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390)关于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建立健全智慧检测管理体系的建议
内    容:
  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管理水平,是新时期环境治理的新要求。东莞作为一个人口超千万、第二产业发达的特大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极其复杂。因此,依托大数据的检测管理系统,精确监督,科学决策,至关重要。

  2016年初,环境保护部印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强调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依托“数字政府”,东莞已建成了包含污染源自动监测、水务感知体系等一系列的环境自动监控信息化系统。

  从“世界工厂”到“湾区都市”,东莞正在建设高质量的城市品质,这就对生态环境的品质提出更高的需求,也对生态环境管理与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依托环境大数据技术的的应用,才能更好的构建先进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更好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    议:
  一、推动部门合作,建设生态环境数据的共享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标准基准与数据规范,统筹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消除数据孤岛。建立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环境数据中心,把时空大数据和环境大数据结合起来,在国土、监测、监察、应急、生态保护等各方面的数据都要与时空大数据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生态环境大数据。按照“大平台,大数据”的集约化模式,整合现有的生态环境网络系统,推动多元数据融合。
  二、进一步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感知监测网络。建立健全空气、地表水自动监测网、颗粒物组分自动监测设备,在石化生产区安装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仪;在城市重点区域安装污染物监测设备;完善大气光化学组分监测网等自动监控设备,全方位的监控大气,水等的污染物。目前全市共有38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基本上每个镇街一个,远不能满足大数据分析的需要。
  三、充分利用好东莞市大气复合污染超级监测站的强大功能及海量数据积累,推动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环境污染的基础性研究,尝试在数据脱敏脱密后,提供给有需要的科研机构、设备研发机构,便于长期跟踪研究大气污染的数据,为大气污染管控决策和污染过程应急处置,及制定全市精准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理论支撑。
  四、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实现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通过扶持一批产学研机构,参与到生态环境检测、治理工作中,增强企业研发能力,特别是对相关检测设备的研发能力,实现生态环境检测、修复、治理的产业升级,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引入第三方生态环保大数据专业服务团队,培植一批本土化的环境监测专业技术能力团队及相关科研机构、企业,形成本地的环境治理产学研力量。
提案者 虎门镇政协小组
部门答复

市生态环境局
虎门镇政协小组: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建立健全智慧检测管理体系的建议》(第20220390号)提案收悉。我局经研究,并综合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来,我局围绕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来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2021年,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大力支持下,“数字政府”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建设持续深入,助推我市如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取得“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良好开局。
  一、基本情况
  (一)完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已陆续出台了《东莞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试行)》《东莞市首席数据官制度实施方案》等文件,现正结合东莞实际研究制定《东莞市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实施方案》《东莞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等文件,逐步完善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规范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东莞已建立跨层级、跨部门数据共享通道,部署省政务大数据中心东莞分节点,实现国家、省、市之间跨层级的数据共享交换;市层面部门之间已依托市政务数据大脑打通跨部门数据共享通道。
  (二)持续推进跨部门数据互联互通,以大数据推动监管精准化。
  一是数据互联互通方面。目前市政务数据大脑实现74个单位344个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汇聚共享政务数据超300亿条,编制形成了5166个数据资源目录,其中涉及生态环境领域的接口有50个、数据库表目录123个,数据总量达7.24亿条。我局依托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平台,实现涉气、涉水等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达100多项,形成与省生态环境厅、市政数、住建、交警、气象等多部门数据协同调度使用,每天调度接收数据近30万条,已形成本地数据达130多亿条。二是数据融合方面。通过建设生态环境领域数据小脑,持续优化融合原有数据,形成有效数据后共享至市政务数据大脑。数据小脑已汇聚数据达27.5亿条,为下来的生态环境场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保障。三是污染源数据方面。结合排污单位行业属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等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市在线监控安装联网工作。截止到2021年底,全市共建成了13567家企业实现污染在线监控,已基本实现企业污染源产污、治污、排污等过程数据实时在线全覆盖。
  (三)初步建立环境一体化感知网络,实现环境污染溯源管控。
  根据本地污染排放来源,结合地理、气象、环境衍生等众多条件综合分析要求,建立健全我市新型生态环境溯源固定监测网络。我市目前已建成“46+2”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和“14+1”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网络,2021年新增大气微站314个,露天焚烧视频站4个,大气激光雷达2个,结合通过流动监测技术,无人机飞行监测、地面走航车走航监测,依靠平台的数值模型分析应用,以精准管控加强监督调度和生态环境保障应急工作,初步建立了环境一体化感知网络,实现环境质量的数字感知,为污染溯源提供有力依据。
  (四)深化“数字政府”生态环境领域信息化建设。
  一是信息化建设方面。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框架下,以建设生态环境三大污染防治攻坚平台(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为核心,“全业务覆盖、全终端全平台”接入方式,初步实现污染防治攻坚平台与指挥调度系统联动管控,污染防治的精准化、清单化管理。二是指挥作战方面。构建“市镇村企”四级指挥调度体系及“生态环境110”调度中心。连接全市市镇两级200多名执法人员、1200多名生态环境专管员、上万家排污企业,安排专职值守人员按时开展任务处置,2021年任务处理率92.83%。
  二、下一步计划
  2022年,我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围绕着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生态环境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要求,持续深化“数字政府”生态环境领域建设,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依据。
  (一)强化生态环境领域场景应用。
  结合全市数字政府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建设,围绕市生态环境局今年服务管理年、安全提升年、无废城市创建等专项工作,实现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精准化,提升生态环境管理能力。一是实现水环境污染溯源管控。以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手段,通过水环境污染防治平台与指挥调度系统联动管控,以拥有较为全面的监测微站覆盖的清溪厦坭区域为例,做好水环境污染防治平台污染溯源、管网健康、异常预警、重点排水户监控等场景应用;二是实现固体废物非现场监管。通过固体废物在线监控等手段记录和查询企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和贮存情况,实现固体废物流转过程非现场监管。
  (二)构建水质联防联控监测网络。
  继续健全和完善全市水质加密监测断面,加强水质监测一张网建设,对全市所有内河涌实施常态化监测,定期开展水质分析,防控水污染。结合智慧水务建设,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水质水量水位监测防控,加强重点排水户排水监控,形成从源头-过程-末端厂网河三级联防联控监测网络。
  (三)指导企业开展在线监控管理工作。
  组织编写在线监控核查规范,发挥市环保产业协会在线监控分会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资源,指导企业开展在线监控管理工作。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贵单位对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市生态环境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