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073)关于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东莞进入人口过千万、GDP过万亿的双万新时代后,如何保持经济活力和发展质量?这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一切生产要素在市场中流动,是一条必然路径。

  一、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习总书记在2021年10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专题学习中明确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二、东莞数字经济的现状与问题

  近几年,东莞数字经济产业得到快速蓬勃发展。目前聚集了一批互联网基础、工业互联网、科技金融、智慧城市、云计算、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方向的重点企业。东莞市在数字经济产业相关的规划计划主要涉及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政务以及试点园区建设等方面。但毋庸讳言,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引领性市场主体培育不足。

  一是缺少平台型生态引领企业;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不够;与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相比,东莞市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在自身体量和对产业链上下游的集聚力上都相对薄弱;三是数字新业态独角兽企业尚为空白。

  (二)数字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

  一是软件产品与信息技术服务发展不平衡。软件产业附加值较高,且在数字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我们没有优质企业。二是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占比较大。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缺乏核心的产品和技术,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三)技术型数字人才相对短缺。

  东莞市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相对滞后。一是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环境相对较弱;二是东莞数字经济引才、留才难的问题较为突出。

  (四)产业发展环境有待提升。

  数字经济产业属于高技术产业,有较大的创新研发需求,但东莞市数字经济领域还没有发展成熟的公共服务平台,相应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联合保护、风险分担、开放共享的知识产权协同运用和推进机制还未建立。

  
建    议:
  三、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是要狠抓混合云的构建与应用,要使东莞的数字经济有一个共通、共享的基础平台。

  二是要着力培养以软件为核心的工业信息化软件企业,成为国家工业信息化的龙头,打造东莞本土的独角兽。

  三是要把网络安全作为一个核心业务培育壮大,然后延伸到混合云的应用。

  四是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培育数字产业集群。积极开展5G技术应用场景试验,打造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集聚区。

  五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建设泛在互联、智能高效、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高水平推进5G网络、全光网市的建设,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发展,布局一批数据中心等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实施十大智慧工程,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能源、交通、城市、物流、医疗、教育、农业、水利、环保、应急等领域的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形成完善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体系。

  六是选取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食品饮料产业、纺织服装鞋帽产业、家具产业等5个体量较大、数字化程度较高、示范效应较强的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方向。

  七是形成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信息管理与服务能力,有力推动城市交通资源进一步整合,全力支撑全市综合大交通体系构建。
提案者 无党派人士界
部门答复

