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00298)关于加强基层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东莞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及各镇街高度重视文化艺术建设,依托丰富的岭南历史文化资源,持续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投入,每年均隆重举行丰富多彩的龙舟竞渡、醒狮艺术、麒麟艺术、粤曲粤剧、花街花市等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关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对弘扬历史传承、增强城市认同、凝聚社区民心、构建和谐社区起到了积极作用。
      虽然我市基层社区文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组织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实际开展中往往受本土传统思维局限,加上底子薄、不均衡,已相对滞后于当前“湾区都市 品质东莞”发展定位需求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进程。特别是面对我市当前社区居民多元化人口结构以及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层社区文化建设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文化活动阵地缺乏。大部分社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受办公场地简陋、业务骨干配备等条件所限,对社区居民特别是外来人员群体真正开放使用不多。受经济利益驱使,部分社区室外文化休闲场地被改建为停车场,在居民区开展活动又常被投诉噪音扰民或被驱赶,场地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二是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单一。部分镇街及社区本身对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缺乏足够扶持,社区文艺骨干队伍较少,专项活动经费紧缺,工作积极性不高。除有时省市及镇街开展送文化下社区等专场活动外,平时以群众自发的广场舞等娱乐体育健身居多,由社区日常开展文化活动数量少、内容形式陈旧,往往集中于祠堂等场所,仅满足少数本地中老年以及少数退休演艺人员群体需求,缺乏生机活力。三是社区群众参与度不足。很多群众特别是新莞人群体对居住的社区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主动了解并积极参加的热情不足。参与群体也普遍以老年人偏多,中青年偏少。另外,各类艺术协会、艺术团体、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日常文化活动也较少。

建    议:
       一是强化社区文化基础建设。建议市、镇街要进一步完善基层社区文化建设规划,积极整合文化、教育、宣传、规划、城建等部门资源开展业务指导,针对本地居民、外来群体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加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社区公共设施场所建设和对外开放,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舒适的场地,实现社区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在2018年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建设成果。
       二是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建议镇街文化部门加强社区文化活动日常指导,定期组织开展社区文化业务骨干的专题培训和加大社会组织培育,依托现有平台资源帮助社区物建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社区也主动对接属地学校、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将相关单位文化骨干融入社区文化兼职队伍,为常态化活动组织开展打下基础。
       三是充分发动社会资源参与。创新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艺术协会、艺术团体、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常态化参与基层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全面搭建基层文化交流平台,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各方联动。
       四是组织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在市、镇街每年开展送文化进社区等专场活动基础上,要继续加强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特色文化活动的扶持,帮助打造社区文化活动特色“名片”,提高影响力。同时,结合东莞“外来人口”、“陌生人”城市特点和贴近社区群体多样化文化需求,进一步丰富日常活动载体、内容和形式,通过开展书画、歌舞、曲艺、粤曲粤剧到健康讲座、花街灯会、敬老节等各类喜闻乐观的活动,让更多社区群众从观看热闹到感到兴趣到主动参与,真正融入到居住社区生活中。


