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341)关于强化社会支持,将产后抑郁防治落到实处的建议
内    容:
  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发布。从生育、养育再到教育,配套完善的政策旨在解决绝大多数家庭的后顾之忧。而产后抑郁作为一种高发、频发的孕妇心理疾病问题越来越严峻,产妇携子跳楼自杀事件层出不穷。中国精神科医师协会2017年的统计,在我国有50%~70%的女性都会在生产后出现抑郁倾向,最终发展成产后抑郁症的几率约在10%~15%,三孩政策落地更是将女性生育健康推到台前。目前在产后抑郁防治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短板,主要存在宣传不到位,标准不统一,关注不对症,治疗不多元,疏解不接地,干预不持续等问题。

  一、宣传内容太过于学术,受众接收门槛较高,宣传针对的受众有偏差,因此无论产妇产前了解再多,一旦出现产后抑郁就很难自己走出来,而对产妇影响极大的长辈和丈夫等家人却对此知之甚少,这对家庭氛围依赖度较高的产后抑郁的康复是极其不利的。

  二、产后抑郁的诊断标准不统一,多依据各种症状自评量表如SCL- 90, SDS, EPDS等,由产妇自行填写表格,以相应的评分结果来判定是否患有产后抑郁。但实际中,仅凭量表评分的主观性太大,诊断尚缺乏客观指标,取样受产妇当时的情绪波动影响较大;其次是量表大多借鉴国外的量表,一方面针对性有待商榷,如上海长宁区中小学测试有大量“自杀”就是照搬国外量表的缘故;另一方面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如婆媳关系这个问题国内外的参考度是不一样的。

  三、治疗方式单一。目前对产后抑郁的常规治疗为药物治疗,缺乏心理治疗,国内外上市的各种抗抑郁药物是针对普通患者,由于产妇是特殊的群体,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的背景下,产妇及家庭出于哺乳的考虑往往会弃用抗抑郁药,用药依从性有待考证。

  四、疏解不接地、干预不持续主要体现在面对疑似产后抑郁产妇的干预和疏解往往是泛泛而谈,一方面缺乏专业医护人员的跟进,对产妇的心理干预是被动式的,有来求助才能进行干预,没来的就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干预不持续,没有长效的跟踪机制。


建    议:
  一、加大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妇联、社区卫生站、产前课程、心理热线等宣传基地,开设产后抑郁防治专门渠道,用好互联网+模式的功能。利用好社交平台对抑郁及产后康复方面的知识进行发送,重点面向产妇家庭成员,开设类似“产妇家属学校”的课程,调整宣传方向和形式,有针对性地,重点突出地用浅显易懂、指向明确地将产后抑郁的成因、症状、危害性向产妇家庭成员宣传到位,一方面有备无患、及时发现,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温馨有爱家庭氛围的营造减少产后抑郁的产生。同时倾听产妇主诉,对咨询进行回应,评估情绪状况上报专业心理医师处理。

  二、成立专项专家工作小组,组织相关领域(精神科、产科等)专家,通过调研、分析研究,统一制定一套针对东莞城市人口实际的识别产后抑郁症的评估量表或系统,及时发现患者。同时组织专家制定适合的产后抑郁症诊疗方案,规范诊断和药物、心理治疗手段,并推广到部分医院并完善转诊机制。

  三、充分利用妇联、社区卫生站、医院心理治疗部门进行随访跟进,以心理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开展产后抑郁的防治。针对孕妇及产妇家属,在产前1个月开始定期随访家属,进行照顾技巧健康宣教,使其认识到产后抑郁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使其良好履行照顾职责,告知家属观察和评估孕妇或产妇是否存在抑郁情绪,及时通知责任专业医师寻求干预方法,帮助产妇建立良好的心态。

  四、加大妇女产后抑郁类防治经费的投入,以市妇联牵头,联合财政、民政等部门沟通商议,以政府购买形式,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资源,为有需要的产妇、家属提供免费咨询、干预服务。
提案者 熊华
部门答复

