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40330)关于依托东莞理工学院和铁文文化交流中心建立东莞文化研究院,挖掘、保护和弘扬优秀文化,推动地方文化发展

  一、东莞铁文文化交流中心的海量东莞文化

  (一)东莞铁文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东莞市著名文史专家、市政协原常委、市政协文史委员张铁文(原名张俭东)及其家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开始收集文史、文物资料,特别是土改、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上许多人把许多珍贵的文物当作垃圾丢弃掉。几十年来,具有丰富的文史文物头脑的张铁文,通过捡拾、讨要、购买、交换、抄录、复制等多种手段,收集了数以百万计的各种文物资料,这些文物资料涵盖了东莞民俗民间风俗、东莞历代名人、东莞饮食文化、东莞木鱼书、东莞祠堂姓氏,以及女儿香、龙舟、灯具、服饰、茶艺、契证、渔具、陶瓷、钱币、农耕和文革文物等等。这些文物资料,基本上都是原物、原件,都是第一手资料,其时间跨度达到2000多年。例如他收集的各种契证文物资料,达到4000多份,全为原件,最早的契证是在明代,成了“中国契证收藏第一人”。又如,他搜集、整理、校注的《东莞木鱼书》,已整理出3集,150万字,并获得广东最高奖--鲁迅奖,入围国家山花奖。张铁文先生所收集的各种文物资料,可以设立18个博物馆(每馆均有文物1000件以上,可达到中等博物馆藏的水平)。

  (二)张铁文先生的儿媳、东莞理工学院中文系1999届毕业生霍小娟,人称“女才子”,在校读书期间任校报实习编辑2年,文字功夫和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的能力强。现在,张铁文将家藏的所有文物交给霍小娟打理。霍小娟现在是东莞铁文文化交流中心主任。

  (三)从我们得知的、了解的和掌握的东莞文化资源和文化储藏,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整理、研究、出版的文化方面的成果,还只是皮毛,不到三分之一,还有大量的文化宝藏等着我们去整理、探讨、研究和开发! 对张铁文、霍小娟所珍藏的海量文物资料,省、市有关部门和省内外多所高校曾多次登门,要求合作,共同开发,但都被一一婉谢。

  (四)现在,他们愿意并决定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成立东莞文化研究院,共同开发、研究东莞文化。这是确保东莞文化研究深入、系统、更接地气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东莞的需要

  东莞的经济建设在全国地市城市中名列前茅,但是在文化建设特别在对地方文化的保护、挖掘和研究,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创新上,与我市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形成了鲜明的落差。东莞文化急需挖掘、研究、传承创新。

  三、东莞理工学院人才、实力和责任

  高等院校一直是文化研究、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火车头、排头兵。现在,全国的重点名牌大学都建有中国文化研究院(中心、所),地方性大学也都建有与地方对接的文化研究机构,例如千年学府湖南大学就建有湖湘文化研究院,并在千年岳麓书院基础上成立了中国书院博物馆,在海内外影响巨大,成了驰名中外的国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东莞理工学院有条件、有能力、有人才可以承担东莞文化的搜集、整理、研究和发展的重任,把东莞文化研究院打造成一个出人才、出成果、出思想的一流的地方文化研究机构。

  市委书记徐建华在我校干部大会上,为我校“服务东莞、创新发展”出了很好的一招:“要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只要你一旦形成了自己的强项,可能你的影响力在‘单打’方面,在全省乃至全国有明显的竞争力。”

  东莞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同时在所有的文化领域、文化项目进行探讨和研究,只能选其优、选其特、选其我们掌握材料最多、研究得比较成熟、比较系统的领域里进行,只能在一个一个“单打”上,发挥优势、“短、平、快”地出成果、见效果。

  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已建校20年的东莞理工学院,其品牌、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等条件,可以确保把东莞文化研究院打造成有地方特色的一流的文化研究机构。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东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高水平崛起,文化是根本”、“必须有坚实的文化作为支撑”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为了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决策,挖掘、保护和弘扬地方优秀文化,推动地方文化传承和创新,结合东莞文化存量、增量及其特点和东莞理工学院的办学目标和任务,建议依托东莞理工学院和东莞铁文文化交流中心,建立东莞地方文化研究院。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成果丰硕的文化建设大项目。

  成立东莞文化研究院,特别是在著名文史学者、收藏家张铁文,校友霍小娟掌握的海量的文物资料基础上创建的东莞名人博物馆、东莞民俗博物馆和东莞民间收藏藏,会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成果丰硕,影响巨大的文化项目。这3个馆可以在2年到3年内全部建好,对外开放,并形成规模和社会影响力。可以说,用2-3年时间走过其他地方建相类似文化场馆要用10年或20年时间所要走的路;

  (二)是一件“服务东莞、创新发展”、直接对接东莞、提高东莞软实力的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服务东莞、创新发展”是校党委根据省委、市委的指示精神确立的我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要主动地对接东莞,与东莞的企业、东莞的经济、文化相融合。当然,这种对接,既要有“量”上普遍的对接,才能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普遍的服务;更要有“质”上的典型的、重点的对接,才能在更高水平上为东莞高水平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建立东莞文化研究院,成立3个文化场馆,是高水平对接东莞、服务东莞的重要步骤;

