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00279)关于推进东莞市5G+智能制造发展的建议

  2019年,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作为全国30个5G商用首批开通城市之一,东莞市正大力推进5G建设与发展。我市5G纲领性政策《东莞市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未来将积极加强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提升全市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及智能制造水平。纲领文件指出,2022年底前,全市培育建成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不少于10个。

  一、我市智能制造的现状及问题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智能工厂是指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2014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7年,该计划升级为自动化智能化项目。但我市制造产业链齐全、企业基数庞大,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在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且在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

  (1)盲目购买自动化设备和自动化产线。实现智能制造,首先要进行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不少制造企业却简单认为推进智能工厂就是自动化和机器人化,只注重购买高端数控设备,却没有配备相应的软件系统。

  (2)尚未实现设备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车间联网。企业在购买设备时没有要求开放数据接口,大部分设备还不能自动采集数据,没有实现车间联网。

  (3)缺乏信息系统支撑。智能工厂建设涉及到智能装备、自动化控制、传感器、工业软件等领域的供应商,集成难度很大,缺乏统一的信息系统支撑,存在大量信息化孤岛和自动化孤岛,生产过程难以实现全程追溯与优化。

  (4)智能制造带来的高能耗问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往往伴随着更高的能耗问题。未来,5G+智能制造进一步融合,连接的数据越来越越庞大,能源消耗过大的问题也将进一步凸显。
建    议:
  二、推进东莞市5G+智能制造发展的建议

  (1)加强产业园智能化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我市制造业园区整体改造,从基础设施入手,建设满足智能化改造所需的5G网络建设、电网建设、电力保障、能源管理等,切实做好相关产业配套服务。

  (2)围绕重点园区推动集聚发展。加强对全市5G产业细分领域空间布局的统筹协调,编制5G产业链布局导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松山湖高新区和滨海湾新区5G信息技术产业,打造水乡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聚区,强化银瓶合作创新区高端制造产业,做强做大临深片区智能制造生产基地。

  (3)加大公共政策资源支撑,注重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大力实施精准性扶持政策,围绕企业的不同智能化改造需求,靶向配置产、学、研、政、金、介等新要素新资源,在生态链中打通合作通道,构建供需链接。重点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智能制造产业化行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一批智能制造前沿核心技术成果转化。

  (4)坚持“以用为先”。切合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的新需求,大力实施普惠性产业政策,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强力度实施智能制造应用示范,改造提升东莞传统优势产业,形成强劲的需求性增长动力,夯实智能制造的应用基础。

  (5)坚持“以需引供”。依托我市庞大的智能制造应用需求,大力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装备制造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综合能源管理服务商,加大综合服务商扶持力度,支持其为我市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专业诊断和系统方案,加快推动智能制造高端资源在莞加速集聚和植根发展,全力形成“需求引导新要素、要素形成新供给、供给培育新领域”的生态循环。

提案者 何思模
部门答复

关于对第20200279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提案《关于推进东莞市5G+智能制造发展的建议》(第20200279号)收悉。经认真研究,我局意见如下:
  一、谋划5G+智能制造发展方向
  为充分发挥我市产业优势,加快培育新动能,我局组织编制《东莞市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提出围绕人工智能硬件全面实施“智芯器端”战略,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发展智能经济,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产业等加速融合,全面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打造“AI 器件东莞制造,东莞 AI 赋能全球,集成应用 AI 东莞”的产业品牌;全力抢占 5G 商用第一梯队,积极参与标准制定、频谱划分,加速布局新型多载波、移动边缘计算等关键架构技术及新型计算、先进存储等核心技术,发展新一代通信网络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支持龙头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场景探索、关键产品研制;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5G、人工智能、高性能集成电路等前沿产业深度融合,依托区块链服务平台(BaaS)积极开展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凸显我市数字经济优势。
  二、推动5G产业集聚
  我局牵头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工作实施方案,面向新经济、新基建,结合产业空间资源分布、地块产业基础和产业配套情况,谋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并研究产业基地招商和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其中,为加强对全市5G产业细分领域空间布局的统筹协调,提出在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布局5G通信设备、智能穿戴、5G+智慧医疗创新应用等领域。
  特此函达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0年7月8日


  市科技局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

  第20200279号代表建议会办意见

  答复的函

  市发改局:

  关于贵局主办的“关于推进东莞市5G+智能制造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我局作为会办单位,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5G+智能制造特点分析

  智能制造具有以下特征: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的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通信网络为基础支撑。通过自组织的柔性制造系统,实现高效的个性化生产的目标。5G技术能够实现多个智能制造应用场景。通过5G技术能够进行工业AR的应用,在智能制造过程中可用于如下场景:如监控流程和生产流程;生产任务分步指引,例如手动装配过程指导;远程专家业务支撑、远程维护。在这些应用中,辅助AR设施需要最大程度具备灵活性和轻便性,以便维护工作高效开展。同时5G技术还能够实现工厂无线自动化控制、工厂云化机器人等应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促使我市制造业真正实现智能化生产,让企业在原材料选取、产品设计、生产、检验等所有环节实现智能化操作,从而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库存,并可实现定制化生产。东莞制造业发达,在发展“5G+智能制造”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政府和企业应当发挥合力作用,通过“5G+智能制造”促进产业升级,从世界工厂转变成世界“大脑”。

