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00135)关于加强莞港澳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和路径的建议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人才流动与培养是关键。湾区教育资源和人才初具规模,但总量不足,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粤港澳湾区的人才流动尚有瓶颈的制约。深入分析莞港澳人才交流现状后,发现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莞港澳区域整体发展规划的对接和协调。大湾区人才流动,首要是实现交通互联互通,快速便捷。重大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需要协调,需要统一规划。

  (二)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建设的对接。港澳与东莞在企业登记、专业资格认证、税收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不同。政府需要制定政策,提供符合市场规则、国际惯例和企业需求的制度供给。港澳与东莞社会管理制度的差异,导致莞港澳的人员流动仍面临一些重大障碍。

  (三)职业资格差异是阻碍专业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莞港澳三地运作着不同的职业资格制度,在执业模式、执业范围、执业便利、执业标准以及行业管理等方面,各有不同规定,推进资格互认不仅难度较大,而且相关专业人士积极性也不高。

  (四)法规政策不同制约三地进行深度交流合作。目前,实际合作引进港澳先进证书课程以及师资力量时,在资金结算、签注等方面受到限制,影响莞港澳职业教育合作范围以及深度的进一步拓展。

  
建    议:
  (一)建议推动国家和省加快顶层政策设计
  1.加快推进职业资格互认。建议推动从省的层面尽快开展调研,摸清市场需求,加强与港澳在职业标准开发和评价合作,加快职业资格互认进度,推出更多港澳专业人才到内地便利执业的措施。
  2.加快研究签注放宽政策。建议推动国家和省加快签注政策改革,丰富内地赴港澳的“商务”签注类型,拓展“商务”签注涵盖的领域,重点研究放开教育培训、科技研发、创新创业、等类型的签注,简化申请门槛和程序。
  3.放宽职业培训机构设置条件。争取国家和省给予大湾区城市试点支持,允许自贸区之外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关于外资培训机构设置政策,鼓励港澳专业培训机构设立分支机构。
  (二)加快拓宽就业创业空间
  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松山湖落实港澳青年创业支持政策,协调滨海湾新区等镇街(园区)加快相应扶持政策的研究出台。
  5.加强就业岗位推介。充分利用现有就业服务平台,调动企业、协会等资源力量,收集就业创业岗位,推介给港澳青年,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莞就业。
  6.加强创业平台建设。支持松山湖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滨海湾新区等建设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加快港澳资源集聚。
  7.优化创业配套服务。完善港澳青年创业服务体系,从资源对接、企业注册、成果转化、金融投资、管理咨询等方面,构建 “一站式”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创业生态。
  8.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强莞港澳三地双创资源对接,筹划举办一批港澳青年创业活动,调动香港商会、协会、同乡会等力量参与,增强活动影响力。
  (三)加快提升港澳人才吸引力
  9.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动跨城市公共服务衔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快交通线网优化以及与高铁、地铁、口岸站点等接驳,切实提升交通服务品质。
  10.加快优化公共服务。全面梳理与港澳青年来莞就业创业密切相关的服务流程和政策安排,包括企业开办、金融服务、创业就业辅导、居住证申领、社保医疗、办公居住场所、子女入学等。
  11.打造港澳人才服务体系。强化粤港澳人才综合服务保障,实施东莞“优才卡”制度,为内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人才发放优才卡。
  (四)加快推进交流合作对接
  12.加快建立交流对接机制。建立完善与港澳的常态化沟通,尤其要利用省人社厅落实部省战略合作协议的契机,加快通过人社部建立与港澳有关部门的专项沟通渠道。
  13.加快粤港澳职业培训合作。利用港澳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等资源,共建校企合作培养平台,推动“校企双制”等模式培养。
  
