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00268)关于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知识科普宣传的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一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疫情防控,有效阻止了疫情的扩散蔓延,一方面及时出台“助企撑企15条”“助企复工10条”“优化政府服务15条”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企业生产秩序、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正有序恢复,实现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回顾此次疫情防控的全过程,特别是在疫情发生的初期,从我们的所见所闻,我们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广大群众对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正确使用消毒水、如何正确洗手等知识知之甚少,基本上都要从零开始加以普及,无形中增加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普通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对公共卫生知识重视不够、了解不多。对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将加强公共卫生知识的科普宣传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公共卫生知识储备,提升群众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为更有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公共卫生事件打下扎实基础。
建    议:
  一要切实加强对公共卫生知识科普宣传活动的组织领导,精心制订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相关部门、相关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充分整合资源,营造宣传声势,扩大社会影响。要像抓消防宣传那样,引导广大群众自主学习公共卫生知识,提高防护意识,掌握应急技能,必要时可以开展相关演练,增强宣传效果。特别要利用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公共卫生工作的有利时机,趁热打铁,及时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宣传的时效性。

  二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作用,通过开设专栏专题、刊播公益广告、举办专题展览、组织街头咨询、张贴海报标语、印发科普读物、发送短信等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多题材地开展有关公共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协同应对、快速反应、紧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采取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灵活多样地推进公共卫生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社会团体等等,让公共卫生科普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提案者 陈少锋
部门答复

  东卫函复〔2020〕73号

  关于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

  第20200268号的会办意见

  市委宣传部:

  转来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第20200268号《关于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知识科普宣传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以提升社会公众健康素养和卫生意识为重点,全面推进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和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创建项目实施,大力宣传普及健康科普知识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

  (一)制定并印发一系列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文件

  2018年—2019年,市卫生健康局制定并印发《东莞市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东卫办〔2018〕3号)、《关于2018年全市开展1000场健康讲座活动的通知》(东卫〔2018〕8号)、《东莞市2018年度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绩效评估实施方案》(东卫办〔2018〕11号)、《东莞市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工作指引(试行)》(东卫〔2018〕38号)、《关于开展2018年健康素养宣传年活动的通知》(东卫函〔2018〕141号)、《关于开展2019年度全市1000场健康讲座暨200场健康素养巡讲活动的通知》(东卫函〔2019〕7号)、《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全面推进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的通知》(东卫函〔2019〕21号)和《东莞市2019年度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绩效评估实施方案》(东卫办〔2019〕5号)等系列健康教育与促进政策指导性文件;市“行动”办公室(市健康教育所)下发每月健康教育主题活动通知,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方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素养促进项目绩效评估方案等健康教育与促进业务指导性文件,有效地规范和指导了我市健康教育与促进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全面提升我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推进完成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扎实推进千场健康讲座及健康素养巡讲活动

  2018年起,围绕健康素养66条,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流感、手足口病、狂犬病、登革热、艾滋病等重点传染性疾病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重点慢性疾病防病治病常识,公共卫生和优生优育等基本知识,全市开展千场健康讲座及健康素养巡讲活动,全面提升健康素养水平,2019年全市各镇街(园区)和市属各医院上报完成健康讲座及健康素养巡讲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和进机关活动3077场(每场参加人数不少于50人),受益人群达318213人次。

  (三)加强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全面推进广东省健康促进区项目创建工作

  从2015年起,我市逐步开展健康促进场所、健康促进区、健康家庭和无烟单位等创建工作,借助创建平台针对职工、学生、居民、老年人、妇女、儿童、公务员等不同人群开展科普知识普及活动。2019年,全市建成广东省健康促进单位(社区/村、医院、学校、企业和机关)866个,广东省健康家庭64079多户,申报在建广东省无烟单位486个,建成和在建健康步道130条,健康主题公园100个。目前,全市已建成全国健康促进区2个(石龙镇、寮步镇),已申报在建广东省健康促进区31个镇街(园区),完成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市级评估30个镇;建成广东省健康促进单位1244个,广东省健康家庭134727多户,建成和申报在建广东省无烟单位1685个。