  一是梳理了5G产业卡脖子技术清单。我局深入企业、协会走访调研,积极与华为对接联系,围绕5G产业链关键环节,梳理出产业卡脖子技术目录。2020年3月再次向全社会征集卡脖子技术项目建议,新收集到5G项目13项,筛选了其中8项优质的5G项目专题报告给省科技厅,争取纳入2020年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指南。

  已制定2019年版5G领域卡脖子技术目录,正在与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就2020年版5G卡脖子技术目录进行协调沟通。

  东莞市5G产业卡脖子技术目录

  细分领域 产业链环节 卡脖子技术

  材料 5G低介低损耗高频电路基材 1.高频复合基板材料制备技术

  2.5G射频芯片封装用覆铜板基材制备技术

  3.高频多层电路材料与工艺集成技术

  4.多模块集成印制电路关键技术

  5.5G超材料及其射频应用开发

  5G微电子专用材料 1.大功率高频半导体衬底材料及外延制备技术

  2.新型导热凝胶制备技术

  5G微波器件专用材料 1.天线用复合柔性印制板材料

  2.低温共烧微波陶瓷材料技术

  3.磁电复合材料技术

  基站/天线 天线及信号处理 Massive MIMO天线及MIMO信号处理技术

  芯片/模块 光芯片 5G光芯片及光模块研发

  网络设计 标准算法类 面向大规模物联网的非正交多址技术

  标准  国际标准研究 5G多卡终端核心国际标准研究与推动

  二是引导支持核心技术攻关。我局制定了《东莞市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实施办法》,在重点领域研发项目上积极谋划5G产业发展,给予研发和产业化立项支持;发动和组织我市5G相关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对获得国家、省立项支持的给予1:1配套支持,为企业争取更大的财政资金支持。

  三是支持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我局积极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力争为5G产业提供研发支撑。特别是围绕华为5G供应链和三大终端厂商建立了一批公共研发平台,形成了浓厚的5G的材料、器件研发氛围。我市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中科院云计算中心等在5G方面具备成熟的研发团队。特别是电研院拥有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电磁兼容公共实验室、汽车电子EMC实验室等,围绕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磁电薄膜与微型器件、5G相关产品检测、5G+车联网、5G光器件检测等开展相关工作。

  四是大力推进5G相关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我局大力支持东莞南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共同组建国家和广东省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推荐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广东省电子电路基材技术创新中心,总投资6000万元,申请省级财政资金1500万元,目前生益科技已牵头向省科技厅提交工作报告,正根据省科技厅反馈意见后修改报告,筹备正式开展相关工作。

  五是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我局持续加大成果转化引导支持力度,推动院、校、企合作。制定《东莞市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重点面向5G行业引进战略科学家和创新人才,目前已引进了5G领域省级创新团队3个。

  同时,我们还通过院士峰会、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等高端人才平台,加大成果对接力度,邀请邬贺铨、李培根院士等院士专家为东莞5G产业出谋划策、开展联合攻关和指导服务。

  六是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梯队。我局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严格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好的瞪羚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将分类别给予研发、人才、资本、行业交流等支持措施,引导企业认定高企后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建立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借助科创板上市的助推效应帮助一批高企迅速发展壮大。

  七是鼓励支持5G相关企业委托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芯片相关技术攻关,探索对联合共建设的高水平研发机构、运营中心和生产基地,在载体建设、在人才培养政策、孵化育成等方面给予支持。

