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401)关于建立“家、校、医”联合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与危机干预中心的建议
内    容: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的检出率是24.6%,其中重度抑郁是7.4%,比抑郁症更严重的,就是青少年自杀的问题。2020年东莞市护理学会心理护理专业委员会成功开展青少年沙盘之旅进校园社会组织公益项目,该项目对东莞市62所学校的5338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测评。48.1%的学生存在至少一项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及过敏倾向四大方面,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1.2%、12.7%、12.3%及9.9%。学生心理健康不但关系学生成长、家庭和谐,同时影响国家发展与未来。

  人的心理疾病精神健康是高度专业性的问题,有很多现象仍原因未明,尤其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间歇性特点。心理健康促进及危机干预是一项高度专业性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与实践才能有效开展与实施。目前部分学校设置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配备心理教师,但无论是教师人数、专业技能仍无法满足需求,而我市仅有一家精神卫生中心,许多家长及学生仍因“病耻感”拒绝求医,而东莞市仅有小部分综合医院开展精神心理诊疗服务,亦无法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及危机干预需求。

建    议:
  一、建立“家、校、医”联合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与危机干预中心。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涉及的主要是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将家庭与学校作为心理健康促进与危机干预的底座与基石,能有效保障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落到实处。医院拥有精神心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能担负起心理健康促进师资培训与精神心理问题学生诊疗服务工作,因此建立一个“家、校、医”联合组织,提升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与危机干预科学性、有效性及持久性。

  二、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及危机干预三级体系。一级以预防为主,通过学校组织学生家长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家庭关系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及学生成长土壤,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发生。二级干预以早发现、早干预为主,由学校心理老师及医院心理治疗师、心理专科护士为主,通过心理老师与医院专业人士对重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与干预,早期发现一般心理问题,及时干预及提供相应诊疗护理服务,减少心理问题恶化。三级干预以精神心理疾病诊疗救治为主,由医院专业医生对精神心理问题学生及家庭提供诊疗救治服务。

  三、建议以东莞市卫健局牵头,联合东莞市教育局及东莞市妇联,建立“家、校、医”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与危机干预中心。根据东莞市区域划分,再由各区域中心医院牵头,联合区域内镇教育管理中心及镇妇联成立分中心,负责区域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工作。由市财政投入专项经费,建设与培育该“中心”及“分中心”,为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及危机干预提供服务。
提案者 香富辉
部门答复

教育局

香富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家、校、医”联合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与危机干预中心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议建立“家、校、医”联合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与危机干预中心的问题。近年来,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加强了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的队伍建设,近年来打造了“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工作室主持人”系列成长阶梯,全力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B、A证的系列培训,目前持C证教师有41429人,B证6618人和A证1555人,我们还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开设了心理辅导技术班、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技术班等,促进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重视预防性工作。我市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每班每两周至少安排1节心理健康课,每班每学期至少开展1节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要求学校规范设置心理辅导室,配足个别辅导室、团体辅导室等设备设施,并保证每周不少于5小时的开放时间,全力做好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是组建了系列化的学生心理危机防范体系。 市教育于2012年成立“东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门负责中小学校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0年组建了市镇两级学生心理援助小组,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预防、预警和干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2021年9月,组建了东莞“市、镇、校”三级学生心理防护团队,将全市33个镇街划分为6大片区,设立3位市心理健康教育督导专家、13名专职心育工作督导联络员与片区、镇街和学校的学生心理防护团队开展工作对接,负责本区域内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工作。相关团队工作在去年“12.13”等疫情处置期间初现效果,及时有效处理多起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二、关于建议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及危机干预三级体系的问题。市教育局主要有如下做法:一是建成预防、预警和干预的学生心理健康“三预机制”。全市各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采用个体心理静态普查和动态观察相结合的排查模式。在对学生进行静态普查的基础上,结合班主任、心理委员、教师、学校医务人员、生活老师、学生家长和心理教师等日常的动态观察,综合进行测量排查。排查工作完成后,由心理老师对拟进入评估阶段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危机水平进行三级分类,分别是“一级预警(一般预警)”、“二级预警(重点预警)”和“三级预警(特别预警)”。同时,各校按需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库,将评估得出的三类危机学生纳入危机预警库,及时预警,定期跟踪。进入心理危机预警库的学生,需据评估学生心理危机等级等级及具体情况给家长寄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告知书》,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便于下一步的家校联动干预,共同进行危机阻控。二是要求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每班每两周至少安排1节心理健康课,每班每学期至少开展1节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要求学校规范设置心理辅导室,配足个别辅导室、团体辅导室等设备设施,并保证每周不少于5小时的开放时间,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三是自2021年10月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中心建设成立,我局积极宣传心理援助热线(88881111),指导面临心理危机的学生及其家长学会求助,为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提供线上心理辅导服务。接下来,我们将积极发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在学生住院治疗、康复的作用。提高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师辨识心理危机、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在发现学生需要专业精神卫生诊疗救治时,及时转介,由医院专业医生对精神心理问题学生及家庭提供诊疗救治服务。
  三、关于建议以东莞市卫健局牵头,联合东莞市教育局及东莞市妇联,建立“家、校、医”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与危机干预中心的问题。
  在建立“家、校、医”心理健康促进与危机干预服务中,市卫健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及其他部门各有工作侧重。
  目前,市第七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东华医院、康华医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市东部中心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康复医院、厚街医院、横沥医院、石碣医院、怡心园医院等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设有精神(心理)科门诊。达到每个片区均有医疗机构资源服务, 包含心理评估、心理治疗等。其中, 有住院服务的有三家, 分别为市第七人民医院、东华医院和怡心园医院。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均开设儿童心理行为治疗门诊。2021年7月,市卫健局成立市级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干预技术指导工作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干预技术指导工作,组建市、镇两级专家团队,落实日常指导工作,提供精神专科医疗技术支撑,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培训,为各镇街(园区)开展心理援助和干预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意见。同时,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教育部门组建一支高危学生个案管理团队,对高危学生开展心理干预。2021年共转介高危学生信息17例,完成7例高危学生个案管理,有效处置率达100。在今年6月, 市卫健局与市公安局共同牵头, 指导各镇街已组建由卫健、公安、教育、民政等部门为主的跨部门联合应急处置队, 完善有关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线下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另外,市卫健局还配合教育部门共同建立镇街心理医生与镇街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挂钩制度。各镇街卫健部门协调本辖区精神科执业医师定期到所在镇街开展学生心理危机筛查、评估和干预工作。另外,为更好地推动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市精神卫生中心每年均定期开展短期东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去年,全市各中小学共48名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
  在财政方面,我市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人均标准为每年82.5元,按常住人口约1046.67万人测算,我市各级财政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8.64亿元。2022年安排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中心建设及运营经费1151.18万元,用于建设我市心理关爱免费热线,为困难群众及时提供专业、高效的情绪疏导和心理干预服务。
  接下来,市卫健局将继续派出精神卫生专家与中小学心理教师组成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团队,针对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进校园、进家庭宣传活动,科普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传授心理问题预防、识别和应对技巧,提高精神疾病的识别能力。为学校开展学生心理筛查服务及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供技术指导, 建立有关监测和干预标准,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其数据进行科学评估。
  市教育局也将持续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联动。在2022-2025年,市教育局将全面建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届时,将全面建成由妇联、民政、关工委、教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全面建成由政法、公安、医疗机构、卫健、团委等部门联动的重点情况监管和通报制度。同时,我局和市卫健还会牵头建立危机响应联动机制、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倒查工作机制。
  感谢您的提案和关注,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助力。


办理单位 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妇联,财政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