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40285)关于重视东莞城市网络形象建构,提升东莞软实力的建议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转型升级成为东莞自上而下的现实抉择,软环境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新媒体语境下东莞城市网络形象分析及建构》的课题调研,我们对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2012年中有关东莞城市形象的506条新闻样本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目前东莞城市网络形象媒体报道的综合印象:1.在新媒体语境之下,东莞城市网络形象还是负面居多。而在负面影响中,公众最为关注的社会民生又占了绝对多数;2.东莞的城市行为形象与理念形象还是有一定差距;3.在新媒体语境下,东莞传递出的正面声音还不够大,不够强,亟需发挥自身优势,树立健康向上、厚德务实的城市形象。

  因此,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更快更多地传递东莞的正面声音,让东莞城市网络形象健康而积极,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办    法:

  东莞的城市形象传播,要将硬性传播和软性传播相结合,硬性传播首先要做好城市建设,让传播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而软性传播则需要策划,通过形象宣传短片等方式与城市营销相结合,让东莞的城市形象从对内和对外两方面得到提升。

  1.东莞现实形象的塑造:

  (1)关注打工者。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人,最终也应落实到人的身上。可以说,东莞今天所取得的经济辉煌,是和一代又一代的外来务工者休戚相关的。所以,对于离井别乡来到东莞打工的人们,东莞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善待。

  (2)关注企业生存发展环境。产业规划、政策方针的衔接做不好,会让企业增加行政成本,也会让投资者顾虑重重。东莞应该借鉴重大项目的落实机制,对协议性投资项目建立“问责制度”,不再让招商引资的签约数据沦为官员政绩的评价指标。同时也推行严格的退出机制,对不适合东莞产业发展的协议项目,及时快速回绝。另外,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应大力支持。

  (3)打造法治型政府。目前东莞各级政府对于经济的管理普遍存在着“该管不管、不该管的管太多”的现象。东莞市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应该把如何葆有自由活力与维持法制规范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思考,以谋求长足良性发展。

  (4)利用节事活动发掘城市形象新亮点。东莞篮球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大力推动以篮球为核心的体育产业发展,整合提升篮球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广泛而有效地传递东莞健康活力的城市形象。此外,东莞的很多传统节庆项目也一直呈现着生机勃勃的局面,端午龙舟竞渡、荔枝节、中秋灯会、卖身节、重阳登高、花市、花街等活动每年都十分隆重地举行。如果本土媒体以这些资源为依托,举办城市特色文化活动,并深入参与到活动中,对城市形象影响力的提升无疑是最好的途径。

  (5)建设东莞特色的文化名城。今天东莞城市文化形象的建构,就是要在这些历史文化的积淀之上,重新定位,挖掘现代化文化项目,走一条东莞特色的文化建设之路。

  2.优化城市形象传播的对策思考:

  (1)重视本地媒体资源,树立城市形象的品牌传播理念。广东本地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在保持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树立强烈的城市品牌意识,提炼城市的特色精神,注重受众关心的题材,真实平衡的再现东莞的原貌。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到城市形象传播的各项活动中,进行城市特色资源的报道,从而给城市的品牌建设提供媒介支撑。

  (2)开展分众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系列宣传活动,推介城市形象。

  (3)跨媒体整合,力求形象传播效果最大化。良好的城市网络形象,既是新媒体革命的要求,也是体现城市管理者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量标准。东莞市各级政府应重视网络舆情,及时应对回馈网络声音,通过赢得互联网来赢得民心和未来。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部门答复

  对市政协提案第20140285号《关于重视东莞城市网络形象建构,提升东莞软实力的建议》的答复

  民革市委会:

  转来的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第20140285号《关于重视东莞城市网络形象建构,提升东莞软实力的建议》收悉。该提案针对目前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形势,就东莞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建构良好城市网络形象,提升东莞软实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建议。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回复如下:

  近年来,东莞把提升城市形象作为推进转型升级、提高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系统的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和推广工程,确立了以活力为核心价值、以“每天绽放新精彩”为整体宣传口号、以莞香花为原型的城市形象标识系统,制定了《东莞城市形象总体规划工作方案(2011—2015年)》等指导性文件,指导全市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城市形象传播。主要工作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        加强新闻发布建设。

