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077)关于强化科技创新 赋能数字经济 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打造全新创新生态、推进经济发展由传统要素投入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型,是“十四五”时期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把数字化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对传统产业加大数字化赋能力度,推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培育数字化产业,促进数字化赋能与创新驱动的融合,不断提升我市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数字经济是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的突破口,是抢抓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和动力引擎。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东莞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节点城市建设。

  目前,我市有欧珀电子、维沃通信、东莞南玻、铭利达科技、拓斯达科技、生益科技等6家企业入选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21年,总投资6187.9亿元共481项重大建设项目陆续已经开工,5G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加速推进,我市5G产业聚集及应用初具规模,5G基站已初步实现全覆盖,数字场景应用也在积极推进之中。但是,东莞作为一座“破双万”的新一线城市,数字经济仍然滞后于先进城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GDP比重明显偏低,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短板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科技投入滞后于产业升级步伐,研发投入低、研发投入结构失衡、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科研机构偏少,高端专业科研机构不能满足高质量创新发展需求;创新生态不佳,制度体系尚未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企业动力不强,主动求变的企业家精神有待培育等等。为此,特提出建议如下:
建    议:
  一、加大网络经济的供给侧改革,积极引导网络经济从需求侧向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抢占数字经济高地。网络经济是衍生于传统经济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与传统经济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经济的价值源于其稀缺性,如果产品太多其价值必然会下降;而网络经济则正好相反,参与网络的人越多,网络的价值就越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经济正日益改变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消费方式。因此,加大网络经济供给侧改革,通过数字经济引领由消费端向生产端的转变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大力推进产业强市建设。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用足用好财税支持政策,强化财政投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激活数字产业领域的内生性技术创新动力。

  三、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助推数字经济发展。数字人才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要深入开展东莞数字人才调查研究,了解数字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加紧制定与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相配套的数字人才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数字人才建设,不断优化数字人才资源结构,为数字经济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与此同时,要针对数字产业复合型人才的特殊需求,构建我市数字经济的人才梯队、人才体系与人才成长环境;

  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一方面,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第一,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释放数字经济的“技术红利”。第二,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第三,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继续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提案者 万江街道办政协小组
部门答复

