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00220)关于在大湾区背景下深化莞港合作推进路径的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东莞与香港 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莞港合作由此开启了新篇章。东莞毗邻深圳、香港,具备良好的地理资源优势;香港创新资源丰富,专业人才众多,但发展空间受限。基于东莞在大湾区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成本优势、区位优势,从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区域合作、城市规划、交通通达五方面对推进东莞与香港合作提出建议。
建    议:
  1. 推动两地科技产业合作模式创新,实现“创新力+制造力”。东莞和香港有很强的互补性,东莞有产业基础,香港有基 础科研实力,但当前两地机制性合作较少,缺乏科技产业合作渠道。建议在东莞与香港共同搭建莞港澳技术转移信息化平台,将香港可供产业化的研究成果与东莞的产业需求放置平台实现对接,提升两地合作效率。建议东莞推介具有东莞特色的吸引高端人才计划,大力引进适配东莞产业发展的境外优秀人才。建议东莞借鉴台湾工研院成果经验,依托中子科学城等设施布局,充分发挥东莞现有制造业的产业基础的优势,在东莞成立“大湾区工业研究院”,作为应用化、产业化研究基地,推动企业共性研究。

  2.充分利用香港离岸金融市场,实现跨境金融创新。建议东莞探索建立有效融资方式,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回流东莞企业,为满足东莞产业的资金需求提供资金成本相对低的融资渠道,同时为香港银行体系中的人民币提供新出路。建议东莞、香港利用香港离岸市场共同走出去,一是充分利用香港的国际资本市场,借力香港平台作用参与“一带一路”投融资项目合作;二是利用香港在法律服务、会计、律师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优势,为东莞企业走出去提供风险管理、金融咨询等方面服务。

  3.在滨海湾新区建设“莞港深度合作区”。建议借鉴中国和新加坡共建合作园区的经验,在滨海湾新区选择适当片区打 造成为与香港共同开发、管理、谋划的“莞港深度合作区”。建议东莞利用香港民间商界力量,采用共同基金的方式来实现合作开发。建议东莞通过抓项目合作推动莞港澳三地规则对接,推动莞港澳服务业产业体系深度合作。建议在滨海湾新区打造规则对接的载体和平台,对接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推动粤港澳投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4.引进香港在铁路站点进行 TOD 开发的模式。建议借鉴香港做法,沿轨道交通站点上盖进行较高强度的开发,同时进一步推动轨道交通与步行系统相连接,在轨道交通站点服务范围内设置连续的步行连廊系统。建议东莞在城市改造方面,尤其是新的高铁站点、轨道站点,包括虎门站、滨海湾站、常平站,及塘厦站,借鉴香港开发模式,或者直接引入香港规划设计,实现站城合一的开发模式。

  5.充分利用高铁“一地两检”,增强东莞各重要片区与 香港之间的直连直通的可通达性。建议增加虎门站在西九龙高铁中的运行班次,并加强虎门站与各镇街的交通接驳。建议推动东莞与赣深高铁、广深铁路之间的联络线建设,打通东莞东部的镇区与香港间的直接联系,实现东莞主要的镇区都能利用高铁、快速铁路系统与香港直接联通,在一小时内直通直达,助于增强香港对东莞辐射力。

提案者 谭福龙
部门答复

  市科技局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

  第20200220号代表建议会办意见答复的函

  市委台港澳办:

  关于贵办主办的“关于在大湾区背景下深化莞港合作推进路径的建议”,我局作为会办单位,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自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方案公布以来,我局紧密围绕莞港合作有关任务要求,不断深化莞港合作推进路径。在平台共建共享方面,支持中国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向香港开放,目前已开展包括14个港澳课题实验;不断深化与香港高校院所的合作,探索搭建项目对接与人才培养平台,推动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东莞理工学院联合组建“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推动东莞理工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共建多物理谱仪;支持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香港理工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博士生协议签署仪式,并协调税务、外汇管理、财政等部门为其办理财政资金跨境拨付。在人才政策方面,协助制订出台《东莞市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认定及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暂行办法》,对经认定的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应纳个人所得税超过按15%计算的部分予以财政补贴,切实为来莞工作的香港人才减轻税负提供政策支撑。另外,在莞港“联合培优”行动计划框架下,建立了一批联合培优示范基地,认定了一批香港创新创业人才,给予联合培优资金、人才住房、办公场地等有针对性的特殊优惠政策支持。