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20073号)收悉。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针对以发展数字经济来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我局会同市交通局,根据职能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推动构建完善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布局
  一是推动成立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市政府“一号文”关于成立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要求,3月14日,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向市政府报送了关于成立数字经济领导小组的请示。目前市政府主要领导已批示同意成立,由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是谋划制订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根据市政府“一号文”关于统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要求,市工信局委托中国信通院承担东莞数字经济规划研究制订工作。目前已完成规划编制调研工作,3月底至4月初前先后召开了14场面向涉及数字经济领域的部门、重点园区、镇(街)以及重点企业的调研座谈会,全面摸清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了解全市数字经济各领域发展情况和发展计划。6月初,中国信通院已形成《东莞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各方意见。
  (二)多措并举,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加速落实一批惠企政策。抓紧落实2022年市政府“一号文”,对前期已认定的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制造示范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拨付专项金额5.04亿元,撬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超26.19亿元。同时,两化融合应用项目、赋能中心资助项目、软件企业奖励项目、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租金补助项目等,经过进一步简化申报流程,已全面开始组织企业申报,加快项目验收评审和资金拨付工作进度,落实一批对企扶持资金,兑现政策承诺,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二是建立数字化转型重点企业培育库清单。重点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家具等5大产业集群,开展数字化普及、提升和引领项目。根据企业的营收规模、数字化投入金额、数字化转型现状和历年获得工信部门资助的情况,从5大产业中分别筛选出20家左右的规上重点工业企业,形成100家左右数字化转型重点企业培育库。下来,将对培育库企业清单进行动态更新,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重点帮助培育库内的企业更好更快地开展数字化转型,树立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带动所属行业相关企业转型。
  三是支持赋能中心建设,提升数字赋能供给。重点推动华为、SAP两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建设,其中,思爱普(SAP)赋能中心展厅已经完成设计,进入施工阶段;华为赋能中心展厅正在开展调研与方案设计,预计6月底交付;赋能中心展厅将突出“沉浸式”体验的特点,多样化展示数字化转型产品、服务,让制造业企业真正体验到转型的红利。目前,两家赋能中心已组建超过60人的本地团队,随着供需对接活动、人才培养活动的持续开展,两家赋能中心依托各自产品和方案的优势,开展本地化服务,已成功签约110家工业企业,合同金额超过8900万元,预计6月底前可签约超过1.3亿元,赋能莞企效果初显。
  四是软信行业招引和培育初见成效。成功招引东莞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东莞鑫蜂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阿里云生态)等重点项目落户东莞。推动新“小升规”软企35家,全市规模以上软企数量从原来的105家发展成为140家,增长33%。全市65%的规上软企数、40.8%的规上软企营收均在松山湖、南城两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产业集聚态势明显。
  五是加快建设5G+自动驾驶、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试验场地。市工信局会同松山湖管委会大力支持园区企业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华为公司已就无人车测试场地提出申请,请求临时封闭团泊洼8号地块和9号、10号地块之间的两段道路(总长度约1.5公里),为期三年。目前,松山湖管委会已予以支持。此外,园区已协助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在松山湖水域上建立了一个警用无人巡逻船试用基地,基地约300平方水域,用于其公司平时无人船等驾驶的测试、试用的场地。目前该基地也提供给园区企业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共享试用。
  (三)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一是促进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为贯彻落实2022年5月市经指办会议纪要精神,加快推动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督促园区、镇(街)落实2022年IDC纳统数据实现比去年同期提高10%的目标,市工信局于5月25、26日走访了全市8家在用数据中心项目单位,并部署有关纳统任务。5月30日,根据各园区、镇(街)自报的2022年1-6月IDC营业收入总量预期目标数,均高于10%。
  二是先后下发两批5G基站建设任务。4月28日省工信厅下达了2022年5G基站建设任务为3939个。为争取5G基站建设工作积极主动靠前,1月25日已向全市各镇街(园区)提前下达了第一批5G基站建设任务2310个。随后,又下达第二批建设任务2072个。两批共计4382个地址库供各镇街(园区)开展基站建设。截至目前,已建设5G基站2696个。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实现5G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市政建设项目“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市工信局多次会同市通建办和东莞铁塔与市城建工程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开展调研,共同研究探讨,有效加快了5G基站建设进度。
  三是加快推动镇村工业园区智慧化改造。市工信局与市发改局沟通协调,共同研究推动镇村工业园对消防设施、安防设施、停车设施、能耗监控等进行智慧化改造相关工作的思路与措施。3月24日,联合市发改局一同到凤岗天安数码城开展调研,了解我市工业园区智慧化改造优秀案例情况,探索镇村工业园智慧化改造方向,目前已形成智慧园区建设导则。
  (四)推动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集群数字化升级发展