市卫生健康局
熊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社会支持,将产后抑郁防治落到实处的建议》(市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代表建议第20220341号)收悉。感谢您对孕产期保健相关政策的关心,您提出的防治产后抑郁的四点建议,对我市孕产妇防治产后抑郁、安全渡过特殊时期很有帮助。现根据我局职能答复如下:
  产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情绪、智力、行为的发展,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除了生理因素之外,研究表明婚姻缺乏支持、夫妻关系不融洽以及婆媳关系是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最大危险因素,因此,社会因素是造成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有无有效社会、家庭的支持在产后一年内对孕产妇死亡率和产后抑郁发病率起到关键的作用。产后抑郁问题值得全社会引起关注。目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舒心驿站,做好产后抑郁咨询
  加强心理咨询服务站点建设,注重强化心理健康服务,着力为产后妇女筑起心理防护墙。我市妇联已推动在10个镇街建成12个“舒心驿站”,链接具有国家专业心理服务资质且有实操能力的心理咨询师开展服务,组建一支由“妇工+社工+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形成了妇工管理、社工跟进、心理咨询师服务的工作模式,为产后妇女及其家庭提供专业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全市“舒心驿站”为包括孕产妇在内的妇女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心理咨询服务887次,跟进心理个案84宗,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讲座25场,团体辅导5场,义诊活动5次。
  各“舒心驿站”每周设定一天为面对面一对一心理咨询时间,并向社会公告。自成立以来,各“舒心驿站”每期基本预约满,深受欢迎和信任。另外,我们还提供互联网+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师线上解决心理困扰。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通过微课小助手授课软件,定期推出网络直播课程,方便市民通过网络链接参与专家直播课程。中堂镇通过对孕产妇进行服务评估问卷,电话回访等了解到需求后,与专业团队合作,结合孕产妇身心康复、家庭亲子照料及教育等4个主题设计了线上直播课程10节,为孕产妇及其家庭送上健康、生动的直播课程。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多元服务体系。“舒心驿站”提供“一站式”心理服务,融合社工个案、小组和社区活动的工作手法,开展群众性的现场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心理测评、案主个体辅导、小组辅导、危机应急服务和线上线下心理知识讲座等多元公益服务。
  二、多单位随访跟进,做实做细孕产妇服务
  我市70多家助产医院均开设“孕妇学校”,课程面向孕产妇和其家庭成员,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将产后抑郁的成因、症状、危害性向孕产妇和其家庭成员进行宣教,课程包括孕产期心理保健、准爸爸陪产技巧等。部分助产医院如市妇幼保健院等,开展孕产期妇女心理保健,孕妇在早孕建册的时候就进行焦虑和抑郁心理量表评估,发现有异常的情况,医务人员会进行心理疏导和音乐疗法,跟进孕期的产检情况。部分助产医院与市第七人民医院建立联络会诊机制,对妇产科等有诊疗需求的患者,提供会诊服务。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在产妇出院后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对产妇身体恢复情况、新生儿护理等方面进行宣教。我市助产医院在产妇产后四十二天回医院复查时,会对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进行检查。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的工作人员会对产妇进行产后焦虑和爱丁堡抑郁量表评估,如发现异常,医生会给予密切的关注和疏导,如产妇要求或者情况无好转,转诊至市第七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
  三、开设心理热线,提供专业心理援助和诊疗服务
  (一)规范开展诊疗服务
  目前,市第七人民医院是全市唯一公立精神专科医疗机构,为产后抑郁患者提供规范的门诊、住院诊疗服务,包括孕产妇精神心理问题评估、咨询、诊断治疗。临床诊疗过程中,心理评估量表作为临床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但并不作为诊断依据,在广泛人群的筛查中有一定参考价值。产后抑郁等精神障碍的诊断需由具备精神科执业范围的临床医师根据病史、精神专科检查、辅助检查综合做出。目前产后抑郁有规范的专业诊断标准,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心理、物理、康复等综合手段进行治疗。市七院除药物治疗外,还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个体或家庭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2021年门诊接诊产后抑郁患者17人次,住院收治1人次。
  (二)提供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及危机应急处置
  我市于2021年10月25日正式启动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0769-88881111,提供7*24小时心理援助服务。热线中心设在市第七人民医院,对原市卫生健康局的心理援助热线、原市教育局和团市委的青少年心理热线进行整合。市民来电的主要问题以子女教育、学习、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家庭、工作等为主,包括产后妇女因相关问题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倾向或自杀行为。针对自伤自杀等高危来电,及时通过热线开展心理疏导,每日进行回访,使每例高危来电人员得到有效干预,未出现自伤自杀行为。并且建立多部门联动心理危机应急处置机制,组建市、镇两级危机处置应急响应队伍, 由市镇两级公安、卫健、民政、人社、消防、工会、妇联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组成,对接收到的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大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开展精神心理知识宣传及线上心理评估
  一是组织精神科专家到医疗机构开展培训,讲授产妇产后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应对方法。二是运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多份与产后抑郁相关的宣传推文,倡导共同关注产后抑郁的心理问题,向广大居民普及产后抑郁的症状、识别及处理方法。三是创新宣传形式,制作题为《想哭的时候可以找我们呀》的长图漫画,并在莞香花开、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等微信公众号进行转载宣传,以产后抑郁的妇女通过拨打心理热线得到有效帮助为故事主线,积极引导有心理困扰的居民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四是制作“健康评估心理自测”小程序,运用“心理战疫”新媒体“这里不是鸡汤莞”进行宣传推广。小程序共设“健康评估”“认知训练”“放松训练”三个栏目,为广大居民提供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线上评估及自我疗愈的便捷渠道。自2022年1月1日开通以来,截至4月16日,在小程序进行心理评估达7215人次。
  四、加大妇女产后抑郁类防治经费的投入
  2022年,我市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人均标准为每年82.5元,按常住人口约1046.67万人测算,我市各级财政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8.64亿元。按上级有关要求,从2020年起新划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妇幼卫生等,投入经费人均每年将不少于9元,按此测算每年投入经费9420.03万元。另外,2022年安排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中心建设及运营经费1151.18万元,用于建设我市心理关爱免费热线,为困难群众及时提供专业、高效的情绪疏导和心理干预服务。我局将根据现行政策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资源,进一步提高妇女产后抑郁防治工作。
  在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持续关注孕产妇心理需求,主动对接心理咨询师和婚姻家庭咨询师资源,为孕产妇提供在线心理疏导和维权服务。及时推送孕产妇疫情防护知识、孕产妇产检、营养及锻炼等知识,回应孕产妇特殊群体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孕产妇度过焦虑期,提供专业的诊断治疗、产后康复护理,全力守护孕产妇身心健康,为其安全保驾护航。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办理单位 市卫生健康局,市妇联,财政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