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072)关于全面提升我市急救知识和技能,保障广大市民生命安全的建议
  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是生命的保障。突发自然灾害、创伤、猝死等应急救援能力彰显一个城市和市民的综合素质。我市打造高质量发展名片,需要在市民的素质建设上加大投入,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建议我市进行全民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保障广大市民生命安全。

  据目前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55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其死因大多是由于不能得到及时的抢救。如果能够在5分钟内接受心肺复苏,复活率可达35.5%。但是,我国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低于1%,最主要的原因是心脏骤停绝大部分发生在院外,我国心肺复苏的普及率又非常低(不到1%)。

  
建    议:
  (一)政府主导,部门协同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要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预防疾病、紧急救援等维系健康的知识与技能,提高院前急救应急处置能力等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也指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组织应当积极开展急救培训,普及急救知识,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积极参与。公共场所急救服务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

  (二)形成全社会培训网络体系

  建议一是以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为急救培训导师的主要来源,急诊急救人员应起主导、引领作用。各医院急诊科主任为本单位的急救培训导师团队组长,不仅对本院全体员工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还要负责本单位的急救培训导师遴选推荐和统筹安排等工作。二是依托专业机构,构建全社会培训网络体系。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过程中选取知识掌握好、领悟力强,自愿参与急救培训的社会人员作为补充,充实师资队伍。三是广泛设置培训点。建立以辖区公立医院为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点的培训网络。四是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考核标准、统一发证的要求,采取集中培训与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现场培训,确保培训质量。

  (三)探索将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度化

  为保证培训质量和达到全社会培训的目的,建议探索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制度化。将培训纳入为公务员、公安、教师、司机的岗前培训内容,并定期复核,务求“人人过关”。

  (四)建立公共场所急救用品规划配置长效管理机制

  AED被称为“救命神器”,如果一个人心脏突然停止跳动,4分钟内用上AED,救活的几率高达90%。建议将急救用品配置纳入东莞市应急救治体系建设,结合我市院前急救布局规划,逐步分批分阶段推广急救用品配置使用。急救用品配置内容为AED、简易通气装置、便携式急救用品等。确定急救用品购置、安装、维护、培训及宣传等职责的主体承担机构,建立急救用品管理、监督和质量控制的长效机制。

  (五)进一步探索发挥科学技术支持的作用

  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支撑与改善了社会急救服务能力,也是提高社会急救服务管理能力、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利用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大规模召集、组织实施社会急救技能培训以及建立社会化急救志愿者在线队伍体系,为促进急诊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型提供社会技术支撑。

  (六)财政支持是社会急救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精神,在“政府主导”下社区建立社会急救体系尤为迫切,这也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重视,是一项民生工程。建立国家主导政府财政支持的社会急救体系是我国健康促进的重要保证。
提案者 无党派人士界
办理方案

无党派人士界:
贵委提出的《关于全面提升我市急救知识和技能,保障广大市民生命安全的建议》(东

莞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220072号)收悉。我局作为分办单位,按照提案建议

回复意见如下:
一、关于“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指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红十字会等有

关部门、组织应当积极开展急救培训,普及急救知识,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经过急救培

训的人员积极参与。
近年来,我局联合市红十字会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开展急救培训、普及急救知识,包括

:市120指挥中心联合东莞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和各镇街医院定期举办“医疗急救知识科

普讲座”,各单位每年举办8-10场,每场几百人至几千人不等,组织学习相关的疾病知

识、救治要求。市红十字会自2009年开始每年向社会免费提供初级应急救护培训,累计

培训近300人,并全部通过考核,取得初级救护师资证书。
我局联合市红十字会,每年定期开展“东莞市急救护大赛”,大赛分为专业组、高校组

、社会组,参赛队员超过千人。通过举办赛前培训,动员参赛组织自行举办初赛,以赛

促学,倡导更多人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技能,通过本次比赛,锻炼各支队伍救援能力和水

平的同时,带动更多市民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提高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在紧