  (四)加强健康教育业务培训,提升健康促进能力

  我市加强健康教育骨干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每年均举办全市健康教育相关业务培训;同时,各镇街(园区)开展了辖区内基层健康教育骨干人员业务培训。

  (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主题宣传活动

  每年每月市健康教育所制定并印发全市性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计划,要求镇街(园区)结合卫生宣传日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同时连续5年组织开展基层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城乡居民或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连续多年举行或参与组织健康中国行科学健步走等科学健康活动。

  二、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宣传教育工作情况

  (一)有“节奏发布”,定时发布疫情信息

  每天早晚两轮发布最新疫情信息,公布一次新增确诊病例详情及轨迹,推出一期确诊病例发病期间逗留小区,全省首创卫星点位图。发布疫情推文283条,单条阅读最高超过80万,联动全市近30家媒体、110家新媒体、全系统80余家单位同步发布。与市委外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总工会共同推出外籍人士、学生、青年、工友的专门指引。根据节点做好复工复产、口罩使用、居家隔离、居家消毒等系列指引108个。与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团市委、东莞日报社、网易东莞、市网络文化协会等合作,推出130余幅公益海报。

  (二)有“立体宣传”,搭建上下媒体体系

  搭建立体宣传体系,通过记者蹲点、包线,医疗卫生机构收集每日工作动态,重点策划采访安排等多种形式,建立了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以及学习强国、健康中国、健康广东等横纵两向的宣传结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多个频道滚动播放东莞企石医院护长冯嘉蕙与女儿的感人故事,80多家媒体跟进转播,全网搜索转载85000多次,事迹还被翻译成英、日、韩三国语言向海内外传播。《人民日报》刊发东莞湖北籍医护人员在湖北天门就地支援的事迹、采访东莞医生罗惠君在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心得,关注东莞援鄂医疗队员回家、东莞境外确诊病例治愈出院等;新华社连续发布东莞援鄂医疗队员回莞、结束休养视频;《经济日报》关注东莞支援武汉医疗队的事迹和我市织密基层防护网的报道,推出《从此荆楚是故乡》;“健康中国”报道东莞家庭医生团队和定点救治医院医护人员,广东卫视新闻联播聚焦东莞疫情防控新举措,《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推出大型特刊,“健康广东”推荐我市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创新做法;向省卫健委积极推送信息344条,近30条稿件由“健康广东”官微头条推荐。致敬护士节,制作推出抗疫主题歌曲《爱在两米之外》,被12家中央、省、市等主流媒体推广报道,23家主流网站和新媒体转载,全网总播放量破千万。利用系统新闻发言人平台,集聚下属各医疗机构宣传力量打造舆论统一战线,共发布稿件8600多条,全方位、全社会、全覆盖开展宣传信息发布,局官微发布微信1193条,5个月的工作量是过去一年的2倍,10W+稿件22条,总阅读量2700万,是此前两年总量的2倍多;累计发动各级各类媒体平台推送疫情信息5.5万余篇,阅读量超30亿次,使疫情信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覆盖了2000万人次。

  (三)有“重点策划”,织密防控宣教网络

  围绕首例确诊患者、东莞医疗队出征、治愈者出院、英雄回家、陪英雄“云聊天”、火线入党、复学第一课等热点策划超50个主题报道,组织东莞疫情走势、临时隔离病房、病毒检测、终末消毒、网络门诊、家庭医生团队、核心访谈、东莞治愈率等十余个专题策划,开设了《战疫24小时》《战地笔记》《九院战报》《战荆州》《中医抗疫》《社卫在前线》《战疫日记》《担当》等个图文视频专栏发表原创稿件161篇。新华社、学习强国、健康中国、健康广东等媒体平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妇女报》《南方日报》《东莞日报》及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东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发表近3000篇报道,总阅读量达3.5亿次,今日头条每日流量扶持曝光1亿次以上;其中学习强国发布260余条,《人民日报》及其新媒体刊发近500条。策划推进新冠肺炎东莞市服务平台在“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官微上线。建立“东莞市新冠肺炎防控宣传教育资料库”涵盖17类919种宣传教育资料,覆盖全市所有村(社区)。播放音视频7260个,播放时长超111万小时,发放宣传资料1698种721万份。用中英日韩四种语言发布《市民健康防护指引》《致外籍友人一封信》等方便外籍友人,制作各类宣传栏、公告栏、横幅标语57585个。主办大型网课“复学第一课”,观看人数超百万。