万江街道办政协小组:
  贵小组提出的《关于强化科技创新 赋能数字经济 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第20220077号)收悉。感谢贵小组对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针对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数字经济、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根据我局职能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推动构建完善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布局
  一是推动成立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市政府“一号文”关于成立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要求,3月14日,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向市政府报送了关于成立数字经济领导小组的请示。目前市政府主要领导已批示同意成立,以东府办函文件形式印发,由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是谋划制订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根据市政府“一号文”关于统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要求,市工信局委托中国信通院承担东莞数字经济规划研究制订工作。目前已完成规划编制调研工作,3月底至4月初前先后召开了14场面向涉及数字经济领域的部门、重点园区、镇(街)以及重点企业的调研座谈会,全面摸清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了解全市数字经济各领域发展情况和发展计划。6月初,中国信通院已形成《东莞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各方意见。
  (二)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加速落实一批惠企政策。抓紧落实2022年市政府“一号文”,对前期已认定的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制造示范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拨付专项金额5.04亿元,撬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超26.19亿元。同时,两化融合应用项目、赋能中心资助项目、软件企业奖励项目、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租金补助项目等,经过进一步简化申报流程,已全面开始组织企业申报,加快项目验收评审和资金拨付工作进度,落实一批对企扶持资金,兑现政策承诺,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二是建立数字化转型重点企业培育库清单。重点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家具等5大产业集群,开展数字化普及、提升和引领项目。根据企业的营收规模、数字化投入金额、数字化转型现状和历年获得工信部门资助的情况,从5大产业中分别筛选出20家左右的规上重点工业企业,形成100家左右数字化转型重点企业培育库。下来,将对培育库企业清单进行动态更新,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重点帮助培育库内的企业更好更快地开展数字化转型,树立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带动所属行业相关企业转型。
  三是支持赋能中心建设,提升数字赋能供给。重点推动华为、SAP两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建设,其中,思爱普(SAP)赋能中心展厅已经完成设计,进入施工阶段;华为赋能中心展厅正在开展调研与方案设计,预计6月底交付;赋能中心展厅将突出“沉浸式”体验的特点,多样化展示数字化转型产品、服务,让制造业企业真正体验到转型的红利。目前,两家赋能中心已组建超过60人的本地团队,随着供需对接活动、人才培养活动的持续开展,两家赋能中心依托各自产品和方案的优势,开展本地化服务,已成功签约110家工业企业,合同金额超过8900万元,预计6月底前可签约超过1.3亿元,赋能莞企效果初显。
  四是软信行业招引和培育初见成效。成功招引东莞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东莞鑫蜂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阿里云生态)等重点项目落户东莞。推动新“小升规”软企35家,全市规模以上软企数量从原来的105家发展成为140家,增长33%。全市65%的规上软企数、40.8%的规上软企营收均在松山湖、南城两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产业集聚态势明显。
  五是分梯队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市大力挖掘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细分市场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企业,建立600多家企业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积极推荐企业申报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出台《东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及《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办法》,划定市级、省级、国家级3级梯度培育对象,从认定奖励、技术改造、股份改造、融资服务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经过努力,目前我市现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79家,数量排名全国第五(除直辖市外)、全省第二;同时,2021年财政部联合工信部分三批重点支持全国1000余家“小巨人”企业和国家(或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我市分三批共20家专精特新企业获国家重点“小巨人”扶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方面,我市累计获得省“专精特新”企业称号企业240家,目前有效期内的198家(全省第5)。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方面,开展企业遴选。今年1-5月,210家专精特新企业合计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86.38亿元,同比增长7.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
  六是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去年已印发实施《关于推动东莞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东莞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专项扶持措施实施细则》,并编制了《东莞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及数字经济产业链图谱和重点招商目录,结合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产业定位、投资布局、行业地位等情况,聚焦强链补链,进一步明确并细化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重点招商方向。依托数字经济产业链图谱和重点招商目录,积极开展精准招商对接洽谈重点数字经济企业。今年以来,成功招引思爱普(SAP)大湾区工业互联网(东莞)创新中心落户东莞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招引国音智能总部落户松山湖,同时还在积极洽谈达摩院、百度云、科大讯飞、商汤、360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力争年内招引更多优质数字产业项目落户数字经济企业经遴选认定后,纳入重点增资扩产项目的,明确挂东莞。
  七是主动靠前,先后下发两批5G基站建设任务。4月28日省工信厅下达了2022年5G基站建设任务为3939个。为争取5G基站建设工作积极主动靠前,1月25日已向全市各镇街(园区)提前下达了第一批5G基站建设任务2310个。随后,又下达第二批建设任务2072个。两批共计4382个地址库供各镇街(园区)开展基站建设。截至目前,已建设5G基站2696个。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实现5G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市政建设项目“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多次会同市通建办和东莞铁塔与市城建工程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开展调研,共同研究探讨,有效加快了5G基站建设进度。
  八是落实政策,多措并举促进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 兑现电信业务总量增长奖励。根据《东莞市促进电信业务总量增长的实施方案》和《2021年下半年电信业务总量稳增长工作方案》的文件要求,对三大电信运营商2021年电信业务总量增长全年达标奖励项目和2021年下半年电信业务总量稳增长事后奖补两个项目进行奖补。经组织申报、研究审核、上会讨论、征求意见、社会公示等环节,确定奖励东莞电信168.59万元,东莞移动615.845万元,东莞联通115.565万元,合计900万元,并已完成相关拨付手续。2. 召开全市电信运营商座谈会。6月10日,市工信局肖必良局长召集三大电信运营商主持召开全市电信运营商座谈会,听取我市电信行业相关情况,协调解决通信工作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并指出下来我们要发展与安全并重,希望运营商从5G基站和数据中心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方面积极参与,我们也将给予大力支持。
  (三)营造良好产业氛围,凝聚加速转型合力
  一是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活动。上半年,一方面依托华为、SAP两大赋能中心累计为我市上市企业、后备上市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优质制造业企业50多家提供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和咨询服务,分镇街片区举办各类数字化转型研讨会、企业对接活动21场次,参与人员超过1500人次。另一方面,4月起市工信局指导东莞市首席信息官协会和东莞联通公司等机构联合33个镇街(园区)工信主管部门,组织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系列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各类政策解读会、行业数字化转型研讨会22场次,累计参加企业1000多家次。