  一是做好主题宣传。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好主题宣传,加强媒体正面报道。如,2013年围绕全国及省市“两会”、市委市政府两个“一号文”、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六个东莞”、“三重”建设、商事登记改革、第二届加博会、第五届漫博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主题开展了20多个宣传活动,组织了30多场重大新闻发布活动,中央各媒体共刊发(播)涉莞重要报道超过1365篇,增长7%,省直及驻莞媒体主报(台、网)共刊发涉莞报道5500多篇,增长12%。

  二是完善发布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新闻发布工作的近十份系列文件,设立新闻发言人和助理的市直单位、镇(街)扩大到162个,新闻发言人队伍的人数增至365人,基本实现了新闻发言人在市直单位和镇(街)的“全覆盖”。发布平台优化升级,2013年在市政府官方网站开设“新闻发布”平台,实现了在线自主发布,与“莞香花开”官方微博、新闻发布邮箱形成有机互补。编印《东莞市党政机关新闻通稿写作指引》、《东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应急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重点加强新闻应急、舆论引导的业务培训,提升新闻发布专业性和规范性。

  三是加强媒地交流。进一步健全完善定期沟通、高效服务、内参建言、常态协调等一系列机制,加强媒地沟通交流,做好来莞媒体的采访服务工作。如,2013年组织了9次市级层面的媒地沟通交流活动、7位副市长及110多个部门参加,市领导带队走访中央和省直重点媒体,协调做好70多家200多批次境内外媒体来莞采访的服务工作,积极有效引导舆论。

  (二)打造外宣活动品牌。

  一是“发现精彩”系列活动。连续三年开展“发现精彩”系列活动,包括2011年东莞元素征集活动,2012年微摄影和原创DV大赛以及2013年微摄影、原创DV、原创音乐、美文创作四大活动,人气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增大,“发现精彩”品牌逐步成为一年一度的全市性品牌盛事。两年来共征集到超过9500幅(组)摄影作品、222部原创DV作品、1200多篇美文作品和230首原创歌曲作品,有效提升了市民群众对东莞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真实呈现了东莞的城市特质和活力形象。

  二是“东莞篮球”系列宣传活动。围绕东莞篮球品牌,策划组织主题外宣活动。如,2012年推出东莞篮球系列报道暨篮球精神大讨论,组织转载《篮球的秘密》,首发并展播清影工作室纪录片《上篮》,梳理和展示东莞篮球形象。2013年举办东莞篮球城市雕塑征集活动,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反映东莞特色的篮球城市雕塑方案,并将中选方案设置在东莞篮球中心,进一步提升东莞篮球品牌影响力。2014年借CBA联赛半决赛契机,在新浪网推出《东莞看球指南》专题页面,借赛事推介东莞的文化、旅游、生态、体育资源。

  三是分众化传播活动。2013年首次在全市层面整合部门资源,针对国内外投资者、游客、全市青少年、新莞人和外国人等五大重点群体,组织开展“无限商机在东莞”、“缤纷精彩在东莞”、“美好未来在东莞”、“梦想启航在东莞”和“活力绽放在东莞”等五项分众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主题宣传活动。其中不少活动形式新颖、针对性强,取得良好反响,如联合市委台办举办“东莞很台湾——台湾博主影像记忆”活动,巧妙借台湾当地民间舆论领袖的口碑宣传东莞;联合市教育局、团市委开展“致在外莞籍大学生的一封信”活动,引导在外莞籍大学生自觉担当家乡形象代言人;联合市外事局等五部门开展东莞市第五届英语口语大赛,参赛人数超1.4万,创下历史新高。

  四是镇街特色外宣活动。很多镇街结合自身实际,策划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外宣活动,形成了特色品牌。如,清溪镇荣获首批“全国最美小镇”称号并举办授牌仪式暨网络媒体与政府形象传播研讨会,每年举办内容丰富、风光秀美的赏花行活动,大力打造“美丽清溪”名片;长安邀请国际摄影名家来莞采风拍摄,并走进台湾举办“发现长安”台湾影像展,对台展示“美丽长安”形象;桥头、谢岗等镇结合自身生态环境优势,精心策划赏花行、登山节活动,吸引成千上万游客亲临体验,成功树立了宜居生态品牌;望牛墩镇举办七夕文化节,麻涌镇举办中华龙舟大赛并通过央视向全国直播,有效推介了东莞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