  (四)有“主动回应”,发挥宣传引导作用

  邀请中央、省驻莞媒体,市直媒体10余家进行问题收集。针对医疗救治、疫情控制、应急物资、市场秩序、隔离情况、治愈率等容易引发社会热点爆点的话题,以及媒体关心的确诊病例发布、疑似病例排查、健康知识传播等情况,主动发声。针对疫情防控风险和难点,组织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针对突出问题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通过摆事实、讲数据、普法律,先后七次发布对家庭聚集性危害的安全提示;发布确诊病例发病规律分析报告;多次发布疫情还未出现“拐点”的提示,呼吁市民尽量不要出门。根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高度警惕国内本土确诊病例发布情况,自6月11日起北京市召开第112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告称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以来,持续关注北京及周边地区疫情形势,及时做好信息发布与提醒,通过官方微信发布疫情相关报道39条,其中含指引12条。及时联系东莞疾控推出健康指引、快速指导黄江镇做好辟谣信息。官微总阅读量过百万次,单条最高访问量超过20万人次。并积极协调本地媒体、本系统新媒体平台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与提醒市民做好健康防护。与网信、公安、国安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配合做好舆情风险化解工作。

  三、下一步知识普及计划

  依托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和健康促进区建设平台,全面加强和推进健康促进场所(机关、学校、医院、社区、企业和家庭)、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广场、健康一条街、健康小屋、健康餐厅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千场健康讲座及健康素养巡讲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基本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大力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培养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全民健康。

  (一)全面实施和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1.全面实施和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的关键之年,充分利用各类卫生日和媒体资源,面向广大居民,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丰富广大市民群众的卫生健康科普相关知识,全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计划组织开展全市居民健康素养知识大赛活动,全面推进和提升我市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的实施成效。

  2.2020年,我市各镇街(园区)在推进完成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和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面提升我市健康促进区和健康促进场所创建质量和水平,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施健康影响评价工作,制定并印发创建工作方案和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或推进会,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完善创建工作资料档案等,计划召开全市推进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建设研讨培训班,确保2020年底前完成创建项目。

  (二)开展居民健康教育需求评估

  1.定期开展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和相关调查分析,了解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分析与健康问题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掌握居民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了解居民喜闻乐见的信息表达形式和传播媒介,了解居民对健康科普活动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建立畅通的健康科普需求表达渠道,以需求为导向开发健康科普信息,选择适宜的信息传播渠道,及时开展效果评估,提高健康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规范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建立全市健康素养监测体系,逐步实现全流程电子化调查,优化监测工作流程,提高监测工作效率。每年开展辖区内15岁至69岁人群健康素养监测,掌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综合干预策略,为调整健康科普工作重点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定期开展辖区内学生健康素养监测,掌握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教育部门组织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三)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讲师团,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和讲师准入机制和管理办法,为健康科普政策制定、科普信息开发和健康传播活动推荐专家和讲师资源。市级媒体健康科普活动的专家应从市级以上科普专家库产生。镇街(园区)级参照市的做法成立本地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讲师团,并规范各地媒体健康科普活动。对存在争议的健康科普信息,在发布之前应组织相关科普专家进行论证确认。对于传播范围广、对公众健康危害大的虚假信息,及时组织科普专家予以澄清和纠正。

