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009)关于进一步构建良好技能生态,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升级版的建议
  为促进我市产业技能人才和产业同步发展,2018年,我市出台《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意见》,全面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目前已评选出“首席技师”400人,首批“莞邑工匠”10人,“技师工作站”102家,开发认定100个专项职业技能培训标准,我市的技能人才之都建设获得了良好开局。今年,我市将启动技能人才之都升级版,在确保企业需求、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方面,尚有有待优化的地方:

  一、适应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尚需完善。自国务院决定分步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以来,建立适应我市产业需求、企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和相关体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目前,我市的职业规范开发主要集中于专项职业能力开发,职业工种仅4项,对东莞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的开发尚显不足。

  二、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尚需加强。为弘扬工匠精神,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我市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但多集中于个人激励,对于高技能人才平台、整体环境的建设缺乏具体措施,比如:“首席技师”大多在岗位上默默工作,其工艺技巧与工匠精神亟需搭建平台进行传承;技师工作站的软硬件建设的持续投入缺乏具体激励措施,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对人才与技术的孵化功能。

  三、适应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规模尚需扩大。据统计,东莞有500多万的外来务工人员,超七成为制造业从业者,其技能素质与质量东莞建设密切相关。2021年,水乡片区管委会开展了“规上企业分等定级评价工作”,据专家现场交流,规上企业近90%缺工,技工缺口很大。现阶段受生活成本等因素,外来技术技能型人才吸引力颓势显现,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首的本土职业院校培养技工规模难以弥补人才缺口,二者叠加使得我市技能人才规模问题进一步凸显。

  
建    议:
  一、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标准,提供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参考。伴随国家陆续取消职业资格认证,各地政府均积极建立适应本地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评价规范和标准。我市需要进一步发挥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的作用,加快建立职业技能工种评价标准,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规范和人才评价参考,确保我市技能人才评价和奖补政策有规可依。

  二、建立多层次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供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目前,我市已针对高技能人才出台了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一系列激励政策。但企业不仅需要大师,更需要技工,因此,建议根据东莞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建立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现多层次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三、推行高技能人才项目化管理,确保我市人才效能的发挥。对于我市评定的“首席技师”、“莞邑工匠”和“技师工作站”等高技能人才和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目标化考核,促进高技能人才作用的发挥。“项目化管理”,就是以人才培养和生产工艺攻关为重点,设立“高技能人才专项课题”,给予经费支持,并要求企业至少1:1配套经费。通过项目建设,一方面,督促企业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另一方面,激励个人在名师带徒、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四、扩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的产业适应性。高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目前,我市仅有高职院校4所,年招生20000人左右,其中理工科招生人数仅占1/3,尚无法满足我市人才需求。因此,建议出台政策支持中高职院校对接产业需求,扩大公办中高职的招生规模,向民办中高职开设的相关专业按照招生人数提供人才补贴。此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产业学院,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提供保障。
提案者 黄文进
部门答复

黄文进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构建良好技能生态,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升级版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教育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我市历来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尤其是201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谋划部署推动下,我市立足产业基础和劳动者职业培训需求,率先启动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计划,创新出台实施“技能人才之都”1.0版政策体系。2022年优化升级出台实施“技能人才之都”2.0版1+8政策,形成了更加系统完备的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制度体系,率先创立生产性公益实训模式,首创“学习型工厂”教学,全省率先探索职业技能评价定级与晋级并行机制,率先探索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自主评价,开发110个技能培训标准规范,设立113个“技师工作站”,已完成各类学历技能素质提升培训164万人,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改革内参》采用,得到人社部副部长汤涛肯定批示,在全国宣传推广;技能人才“三化”培育模式获评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技能人才之都”成为在全省全国均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技能提升城市品牌、全市打造三项工程的重要载体,成为提升技能、促进就业的工作范例。今年优化升级出台“技能人才之都”2.0版1+8政策时,及时将您的宝贵建议融入到政策中,具体情况如下:

