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033)关于改善企业招用工难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需求增加,随之而来的“招工难、留工难”问题凸显,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我镇是东莞市制造业大镇,总体量排名全市前5名。据不完全统计,在我镇的规上制造业企业中,劳务派遣员工平均约占3成左右,部分企业占比更高,约占5成左右,且劳务派遣员工占比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主要问题有:

  (一)区域竞争激烈,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梯度转移,加之疫情影响下,一些大企业大集团纷纷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办厂,给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一些原先的劳务输出地政府也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政策帮扶,于是,很多原本在我镇务工的外来人员纷纷“打道回府”选择在家乡就近就业和创业,造成了劳动力的大量的回流。

  (二)劳务中介设立门槛较低,造成服务中介市场鱼龙混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劳务中介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出现恶意竞争、恶意抬价、虚假宣传等现象,一些劳务中介利用劳动力相对短缺的形势,炒作工人,使得用工成本偏离市场正常价格,加重了企业负担。

  (三)生活保障力度不足,外来员工缺乏归属感。一直以来,由于受思想观念、经济承受能力、社保资金转移接续难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外来员工缺乏安定感、归属感。企业因员工流动性大而缺乏投入积极性,员工因企业升迁机会少而频繁跳槽。
建    议:
  一是政府必须把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收益”发展模式转变,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经营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使企业真正走上依靠劳动者素质提升和科技创新的集约发展之路,从根本上减轻企业招工用工的压力。

  二是提高职工薪酬待遇。企业要建立员工工资增长基金和绩效增长挂钩机制,使企业在效益增加的情况下稳步提高员工收入。要改进职工薪酬计算方式,探索实行工龄工资,使其服务年限和工资增长相挂钩,降低流动性;要建立骨干员工股份激励机制,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住宿、餐厅、文化、体育等方面的设施和环境,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和及时调整职工工资,稳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足额、及时支付。

  三是让企业员工结合岗位需要边就业边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工伤事故、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还能使企业员工在学好技能、增长本领的同时,在人格上得到尊重、在素质上得到提升。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培训体系,整合培训资源,鼓励各类技能培训机构、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对农村和外来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技能。

  四是提升劳务中介开展商业服务的行业准入门槛,加强劳务中介用工规范监管,大力推动行业信用建设,依法建立劳务中介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对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的中介在媒体上公告,同时在一定期限内禁止在我市开展商业服务行为,建设高效规范、公平、良性竞争的劳务市场。

  五是从地方层面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劳务中介公司必须同制造业企业承担同等社会责任,诸如承担为员工购买五险一金,从而维护用工企业、劳动者权益,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用工竞争,保护制造业企业合法用工权益,降低企业用工风险。
提案者 梁伟光
部门答复