急情况发生时能够勇于施救、科学施救,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二、关于“形成全社会培训网络体系”的问题
目前急救培训的体系建设在全市医疗系统已较为成熟,在全市层面,市120指挥中心及

东莞市医学会急诊分会每年定期举办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相关专业培训,培训对象为全

市医疗机构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及应急救治相关的核心科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培训内

容包括应急急救最新指引及规范、各类伤员应急救治要点及前沿急救技能、工具的应用

;各医院及社卫中心已建立起以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为主导的培训机制,定期对本院全

体员工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能够做到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考核标准的要求。
在社会层面由我局、市红十字会牵头组建的培训体系已基本成形。市红十字会每年定期

开展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培训,选取知识掌握好、领悟力强,自愿参与急救培训的社

会人员开展培训,培训班课程严格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培训要求设置,培训内容包括

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心理援助、救护教学等理论知

识,以及心肺复苏和创伤救护实际操作。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将进行为期6天的集中培训,

最后进行理论、实操、试讲等环节考核,考核合格后,完成不少于三次的实习,可获得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证书。能够达到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考核标准、

统一发证的要求,确保培训质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完善东莞市公众急救培训管理体系,特别是社会人员的

急救培训,整合各方力量,继续扩大培训覆盖面,提升培训质量。
三、关于“探索将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度化”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掌握较好的主要是从事医学领域相关工作的人群,总体

来看,社会面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率低,无法满足普通群众随时随地开展紧急救治

的需求。我局支持将急救常识和基本急救技能培训内容纳入公安、交警、消防救援人员

、公共交通工作人员、教师等重点人群的在岗培训的建议,制定培训计划,统一培训内

容。同时,积极推动中小学急救常识普及、推广高中生、大学生基本急救技能培训,大

幅提高我市人群自救互救能力。
四、关于“建立公共场所急救用品规划配置长效管理机制”的问题
本建议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市在公共场所配置AED的数量有限。在公共场所配

置AED是政府对市民生命安全保障应尽的责任,是推进院前医疗急救的具体而有效的举

措,是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文明建设层次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已有多地报道公共场所发生突然心脏骤停晕倒,利用公共区域配备的自动体外除

颤仪(AED),进行心肺复苏与AED联合急救成功的案例。2021年北京市颁布《关于加强本

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通知明确,各级各类学校要购置符合国家相关

标准和行业要求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购置费用普通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自行解决

,中小学校由各区教委协调解决。深圳在为各高校配置AED之后,于2019年7月起开始分

批次为各中小学安装AED,截至2021年12月31日,深圳中小学三批一共安装了1278台AED

,覆盖全市中小学。
同意你关于我市出台相关规定,在学校、大型车站、轻轨交通枢纽,大型体育活动场所

,重要旅游景点及其他人群密集地区和单位为首选配置场所,配置AED体外除颤仪,并

对仪器的购置、安装的数量、仪器使用培训、完成时限等做出具体要求的建议。
五、关于“进一步探索发挥科学技术支持的作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先进急救设备的发展、物联网、5G通讯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

越多的先进技术在院前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院前急救体系及社会公共救治

体系建设中科技应用水平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
目前,我市“120指挥中心调度及管理系统的更新”已启动,调度指挥系统的升级更新

项目包括调度指挥系统、办公管理系统、院前与院内信息互通、GPS车载设备的更新等

项目。项目以打造院前院内信息共享平台为技术支撑,聚焦调度、救治、服务三大关键

环节,进行急救流程再造,实现提速、提质、提效。具体内容包括:智能派车,通过来

电地址定位、实时道路拥堵状况、备选最短路径救护车综合匹配,提供最佳行车路线,

快速到达急救现场,缩短急救反应时间;信息同步,患者车内监护信息实时传输到目标

医院,开展院内专科医师与一线急救医师、急救中心上级医师的多方会诊,救治关口前

移,实现“上车即入院”;院前院内协同,借助5g音视频双向传输系统,实现上级急救

医师对一线急救医师的远程实时指导,打破急救医师“单兵作战”的困局,提升危急重

症的现场处置能力。
同时也建立AED系统分布导图,或通过现代化手段可自动寻找AED设备的存放位置,便于

120中心调度员指导报警者使用最近的AED设备。或通过手机下载APP小程序,由需要人

员自行寻找。
我局将继续积极运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探索推广包括“区域心电一张网”、5G+VR急诊