提案者 民建市委会
部门答复

市轨道交通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东莞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建议第20200135号》收悉。结合我局工作职能,现提出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快速便捷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是我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基础,我市正在大力推进境内国铁、城际轨道及城市轨道的规划建设,加快实现湾区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
国铁及城际轨道方面,目前我市境内已开通运营广深铁路、京九铁路、广深港客专和莞惠城际,其中广深铁路、广深港客专均可直达香港;赣深客专建设全面深入推进,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新增连通长三角及赣州地区、珠江东西两岸的快速通道;穗莞深城际已开通运营,佛莞城际建设正加快推进,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络主骨架逐步形成;此外,根据省发展改革委正在组织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我市境内还将规划建设广深第二高铁、中南虎城际中山至塘厦(赣深高铁南沙支线)、深惠城际、莞龙城际、常龙城际、深莞增城际、佛山经芳村鱼珠至东莞城际等线路,并在广深第二高铁设置东莞枢纽始发主站,形成沟通对接湾区核心城市及主要节点城市、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的高快速铁路网络。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目前2号线一、二期已开通运营,1号线一期建设正在加快推进,2号线三期、3号线一期正在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其他莞穗、莞深对接通道衔接方案正在加快研究。同时,为加强与广州、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形成与两大湾区核心城市多处对接通道,实现区域轨道交通的无缝衔接,计划将1号线(对接广州5号线及25号线)、6号线(对接广州27号线)、10号线(对接广州22号线)、13号线(对接广州3号线)、1号线(对接深圳6号线支线)、1号线支线(对接深圳22号线、4号线)、2号线三期(对接深圳20号线)、3号线支线(对接深圳11号线)、5号线(对接深圳13号线)、深圳10号线东延段等纳入调整范围。

下来,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的谋划,加强与湾区主要城市的沟通对接,加快相关轨道项目的规划建设,推动我市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交通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政府督查室转来民建市委会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莞港澳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和路径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根据我局职能,提供会办意见如下:
  一、公交行业基本概况
  我市自2014年开始经过两轮公交资源整合后,目前已建立五大公交运营片区(城区、滨海湾、松山湖、东部、水乡),并形成了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公交运营体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公交企业6家【国有全资的有1家(东莞巴士公司,含直属的东部分公司),由东莞巴士国有控股的有4家(城巴公司、小巴公司、滨海湾公交公司、松山湖公交公司),由市交投集团国有参股的有1家(水乡新城公汽)】。公交线路461条(含13条学生专线),其中,接驳轨道交通2号线的有141条(含4条学生专线),接驳穗莞深城轨、莞惠城轨的分别有81条、40条;开通的跨市公交线路共有19条(其中广州的8条,深圳的6条,惠州的5条),部分线路可直达毗邻市地铁站。公交车6330辆,公交车纯电动化率达100%。
  二、近期公交工作主要情况
  (一)开展公交线网优化研究方面
  针对我市常规公交服务存在的线网整体重复系数高、线路对次支路的纵深覆盖不足,部分区域的轨道接驳服务仍较为薄弱等问题,2019年8月,我局正式启动《东莞市中心城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案研究》(下称《线网方案》)编制工作(研究范围包括东城街道、南城街道、莞城街道、万江街道、高埗镇、石碣镇),委托编制单位按照“数据支撑、统筹优化、提质增效”的总体工作思路,在整合手机推送数据、公交 IC 卡、GPS 数据、车载客流检测数据和 POI 数据等多源公交大数据基础上,识别出了“五横四纵”共9条公交主通道(其中:“五横”是指莞穗路-可园路、罗沙路-东纵路-莞樟路、八达路-东城路-东昇路、金鳌路-宏远路-三元路-长泰路、鸿福大桥-鸿福西路-鸿福路-鸿福东路-八一路;“四纵”是指学院路-莞龙路-榴花路、莞太路-运河东路、万道路、宏图路-元美路-胜和路),提出了2020至2022年的中心城区线网优化方案,结合公交专用道的规划建设,通过线路新增、调整(包括截断、分拆、延伸、取消)、加密班次等措施,打造一批贯穿性及放射性骨干线路、大站快车线路,优化调整一批通道低效线路、轨道接驳线路,新增一批盲区覆盖线路,更好地满足市民公交出行需求。目前,《线网方案》在前期征求意见基础上已基本完成修改,近期将进入报批阶段工作。此外,按照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的部署,我局已启动水乡片区线网优化研究工作,前期已按程序确定编制单位,目前正对片区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实地调研工作;松山湖功能区的线网优化规划方案的前期工作也正按计划推进中,将于近期确定中标服务单位
  (二)完善公交运营补贴政策方面
  我市于2014年启动第一轮公交资源整合,并于2016年、2017年、2018年,对东莞巴士等4家公交企业实施政府购买公交服务模式。今年,我局将完成《东莞市公共交通运营补贴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下称《补贴方案》),由原来的成本规制补贴模式,调整为固定成本补贴和客流补贴挂钩相结合的补贴模式,充分发挥政府补贴的指挥棒作用,兼顾公交的公益属性与市场属性,进一步激发公交企业主动增收节支、提升效率的积极性,推动优化公交资源配置。目前,《补贴方案》的中期成果初稿已征求有关部门和各镇街意见,编制单位正结合收集意见对《补贴方案》进行修改,下来将对《补贴方案》再次征求意见。
  (三)规划建设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方面
  《东莞市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专项规划》(下称《专用道方案》)已报市政府同意,下来将分两期建设,其中,2020年底前完成首期62.5公里建设。根据《专用道方案》,专用道主要分布在东莞大道、东城中路、莞穗路、莞太路、四环路、八一路、莞樟路、旗峰路、东城路、东宝路、莞龙路、绿色路等中心城区主要路段,能较好地覆盖和匹配《线网方案》规划的9条公交主通道,将可为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助推线网优化成果落地见效,吸引更多市民选乘公交出行。