  一是做好集群发展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印发《东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起草编制《东莞市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以市“链长制”为抓手强化统筹协调,推动空间、人才、金融等制造业发展要素供给水平和产出效率提升。二是完善有关集群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市工信局牵头的食品饮料、家具产业集群培育发展行动计划,通过企业清单、项目清单、政策工具包、创新体系、战略咨询机构等全方位支撑集群建设,为集群发展提供更明晰的路径指引。三是做好企业培育。我市积极培育发展龙头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已有12家高端装备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高端装备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我市423家倍增计划试点企业中,有179家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企业,占比42.3%;我市已获认定省机器人骨干企业6家,包括拓斯达、伯朗特、速美达、李群自动化、天机机器人和松庆智能。四是继续推进佛莞“泛家居”产业集群申报2021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事宜,跟进后续评审情况。
  (五)营造良好产业氛围,凝聚加速转型合力
  一是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活动。上半年,一方面依托华为、SAP两大赋能中心累计为我市上市企业、后备上市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优质制造业企业50多家提供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和咨询服务,分镇街片区举办各类数字化转型研讨会、企业对接活动21场次,参与人员超过1500人次。另一方面,4月起市工信局指导东莞市首席信息官协会和东莞联通公司等机构联合33个镇街(园区)工信主管部门,组织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系列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各类政策解读会、行业数字化转型研讨会22场次,累计参加企业1000多家次。
  二是圆满举办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大赛。5月23日下午,颁奖典礼在松山湖成功举办,头部工业企业、工业软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赛50强团队等超过150人出席大会。其中省工信厅曲晓杰副厅长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我市刘光滨常委、副市长,肖必良局长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五研究所、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华为云公司高管出席并为获奖团队颁奖。同日,我市邀请获奖企业代表参观松山湖光大We谷、中集智谷产业园,通过实地参观、招商政策宣讲、座谈交流等方式让获奖企业加深对我市软件产业发展环境的了解,促进产业协作发展和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经前期对接,目前已成招引了望友工业软件(广东)有限公司、能科科技公司等2家企业落户东莞,另外上海东峻、湖南精益传动等11家企业对落户东莞有较强的意愿。下来市工信局将持续做好跟进服务,争取更多优秀工业软件企业落户东莞。
  三是组织企业参观学习,激发企业加快转型动力。为推动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5月27日,市工信局组织领益精密、东莞雀巢、易事特等近20家企业高管前往生益电子、华为南方工厂开展数字化调研并组织座谈。通过组织企业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和政策宣讲,让参加调研的企业对建设智能工厂(车间)有更直观认识,激发更多企业想转、愿转的内生动力。
  四是提炼转型案例,加强宣传推广。今年以来,市工信局结合日常走访调研,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部分重点企业数字化转型做法,初步形成生益电子、坚朗五金等典型案例,并以简报形式报市领导参阅,获市领导肯定和批示。同时,积极联合各大媒体加强对东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和成效的宣传报道。6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关注了东莞多措并举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上半年,人民日报客户端、南方都市/南方+、羊城晚报、东莞阳光网等媒体先后报道关注了工业数字大厦落成、制造业数字化赋能中心、部分重点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等,进一步提升我市数字化转型的产业氛围。
  (六)加快数字人才引进,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新动力
  优化人才政策体系,集聚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整合我市创新科研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青年领军人才政策、优化科技人才创业扶持政策。面向高质量技术成果转化,探索采用“里程碑”式的资助方式,为创业企业设定科学的成长激励机制。同时,进一步探索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支持,研究制定风险补偿机制、租金共补机制、市镇协同机制等具体措施,引导专业投资机构、孵化园区、属地镇街等各方资源协同支持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以实施国家、省的“火炬计划”、“珠江人才计划”和“特支人才计划”等人才政策为抓手,重点支持我市高校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自主引进拥有先进技术和高质量成果的数字经济相关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来莞创新创业,培育数字经济增长新动能。立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的人才需求,构建“1+N” 人才政策体系,发挥人才政策引领保障作用,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集聚松山湖科学城。
  (七)建设智慧交通,形成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信息管理与服务能力
  一是打造一个东莞市智慧交通小脑,实现大交通数据共享共用。对“大交通”动、静态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全市交通数据深度解析和挖掘,提炼共性通用业务能力,形成弹性可开放的交通行业业务能力单元。
  二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指挥调度平台,实现综合监测、融合决策、协调指挥与应急联动三大功能。实现全市交通运行一张图、各个交通板块专题监测、交通动态关联预警、交通运输数据统计的综合交通运行监测;基于交通决策知识库,在融合决策支撑、交通规划、综合调控和行业治理四个方面进行决策分析建设,利用交通多元要素的运行数据进行精细化仿真,以支撑精细化管控和应急推演;协调交通业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次联动。
