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342)关于“加强我市斑马线安全管理,让交通出行更显“温度”的建议
内    容:
  斑马线是保护行人、降低事故风险的生命线,也是体现市民素质、展示城市良好形象的文明线。而我市行人“中国式过马路”仍然饱受诟病,其中主要原因当数漠视交通规则。在我市一些主要交通路口,斑马线上行人和非机动车混行,行人与行人、行人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之间无规则的相向而行,甚至乱抢乱冲,不仅降低了通行效率,甚至会酿造行人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尤其是现在快递和外卖小哥较多,经常抢红灯抄近路,是人行斑马线最大的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为营造“安全畅达、智慧高效、舒适宜人”出行环境,建议我市交管部门对斑马线加强安全管理,通过规则引导和斑马线改造,让安全、文明出行的交通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命脉,通过文明行路、文明骑车、文明驾驶展示我市市民守法、崇德、尚礼的良好形象。


建    议:
  根据不同路段的实际情况需要,采取不同方案。

  1.在人流量大的路口,斑马线分出左右两道,并用箭头标识出行进方向,通过规则来引导市民“靠右行”,加速通行效率,减少市民过马路的随意性。

  2.在车流、人流量大的交通主干道交叉路口,实行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分流。非机动车道引导线在人行横道旁边,用两条平行虚线划分开来,为通过路口的非机动车“开通”了一条“安全通道”,从而避免行人与非机动车抢道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3.在斑马线两端的行人、非机动车候灯处的地面上,设置与信号灯同色同步灯带,避免行人、非机动车误抢红灯。“地面红绿灯”对现在的“低头族”们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对出行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

  4.对双向车道有足够宽度的隔离带,可设置“Z”字形斑马线。通过设置隔离设施,让行人或非机动车在斑马线上的行进轨迹由直线变为Z字形。行人与非机动车通过Z字形斑马线时需要绕行,绕行能让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速度降下来。降速的目的是为了迟缓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的时间,让机动车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注意到需要横穿道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据杭州市交警支队秩序处设施科科长范强介绍,去年,杭州发生在路段中间斑马线(非路口)上的事故,共造成20人死亡。杭州Z字形斑马线的设置,大幅增加机动车安全视角,有效解决了“鬼探头”等难题,减少了路段中间斑马线上的事故,赢来一片点赞声。目前,杭州杭州市设置的Z字形斑马线总数已达400余个。

  5.在车流、人流量大的路口,对斑马线进行升级改造,设置智慧斑马线。目前哈尔滨、佛山等地运用了智慧斑马线技术。智慧斑马线采用“物联网+智能传感”技术,集语音播报、闪烁道灯、高亮屏显于一体,双向提醒着来往车辆、行人注意交通安全。语音提示系统对行人过街起到提示作用,可使过街行人更加集中注意力,提高过街效率,对硬闯红灯的行人,会第一时间用定向扩音器发出“您已红灯越线,请退回等待” 等提示用语,对不顾劝阻硬闯信号灯者,系统自动抓拍其违法照片;主动发光交通标志取代传统的人行指示标牌,在夜间、阴雨天、雾霾天等视线受影响的时候,交通信息传递得更加准确,可提示过往车辆礼让行人减速慢行。有效减少因恶劣天气、光照不足以及驾驶员缺乏足够警觉等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智能斑马线不仅有效提高斑马线人、车通行效率,为城市市容和文明建设也带来新亮点。“智慧斑马线”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一条智能的安全线。

  斑马线管理看起来是小事,但在群众看来却与自己息息相关。这些细节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体验和感受,也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一座城市能否将群众关注的细节当成正事乃至大事来办,体现着城市的温度。东莞进入“双万”城市,现代化治理需求越来越高,也愈加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提案者 陈莉
部门答复

交警支队
陈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斑马线安全管理,让交通出行更显“温度”的建议》(第20220342号)收悉,现结合我支队相关职能,并综合市交通运输局的意见,答复如下:
  斑马线(即人行横道线)的作用为标示一定条件下准许行人横穿道路的路径,并警示机动车驾驶人注意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目前,国内斑马线按控制方式及所处位置可分为以下五种情况:1、设有人行横道信号灯的信号灯控制路口;2、未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的信号灯控制路口;3、无信号灯控制路口;4、设有人行横道信号灯及机动车信号灯的道路路段;5、未设信号灯的道路路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等有关规定,交通部门根据人行需求按照规定样式设置斑马线。近年来,为确保行人过街安全,全市交警部门开展了“礼让斑马线”专项行动,大力倡导机动车礼让行人,并对不礼让行为进行劝导、警告或者执法。一方面,在行人过街需求集中的路段按要求完善“礼让行人”的标志标线;另一方面,对不礼让行人的驾驶员进行处罚。2021年,全市交警共查处不礼让行人类交通违法行为9.4万宗,2022年1-4月已查处1.5万宗。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增加,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需求突显,班马线宽度不足及对向行人相互干扰等问题,影响了行人过街的体验感,再加上电动自行车的混行,更是造成险象环生。为推动交通综合治理,今年市交通部门编制了《东莞市道路品质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对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建设和维护制定了相应的标准,逐步完善我市慢行系统建设。交警部门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采用斑马线“靠右行”、声光提示、非机动车专用道等精细化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关于您提到设置“Z”字形斑马线的建议。根据《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第9.2.4条规定,当人行横道长度大于16m时,应在分隔带或道路中心线附近的人行横道处设置二次过街岛。“Z”字形斑马线依托二次过街安全岛,设置成错位人行横道线,强制行人转身面向来车方向,能有效提醒行人注意侧向来车,确保交通安全。目前,我市人行横道线建设优先采用错位式设计,如莞长路东城汽车站路段,在确认行人安全的同时,增加行人等候空间,提高了交通安全性。下来,交警部门将积极倡导,争取将错位式斑马线纳入正在编制的《东莞市道路品质提升详细设计导则》。
  关于“设置智慧斑马线”的建议。根据《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16)和《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人行横道要根据路段机动车、行人流量和交通安全情况进行设置。此前,我市交警部门会同交通部门在东莞大道黄旗路口、会展路口试点设置了智能人行信号灯。该信号灯具有语音提醒、文字提示、倒计时、二次过街等功能,能从语音、视觉等多角度进行提示,满足盲人、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2021年,市交通联席办在莞城罗沙路段试点建设了智能人行信号灯,路口配有智能感应设备,可检测路口等候过街行人的数量,并根据需求调整绿灯时长,同时在斑马线两侧设有引导灯,提醒低头族按规则通行,取得了良好效果。下来,交警部门将联合交通部门进行调研,逐步在适合的路段推广。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交警支队,交通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