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066)关于充分发挥制造业数字化赋能中心作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应用,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数字经济更好发展的重要一环。水乡产业结构以造纸、粮油等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还未形成规模,整体数字化基础薄弱,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虽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因观念、技术和人才限制,数字化转型进展偏慢。以专业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水乡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实现产业整体升级的现实路径。

  2021年,东莞出台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认定办法和扶持政策,对经认定的赋能中心给予运营奖励和绩效奖励。目前已认定华为和SAP两家赋能中心,其中SAP赋能中心落户水乡功能区,这是对水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但作为新鲜事物,赋能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暂无成熟的经验借鉴,需要特别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要办出特色,避免赋能中心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同质化倾向和无序竞争。

  二是要理顺运营主体和支持单位的合作模式。赋能中心很大程度上依赖支持单位在品牌、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支撑,支持单位要深度参与,才能保障赋能中心建设成效。

  三是要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赋能中心发展前期,政府给予较大力度运营经费支持,能否在3年建设期内开拓稳定客户,形成可持续盈利能力,关系赋能中心成败。
建    议:
  为加快赋能中心建设,尽快形成造血能力,充分发挥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作用,推动我市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顶层谋划,引导赋能中心精准定位、错位发展。业务主管部门要指导赋能中心瞄准我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植入和培育产业链为指引,根据自身技术优势和行业储备,选定1-2个重点服务的行业,研究提出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打通产业上中下游,对企业采购、生产、销售、投融资等各个流程进行再造,形成成熟可复制推广的行业经验。

  二、加强业务指导,推动赋能中心优势互补、快速发展。业务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通过组织交流互访、设定联合攻关课题等方式,引导赋能中心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有序竞争,实现1+1>2的效果;积极出席并支持由赋能中心组织的行业峰会、企业走访活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负责人数字化转型培训、创新成果展览等供需对接活动,为赋能中心快速发展牵线搭桥;组织全市各类媒体加大对赋能中心持续、广泛的报道,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加强上下联动,同向合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前省已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和若干政策,市也在积极研究配套政策。镇街(园区)作为一线管理和服务部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形成多级联动工作机制,将更强力更快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议制定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的镇街(园区)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对镇街(园区)下达数字化转型目标任务,加强考核督导,鼓励镇街(园区)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并研究对优秀镇街(园区)进行奖励。

  四、加强政策支持,提高企业转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快出台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扶持政策;制定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评价体系,针对转型的不同阶段给予差异化扶持,对转型高级阶段重点扶持;对赋能中心推进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制定专项融资政策,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预算不足顾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作出较大贡献的企业管理者、项目负责人给予个人表彰,优先推荐其参与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奖项评定等。
提案者 刘巧莲
部门答复

刘巧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充分发挥制造业数字化赋能中心作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精心谋划,创新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
  为加快推动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府〔2021〕45 号)、市领导在《内部情况通报第5期——马兴瑞省长在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上的批示等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市工信局编印了《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东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的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一方面,打支持能赋能中心建设非常必要。一是赋能中心能解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痛点问题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不少问题,尤其中小制造企业“不会、不敢、不想”转型,观望态度明显,因此,需要引进高水平的服务品牌,搭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龙头服务商与制造业企业精准供需对接公共服务平台,有效解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问题。二是赋能中心是落实省、市领导有关批示精神,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抓手。马兴瑞省长在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上要求 “充分认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市主要领导作了“这项工作我市要走在全省前列,争取成为标杆城市”的重要批示。因此,需要通过加快推动赋能中心落地建设,迅速落实中央和国家、省、市领导指示和工作部署。三是赋能中心侧重供给侧,与现有政策形成合力。前期东莞市现有针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政策主要支持需求端(制造业企业)应用, “东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 创新从供给侧发力,与原有政策形成了合力。另一方面,赋能中心政策也具备较强可行性。一是通过靶向施策,化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难点。通过加大对数字化转型供给端的支持力度,并引导赋能中心让利,实现“政府补一点,平台让一点,企业出一点”的效果,有效降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重点解决企业担心成本高“不敢转”的问题。二是赋能中心面向多个服务品牌的不同优势,形成差异化市场竞争模式。项目拟按照高标准认定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吸引多家国内外高水平的服务商落地东莞,极大活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氛围、推动软件人才集聚,全面提升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服务的水平和便利性,重点解决企业“不想转”的问题。三是为本地数字化转型赋能,提升服务能力。赋能中心可作为展示优秀转型案例、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培训数字化转型人才的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提升东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本地化服务能力。重点解决企业思维落后、缺乏人才“不会转”的问题。
  二、大力支持赋能中心开展运营
  一是支持赋能中心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活动,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2022年市政府“一号文”出台后,社会反应热烈。针对许多企业反映希望更多了解市政府“一号文”政策的诉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部分镇街(园区)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活动。依托华为、SAP两大赋能中心分镇街片区举办各类数字化转型研讨会、企业对接活动超过21场次,参与人员超过1500人次,市工信局参与了其中10场活动并进行了政策宣讲,提升了赋能中心知名度,取得了较好的政策宣贯效果。二是建立数字化转型重点企业库,支持赋能中心开展供需对接。重点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家具等5大产业集群,开展数字化普及、提升和引领项目。在前期赋能中心提出需求的基础上,提根据企业的营收规模、数字化投入金额、数字化转型现状等情况,形成300家左右数字化转型重点企业库,并对进行动态更新,通过共享企业信息,支持赋能中心联合镇街面向重点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活动,重点帮助库内的企业更好更快地开展数字化转型,树立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带动所属行业相关企业转型。
  三、市镇联动,依托赋能中心开展转型
  一是落实华为、SAP两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转型资金政策。已完成对华为、SAP两个赋能中心专题项目运营奖励资助拨付。目前,思爱普(SAP)赋能中心展厅已经完成装修,将于6月底启用,华为赋能中心展厅已完成调研与方案设计,正在抓紧施工,预计8月底启用,赋能中心展厅将突出“沉浸式”体验的特点,多样化展示数字化转型产品、服务,让制造业企业真正体验到转型的红利。目前,两家赋能中心已组建超过60人的本地团队,支持并推动华为赋能中心在临深片区、滨海湾区域设立办公点,瞄准重点产业贴身开展赋能服务。随着供需对接活动、人才培养活动的持续开展,两家赋能中心依托各自产品和方案的优势,开展本地化服务,已成功签约超过110家工业企业,合同金额超过9600万元,6月底前预计可签约超过1.3亿元,赋能莞企效果初显。二是分解年度任务,市镇共同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任务。将年度任务按各镇街(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占全市比例,分解至各镇街(园区),提出工作目标、考核标准和相关工作指引,并建立联系人和信息报送工作机制。截止5月底,全市累计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2093家,完成整体进度41%,预计到6月底可累计完成2500家,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四、加速加速落实一批数字化转型政策
  市工信局抓紧落实2022年市政府“一号文”,对前期已认定的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制造示范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拨付专项金额5.04亿元,撬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超26.19亿元。同时,两化融合应用项目、赋能中心资助项目、软件企业奖励项目、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租金补助项目等,经过进一步简化申报流程,已全面开始组织企业申报,通过加快项目验收评审和资金拨付工作进度,力争上半年再落实一批对企扶持资金,兑现政策承诺,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特此答复。感谢您对东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办理单位 市工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