  2.加强健康科普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市级健康科普资源库,为各地各单位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提供素材,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健康问题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健康领域的盲点、误区和谣言,组织专家编制健康科普核心信息、平面传播材料、声像传播材料、健康科普课件和读物,遴选、推介健康科普传播材料。

  3.加强健康传播和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传播和监管机制,畅通健康知识普及的渠道。加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和审核,充分利用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和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立体式、全方位的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提高科普工作效率。

  (四)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教育

  1.大力开展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将适宜的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纳入幼儿教育和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大纲,从小培养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完善医校卫生健康协作机制,为中小学校配备兼职卫生健康副校长,推进学校健康促进工作,预防控制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多发病,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2.扎实推进千场健康讲座及健康素养巡讲活动,大力开展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流动人口、贫困人口等群体的健康教育,组织实施健康素养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行动,针对不同群体的主要健康问题,普及相应的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

  (五)依托健康场所普及健康知识

  结合文明城市、健康城市、卫生城市、健康促进县(区)、健康“细胞”工程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建设工作,把健康素养宣传融入健康广场、健康小屋、健康驿站、健康文化长廊等场所建设,营造健康文化氛围。各社区和单位要将辖区居民和本单位职工的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居民和职工的主要健康问题,组织健康讲座等健康传播活动,提高健康教育服务可及性。居民、职工、学生应能够方便地在所在社区、单位、学校获得免费的基本健康教育服务。积极建设健康科普基地或健康体验馆,以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普及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通过举办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技能比拼、健康演讲比赛、健康家庭评选等特色活动,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家庭健康责任人,提高家庭健康管理意识,提高居民照护家中婴幼儿、老人和残疾人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倡导个体定期体检,定期记录身心健康状况,有家族史的做好预防保健。

  (六)打造健康促进品牌行动

  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中国行、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国民营养行动计划、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健康知识进万家等专项行动,倡导正确的健康理念,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保健技术和方法,引导居民自觉采纳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针对危害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进行综合干预。

  (七)加强健康科普专兼职人才培养

  1.依托专业机构,举办各类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健康传播能力建设培训班,全面提升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医务人员、中小学教职工、媒体记者、志愿者、计生专干、社区网格管理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健康科普服务能力。医疗机构在线上线下设置特色健康教育专栏,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咨询活动;三级医院要组建健康科普队伍,开发健康教育处方等材料。

  2.加强学历教育阶段的健康科普人才培养,为健康科普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医疗卫生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其他人员参与健康科普工作,表彰和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将健康传播和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必修课项目,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情况纳入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健康科普人才培养计划,壮大专兼职科普队伍。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能力建设和交流合作,培养复合型健康科普人才。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020年7月3日


  市委宣传部关于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

  第20200268号提案答复的函

  陈少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公共卫生知识科普宣传的建议收悉,由市委宣传部参与会办,综合东莞市卫生健康局意见,现就相关建议答复如下:

  关于“切实加强对公共卫生知识科普宣传活动的组织领导,精心制订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建议。

  2018年—2019年,市卫生健康局制定并印发《东莞市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东卫办〔2018〕3号)、《关于2018年全市开展1000场健康讲座活动的通知》(东卫〔2018〕8号)、《东莞市2018年度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绩效评估实施方案》(东卫办〔2018〕11号)、《东莞市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工作指引(试行)》(东卫〔2018〕38号)、《关于开展2018年健康素养宣传年活动的通知》(东卫函〔2018〕141号)、《关于开展2019年度全市1000场健康讲座暨200场健康素养巡讲活动的通知》(东卫函〔2019〕7号)、《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全面推进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的通知》(东卫函〔2019〕21号)和《东莞市2019年度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绩效评估实施方案》(东卫办〔2019〕5号)等系列健康教育与促进政策指导性文件;市“行动”办公室(市健康教育所)下发每月健康教育主题活动通知,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方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素养促进项目绩效评估方案等健康教育与促进业务指导性文件,有效地规范和指导了我市健康教育与促进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全面提升我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推进完成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上半年,市委宣传部发布《东莞市关于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行动方案》,协调各有关单位,在全市广泛开展以“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守护健康”为主题的推广公筷公勺行动,制定印发《东莞市餐饮服务业公筷公勺实施指引(试行)》,制作一批公益广告,在全社会宣传推广普及。以文明社区、村居创建为抓手,广泛宣传普及健康卫生常识,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培训,增强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利用公益广告、图书音像制品、心理咨询热线等方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同时结合机关、企事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的实际,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生活方式,引导全市人民进一步增强健康理念、提升文明素养。

