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011)关于加大对公益组织人员和机构能力建设、专业水平提升支持力度的建议
  一、背景
  当下,东莞已进入GDP过万亿、人口过千万的双万新时代,人们对未来的期待更高,对品质生活的感受更敏感。这就给东莞市的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如何在常住人口多、户籍人口少,巧用社会力量,动员各界人士参与社会治理,共同构建和谐东莞,促进品质生活,就成了一个全社会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二、东莞公益组织的现状
  截至目前,全市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总数达到4694家,在全省位居第四,约占全省登记社会组织的6.4%。其中社会团体122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413家,基金会58家。
  我市社会组织基本覆盖各领域,社会组织体系基本完善,主要特点是工商经济领域社会组织较为成熟,公益慈善和社区服务领域社会组织发展较快。由于我市工商业发达的优势,全市行业协会和异地商会数量众多,力量较强。
  近年来,得益于《慈善法》的颁布和社会组织“两办意见”的出台,公益慈善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较快。全市现有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262家,其中公益组织152家、慈善组织110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社会组织3家。全市共有社区社会组织3466家,其中登记注册的89家,备案管理的3322家。
  对公益组织而言,一方面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次分配、积极推进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毫无疑问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另一方面,尽管公益组织发展较快,但普遍存在专业人才不够、募捐能力较弱、社会影响不大、规范管理欠缺的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建    议:
       三、加大公益组织机构与能力建设力度,切实提高专业水平的对策建议
  针对公益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当务之急在于加大公益组织机构与能力建设力度,切实提高专业水平。具体建议如下:
  1、构建公益项目和志愿服务项目评估平台。
  公益组织是建立在有效服务的公益项目之上的,而公益项目的落地执行涉及服务人群、服务方式、服务人员、服务周期、服务费用等各个方面。其中,服务人员、服务费用最为核心。因此,在对公益项目进行客观评估的过程中,确保专业人员提供社会需要的专业服务,保障有经费来源支撑至关重要。
  2、构建公益项目和志愿服务项目公共募捐平台。
  科创项目通过路演得到社会认同,从而获得政府资助和投资机构投资,进而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是一种通行的共享共赢的办法。
  借鉴科创项目的发展思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东莞公益项目公共募捐平台,让通过客观评估的公益项目能定期在平台上进行路演,组织公益组织、热心企业与社会各界人士、政府采购社会服务的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进行联动,并同步在线上发布,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培育东莞市的品牌公益活动,有效解决筹款难的关键问题,打造品牌公益活动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促进公益组织的良序发展。
  3、构建公益人才和志愿服务人才数据库,充分发挥人才一才多用的作用,有效解决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面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调整,要短期内迅速解决公益类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是有难度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一方面是专业人才不够的现实,另一方面是专业人才因为工作强度不够而隐形浪费的痛惜。
  因此,尽快构建公益类专业人才的大数据库,把大湾区内的各种公益人才全部纳入东莞公益人才库,供东莞公益组织在需要时沟通、选择,在双向同意的基础上人尽其用,共享共赢。
  4、构建公益人才和志愿服务培养平台。
  由市民政局等单位牵头,与东莞理工学院或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衔接,由相关院系对公益组织的法人负责人、秘书长等关键少数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对愿意从事公益事业的应届大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岗前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培训,把领导、从业人员的培训系统化、常态化、专业化,切实提高公益组织的专业水平。
提案者 王庆余
部门答复

王庆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公益组织人员和机构能力建设、专业水平提升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公益组织现状
截至目前,我市共登记公益类社会组织267家(社团11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16家、基金会39家),备案管理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772家。全市登记注册的公益类社会组织共募集资金9837.7万元,从业人员1168人。近年来,我市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势头良好,从2010年的5家增长到现在的267家,其中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11家,其服务领域涵盖爱心助学、助残抚孤、扶危济困、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品牌,如东莞市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东莞市莞香花青少年服务中心、东莞市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等,为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积极贡献力量。
二、主要工作情况
近年来,东莞民政部门完善多项扶持机制,促进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提升能力。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我市设立了市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东莞市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市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共为社会组织提供资助项目176个,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家风家训、社区文化、家事调解、环境保护等社区服务活动27个,总投入资助金额2981.799万元。市慈善会举办2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共投入710万元资助公益慈善项目69个。我市民政部门积极落实社会组织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自2017年开展该项工作以来,历年共认定139家(次)社会组织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并向社会公布。
二是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我市建立了社会组织创新服务基地,引导社会组织开展活动6086场、个案5345个、服务群众97.89万人次、动员志愿者4.66万人次,服务覆盖儿童与青少年、老年、残疾人、家庭、学校、医务、社区、司法等领域。2021年指导全市33个园区、镇街挂牌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实现镇级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场所100%覆盖,在全市114个村(社区)建立村级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点。全市各镇街、园区已100%成立登记了平安建设促进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等具有枢纽功能的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
三是加强公益类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市社会组织创新服务基地2021年举行了“东莞市社会组织人才培育基地”揭牌仪式,通过“精品课程”和“莞社学园”等项目,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的综合能力建设,进一步促进提升社会组织人才培育水平。近年来,累计开展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精品课程144场次,覆盖全市33个镇街(园区)3166家次社会组织12005人次。建立了社会组织专家智库,引入大湾区公益领域专家力量,为360家次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咨询服务;通过市社会组织总会搭建全省首个社会组织专属云上学习平台——“东莞市社会组织E堂好课”,动态推送社会组织线上培训资源,上线以来累计浏览量达2317次。搭建“社会组织+企业+高校”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助力社会组织吸纳人才,累计为我市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就业人才提供1799个就业岗位信息,招聘需求人数达17514人。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完善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做好市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跟踪督导,鼓励我市公益组织积极申报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打造更多优质公益品牌。推动构建市镇两级社区社会组织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各镇街因地制宜,通过镇街慈善会、公益基金会、镇街商协会、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社会组织发展资金,投入公益事业。
二是形成多层级公益组织发展平台。市级层面以市社会组织创新服务基地为载体,为公益类社会组织提供资源对接、教育培训、宣传展示等服务。镇街(园区)层面发挥镇级社会组织联合会(服务中心)、镇街慈善会、公益基金会的枢纽功能,为属地公益组织提供资源支持,发挥管理服务协调作用。社区层面依托社区居委会、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为社区公益组织提供活动场地等方面支持。
三是打造公益服务品牌。推动公益组织品牌建设,鼓励公益类社会组织参加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充分发挥公益组织在“五社联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公益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市民政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民政局
                                  2022年7月1日 

办理单位 民政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