  (三)是该校教学、科研的一个新平台、新基地。

  东莞名人博物馆、东莞民俗博物馆和岭南民间收藏馆的建立,肯定会成为该校教学、科研的一个新的平台、新的基地,这个平台和基地,将大大促进该校的人才培养,丰富该校的教学内容,方便学生的教学实习实用,又为该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将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的原素材、源动力;

  如果成立东莞文化研究院,并建立东莞名人博物馆、东莞民俗博物馆和岭南民间收藏馆,将为教学、科研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和基地。

  (四)是东莞一个颇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新文化景观。

  这“三馆”建在该校、松山湖,肯定会成为一个很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新的文化景观。上级领导来校视察、指导工作,会看这“三馆”;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三馆”会成为一个重要看点;另外,现在的旅游景点越来越重视打“文化牌”,有文化的旅游才能吸引游客长久不衰。我市的“三馆”,肯定会成为海内外游客旅游的一个重要“亮点”。

  办    法:

  成立东莞文化研究院,配聘4--5名研究人员,我们可以在3—5年时间内,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力作:出版10—15部东莞和岭南文化学术专著;创建3—4个东莞和岭南文化博物馆(如东莞名人博物馆、岭南民俗收藏馆、东莞饮食文化博物馆等);创办两个刊物《地方文化研究》(学术性)、《东莞名人》(综合性)。具体计划如下:

  一、出版一批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研究专著。

  围绕东莞地方文化,如东莞民俗、风俗、历史、地理、东莞名人、东莞社会等,组织专人进行挖掘、研究,争取每年正式出版东莞和岭南文化学术专著3-5部;

  二、创建2—3个东莞和岭南文化博物馆

  (一)建立东莞名人博物馆。

  从目前收集的自唐宋以来近万名东莞名人的图片、资料及实物中,挑选300-500位建立东莞名人博物馆。

  (二)建立东莞民俗博物馆。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莞民俗博物馆,内容包括:一、东莞民间风俗,包括饮食、婚嫁、丧礼、节庆;二、东莞祠堂姓氏大全;三、东莞木鱼书、民歌、咸水歌(张铁文先生搜集的各种木鱼书共达3000多册,是岭南乃至广东木鱼书最全面、最丰富的收藏者,他亦已整理出了《东莞民歌曲集成》和《沙田咸水歌集》);四、岭南契证。有2000多件明清时期以来,岭南、东莞民间的卖(买)儿卖(买)女,卖(买)田土、房屋的等各种契证,均为原件;五、龙舟风俗(东莞龙舟风俗独具特色。从新石器时代到改革开放初相关文物都有),等等。

  (三)建立岭南民间收藏馆。

  这是一个大型的民间收藏馆。这个馆将是一个内容多、品种广,极具权威和特色的民间收藏馆。收藏的品种有:1、钱币收藏(目前有1万多种从唐朝时期以来的各种钱币);2、茶具酒具收藏(有上万件岭南、东莞历代的各种茶具、酒具);3、灯具收藏(目前有1000多件岭南、东莞历代民间使用的各种灯具);4、服饰收藏(有明清以来岭南、东莞有代表性的各种服饰近千件);5、文革收藏(有东莞文革时期的各种资料,品种多,达到了应有尽有);6、岭南(东莞)小食大全(有1000多种岭南、东莞小食的资料);7、莞香收藏(有女儿香等数十种,均为东莞名产、历史贡品);8、民间陶瓷收藏(从汉代到二十世纪末都有);9、农耕农具收藏(1000年来的各种农耕农具、农用家具都有);10、毛泽东像章收藏(其品种、数量为全国第一)。

  三、创办两个刊物

  (一)《地方文化研究》(以东莞和岭南地方文化为主,兼顾省内外地方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性刊物);

  (二)《东莞名人》(以报道现代名人和历代名人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期刊)。

  

提案者 黎小艳
部门答复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140330号提案的答复

  黎小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东莞理工学院和铁文文化交流中心建立东莞文化研究院,挖掘、保护和弘扬优秀文化,推动地方文化发展》(提案第20140330号)收悉。您关心我市文化建设,对我市名人资源整合利用提出宝贵建议,为我市建设和发展文化事业拓宽了思路,很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您建议依托东莞理工学院和铁文文化交流中心,建设东莞名人博物馆、东莞民俗博物馆和岭南民间收藏馆,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构建优秀地方文化研究、展示、保护、挖掘、传承的平台,并带动高校的全面发展。

  为统筹整合好全市历史文化资源,经2012年7月12日召开的市政府十五届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在《关于启动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问题的复函》(东府办复〔2012〕388号)一文中明确指出“原则上不建设镇街博物馆,鼓励每个镇街集中扶持一个具有特色的民办博物馆”。 建议创新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及运营模式,充分挖掘激活民间资源,增强办馆活力。

  若东莞理工学院有建馆意向,我局将加强业务指导,组织市属博物馆派出陈列展览、文物保护、宣教讲解等专业人员对进行业务指导,提高办馆水平。

  


办理单位 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