  下来我局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任务,继续深化莞港合作推进路径。制定深化莞港科技合作的若干政策措施,理清粤港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探索以大科学装置和粤莞开放基金为着力点,以香港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离岸科创中心为依托,以产业配套为优势,吸引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成果项目来莞转化。在松山湖与香港科技园“iDM2”计划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与香港科技园微电子中心的对接合作以及来莞项目的成果转化和落地服务。并推动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筹办,探索依托投石智库开展香港离岸科创中心的课题研究,建立与香港高校教授团队资源的对接机制。并对莞港“联合培优”行动计划进行整合升级,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与扶持,争取尽快形成对香港人才来莞创新创业的整体配套支持机制。

  此函。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7月23日


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
  《关于在大湾区背景下深化莞港合作推进路径的建议》(提案第20200220号)已收悉。经研究,我委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当前,滨海湾新区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努力推动与香港合作加快破题。
  一是在港澳合作上争创新模式。探索在香港设立定期联络机制,主动在港举办投资推介活动,通过“主动拜访+在港推介+对接洽谈+项目签约”等闭环工作方式,强化与香港各界联系,提升新区在港声音、在港知名度。借力戴德梁行、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强化新区与港澳合作策划,形成有影响力的研究报告或决策参考,呈报国家决策层,为下来政策争创预热和造势。
  二是在项目带动上争取新进展。抓紧落实与香港、澳门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和备忘录,以香港——东莞国际空港中心项目、滨海湾青创城等项目为带动,推动与港澳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依托大湾区大学,谋划建设大学科技园,积极推进与香港高等院校、科技园区、科研平台、科研团队等合作,打造世界顶尖科创成果产业转化基地、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交流服务中心。依托湾区1号、滨海湾青创城等载体,链接周边镇街制造产业配套,建设一批面向香港的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创新服务平台,打通香港科研成果在东莞及新区转化通道。
  三是在规则衔接上争取新突破。全力争取《关于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滨海湾新区的若干政策措施》落地,以小切口、大纵深的方式,努力在人流、物流、资金流、职业资格互认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争取中央、省级权限的政策突破,推动国际规则对接。
  四是在交通互联上争取新成果。积极推进滨海湾站TID规划建设工作,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合作,参照香港西九龙站模式,将集高铁、城际、城市轨道等交通方式为一体的滨海湾站打造成为湾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站城综合体的城市门户。加快推动港澳客运码头搬迁建设,在沙角半岛板块规划一处港澳客运码头,开通客运专线,依托港澳码头连接香港中环码头、香港国际机场、澳门氹仔码头等区域重要水上轮母港等区域重要水上交通枢纽,推动客运码头综合开发,形成集交通、商业、商务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目前,我委正在联合市交通局、交投集团开展港澳客运码头搬迁选址前期工作。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一国两制背景下的三税区、三法律、三货币”,很多事权属于中央、省级权限,需要逐项向国家、省相关部门争创,一般也需要有国家级、省级的“帽子”来承接。因此,建议本提案提出更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推进路径,为新区开展工作提供指导。
  专此函复。


 关于政协提案-案号20200220-关于在大湾区背景下深化莞港合作推进路径的建议的复函
市府办督查室:
  贵单位转来《政协提案-案号20200220-关于在大湾区背景下深化莞港合作推进路径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我办对提案内容无不同意见。
  专此函复
  
                                                                            中共东莞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
                                                                                2020年6月19日