  一、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标准,提供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参考。一是健全技能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2021年组织开展12项专项能力考核,26889人通过考核获得证书,核拨459.992万元专项能力考核补贴。二是创新技能评价定级和晋级机制。2021年,成功探索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定级评价和晋级评价机制,制定印发《东莞市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指引》等三个指引,为全省提供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东莞方案”。创新运用专员、专家、专岗“三专”联合体工作模式,做到人社服务有专员、行业指导有专家、企业落实有专岗,精准指导服务企业推进等级认定工作。截至今年6月1日,先后指导339家企业机构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定级等系列工作,86299人取得技能等级证书。三是率先探索高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制。落实《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方案》(粤人社规〔2022〕5号)等文件精神,东莞在全省率先探索创新评价方式,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高技能人才,重点评价技能人才掌握必备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工程工艺技术难题、技术创造发明、技术推广应用、工程工艺项目设计、工艺流程标准开发等实际能力和业绩,突出市场评价,试点由用人单位、行业和专家等组成的评价委员会综合评审技师、高级技师,畅通技能人才成长渠道,积极建立技能人才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技能精湛、素质优良、基本满足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四是出台奖补企业激励政策。新出台《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东府〔2021〕71号)《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持续推进“三项工程”深化“技能人才之都”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22〕25号)《东莞市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奖补办法》(东人社发〔2022〕22号),对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进行资金奖励,全面推动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激发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认定的积极性,建立企业人才成长通道,计划到2025年底全市新增认定企业500家,每家最高可获35万元奖补。目前已奖励242间企业,共计1210万元。

  二、建立多层次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供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一是强化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师工作站)引领作用。出台实施《东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管理办法》,鼓励表现突出的高技能人才或能工巧匠依托有条件的行业、企业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搭建载体、以师带徒等方式大力培养技能人才和开展技术攻关,推进行业、企业技能人才聚集,赋能生产效能。到2025年底,全市新增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200个,每个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产出一批技能项目成果,对成效显著的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对获评省级、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励。二是促进公共技能实训扩容提质。政府投入建设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率先创立生产性实训模式;已认定13家分基地,形成“市高训中心+分基地”公益性实训体系,实训量和设备使用率居全国同类单位前列,运作模式被人社部向全国推广。新修订出台《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将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打造成为东莞战略性产业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示范单位、市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心和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训练基地。支持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成为东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单位,开展认定工作,发挥引领作用。优化“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分基地”高技能公共实训体系,新增认定一批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分基地,实现分基地总量达到20家,每年实现公益性实训20万人次,面向社会开展技能提升课程服务。分基地完成课程并通过验收的,根据课程情况分两类分别支付分基地课程费用每人1500元、2000元。三是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立足镇街特点和特色产业,已开展“一镇一品”培训超过67万人次,形成松山湖机器人等一批特色培训品牌。新出台《东莞市“项目制”技能培训实施方案》,以项目制开展培训,并给予培训单位补贴。培训项目将更贴合战略性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和镇街(园区)发展需求,技能培训补贴措施和力度将更符合各镇街(园区)、企业发展实际,到2025年底,全市开展各类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00万人次以上,其中项目制培训30万人次。四是全力打造“镇街技谷”。推动各园区、镇街加大技能提升投入,打造具有园区、镇街本地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平台和品牌,大力开展企业技能生态建设、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每个园区、镇街建设一个技能宣传阵地、每年至少开展一场镇级以上技能竞赛、建设至少一个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品牌的“三个一”工程,以技能人才集聚赋能产业发展,打造“技术进步、员工成长、产业集聚”的“镇街技谷”,推动“技能人才之都”建设在园区、镇街层面深度开展。目前,长安、虎门、寮步、横沥等镇街已创建各具特色的“镇街技谷”,其他镇街也在有序推动建设中。

  三、推行高技能人才项目化管理,确保我市人才效能的发挥。一是选树高技能人才并实行项目化培养。落实《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莞邑工匠”评定办法》,“莞邑工匠”采取个人带项目的形式申报,所带的项目内容包括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技能人才培养主要包括师带徒、职业培训、技能竞赛等;技术攻关主要包括生产设备改良、工艺改进、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等。“莞邑工匠”评定后,将于次年10月份对上年项目进行中期考核,于2年管理期满进行综合验收。“莞邑工匠”相关资助和奖励分三期拨付,于授予“莞邑工匠”称号后、中期考核合格后、管理期满综合验收合格后分别拨付10万元。对中期考核不合格且经责令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莞邑工匠”荣誉称号、收回证书并终止项目。目前我市已累计选树400名“首席技师”,每人每月享受市人民政府津贴1000元,连续享受3年;采取个人带项目的形式,已评定10名“莞邑工匠”,个人给予10万元奖励资金,项目给予20万元资金支持;全市共认定评定特色人才444名,其中高技能人才19名。二是实施“技师工作站”目标化考核制度。落实《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技师工作站设立管理办法》,技师工作站实行年度评估制度。技师工作站通过认定后,次年起至第三年,每年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第三年年度评估时进行建设期满验收,验收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技师工作站的补贴经费分3年平均拨付,分别于技师工作站成立后、次年年度评估合格后、第三年年度评估合格后拨付10万。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经责令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技师工作站资格,收回牌匾,停止发放政府补贴经费。目前已支持企业建立113个“技师工作站”,财政投入0.19亿元撬动社会资本累计投入2.7多亿元,促使建站单位技能人才每年普遍提升16.5%以上,带动企业完善技能培训体系,逐步成为企业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带动企业生产效能提升。其中,唯美陶瓷杨晓光工作站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三是强化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管理。新出台《东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管理办法》,该政策明确了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条件应具备“三有”,即有符合条件的技能大师、有保障运行的条件、有立项的项目。该政策明确了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包括“首席技师”、“莞邑工匠”等可作为领办人申请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时要求企业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能为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及场地、设备等必要工作条件,且申请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须携带相关技术攻关项目或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对成功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企业,配有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包括最高50万元的补助、奖励。技能大师工作室政策在鼓励企业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名师带徒作用,产出一批人才培养、技术攻关项目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四、扩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的产业适应性。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目前,全市有高职院校3所,在校生3.63万人;有中等职业学校20所,特殊学校附设中职班2个,高职院校附设中职部2个,在校生5.74万人;技工院校8所,在校生约3万人。全市职业院校共开设200多个专业,基本覆盖东莞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2021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共9468人,升学就业率达97.6%;中职毕业生共18270人,升学就业率达98.6%;技工院校毕业生8917人,升学就业率达98.5%。

