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90321)关于加快发展特殊教育的建议
  2018年,东莞市委市政府为4.45万名持证残疾人发放残疾津贴1亿多元;市残联为831名残疾人提供了3.14万人次居家康复服务,为2280名残疾人适配2566件辅具;市特殊幼儿中心、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康复实验学校共为600多名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康复教育服务;29家民办残疾人康复机构为1000多名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教育服务。可以看出,我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和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均得到了政府和社会一定的关注与支持。但相对滞后、紧缺的特殊教育现状较之庞大的残疾人群体和迫切的特殊教育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以及社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一、学校数量少、规模小,与大量的特殊教育需求差距较大。2018年,我市特殊教育学校仅有2所,在校生只有638人,每年招生只有100来人。尽管近年来各级财政加大了投入,但与特殊教育的高成本、高需求对比,显然是捉襟见肘。
  二、师资队伍人员不足、力量不够、专业化水平不高。大多数特殊教育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而考取特殊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必须有医疗机构单位就业证明,导致有证特教严重不足,大班额问题相当严重。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我市特殊教育的课程基本沿用普通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虽是加入了部分个别化教育的课程,但实际上这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特殊人群的教育需求,浮于形式主义,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四、社会重视不够。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群体的关心、参与、和支持均显不足。社会力量多元化办学模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民办特殊教育发展缓慢,缺乏必要的保障条件。


建    议:
  发展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国民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针对我市庞大的残疾人群体和迫切的特殊教育需求,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实在是刻不容缓。
  一、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近几年我市在教育经费支出均在70亿元以上,但用在特殊教育上的少之甚少。下来,我市对特殊教育经费的财政投入应该要有所倾斜:一是加强特教学校建设,完善特教资源教室、职教中心、教学研究中心等各类配套设施;二是在落实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基础上,增加年度预算,制定各个阶段特殊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三是增加特殊教育补助经费,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和薄弱环节。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
  以加强特殊教育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进一步加大对在职特教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水平;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主,以加强普通教师在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辅,增加普通学校教师的特教专业知识培训;以推进教师各项制度改革为推动力,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且具有专业化高水平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
  三、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
  特殊教育课程设置应当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特殊人群的教育需要为目的和任务,正确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见识、收获知识、提升技能、健全和完善人格,提高省会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减轻对原生家庭的压力和社会负担,成为对社会有建树的人,从而提高康复水平,加快融入主流社会的步伐,最终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四、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特殊教育的认识,让更多的人关心、关注、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同时,动员社会各界采用多种形式扶残助学,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人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的良好氛围。其次,开展残障人士特别是农村残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宣传和教育普及工作,提高残障患者家庭接受特殊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案者 李杰华
部门答复

市残联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190321号提案的答复
  市教育局:
  李杰华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特殊教育的建议》(第20190321号)已收悉。我会经研究,对此件提出以下办理意见:
  一、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
  根据特殊教育的特点,20189月,《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公布,20192月,《关于印发东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的通知》相应出台,计划将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教师和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特教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纳入当地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规划,其符合条件的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理人员纳入当地卫生部门医护人员职务(职称)评聘规划,拓宽晋升渠道。建议贵局牵头有关部门逐步完善职务(职称)评聘落实方案和特殊教育津贴等工资倾斜政策,对从事残疾人教育工作的教师,在职称职务和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优先和照顾,切实改善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加强特殊教育队伍建设
  由于特殊学生有不同的残疾类别、同一类别的特殊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较大,而国家目前没有制发统一的教学大纲,当前,我市特殊教育的课程基本沿用普通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影响其学习效益。为了迎合特殊学生现阶段的教育需求,一方面,建议贵局组织开设特殊教育班级的相关普通学校、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的资深教师,共同建立专门的教研队伍,根据特殊学生的功能障碍与补偿代偿等实际情况,深入研究与开发本地校本课程,有效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建议贵局倡导本土高等院校(如东莞理工学院)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培养本土特殊教育专业人才,支持我市特殊教育持续稳定发展。
  三、积极扶持民办特殊教育发展
  近年来,我市大力支持民办特殊教育发展,现有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有30家,尚不能完全满足户籍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需求,建议贵局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扶持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特殊教育机构和早期康复机构,扶持民办特殊教育规范良性发展,有效补给公办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