  二是圆满举办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大赛。5月23日下午,颁奖典礼在松山湖成功举办,头部工业企业、工业软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赛50强团队等超过150人出席大会。其中省工信厅曲晓杰副厅长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我市刘光滨常委、副市长,肖必良局长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五研究所、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华为云公司高管出席并为获奖团队颁奖。同日,我市邀请获奖企业代表参观松山湖光大We谷、中集智谷产业园,通过实地参观、招商政策宣讲、座谈交流等方式让获奖企业加深对我市软件产业发展环境的了解,促进产业协作发展和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经前期对接,目前已成招引了望友工业软件(广东)有限公司、能科科技公司等2家企业落户东莞,另外上海东峻、湖南精益传动等11家企业对落户东莞有较强的意愿。下来市工信局将持续做好跟进服务,争取更多优秀工业软件企业落户东莞。
  三是组织企业参观学习,激发企业加快转型动力。为推动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5月27日,市工信局组织领益精密、东莞雀巢、易事特等近20家企业高管前往生益电子、华为南方工厂开展数字化调研并组织座谈。通过组织企业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和政策宣讲,让参加调研的企业对建设智能工厂(车间)有更直观认识,激发更多企业想转、愿转的内生动力。
  四是提炼转型案例,加强宣传推广。今年以来,市工信局结合日常走访调研,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部分重点企业数字化转型做法,初步形成生益电子、坚朗五金等典型案例,并以简报形式报市领导参阅,获市领导肯定和批示。同时,积极联合各大媒体加强对东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和成效的宣传报道。6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关注了东莞多措并举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上半年,人民日报客户端、南方都市/南方+、羊城晚报、东莞阳光网等媒体先后报道关注了工业数字大厦落成、制造业数字化赋能中心、部分重点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等,进一步提升我市数字化转型的产业氛围。
  (四)加快数字人才引进,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新动力
  优化人才政策体系,集聚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整合我市创新科研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青年领军人才政策、优化科技人才创业扶持政策。面向高质量技术成果转化,探索采用“里程碑”式的资助方式,为创业企业设定科学的成长激励机制。同时,进一步探索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支持,研究制定风险补偿机制、租金共补机制、市镇协同机制等具体措施,引导专业投资机构、孵化园区、属地镇街等各方资源协同支持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以实施国家、省的“火炬计划”、“珠江人才计划”和“特支人才计划”等人才政策为抓手,重点支持我市高校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自主引进拥有先进技术和高质量成果的数字经济相关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来莞创新创业,培育数字经济增长新动能。立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的人才需求,构建“1+N” 人才政策体系,发挥人才政策引领保障作用,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集聚松山湖科学城。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持续强化政策扶持和指导,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做好我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工作。根据市政府一号文要求,尽快完成征求意见、上报市政府等流程,争取年内印发实施《东莞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二是研究出台智能工厂(车间)专项扶持政策。参照苏州、佛山等城市先进做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智能工厂(车间)扶持政策,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以样板示范引领带动相关企业数字化转型。三是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对市政府“一号文”已明确实施的政策加快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四是创新培育数字化转型供给能力。支持华为、SAP两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高标准建设产品、服务和案例分享展厅,对企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服务和数字赋能。遴选一批优秀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构建数字化转型供给生态资源池。
  (二)强化产业招商,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在莞落地
  上下联动合作建立产业招商机制,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台账,优化招商落地政策,引导支持镇街(园区)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定位,主动引进各类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设立独立法人企业,择优予以重点扶持,特别是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力度,实施“一企一策”。同时以建设工业软件攻关基地为契机,支持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引入合作伙伴,不断丰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形成服务生态。
  (三)加强联合共建,加快产业载体建设
  一方面,根据《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级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的认定管理办法》,对已认定的松山湖光大WE谷、中集智谷、南城天安数码城、南信产业园4个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开展年度复核,跟踪管理各试点园区阶段性建设成效。下半年新认定1个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开展市工信局、镇街、产业园三方联合共建,联合出台扶持政策、联合开展产业招商、联合开展监测分析,推动试点园区在产业招引、企业培育、人才培养、环境配套优化等各方面,探索出有益经验。另一方面,从东莞市“3+1”产业集群试点培育专项中每年安排2000万资金,支持松山湖、南城创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出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相关政策措施,开展数字产业公共展厅建设、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以及举办具有影响力的软件产业活动,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参照“中国软件名园”、”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标准,提前布局打造东莞“名城名园”名片,支持松山湖申报“中国软件名园”,东莞争创“中国软件名城”。
  (四)加强人才招引,搭建人才引进培育平台
  研究制定《东莞市推动软件人才聚集活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氛围的若干措施》(暂定名),依托华为云、中软国际的人才培训资源,联合各高校、行业协会、产业集聚区、试点园区,探索建设产教融合的人才实训基地,认定一批软件认证培训机构,吸引广西、成都、西安、大连、青岛等地的软件人才来莞发展,开展企业人才的供需对接,对通过机构进行培训后成功留莞的软件人才培训费用进行补贴。
  (五)持续营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良好氛围,帮助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一方面,进一步激活企业转型内生动力。二季度起,市工信局将联合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行业协会,分镇街分片区开展数字化转型系列宣传活动。通过政策宣讲、案例分析、专家讲解、企业负责人分享、组织参观工厂(车间)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破解部分企业“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难题。另一方面,促进产业供需有效对接。依托华为、SAP两大赋能中心,重点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家具等行业,组织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更好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赋能。
  (六)狠抓5G基站建设,促进电信业务总量增长
  一是继续夯实市、镇两级推进5G基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长效督导机制,常态化落实5G基站建设工作。同时,继续推进“四同步”,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帮助铁塔公司和电信运营企业在着力解决一批5G基站建设难点痛点上见成效,为5G基站建设扫清障碍,减少和化解5G基站建设阻力,努力完成5G基站建设目标。二是通过实施《东莞市促进电信业务总量增长的实施方案》和《2021年下半年电信业务总量稳增长工作方案》,继续做好5G宣传促销活动,继续促进5G套餐和5G终端用户增长,努力实现2022年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0%。同时,不断优化5G网络覆盖,加快数据流量由4G网络向5G网络的迁转,提高5G网络使用率,促进手机流量增长,提升人民群众体验感。
  最后,再次感谢贵小组对推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视和关注,并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得到贵小组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供参考。

  领导签字:肖必良
  承办人姓名:梁东明、周伟钊
  联系电话:22382099、22226671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二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办理单位 市工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