  一是做强做大高等职业教育。1.扩大公办高职教育资源投入。2019年将东莞卫生学校整体并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二级学院,进一步提升学院办学规模。加快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大楼和附属幼儿园扩建工程建设,将100亩预留地粤港澳大湾区(东莞)先进制造产教融合园项目列入市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库。2.支持民办高职院校优化办学条件。引导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学资源。鼓励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加大校内实训基地投入和建设。3.扩大高职招生规模。支持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开展“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培养工作。做好高职院校扩招工作。

  二是持续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1.提升中职学校学位供给能力。启动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将6所公办中职学校纳入攻坚范围加快新建、改扩建,至2023年,全市将新增公办中职学校9000个。指导民办中职学校对照中职学校设置条件,通过改扩建或租赁校舍的方式提高生均建筑面积。2.打造与地区发展相适应的中职学校特色。围绕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一校一特色”原则,确定各中职学校的主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动态优化专业设置,2022年,共有14所中职学校和2个高职院校中职部调整专业设置,新增专业点31个,停办专业点7个。

  三是大力推进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1.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支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支持广东创新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广东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大力推进高水平中职学校创建工作,目前,我市共有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5个、立项单位2个。支持东莞市技师学院提质扩容,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技师学院,发挥标杆示范作用。目前,市技师学院已获评广东省1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建设单位之一、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职工教育职业培训先进集体、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加快推进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指导高职院校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本校的特色专业群,支持申报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被评为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和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11个专业群被评为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推进省“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截至2021年,共推荐3批23个专业申报省“双精准”示范专业。3.支持民办技工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新出台《东莞市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进技工教育提质扩容、提高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适配度;支持民办技工院校加强专业建设,在民办技工院校中遴选扶持一批符合“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的示范性专业,根据入选专业的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一、二、三年级学生数(招收高中阶段毕业生的高级工班及以上的学生数不纳入计算),按每人200元标准,每年给予院校示范性专业建设经费,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完善、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等与教学活动有关的项目。

  四是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加大产教融合扶持力度。制定《东莞市职业院校定点实习实训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东莞市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行动计(2021-2025年)》和《东莞市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支持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重点建设50个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市级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每个给予50万元经费支持,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2.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集团化办学、共建产业学院、学徒制试点、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持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认定定点实习实训基地,“十三五”期间,共认定定点实习实训基地102家。推进集团化办学,以专业为纽带,由职业院校牵头、联合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截至2021年,共组建9个以专业为纽带的职教集团。共建产业学院,推进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如,东莞理工学校分别与华为公司和广汽传祺共建华为鲲鹏产业学院和广汽传祺产业学院。东莞市技师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1315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8家、上市公司32家;开办校企双制冠名班134个、培养校企双制学生4300多名;建设19个学习型工厂。推动产学研结合,支持高职院校与镇街、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产业紧缺人才培养、教科研基地建设、科技项目合作等。扩大东莞市技师学院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提升技能人才培养适配度,探索与企业共建二级学院、产业学院,与园区、镇街共建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分校区。

  下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好《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持续推进“三项工程” 深化“技能人才之都”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22〕25号)及8份配套子政策,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深化技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引进或培养世界技能竞赛冠军至少1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40%,选树100名技能领军人才,建设2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500家,向社会提供1000门培训课程,推动100万人实现学历技能素质提升,高质量完成“三项工程”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劳动者凭技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努力将东莞建设成为技能人才的向往之城、成长之城、乐业之城和圆梦之城。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技能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7月5日

办理单位 市人社局,教育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