梁伟光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改善企业招用工难的建议》收悉。您分析指出当前招用工市场存在的有关现象和突出问题非常深入,提出有关措施建议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我局作为该提案的主办单位,经商市工信局、市教育局,现整理形成答复意见如下:
一、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拓宽用工招聘渠道,服务企业招工需求。一是开展“春风行动暨南粤春暖”招聘活动。今年春节后,全市举办40场“春风行动暨南粤春暖”线上招聘会,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公共就业用工服务,促进供求对接,帮助各类群众实现就业。线上招聘活动累计为企业发布20.84万个岗位需求,超过16万人次投递简历。二是线上平台发布岗位信息。在人社局官网、就业人才服务微信公众号、莞就业小程序、我莞你小程序、智联招聘网、智通人才网、i就业社区微信公众号、度才子APP等平台开设“春风行动”招聘专区发布岗位信息。三是开展“周四直播间”活动。共举办11场东莞云聘“周四直播间”,参与活动企业74家,招聘岗位2411个,需求人数8094人。其中到场参与直播企业27家,岗位192个,需求人数1420人,直播围观人数2.93万人;活动总简历投递3340份,其中直播过程中收到简历投递1965份。四是建立健全“就莞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市将在今年内建设33个镇街(园区)级和64个村(社区)级“就莞用”广场,提供现场招聘、用工建设指导以及求职登记、推荐就业、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推广使用“就莞用”码,企业可以扫码线上填报用工需求信息,人社部门依照“一天落实联系、两天落实对接、持续有效服务、实现效果销号”的及时响应机制提供针对性的用工服务。229家企业反馈用工需求,解决刚性用工需求4783人。五是举办校企合作洽谈会。以“云上对接+平台洽谈”的模式举办2022年东莞市(第十三届)校企合作洽谈会,持续推进产业链对接专业群,依托链群云对接,促成校企共成长,签订订单式培训、建立见习实习基地、吸纳毕业生就业等合作协作。截至5月25日,通过“平台洽谈”,共计442家院校和1443家企业入驻市人社局官网设置的校企网上展厅,开展校企洽谈和网络招聘活动,企业方提供6.5万个岗位信息,达成就业意向9936人次。
(二)推动规范发展,规范劳务派遣市场秩序。一是健全长效机制。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劳务派遣市场规范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六大方面十八条具体措施,涵盖源头规范、等级评定、服务引导、行业自律、从严执法和严格退出机制等,进一步推动我市劳务派遣市场规范发展。二是把严准入关口。2021年10月修订出台了《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的新设、变更、续期、注销等方面具体条件。截至2022年5月,全市获得行政许可派遣机构2574家,累计1260家劳务派遣单位注销退出,占比为29.94%。三是开展等级评定。出台《东莞市劳务派遣服务指导性规范》《东莞市劳务派遣单位等级划分与评定指导标准》,明确了劳务派遣单位的经营规范要求。拟定工作方案,对全市劳务派遣单位开展一次等级评定工作,通过充分发挥市场评价作用,倒逼和引导劳务派遣单位做大做强。四是严格执法检查。从2022年2月21日至5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共派出工作人员3333人次,巡查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计2038家次,派发宣传资料6189份,督促整改各类违法案件546件。五是宣讲政策法规。组织召开劳务派遣用工宣贯会,引导提升依法用工和合规经营意识,主动消除风险隐患。共1030家用工企业参加宣贯会,派发8895份宣传资料,回应诉求意见建议168条。
(三)开展工资宏观调控指导相关工作,优化分配格局。
一是开展2021年企业薪酬调查工作。调查对象是用工监测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战略性产业集群、“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企业中符合调查条件的企业,共有1400多家企业完成填报。二是开展企业人工成本监测工作。按季度对我市1800家省用工定点监测企业及82家省制造业人工成本监测试点企业,开展企业人工成本监测数据填报相关工作。编印2020年人工成本数据监测分析报告,引导企业合理调整人工成本。三是做好调整高温津贴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人社局网站、12345平台等方式强化宣传,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广泛了解并严格执行高温津贴标准,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四)多措并举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一是开展“项目制”技能培训。根据《东莞市“项目制”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培训项目聚焦我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以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为导向,指导各镇街制定“项目制”技能培训方案,进一步优化培训项目设置、实施流程、资金核拨要求等,促使培训更有重点性、针对性,为镇街发展培养更多技能人才。二是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支持企业与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单位合作,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方式,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工人,培养期限一般为1-2年,每人每年的补贴标准为5000元—8500元。三是实施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策。鼓励支持劳动者凭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等规定条件,可申请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其中对纳入我市紧缺急需(工种)目录且高级(三级)以上资格的,补贴标准适当上浮30%。今年以来共为94382人次核拨补贴9943.61万元。四是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培训阵地作用。以市技师学院为引领,不断提高技工院校办学质量、加强专业、师资、教研等方面建设,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加强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设立审批告知承诺制,促进机构健康发展,为广大劳动力提供优质培训资源。五是创新劳动人口学历和全面技能素质提升培训。依托“莞易学”平台,向广大市民提供免费的技能教育和素养教育内容,采取“面授+网络学习”、“公共学科+技能证”等方式开展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开设32个专业、452门课程,截至今年5月底,报名学习人数达35万多,毕业学员共3051人。印发《东莞市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制定《东莞市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明确对被认定为“东莞市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的可获得市财政50万元资金支持。
   二、下一步工作
(一)继续强化对企招工服务。继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为我市企业拓宽企业招聘渠道,大力发展线上招聘活动,根据疫情形势灵活开展线下招聘活动,借力优质网络平台协助企业发布岗位信息。同时指导企业加强新招聘人员入职健康管理,落实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二)继续推动规范市场秩序。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劳务派遣市场规范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劳务派遣市场规范发展。严格依法做好劳务派遣新设、变更、续期、注销。开展劳务派遣单位诚信等级评价机制,实施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定期公布经营异常名录,引导劳务派遣单位做优做强,加强合规经营意识,提升保障企业用工服务水平。
 (三)继续引导工资收入分配。定期发布工资指导价位、职业薪酬信息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引导企业建立完善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探索建立符合本地产业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导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薪酬激励机制,切实提升劳动者收入水平。

(四)继续推动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充实壮大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培训力量,大力开展“项目制”技能培训,继续落实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策,支持鼓励各行各业劳动者积极提升技能并享受培训补贴;组织开展2022年企业新型学徒制申报备案工作,指导做好新型学徒制培训,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继续依托“莞易学”平台开展学历教育、技能教育、素养教育,向广大市民提供免费学习内容。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7月7日

办理单位 市人社局,市工信局,教育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