   根据东莞市政协提案的相关办法,沙田海关结合关区监管与发展实际,发挥区位优势特点,在保障供港碎石出口、深化“24小时通关”改革、促进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发展、支持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稳步推进粤港澳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现将具体办理情况反馈如下:
       一是全力保障供港碎石出口。发挥新海关监管职能,以全方位保障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填海工程碎石供应为抓手,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国家战略部署。主动对接香港机场管理局、中交建集团,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和碎石需求,就船舶锚地装卸监管、船本盖章等具体业务问题解答企业咨询。按照“分步走”思路制定专项业务监管方案,建立综合、物流、查验等部门联动配合机制,结合出口碎石船舶运输时效高等要求,整合出口碎石船舶清关和卫生检疫申报流程,实现“一窗通办”,落实“减证便民”要求,推动口岸验核的监管证件联网核查,实现通关效率更高、通关成本更低。强化正面监管,严格落实查验指令要求,关注夹藏风险,防止以伪瞒报形式走私出口天然砂、稀土、矿砂等禁限类货物或应税货物。2020年以来,沙田海关辖下码头共计出口供港碎石873.5万吨,有力保障香港机场第三跑道的填海工程建设。
       二是深化“24小时通关”改革。大力推进提前申报,充分发挥智能化监管设备应用,引导港口调整作业流程和堆场划区,增强企业通关体验。目前沙田海关辖下码头共安装使用智能卡口4套,2020年1-8月份共过卡13.03万次,智能地磅1套,2020年1-8月份共过磅985次。同步优化“两步申报”通关模式,完善“两段准入”监管模式,结合智能装卸功能,探索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出口货物“抵港直装”。
       三是促进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发展。开展虎门港综合保税区陆路运输“两步申报”,根据关区工作安排,以飞力达为试点企业,开展来往港澳公路运输“两步申报”业务,区内企业在进口电子料件、电商商品时通过概要申报进区理货后完整申报方式解决入境入区的难题。推动区内企业开展中欧班列业务,打通粤港澳与西部铁路口岸的通道。协助监管处制定管理业务办法、规程,组织区内开展集拼业务。发挥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功能优势,协助推进“香港-东莞国际空港中心”建设。
       四是支持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改革。继续优化海关跨境电商监管模式,打通出口退货渠道,推动跨境电子商务逆向物流链畅顺,今年沙田海关为4835票出口港澳的电商商品办理退货手续,货值共计33.98万元。持续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业务改革,助力企业减少物流成本,促进跨境贸易物流便利化,截至目前已协助4家企业办理了海外仓备案手续。今年1-8月,该关共监管验放出口港澳跨境电商车辆1.99万辆,清单1.06亿票,货值99.43元。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第20200220号提案的答复
市委台港澳办:
  转来《关于提供第20200220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收悉。现结合我局职能,就提案中关于深化莞港合作推进路径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局针对所涉事项已完成的工作
  (一)举办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
  自2015年起,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连续五年在东莞市举办。智博会由东莞市政府主办,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香港讯通展览公司、厚街镇政府等单位承办。坚持“政府办会、企业办展”模式,由政府举办高品质论坛活动、高标准宣传,来自香港的办展企业以成熟市场化方式运作招商招展。
  展会在广东国际现代展览中心举行,规模在同类展会中位居前列,智能装备类参展企业占比达70%以上。五届累计吸引6623家企业参展,超过30多个国家53.42万人次进场参观、洽谈和采购,专业观众比例达95%以上,曾邀请到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时任国家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时任广东省副省长招玉芳、袁宝成,以及国家工信部、商务部、发改委,省工信厅、商务厅领导,美国、瑞士、墨西哥等近20个国家驻穗领事馆主要官员等现场参观指导。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智博会注重深化与多地的合作。一方面借助香港专业会展公司优势,提升智博会办展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招引邀请港台企业参展观展。如第五届智博会专设台湾馆、FITMI(香港创新科技及制造业联合总会)活动会议展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设置了机器人及自动化专区、工程塑料区、刀具馆、3D打印展区、DMP五金展区、韩国机器人协会展区等,推动粤港等地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交流合作。
  (二)举办DiD Award(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
  每年举办DiD Award(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东莞杯”是全国首个以城市命名的大型国际工业设计竞赛活动,从2005年起,已经连续举办15届大赛。大赛作为东莞工业设计的名片,是东莞产业对接国内外优质工业设计资源的重要平台,为强化东莞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中作用和地位,通过工业设计赋能,积极推动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工业设计走廊”的建设,充分依托“DiD Award(东莞)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平台,通过“竞赛+活动”的形式,让港澳工业设计师更了解东莞产业,加深东莞产业与港澳工业设计资源的互动与交流。
  其中,2019年大赛共征集参赛作品5300多件,邀请德国IF奖全球CEO拉尔夫?维格曼先生为评委会主席,由4位德国、1位意大利、1为中国香港、1位中国台湾7位专家组成的终审评委组成的评审组评出各个奖项54件获奖作品。大赛期间,举办了工业设计产业融合高峰论坛活动,邀请了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李德志教授,与东莞的制造业企业和工业设计服务机构交流分享香港最新的设计理念,探讨如何将创新理念与设计实践结合,帮助企业转型升级。2019 DID Award(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与香港科技园、香港中华厂商会等机构合作,在港澳地区举办“港澳创新成果转化赛”,邀请港澳工业设计机构和个人参加,推动香港优秀设计项目与东莞产业的对接。
  (三)加强与香港优质资源的交流合作
  一是加强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交流与合作。2020年3月,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毕坚文总裁率交流团赴我局进行交流,双方就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信息化网络安全等领域加强产业和项目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和探讨,积极推动香港优质资源和先进经验,为东莞产业服务。二是开展工业设计领域的交流合作。与香港科技园、香港中华厂商会、香港设计中心、香港设计协会、香港工业设计协会等机构建立联系,在加强莞港产业与设计间的合作、工业设计业界交流等进行了沟通和探讨。
  二、关于我局针对所涉事项的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积极对接港澳优质服务业资源。认真落实产业发展政策,充分挖掘和激发产业对高端服务业的需求,推动产业与生产服务业融合发展,吸引国内外的工业设计、智能制造、信息化等优质生产服务业资源与东莞产业合作,组织开展设计供需对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
  (二)优化莞港澳服务业资源对接平台。一是做好“企莞家”服务品牌,加快推进全市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型平台。二是办好DiD Award(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加强大赛与港澳设计资源的对接,与港澳地区共同举办设计论坛、人才培训、作品孵化等活动,使“东莞杯”成为对接东莞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与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9月6日