提案者 张莹
部门答复

张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围绕市委市政府“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部署和价值追求,认真谋划,稳步推进,进一步完善体系、提升品质、普惠基层,努力加大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加强基层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具体情况如下: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基层文化阵地
一是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自2016年起我局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加强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切实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促进本外人口融合的载体作用,坚持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并重,以扩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按照中央和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工作部署,目前已实现全市全覆盖,为基层社区群众提供就近、便捷、多元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二是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充分发挥市文化馆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构建了市、镇、村的“总馆-分馆-支馆”三级网络体系,各级场馆同步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服务,通过镇、村服务网络体系,群众就近就能享受到均等、优质的文化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文化馆镇街分馆24个,社会分馆1个、共享文化馆6个,有效改善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三是完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在实现全市镇(街)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村(社区)图书室纳入全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2019年全市新建50个村(社区)图书馆服务点并纳入全市图书馆总分馆系统,破解基层图书阅览室设备老化、图书陈旧、使用率低等问题。联合社会企业、单位共建的16家绘本馆开展儿童绘本阅读,满足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拓展公共文化空间,鼓励咖啡店、书店、文创空间等不同社会力量,配备基础阅读设备,为市民提供环境优雅的阅读服务,2019年新建8个城市阅读驿站。
二、发展基层文化服务队伍,提升文化服务品质
一是建立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推动文化管理员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出台《东莞市文化管理员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聘用、管理、培训、激励机制,为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保障,目前全市已有600多名文化管理员扎根基层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扶持培育文艺社团开展公益演出,据统计,仅业余粤剧团队(曲艺社)我市就有390个,是省内业余粤剧团队(曲艺社)数量最多的城市。
二是广泛开展基层队伍人才培训,评选先进典型。实施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之文化专干培训班、总分馆业务和数字化推广专题培训班,以讲座授课、互动交流的形式,邀请市文化馆及镇街优秀文艺工作者作分享指导,交流基层文化建设实践经验,提高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能力素养与服务水平,2019年举办文化管理员及文化志愿者骨干培训和技能培训班14场,有1600多人次参加培训。同时开展十佳文艺团队、十佳文化能人、十佳文化管理员评选,激励基层文化工作者。
三是打造有东莞特色的文化志愿者品牌。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文化志愿服务,举办系列志愿者品牌活动,目前我市拥有文化志愿者服务组织及社团375个,注册文化志愿者4.1万人,打造了“东莞市民大舞台”品牌项目,拥有各镇(街)、各公益文化场馆服务队(点)384个,服务项目1.6万个,2019年先后举办34期演出活动,受惠人群近7万人。
三、促进基层文化配送培育,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一是推进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东莞市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自2017年启动,每年持续开展学、演、展、诵、谈五大类艺术普及服务项目,推进培训、演出、展览、讲座等文化惠民活动进村(社区)、进企业园区,通过公开招标、服务外包、补助等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从财政专项资金安排近千万元,广泛向社会采购公益文艺培训、文艺精品演出等活动,实现每年安排配送到基层的文艺培训1000多场次,在基层文化广场等举办文艺演出200至300场,推动公共文化活动向基层下沉,而且所有培训、演出活动市民均免费参加,保障了基层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
二是实施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配合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安排,依托全市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及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工作成效,自2019年启动实施了“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在全市选取100个文化示范村(社区),着力培育村(社区)特色文化、塑造村(社区)文化品牌、丰富村(社区)文化内涵,包括推荐评选百村十佳“活动品牌”、推送优秀传统文化进百村、艺术普及进百村,举办我要上“村”晚交流展演活动等,逐步将100个村(社区)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示范,为全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拓宽基层文化供给渠道,丰富本土文化力量,推动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四、推进线上公共文化服务,拓宽基层社区参与渠道
依托东莞市创建全国第一批数字文化馆试点的契机,创新公共文化数字服务方式,搭建“文化莞家”线上平台和“南方+云上文化馆”,将文化馆业务服务线上化,并借助媒体力量加强服务信息宣传推广力度。东莞市民群众只需一台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全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在线进行文化艺术学习和欣赏,服务参与的便捷度大大提高。据统计,2019年全年“文化莞家”平台页面浏览量347.5万次,发布活动、培训预告共2461场,群众订票超过6万张,提供在线报名学位2.2万余个,开展在线直播42场,在线观看人次达231万人次。2020年受疫情影响,“粤韵金声”上半年暂停演出,通过创新“粤韵金声”推广模式,利用“莞邑粤韵”公众号平台将“粤韵金声”演出拓展至“线上”,并且在演出视频中添加曲词、字幕,方便外来人口观看,拉近与广大网友的距离,吸引青少年群体关注、了解粤剧曲艺文化。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对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即将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指标,调整完善我市镇(街)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升级完善我市镇(街)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网络数据平台。强化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结果的运用,作为我市了解、监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参考和政策制定、项目安排及资金分配的依据。加强考核镇(街)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补齐人均公共文化支出短板。
二是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继续深入实施“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推动基层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服务效能、活跃文化氛围、丰富活动策划。提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档次和水平,试点在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较好的镇街开展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共建共享。
三是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进度,2020年底完成实现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村(社区)文化支馆建设全覆盖。完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继续推进村(社区)图书馆服务联网共建,纳入全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整合资源打造智慧文化项目,建立“云上”图书馆、文化馆。
四是实施品牌文体活动打造工程。深化全民艺术普及、全民健身、全民阅读、全域旅游等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基层形成“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季季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文化活动格局。根据东莞人口结构特点,积极搭建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的文体活动交流展示平台,继续办好“同饮一江水——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东莞产业工人新春歌会”、东莞打工文学、打工歌曲创作基地等。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