  此函。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7月16日


尊敬的何思模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东莞市5G+智能制造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东莞市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智能制造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2015至2016,连续两年以市政府1号文的形式出台高规格文件,率先大规模开展“机器换人”,强力推进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2017年,首创提出以“全生态链”方式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被工信部评为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并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彰。
  一、东莞推进智能制造的主要举措
  我市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原则,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率先实施机器人智能制造应用示范,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形成强劲需求性增长动力,有计划、有步骤带动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升级发展。
  一是完善了智能制造政策配套体系。自2014年来,我市先后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东莞市3C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东莞市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财政资助实施细则(试行)》、《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莞市关于省市共建发展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租赁试点工作方案》一系列资助政策,有力推动了我市智能制造的大发展。
  二是全面推进“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不低于2亿元普惠性“机器换人”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利用机器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加快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2014年9月以来,共实施“机器换人”项目3669个,总投资约506亿元。在“机器换人”的带动下,全市近三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在珠三角九市中位居前列。
  三是大力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2015年以来,先后有劲胜精密等4家企业项目成功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欧珀精密等9家企业项目成功创建省级示范。2019年,认定德普特等2家企业项目为市级示范,虎彩等8家企业为智能化改造项目,下达资助资金4981.19万元。
  四是培育扶持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出台《东莞市关于强化产业政策支持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对经认定的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产品,按其销售额进行资助。政策实施年以来,2017年至2019年共对拓斯达等企业的51个产品进行认定资助,资助金额达1.14亿元。加快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培育。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拥有省级机器人骨干企业6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领域骨干企业4家。
  五是开展智能制造全流程诊断。2017年4月起,我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服务机构对500多家企业实施了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有效提高了企业管理层对智能制造的认识和升级改造的主动性的同时,吸引了国内外智能制造系统方案供应商、专业服务机构等来莞开展业务。
  六是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获省认定为首批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实施“筑云惠企”工程,打造由“基础上云、核心上云、创新示范”三个层次构建的“金字塔式”工业互联网应用模型。推进两化融合工作,2019年认定两化融合贯标项目76个,应用项目52个,共下达资助资金2282.01万元。
  三、我市智能制造的发展成效、经验和模式
  (一)发展成效
  2019年,我市认定2家企业项目为市级示范,8家企业为智能化改造项目,下达资助资金4981.19万元。在自动化改造、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引领下,2019年,我市完成工业投资733.7亿元,同比增长20.2%,增速比2018年提升25.9个百分点。完成技改投资505.3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比2018年提升16.8个百分点。
  (二)发展经验和模式
  2019年,我市大力扶持发展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构建产业特色鲜明、企业集聚发展、配套链条完善的智能制造全产业链条,打造结构调整、动能转换重要引擎。
  一是培育和发展国家级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工信部计划今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我市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成功通过初赛进入决赛。同时,成功争取将智能手机产业列入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动松山湖高新区打造集智能手机全产业链综合性园区。
  二是加快完善智能制造配套产业。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装备产业,推动集成应用领域的优质企业延长产业价值链,大力推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企业做专做精,打破相关产业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
  三是强化财政资金引领。深入推进“科技东莞”建设,设立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对企业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智能制造示范三个层次的升级改造项目,分别以项目设备及软件投入的10%、20%和30%予以财政扶持,资助金额最高1000万元。
  四是大力扶持发展融资租赁。2018年底省市共建试点工作结束后,东莞市继续实施融资租赁扶持,于2019年印发《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融资租赁专题项目实施细则》,继续通过风险补偿结合贴息补助的方式,推广融资租赁模式。2019年拨付贴息资金4870.77万元
  五是搭建科技产业对接平台。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连续承办5届中国(东莞)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搭建高规格产业对接平台。高标准建设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打造机器人核心技术专利池、高端人才聚集地和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高地。
  (三)项目建设成果
  推动实施智能制造项目,有效促进企业升级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据统计,我市认定的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实现减少用工4500多人,产品合格率提高约7%,产品成本下降超过22%,单位产品能耗下降率达14%,授权发明专利100多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40多项,软件著作权70多个,研发新产品140多个,销售收入超160亿元,产生利润约5亿元,上缴税金约6亿元。
  四、我市发展智能制造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技术升级换代的挑战严峻。当前智能制造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升级换代速度较快,企业在智能制造改造中容易形成陷入“改造升级—技术升级换代—再改造升级”的恶性循环。
  二是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在智能制造核心基础部件、智能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嵌入式工业芯片以及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自主研发能力依然极度薄弱,基本100%依赖于外部的输入,企业缺乏议价能力。
  三是智能化改造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目前我市有较多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设备较为老旧,没有设置相应的联网接口,较为先进的设备也面临着接口、操作系统多、杂和不统一,联网接口协议不开放,网络异构性大量存在等问题,导致了联网改造的难度大和成本高。
  四是企业盈利水平难以支撑智能化改造。我市目前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型企业比重高,在当前制造业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盈利能力及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企业无力支撑大规模的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和生产线改造的支出。
  五是综合型人才仍然稀缺。企业在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调试、维护和控制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技术性岗位增加,一线生产线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增长。企业需要既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安装调试、设备管理等高级技术应用人才。
  五、我市推动5G+智能制造发展的计划
  一是统筹5G基站建设全局。作为全国30个5G商用首批开通城市之一,东莞市正大力推进5G建设与发展。2019年10月,我市5G纲领性政策《东莞市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正式印发,以加强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提升全市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及智能制造水平。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底,我市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5G网络基本实现连续覆盖和商用;全市5G基站累计达6000座;5G产值超500亿元;推动一批 5G应用示范项目与5G综合应用示范园区入库建设。将东莞打造成在5G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的全国集聚区。
  二是培育东莞特色“5G+工业互联网”。东莞5G产业链扎实,有5G相关企业逾120多家家,涵盖基站系统、网络架构、5G终端和5G应用4大方面。我市将紧密围绕“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求,综合配置技术、金融、人才、公共服务、引导政策等五大支撑要素。积极发挥新型研发机构、高等院校、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支撑要素提供方的作用,以强化供需对接为着力点,各要素提供方横向加强合作形成合力,纵向做专做优提升水平。
  三是打造5G+智能制造生态圈。加强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建立若干应用场景;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5G工业场景应用推广,围绕5G创新应用形成标准,培育5G生态链企业;聚焦重点产业,实施5G+智能化转型和新模式应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学、研、用、政紧密结合,打造5G+智能制造生态圈。


办理单位 市工信局,发展和改革局,科技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