5月14号,人民银行等四部委联合公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提升本外币兑换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政策发布后,市金融工作局第一时间加强与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东莞银保监分局的沟通,双方紧密配合,逐项逐条抓好政策的落地实施。“金融30条”中所涉业务已多项落地,取得一定成效,有力支持了辖区稳企业保就业,稳外贸稳外资工作。
一是及时开展政策宣讲活动,让辖内外贸企业尽早享受政策红利。相继举办两期“金融政策育新机 服务莞邑开新局——外汇便利化政策宣讲会”,通过“现场活动+线上直播”的方式,组织全市250余家重点涉外企业代表参加了现场宣讲会,5000余家涉外企业参加了线上直播,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跨境人民币结算等便利化政策以及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助力稳企业保就业进行讲解,畅通政策直达实体经济。
二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积极动员辖区银行和企业参与货物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试点银行和企业数量居省内地级市首位,今年1-7月,累计办理试点业务21.74亿美元,节约企业单证准备和银行审核时间50%以上。推动实施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截至7月末,辖内银行共办理业务537笔,涉及金额2292万美元。1-7月共有257家非名录企业办理跨境电商外汇收支业务,金额1909万美元,简化小微跨境电商企业货物贸易收支手续,共办理个人外汇贸易结汇1891笔,办理个人外汇贸易结汇金额为7423.4万美元,约占全省业务总量的50%。鼓励符合条件且有真实需求的企业从逐笔外债登记转为一次性外债签约登记,提高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可借入外债额度上限,办理全省首笔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业务提款。截至7月末,共办理一次性外债签约7.3亿美元。
三是用好用足跨境人民币政策,帮助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今年1-7月,共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1365.45亿元,占本外币跨境收支的23.66%,较2019年同期提高0.22个百分点。跨境融资新政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人民币全口径跨境融资模式向境外融资,累计办理全口径人民币资金融入3.34亿元。推广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政策,便利跨国企业集团内部调剂资金解决生产经营资金困扰,今年1-7月,辖内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合计发生收支156.48亿元,同比增长50.53%。
四是推广应用金融科技技术,提升辖区跨境金融服务水平。2020年上半年,东莞辖区银行机构通过跨境金融区块链平台完成贸易融资累计219笔,累计金额10.4亿美元,共计服务企业74家,其中中小企业融资金额占比超过70%。伴随着融资风险和成本的下降,银行出口贸易融资业务增幅显著,2020年上半年东莞全市出口项下融资达12.6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31.33%,利用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极大提升了跨境金融业务办理效率。


东莞市政协会议建议第20200220号《关于在大湾区背景下深化莞港合作推进路径的建议》收悉,现将我局会办意见回复如下:
东莞市轨道交通站场TOD与TID规划借鉴了香港“轨道+物业”的开发模式,按“先规划后用地”理念,形成了一批落地的成果。如:虎门站TOD、东莞火车站TOD综合开发。
TOD模式作为近年来东莞城市建设的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承担着本地产业升级与外部产业牵引的重大使命。目前滨海湾站、常平站及东莞南站均以“轨道无缝换乘”理念进行TOD综合开发。1号线道滘车辆段上盖开发项目、大岭山北站TID、黄江北站TID等项目将与1号线同步建设,这些项目以重点完善轨道站点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一批“轨道+物业”、“轨道+社区”示范项目为目标,进一步助力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发展形象、吸引人才落地生根发展,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办理单位 市台港澳事务局,科技局,市轨道交通局,市金融工作局,滨海湾新区,东莞海关,市工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