急救手术远程指导等技术的应用,提升救治效率及救治质量。
六、关于“财政支持是社会急救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的问题
《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19号)

明确规定:进一步加大政府对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的投入,完善急救资源配置,满足实际

工作需要,保障人民群众对院前医疗急救的基本需求,切实体现院前医急救事业的公益

性。社会急救体系建设由政府财政支持,也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重视,是

一项民生工程。目前我市尚未建立院前急救财政补偿、补贴机制,除120指挥中心40名

在编工作人员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为财政供养外,目前院前急救的人员队伍,车辆购置

、设备配备、信息化能力建设及日常维护的几乎全部由各医院负担。我们将继续争取政

府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完善社会急救体系建设,加大社会面急救设备设置

的投放,持续加强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的培训与宣传。
以上是我局对提案的办理情况。衷心感谢您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与支持!如仍有疑问

,可在收到函件后与我局医政医管科王惠斌同志联系,电话:(座机)23280315,(手

机)13712010308。

承办人姓名:王惠斌
联系电话:23280315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9月30日

部门答复

尊敬的罗永军先生:
  您的《关于全面提升我市急救知识和技能,保障广大市民生命安全的建议》(第20220072号)提案我会已收悉,结合市红十字会职能,现将我会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情况作如下答复:
  一、开展红十字急救知识培训情况
  东莞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在2009年7月,就下发了《关于印发东莞市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同时市、镇两级分别召开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动员会,为我市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政策保障。2014年始至今,市政府连续9年将市红十字会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纳入市政府民生十件实事,年度完成的培训任务从4万人次逐年提升到今年的6万人次,培训对象覆盖全市高一级学生。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红十字会积极建设并提升“救在身边·校园守护”“救在身边·社区公益讲堂”等“救在身边”品牌,在全市广泛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截至2021年底,市红十字会共完成应急救护知识培训82万多人次,按全市常住人口1046.66万算,全市接受过救护知识培训的人员占比达7.83%。
  二、我市AED推广和设置情况
  我会充分利用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开展培训的机会,宣传和推动AED的应用。目前,我市已经有一批接受过我会培训的企业在工作区域设置了AED,如华为机器有限公司、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日发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金霸王、泰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等。
  为了给广大市民出行保平安,同时为了加大宣传,引起社会各界共同重视和推广AED。我会自2017年开始,在市内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力所能力的范围内开始设置AED。2020年,市政府更是将推广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机)纳入十件民生实事,推广AED机设施普及,任务量是在人流密集的场所配置不少于200台AED。为使该工作顺利完成,经市政府同意,市红十字会印发了《2020年东莞市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工作方案》,在各镇街配合下,全年实际完成配置AED223台,并对设置单位全部进行了AED使用技能培训。至2021年底,我市累计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AED261台。
  三、红十字救护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为规范救护师资管理,市红十字会制定了《红十字救护师资管理办法》,组建专业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队伍,截至2021年底,共培训红十字师资231人。同时,定期开展救护师资复训及培训班,广泛培育红十字师资,不断壮大救护师资队伍,为开展救护知识培训储备人才,组建了10余支宣教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积极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氛围。
  下来,市红十字会将继续与相关部门一起,努力宣传普及急救知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网络渠道,运用科普文章、图解、视频等各种方式,让急救知识更好地得以传播,让更多市民掌握急救技能,关键时刻发挥自救和救人的作用,实现“救在身边”,以保障市民生命安全。

                                                                                                                                                                                                          东莞市红十字会
                                                                                                                                                                                                          2022年6月15日

办理单位 市卫生健康局,市红十字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