  三是建设系列智慧交通应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基于智慧交通小脑及综合运行监测与指挥调度平台,以中心城区为试点,在信息采集前端、交通管控、行业监管、信息服务等方面建设一系列智慧交通应用。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持续强化政策扶持和指导,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积极发挥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人大办等统筹协调工作机制作用,尽快出台全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组建数字化转型咨询机构库,全面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各项工作。二是研究出台智能工厂(车间)专项扶持政策。参照苏州、佛山等城市先进做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智能工厂(车间)扶持政策,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以样板示范引领带动相关企业数字化转型。三是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对市政府“一号文”已明确实施的政策加快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四是创新培育数字化转型供给能力。支持华为、SAP两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高标准建设产品、服务和案例分享展厅,对企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服务和数字赋能。遴选一批优秀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构建数字化转型供给生态资源池。五是积极开展5G技术应用场景试验。在松山湖功能区内物色合适的研究测试场地,试点建设相关技术应用测试场景,推进人车路云一体化数字系统建设。
  (二)强化产业招商,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在莞落地
  上下联动合作建立产业招商机制,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台账,优化招商落地政策,引导支持镇街(园区)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定位,主动引进各类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设立独立法人企业,择优予以重点扶持,特别是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力度,实施“一企一策”。同时以建设工业软件攻关基地为契机,支持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引入合作伙伴,不断丰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形成服务生态。
  (三)加强产业载体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培育工作
  1. 根据《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级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的认定管理办法》,对已认定的松山湖光大We谷、中集智谷、南城天安数码城、南信产业园4个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开展年度复核,跟踪管理各试点园区阶段性建设成效。下半年新认定1个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开展市工信局、镇街、产业园三方联合共建,联合出台扶持政策、联合开展产业招商、联合开展监测分析,推动试点园区在产业招引、企业培育、人才培养、环境配套优化等各方面,探索出有益经验。
  2. 从东莞市“3+1”产业集群试点培育专项中每年安排2000万资金,支持松山湖、南城创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出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相关政策措施,开展数字产业公共展厅建设、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以及举办具有影响力的软件产业活动,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参照“中国软件名园”、”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标准,提前布局打造东莞“名城名园”名片,支持松山湖申报“中国软件名园”,东莞争创“中国软件名城”。
  3. 继续推进集群培育工作。确立我市“4+5”战略性产业集群口径,为集群监测研判和培育服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印发出台集群行动计划,为集群发展提供更明晰的路径指引。跟进“佛莞泛家居产业集群”初赛入围情况,研究开展我市“链主”企业认定工作。
  (四)加强人才招引,搭建人才引进培育平台
  研究制定《东莞市推动软件人才聚集活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氛围的若干措施》(暂定名),依托华为云、中软国际的人才培训资源,联合各高校、行业协会、产业集聚区、试点园区,探索建设产教融合的人才实训基地,认定一批软件认证培训机构,吸引广西、成都、西安、大连、青岛等地的软件人才来莞发展,开展企业人才的供需对接,对通过机构进行培训后成功留莞的软件人才培训费用进行补贴。
  (五)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通信设施与新建楼宇“四同步”,确保完成5G基站建设目标任务。二是市发改、工信等部门对全市在用数据中心进行全面整治,建立全市数据中心监测平台,落实数据中心提质增效要求,对能耗高、效益低的数据中心,采取措施异地迁移或逐步退出。三是大力支持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深入开展行业调研和市场需求分析,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和部署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与国家顶级节点实现对接,为本行业内的机器、产品、资源等工业互联网对象提供标识注册和解析的基础服务。四是市工信局联合市发改局出台我市镇村工业园智慧化改造指导意见,加快推动条件成熟的镇村工业园启动项目,对消防设施、安防设施、停车设施、能耗监控等进行智慧化改造。
  (六)持续营造良好氛围,帮助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一方面,进一步激活企业转型内生动力。二季度起,市工信局将联合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行业协会,分镇街分片区开展数字化转型系列宣传活动。通过政策宣讲、案例分析、专家讲解、企业负责人分享、组织参观工厂(车间)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破解部分企业“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难题。另一方面,促进产业供需有效对接。依托华为、SAP两大赋能中心,重点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家具等行业,组织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更好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赋能。
  (七)推动交通资源进一步整合,全力支撑全市综合大交通体系构建
  按照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行动部署,以“大交通”维度进行智慧交通建设,搭建东莞市智慧交通小脑,对交通行业动、静态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实现全市交通数据深度解析和挖掘,形成综合监测、融合决策、协调指挥与应急联动等平台能力,在信息采集前端、交通管控,行业监管、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建设,打造集感知、管控,监管、服务等于一体的智慧交通样板示范区。
  最后,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推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视和关注,并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得到贵单位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供参考。

  承办人姓名:梁东明、周伟钊
  联系电话:22382099、22226671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二二年六月二十九日

办理单位 市工信局,交通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