民政局
  东莞市民政局关于对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190321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教育局:
  根据政协转来的第十三届东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190321号提案《关于加快发展特殊教育的建议》,现将我局直属单位市社会福利中心关于特殊儿童接受融合教育情况及会办意见反馈如下,供贵单位参考。
  一、基本情况
  市社会福利中心为市民政局直属副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为孤残儿童、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托管、养护、辅导、教育、临终关怀等服务,协助市民政局指导各镇(街)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承担由公安、法院部门转送的打拐解救儿童和父母在拘留、服刑期间的未成年子女的替代性养护安置。截至20194月,中心现有工作人员434名,778名孤残儿童,其中健康76人,占9.8%,残疾702人,占90.2%。
  二、开展特殊教育情况
  市社会福利中心非常重视孤残儿童的教育工作,本着“能送则送,不能送则中心教”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特殊儿童分别送到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普通院校及特殊教育机构接受系统的教育,并积极发挥阳光学校兜底作用,将不能进入社区就读的儿童纳入中心阳光学校就读。目前,市社会福利中心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共259人,其中中心内阳光学校(含特教班)学生有127人、东莞特殊学校就读的学生有97人(包括启智学校59人、特殊幼儿中心13人、康复实验学校25人)、普通学校就读的学生有35人。
  三、中心阳光学校情况
  市社会福利中心根据孤残儿童的实际情况开设特教班11个,聘请特教教师15人(有编制的老师6名,非编制的老师9名,持有教师资格证有10名),设置了一系列适合残疾少年儿童学习、康复、生活的教室、活动室、音乐舞蹈室、卧室、残疾儿童专用卫生间、感觉统合训练室、运动训练室、电脑室、教具室、图书室、心理辅导室、游乐场等功能场所,并具备相应的残疾儿童辅助器具、各班级教材、教学仪器、体育教具及幼儿园教具等设施设备。
  四、经费保障情况
  在工作人员经费方面,市社会福利中心教职员工在现有的职工编制及普通聘员等指标中调整的,因此人员经费由市财政予以保障;在儿童经费方面,首先,儿童学杂费已纳入财政预算项目库,我中心可结合实需,通过编制年度预算向市财政申请。其次,市社会福利中心通过将相关儿童名单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统”,可向市财政申请拨付儿童养育经费。目前,中心儿童养育经费标准为1685/月。
  五、有关建议
  针对提案的建议,下来我局将协调配合市教育局研究制定应对措施,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取得办园许可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或幼教班(部),开展学前教育。支持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在做好机构内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的同时,为社会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


财政局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190321号提案会办意见
  市教育局:
  送来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190321号提案《关于加快发展特殊教育的建议》收悉。李杰华委员提出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我市特殊教育办学条件的建议,根据我局职能,我们提出以下意见: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由你局牵头,会同市发改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和市残联,出台了《关于印发东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东教〔20193号,下简称《通知》),对我市教育新时期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相关规定。对照李杰华委员提出对我市特殊教育发展的各项具体建议,《通知》的各项规定都做了具体回应。
  (一)关于加强特教学校建设,完善特教各类配套设施问题
  《通知》健全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第2点规定,我市需按照特殊教育学校国家教学设备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的要求,及时配备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和职业教育仪器设备和设施,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优质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关于制定各个阶段特殊教育生均拨款标准问题
  《通知》健全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第1点对各个阶段特殊教育生均拨款标准做了相关规定。目前,我市实行的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盲、聋、哑学生   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多重残疾学生人数   盲、聋、哑学生     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多重残疾学生人数   盲、聋、哑学生     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多重残疾学生人数
  0.92  1.15    1.56    1.95    2.00    2.50
  2013年至今,市财政每年的财政教育投入均在100亿元以上, 2018年的财政教育投入为154.96亿元,其中特殊教育投入8134.1万元,主要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和体育训练中心工程1296.14万元,市启智学校异地扩建工程440.65万元,东莞启智学校办学与建设经费3377.64万元,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办学与建设经费2614.95万元。
  (三)关于增加特殊教育补助经费问题
  《通知》健全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第4点规定,对低保、低收入家庭残疾儿童少年在公办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教育的,免收保教费,在学前康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期间,并给予每人每月350元的生活费补助。本市户籍残疾人通过自学考试或成人高等教育,获得中专学历、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500元、2500元、3500元。同时,我市支持普通高校、开放大学、成人高校等向残疾学生开展继续教育。对被本科、专科院校录取的我市户籍残疾考生分别由市政府一次性奖励6000元和4000元。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局将配合好你局,继续密切关注特殊教育学校的经费收支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开展调研,继续加大对特殊教育扶持力度,充分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日常教学业务的正常开展。