市台港澳事务局

市人社局:
  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00135号提案《关于加强莞港澳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和路径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结合我办工作实际,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是进一步优化现有创新创业平台的服务功能。藉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松山湖人才大厦被粤港两地政府授牌“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之机,积极协助松山湖人社分局加快完善基地建设,牵线港澳青年团体到该基地参观考察、了解情况。支持各有关单位和镇街通过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对各类“双创”平台加以引导,整合资源,努力实现“特色化定位、差异化发展、精准化服务”,全面推进全市莞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提质增效。
  二是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我市加博会、漫博会、智博会、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型活动,配合各主办单位做好我市营商环境、“双创”平台、优惠政策等方面的集约宣传,牵线港澳青年连接我市优势资源和商机。充分借助我市港资企业多、在港莞籍乡亲多、港澳莞籍社团多的资源优势,面向港澳地区做好我市创新创业政策的精准宣传。
  三是进一步健全莞港澳青年交流机制。在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机遇下,进一步畅通莞台港澳青年的交流合作渠道,及时推广我市“双创”优惠政策,加强与香港广东青年总会、香港东莞社团总会青年委员会、香港菁英会、香港青年协进会、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库、港隽动力青年协会等香港青年团体的沟通联系,支持和鼓励港澳青年来莞交流考察。积极挖掘各有关单位和镇街的工作资源,物色一批适合能体现我市社会、经济、产业、科技、创新、文化等独特优势的先进企业,制定一套适宜港澳青年参观的考察路线。落实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加深香港青年对我市经济社会和创业就业环境的认识,激发其来莞发展的信心。


公安局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020年市政协提案第20200135号《关于加强莞港澳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和路径的建议》收悉。在莞港澳交流合作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建设中,我局主要通过优化刻章服务,启用“互联网+公章”智慧新民生模式,进一步简化公章备案流程,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度。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实行“互联网+公章”智慧新民生模式
  2018年8月,我市全面启用广东省公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公章刻制备案,采用“互联网+公章”智慧新民生模式,进一步简化公章备案流程,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度。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四大突破:
  (一)网上办理,全流程无纸化。公章系统已实现与工商系统实时对接,自动获取企业登记信息,取代人工录入,无需填表,无需上传资料,大大地提升了办理效率,有效避免登记错误的风险。新办企业刻制公章,不再需要为提交资料而烦恼。
  (二)流程简化,只跑一次即可领到公章。以前的刻章、备案为两个分开的环节,群众至少要跑两个地点,先到刻章店刻章,再到公安机关备案,往返、排队耗时较多。在线刻章流程清晰、简单,由刻章店直接将章模等备案信息上传至公章系统,群众只需在领取公章的时候跑一次。
  (三)时间缩短,只需0.5个工作日。改革后的刻章备案,简化办理流程,从网上提交刻章信息到备案完成所需的时间,突破性地缩短至0.5个工作日,极大地提高了开办企业的便利度,有效惠及民生。
  (四)率先推行“公章刻制备案全城通办”制度。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营商环境改革工作部署,不断提升企业开办公章刻制备案便利度,我市率先在全省实施“公章刻制备案全城通办”制度,即开办企业可在我市(跨镇街)任何印章刻制企业办理公章刻制备案。
  二、谋划优化工作模式
  省公安厅已将开发省公章系统通用接口、推动与省邮政速递公司合作纳入今年升级拓展项目,待省公安厅完成升级后,我局将与市市场监管局、市政数局共同推动省公章系统与“粤商通”平台、东莞“银政通”企业开办全流程智能服务一体机的系统数据对接,实现企业在工商登记环节“一表填报”、自主选择公章制作单位以及公章邮政寄递“零见面”办理方式。


