产业化建筑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建筑产品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完善质量追溯机制,推行产品部品质量终身负责制。

  二是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可持续发展。财政投资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应优先采用总承包模式,以实现工程设计、施工、构件生产的一体化。建立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名录制度,根据企业的投资规模、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综合考核后纳入综合管理体系。通过推进我市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诚信经营,逐步建立“失信惩戒、守信激励”的工作机制,落实建设行业评价联动监管,打造行业内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建筑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三是推动智慧工地建设体系。建立智慧工地认证标准规范化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数字化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为基础打造一批智慧工地,实现全要素数字化管理,提升工程安全、质量管控能力。不断提升应用BIM虚拟化施工水平,推进智慧工地BIM+5G、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地理信息系统(GIS)、无人机等技术在施工现场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与现场监管的深度融合。

  我局将始终坚持高品质住建协同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资源为基础,以试点示范、分类推进为抓手,积极培育和推动我市装配式示范项目和产业基地健康发展,依托现有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积极引导企业健全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化发展,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内循环”能力,实现装配式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2年7月12日

办理单位 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