教育局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
20190321号提案的答复
李杰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特殊教育的建议收悉。现回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特殊教育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以及提出的宝贵建议。
近年来,我市依照国家和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要求,以建设现代化教育城市为目标,以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为核心,坚持把特殊教育纳入教育事业整体规划,先后出台了《东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东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建立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管理,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大力实施精准扶残、增进残疾人家庭福祉、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
目前,我市有残疾幼儿学前康复教育机构(公办)2所,融合教育实验幼儿园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30家;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735人,其中东莞启智学校在校学生数是385人,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在校学生人数350人。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人数约572人,送教上门学生188人。合计特殊教育学生共1495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以上,初步构建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涵盖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特殊教育领域有广东省特级教师2人,省级名教师工作室1个,市级名教师工作室2个,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市级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1人;有30多人次获得国家、省市的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其中获全国优秀荣誉称号的教师3人,获广东省省级优秀荣誉称号的教师9人,获得东莞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30多人;在全国、省市的各项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教师们屡获佳绩,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85项、省级奖项100多项。
为推动特殊教育加快发展,近年来,我们采取了多种的措施:
一、加大特殊教育财政投入力度,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特殊教育财政投入,2013年至今,市财政每年的财政教育投入均在100亿元以上。除了充实和完善东莞启智学校的设施配置外,还于2009年按国家标准筹建东莞市残疾人康复实验学校,于2014年批准该校正式招收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该校一期投资两亿多元,建筑面积40000多平方米,设有脑瘫康复功能训练室、智障康复功能训练室、自闭症康复功能训练室、听障康复功能训练室、视障康复功能训练室等。为发挥东莞启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迅速扩充特殊教育资源,我市还将原理工学校东教区改造为东莞启智学校分校,实施中职教育,开设了面点制作、客房服务、社区服务与管理三个专业。此外,我市还计划按国家标准异地新建东莞启智学校,目前正推进东莞启智学校新校区地块土规调整工作。
为保障家庭困难残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市还在学前康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期间,并给予残疾学生每人每月350元的生活费补助。对被本科、专科院校录取的我市户籍残疾考生分别由市政府一次性奖励6000元和4000元。本市户籍残疾人通过自学考试或成人高等教育,获得中专学历、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还可以分别一次性奖励1500元、2500元、3500元。
2018
年我市财政教育投入为154.96亿元,其中特殊教育投入8134.1万元,主要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和体育训练中心工程1296.14万元,市启智学校异地扩建工程440.65万元,东莞启智学校办学与建设经费3377.64万元,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办学与建设经费2614.95万元。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
(一)强化专业师资队伍的配备
在近年来编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为强化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队伍配备,我市每年根据特殊教育学校的招聘教师需求,全市统筹核增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编制,并为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配备专兼职资源教师,构建了一支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目前,东莞启智学校有专任教师9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有89人(硕士研究生6人),学历100%达标;专任教师85%毕业于特殊教育院校;90%是特殊教育职称,其中高级教师12人,中级职称34人,初级职称34人。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现有教学专任教师109人,其中特殊教育专业教师24人,占22.02%;康复类专业教师10人,占9.17%;艺术和体育类专业教师13人,占11.93%;小学教育、教育学、英语教育等其它教育类专业教师23人,占21.10%;其他类别专业教师39人,占35.78%
(二)强化师资队伍的培训培养
为推动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专业能力的优化提升,我市构建了市、镇(园区、街道)、校三级师资培训体系,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 学时的全员培训,并在全市的教师的专业课培训中增加特殊教育内容,提高普通教师的特殊教育能力。每年我们还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和“校本培训”等方式,邀请了包括台湾、北京、南京、江苏等地的知名特殊教育专家为我市特殊教育教师开展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送教上门教师的特殊教育专项培训。同时,我们建立和完善教研管理网络,积极发挥市、镇两级的特殊教育教研员在教学教研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促进特殊教育研究,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科研水平。积极开展特殊教育方面的教师基本功竞赛和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展示观摩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和交流平台。
三、推进课程改革和探索,提升教育质量
(一)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实施差异化教学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课程标准,我市特殊教育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积极开展语言训练、感统训练、智能训练、音乐治疗等康复类课程,共设置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信息技术、康复训练、艺术休闲、心理健康、阳光体育活动、第二语言(英语)等13门课程,还依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专门开设个训课、综合实践,补偿学生缺陷,激发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育残成才的教育特色。此外,还积极探索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展主题教学和单元教学,探究特殊教育高效课堂的新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课程设置方面,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根据融合教育的理念,让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随班就读,按照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设课程,并依照特殊学生的程度适当降低课程要求和作业要求。同时,为了促进随班就读学生专项能力的提升,推进补偿教育,普通学校还依托资源教室为学生建立个别化计划,开设针对性的个别化课程,逐步提升随班就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加大宣传,强化家校和社区保教合力
为做好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工作,近年来,我市不仅举办了各类融合教育的讲座,还通过爱心机构、学校和志愿者与学生开展“园艺种植小天地”、“阳光体育活动”、“心连心、手拉手”联谊等活动开展融合教育。针对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每年举办一次教学开放日暨亲子活动。每月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各个节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团队活动、主题班会、读书活动、庆典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大型活动表演,让残障儿童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启迪,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个性品质。我们积极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在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和康复中的作用,帮助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和康复训练。我们还通过发挥智网工程在适龄户籍残疾人受教育和户籍重度学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信息的采集作用,发挥镇街、村民委员会在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防流控辍、送教上门、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形成合力,通过推动残疾儿童少年的防流保教工作。
下来,我市将结合您的宝贵建议以及我市的实际,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的财政投入,按照特殊教育学校国家教学设备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的要求,及时配备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和职业教育仪器设备和设施,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优质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探索和改革,加大各类媒体的宣传力度,全面推动特殊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全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努力提升到97.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15年教育。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实施精准扶残、增进残疾人家庭福祉、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努力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目标。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特殊教育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继续为我市特殊教育加快发展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办理单位 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市残联
网友评价
支持 2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