松山湖管委会

市人社局:
  关于民建市委会第20200135号提案《关于加强莞港澳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和路径的建议》收悉。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自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松山湖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着力推进“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下简称“基地”)的建设,目前,基地已入选全省首批10个“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松山湖被纳入全市9个“东莞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先行区”,累计引进66家港澳企业。
  一、持续加强完善支持政策
  2019年7月出台实施的《东莞松山湖推动港澳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涵盖了港澳人才创业就业、安家宜居、培训参展、企业发展成效、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按照港澳人才创新创业特点,针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精准施策,精准扶持。落户奖励申报工作全年受理。截至7月已受理妙智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等17家港澳企业成功申请港澳项目落户奖励,拨付资金240万元。受理14家港澳企业申请办公场地租金补贴、租住补贴、跨境交通补贴等补贴类型,资料处于初审拟补贴金额50万元。该项政策于2020年12月31日到期,计划根据政策实施情况进行政策修订。
  二、继续推进基地建设
  松山湖港澳双创基地以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线,按照“一中心多站点”的模式,统筹园区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港澳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松山湖港澳青年创业基地、松山湖高新技术众创空间、松山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Founders Space 松山湖国际创新中心、中科云智、林润智谷等一批园区港澳人才创新创业载体。统筹园区已有资源形成港澳项目集聚效应。
  建设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多功能厅,形成松山湖港澳青年双创基地明信片。多功能厅内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展示平台,展示与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精准匹配的技术专利、项目,促进港澳人才和技术与东莞产业创新的合作交流。截止7月份,已经邀请60件高质量的港澳科技成果入驻到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展示平台。
  三、加强专业服务队伍建设
  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第三方开展专业运营工作。一是加强政策辅导能力培训,基地于2020年6月23日组织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各服务平台进行政策培训,二是计划接下来推动各基地站点共享已有的法律法务、工商财税办理、投融资咨询、企业人事、企业管理等服务,三是持续开展企业创业管理等讲座培训活动,为创业团队的各项咨询提供多元化渠道。
  四、加强创新创业交流
  (一)港澳交流活动。2019年6月29日,举办松山湖港澳青年双创行活动,吸引了来自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一批港澳科技创新项目来松山湖展览展示,同时举办了粤港澳青年创业交流活动,超过200名来莞港澳的青年人才参与。2019年9月2日,举办“创业呢啲嘢,燃点湾区梦”莞港青年创业交流路演活动。邀请香港橙新闻,19名香港优质创业青年代表及投资人约65人进行交流、路演和项目对接;同月与澳门经济局共同举办巴葡科创企业东莞路演专场活动,吸引30名澳门籍青少年参加路演活动。组织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中小企业融通专业赛(华为专场)暨2019年创新松湖创业大赛香港分赛、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通过组织竞赛、讲座论坛、项目路演、参观考察等形式调动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积极性。
  (二)港澳项目路演会。2020年1月17日举办第一期港澳项目路演活动,打造精品港澳项目路演暨资源对接交流会。4月29日,受疫情影响基地采用“云路演”的新模式,将原本在线下举行的项目路演会改为在线上举行。邀请知名投资机构代表、行业专家、产业链相关企业负责人、媒体单位参加,对港澳项目进行云点评,为创业者赋能,通过技术创业者与知名专家的互动式交流对接,深化莞港澳产融合作。
  (三)推动创新交流。2020年松山湖港澳双创基地共开展四期线上科技Corner系列活动,以《疫情下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疫情挑战下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的硬核能力》、《新市场环境下,青年创业项目的融资机会》、《国产化浪潮下如何把握医疗器械新风口》为主题,线上线下相结合。
  (四)组织人才社群活动。3月13日,针对香港科技大学在校创业团队、同学、校友开展基地专场推介会,通过线上直播平台在线向香港科技大学的青年群体介绍了松山湖的产业环境、基地的运营规划以及优惠政策。6月23日端午节之际举办一场“粽情端午”的港澳企业人才交流活动,促进港澳人才企业的合作交流,打造浓厚的港澳人才社群氛围。
  (五)加强创新人才培训。举办了三场硬科技创业与新工科教育系列线上直播课程,由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创始人李泽湘教授、在孵企业云鲸创始人张峻彬、本末科技创始人张笛主讲。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主办的智能C端科创训练营已正式开营。


