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00156)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缓解我市普高学位压力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前景。

  《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到,广东要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东莞持续围绕大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不断发力,以实施“十百千万百万”工程为重点打造“技能人才之都”。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 。《东莞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提出,我市普通高中计划招收2.7万人,中职学校计划招收2.5万人(包括省中专、技工学校和接收粤东西北地区初中毕业生生源),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录取比例约为5:5。目前,东莞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28所(含7所技工院校),其中公办中职13所,民办中职15所,全市中职学校在校生8.31万人。现有普通高中学校37所(含完全中学),其中公办普高24所,民办普高13所,在校生为6.77万人。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人口数据,预测我市户籍初三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到2025年将超过4.5万人。未来几年在东莞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录取率都将保持在50%左右。2020年预计全市有6万多名毕业生参加中考,高中阶段学校总计招生计划为53889人,其中普通高中28420人,占比52.74%;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25469人,占比47.26%。普高学位的不足引起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成为潜在社会不安定因素,虽然教育部门努力扩大高中招生名额,但教育设施的增长不能一蹴而就,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无疑是另一条成才之路。

  
建    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健全激励机制。在高中阶段将学生往普高和中职两个方向均衡分流,既是国家教育政策的大趋势,也更加符合学生个体实际的理性选择。经过多年发展,东莞职业教育综合实力已位居全省前列。相关部门对此要强化宣传,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中职教育各个方面进行广泛宣传,多角度展现中职教育的风采,多渠道多方式地大力宣传东莞市政府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相关政策,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以及升学深造的情况,同时,政府要加强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规范和引导,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二、引导家长和学生逐步转变思想观念。学校在公共课和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可以邀请通过岗位成才的中职毕业生到校做报告,树立岗位成才榜样,引导学生及家长转变观念,树立社会分工不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平等观,增强做职校学生的光荣感与自信心。可在学生中提早进行职业规划的教育,也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走进中职校企合作的企业,现场感受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工人对工作、对岗位的那种执着追求精神。也可以请中职的老师到初中进行宣讲,特别是初三年级填写报考志愿前的说明会,要请中职老师到场对中职学校的招生和专业进行推介,建议考生和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客观评估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求学路径。

  三、完善中高职衔接培养。目前,我市中职毕业考入高职本科的渠道狭窄难度较大比率低, 这也是家长及学生最为关心的内容之一,建议我市继续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业院校的办学优势,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搭建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提升我市中职学校技能人才培养层次,缩短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周期。

  
提案者 王晓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