  关于“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作用,通过开设专栏专题,多角度、多层次、多题材地开展有关公共卫生宣传活动”的建议,市委宣传部配合有关单位,协调市直媒体等常态化开展公共卫生宣传,有节奏地发布各类相关疫情防控指引,采取受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科普市民公共卫生常识,提升公众做好健康防护意识。一方面配合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开展宣传工作,大力普及健康科普知识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并邀请中央、省驻莞媒体,市直媒体针对医疗救治、疫情控制、应急物资、市场秩序、隔离情况、治愈率等容易引发社会热点爆点的话题,以及媒体关心的确诊病例发布、疑似病例排查、健康知识传播等情况,主动发声;另一方面配合卫健、公安、教育等部门,组织媒体从报纸、电视、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平台,从公共卫生与家庭、学校、社区、企业等多角度切入,开展主题宣传倡导活动,引导市民自觉采纳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同时,还搭建起立体宣传体系,通过记者蹲点、包线,医疗卫生机构收集每日工作动态,重点策划采访安排等多种形式,建立了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以及学习强国、健康中国、健康广东等横纵两向的宣传结构。2020年,建立“东莞市新冠肺炎防控宣传教育资料库”涵盖17类919种宣传教育资料,覆盖全市所有村(社区)。播放音视频7260个,播放时长超111万小时,发放宣传资料1698种721万份。用中英日韩四种语言发布《市民健康防护指引》《致外籍友人一封信》等方便外籍友人,制作各类宣传栏、公告栏、横幅标语57585个。主办大型网课“复学第一课”,观看人数超百万。

  关于“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采取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灵活多样地推进公共卫生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社会团体等等”的建议。从2015年起,我市逐步开展健康促进场所、健康促进区、健康家庭和无烟单位等创建工作,借助创建平台针对职工、学生、居民、老年人、妇女、儿童、公务员等不同人群开展科普知识普及活动。2018年起,围绕健康素养66条,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流感、手足口病、狂犬病、登革热、艾滋病等重点传染性疾病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重点慢性疾病防病治病常识,公共卫生和优生优育等基本知识,全市开展千场健康讲座及健康素养巡讲活动,全面提升健康素养水平,2019年全市各镇街(园区)和市属各医院上报完成健康讲座及健康素养巡讲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和进机关活动3077场(每场参加人数不少于50人),受益人群达318213人次。同时,每年每月市健康教育所制定并印发全市性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计划,要求镇街(园区)结合卫生宣传日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主题宣传活动;连续5年组织开展基层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城乡居民或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连续多年举行或参与组织健康中国行科学健步走等科学健康活动。2020年5月,东莞市“文明使者”走街串巷,逐家逐户宣传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并派发相关宣传品。

  综上,代表所提的有关建议,我市已有序推进安排,下来还将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讲师团,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和讲师准入机制和管理办法,为健康科普政策制定、科普信息开发和健康传播活动推荐专家和讲师资源。加强健康科普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市级健康科普资源库,加强健康传播和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传播和监管机制,畅通健康知识普及的渠道。同时依托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和健康促进区建设平台,全面加强和推进健康促进场所(机关、学校、医院、社区、企业和家庭)、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广场、健康一条街、健康小屋、健康餐厅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千场健康讲座及健康素养巡讲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基本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大力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培养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全民健康。

  专此答复。

  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

  2020年9月11日


办理单位 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