市人社局
民建市委会:
  贵委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莞港澳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和路径的建议》收悉,作为主办单位,我局主动加强与市委组织部、市台港澳事务局、市交通局、市轨道交通局、松山湖管委会等会办单位的沟通联系,现综合相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引领,推动莞港澳人才交流合作,吸引更多港澳人员来莞创新创业。
  (一)着力营造宜居宜业环境。一是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市委、市政府把参与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提出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定位和价值追求,深入推进“六大工程”,持续提升产业能级和城市品质,不断提高东莞对港澳人才和项目的吸引力。二是加快构建“一小时”生活圈。优化城市格局,加强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目前我市境内已开通运营广深铁路、京九铁路、广深港客专和莞惠城际,其中广深铁路、广深港客专均可直达香港。同时,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上,加强与广州、深圳等湾区主要城市的规划对接,为大湾区内人流、物流顺畅流通提供便利。三是加大港澳人员来莞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市政府高位推动,为港澳人员来莞就业创业提供“十环”服务,涉及人才政策、企业开办、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创业就业辅导、居住证申领、社保医疗、办公居住场所、子女入学、交流平台等10个方面的服务流程和政策安排,为港澳人员来莞就业创业提供明晰、便捷、高效的全流程服务。比如,出台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补贴政策;创业贷款贴息政策向港澳人员开放,最高额度提高至30万元,由财政全额贴息;“2.0版促进就业九条”相关政策,充分考虑港澳人员需求,同等享受政策。
  (二)推进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平台建设。一是推进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被列为首批十大“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之一。市政府出台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松山湖出台推动港澳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设立松山湖港澳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引进专业港澳项目转化服务团队,按照“一中心多站点”模式,统筹建设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已吸引59个港澳青年项目、86名港澳人才。疫情期间,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做好沟通对接和政策推介。二是加大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先行区的支持。在松山湖、莞城、虎门、东城、南城、厚街、长安、塘厦、常平等9个镇街(园区),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先行区,市财政安排300万元专项经费,镇按不少于1:1比例配套资金。三是推动全市创业孵化基地向港澳人员开放。依托全市1家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家省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40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吸引港澳人员创新创业,同等享受创业扶持。
  (三)破除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壁垒。一是在就业许可方面,按照国家的要求,全面放开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不需要审批和许可,就业更加灵活、畅通。二是在行业准入方面,随着国家对职业资格的清理,取消了一大批行业准入证书,如餐饮、美发等行业,港澳人员可按照市场导向自由择业。落实省人社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的实施方案》,推动港澳法律、建筑、医疗等领域专业人士在莞执业。启动港澳专业人才职称评审申报工作,建筑、机电、化工等8个工程领域和医药行业的中初级职称评审,面向港澳人员开放。三是在社保衔接方面,将在我市就业的港澳人员纳入社会保险参保范围,港澳人员可凭港澳通行证或居住证,在我市办理参保手续,享受同等社保待遇。结合《广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将出台东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方案,将在我市居住的未就业港澳居民纳入政策范围。
  (四)优化“线上+线下”公共服务。一是纳入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将港澳人员纳入统一就业失业管理,在我市进行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享受均等服务。在市民服务中心政务大厅设置东莞市优才服务中心,依托市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港澳人员提供“一站式”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二是设置“湾区青创荟莞港”专栏。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我局着力打造线上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局网站设置“湾区青创荟莞港”专栏,集中向港澳人员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和最新岗位信息,累计已通过该专栏向港澳人员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三是设置港澳青年招聘专区。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活动”专栏中设置港澳青年招聘专区,有序推进民营企业招聘周及各行业专场招聘活动,目前已有376家企业发布1.3万个岗位需求。四是收集发布青年实习岗位。动员我市优质企业,提供适合港澳青年实习的岗位,推动港澳青年来莞实习交流,目前已收集78个实习岗位,通过台港澳办平台对外发布。五是开展线上校企合作。举办“2020年东莞市(第十一届)校企合作洽谈会”,搭建线上院校、企业和毕业生对接模式。其中,专门开设港澳院校展示专区,邀请港澳院校线上设展,共有7家港澳学校参展,推动港澳高校毕业生来莞就业。
  (五)加强莞港人才对接交流。一是加强人才交流对接。建立香港人才工作站,打造“高层次人才活动周”等品牌活动平台,举办松山湖港澳青年双创行、“创业呢啲嘢,燃点湾区梦”莞港青年创业交流路演、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一批港澳科技创新项目和人才。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对接交流。分管副市长黎军同志带领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赴香港职训局开展交流对接。市技师学院与香港职业训练局下属高峰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就下来引进香港优质课程等达成合作意向。指导稻香中菜厨艺学院成功申报“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发挥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文化促进会”指定培训机构的优势,承接香港、澳门的会员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推动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人才交流和培养。三是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市技师学院与稻香集团合作,联合开办冠名班,首批招收23名烹饪专业冠名班学生,引入香港课程资源,开展实体化合作办学。今年计划与香港稻香集团位于横沥的稻香中菜厨艺学院合作,联合招收烹饪专业学生,目前已启动招生。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我们将认真研究、采纳吸收贵委提出的意见建议,加快莞港澳人才对接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积极推动国家和省层面加快顶层政策设计。内地与港澳发展程度不同、管理体制不同、容纳体量不同,深化粤港澳对接合作,推动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法律、政策、机制等深层次问题,也涉及出入境、就业、交通、居住、教育、医疗等具体问题,需要顶层设计和地方改革统筹推进。近年来我市各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在职业资格互认、签注放宽、职业培训机构设置等方面争取权限下放,推动省人社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的实施方案》,推动港澳医疗、法律、建筑等领域相关职业资格认可。下来,我们将积极加强调研,及时收集港澳人员在莞就业创业的问题障碍,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更多领域、更大力度的政策突破,从根本上破解制约人才自由流动的政策障碍。
  (二)加快拓宽就业创业空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开展面向港澳人员的政策宣讲,落实支持港澳人员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港澳人员参加资助性技能培训,结合青创基地建设,推动松山湖、滨海湾、常平等落实港澳人员创业支持政策,并结合政策实施情况持续完善,不断提升政策有效性。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支持松山湖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滨海湾新区、常平、水乡功能区、莞城等建设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挖掘现有基地面向港澳青年的创业孵化功能,加快建设形成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平台“1+N”的空间布局,加快港澳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加强就业岗位推介,充分利用现有就业服务平台,调动企业、协会、商会等资源力量,建立以港澳企业为主的企业库和优质岗位库,为港澳人员提供就业或实习岗位。举办面向港澳人员的就业服务活动,邀请港澳人员参加“校企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吸引更多港澳人员来莞就业。
  (三)加快提升对港澳人才的吸引力。深入实施“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战略,特别是在污染治理、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提升对港澳人才的吸引力。发挥重大平台引才作用,推动滨海湾新区、虎门港综保区、东莞国际商务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建设,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加强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谋划推进一批院市合作重大项目。加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建设,加紧散裂中子源二期前期工作,全力推动南方先进光源纳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优化港澳人才服务,全面梳理与港澳人员来莞就业创业密切相关的服务流程和政策安排,及时更新港澳人员赴莞就业创业“十环”服务内容、岗位信息等,依托优才服务中心、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以及创新创业基地窗口等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机制,着力为港澳人才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精细化服务。
  (四)加快莞港澳人才交流合作。着力提升交流合作层次,继续建议从国家、省和全市的层面,牵头建立完善与港澳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尤其是利用省人社厅落实部省战略合作协议的契机,加快通过人社部、省人社厅建立与港澳有关部门的专项沟通渠道。加强技能人才领域合作,以“粤菜师傅”工程为切入点,重点依托市技师学院,深化与香港稻香集团位于横沥的稻香中菜厨艺学院合作,联合招收烹饪专业班学生,引入香港稻苗学院优质课程体系和培训资源,加强莞港技能人才合作培养。开展人才对接交流活动,发挥香港人才工作站引才作用,加强大湾区双创资源对接,筹划举办一批港澳人员创业活动,调动商会、协会等力量积极参与。积极发挥创业大赛引导作用,有机连接创新创业基地、项目、人才和资本,吸引更多港澳人员来莞创新创业。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贵委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市人社局,市台港澳事务局,交通局,市轨道交通局,松山湖管委会,公安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