  (三)加强重点媒体宣传。

  一是加强国内主流媒体宣传合作。如十八大前后,在CCTV-1、2、4和13等频道以及全国30多家地方电视台播放东莞城市形象宣传短片,向全国受众推介东莞。邀请CCTV4《远方的家》、广东电视台《走读广东》、《畅行天下》等人文类栏目来莞拍摄节目,推介东莞特色元素和岭南文化。在《南方日报》上开展“东莞模式”系列报道,在《南方都市报》推出“行动的力量”系列报道,梳理东莞在全国率先开创、形成标杆的经验,展示“敢为天下先”的城市气质。协调横沥、东坑等镇,主动向央视推荐正面典型并在《新闻联播》、《走遍中国》等品牌栏目播出,引起全国关注。

  二是加强境外媒体宣传合作。首次采取市镇(园区)两级联合的形式,在《凤凰周刊》推出了持续一年、共35期的“城市印记•东莞系列报道”,针对境内外政商界精英人群,全面介绍东莞的历史、文化、产业和未来。邀请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印象岭南》等人文节目来莞拍摄专题节目,推介东莞传岭南文化特色。邀请香港媒体高层访粤团、香港媒体记者采访团、韩国媒体代表团、发展中国家主流媒体团、“世界媒体看广东”采访团、中央惠港政策采访团等十多个境外媒体采访团来莞集中采访,报道我市转型升级成效,推介东莞投资环境。在东盟卫视(MGTV)上播出东莞宣传片、原创视频精品,向东盟地区受众推介东莞新形象。

  三是加大户外媒体展示力度。2013年春节前后,利用春运客流及电影“贺岁档”高峰,在主要高铁站场、电影院以及高端写字楼等地,播出东莞城市形象宣传短片,面向商务、旅游等中高端人群推介东莞。在东莞大道设置“东莞欢迎您”大型园林景观,在广深、沿江、莞深高速等我市主要高速公路的东莞出入口设置“东莞欢迎您”龙门架欢迎牌,在市中心广场等LED屏幕、东莞往返港澳机场快船上播放东莞城市形象宣传短片,提升来莞人群的“第一印象”。

  (四)强化网络宣传阵地。

  一是推动官方微博全覆盖。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开设了新闻办官方微博“莞香花开”,截至2014年4月,新浪微博“莞香花开”粉丝近230万,腾讯微博“莞香花开”粉丝81万,曾获“2011-2012年度广东十大政务微博”、新浪微博2012年度“百大政务微博”、腾讯微博“最佳亲民微博”等奖项。推动基层开通政务微博,目前全市各级政务微博超过600个,形成了市镇村三级官方微博联动体系,实现了全市“政务微博全覆盖”。运用政务微博加强热点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2013年积极运用“莞香花开”及“东莞微博发布厅”这一整体平台开展20多项主题宣传和30多项微活动,并与本土媒体微博、民间热门微博形成良好互动机制。

  二是扩展网络外宣平台。做好市属新闻网站建设,东莞阳光网是省内10家重点新闻网站之一,日点击量最高达880万,东莞时间网点击量最高达500万。2008年创办全省地市首个英文外宣网站“今日东莞”英文网,目前日均浏览量近4万,最高日浏览量达445万,影响力不断提升。2013年推出全省首个城市品牌网站——东莞城市形象网“Hello,Dongguan!”,搭建起东莞城市品牌形象的网络展示窗口。与人民网、新华网等重点网站合作开设东莞频道,发挥东莞网络文化协会的民间组织力量,积极主动推荐东莞正面信息。

  三是丰富网络问政平台。建立了由市政府电子政务办牵头的东莞网上信访大厅以及由市纠风办和东莞阳光网联合承办的“阳光热线”网络问政平台。截至2014年4月,“阳光热线”问政平台日均点击量约6万人次,共收到各类咨询、投诉和建议共13.6万条,部门回复86620条,回复率达63%,满意率达62%。其中,2013年收到各类咨询、投诉和建议共15644多条,部门回复15494条,回复率达99%。市直媒体也开设了网络问政平台,如“阳光问政”、“时间问政”等。 “阳光问政”平台已有多达180个政府职能部门和机构上线,吸引超过580万网友关注。除常态化网络问政平台外,我市还多次组织了不同形式的集中网络问政活动,如2012年“广纳良言,共谋崛起——‘时间问政’网友见面会”、“未来五年路东莞怎么走——市委主要领导微访谈活动”等。

  (五)丰富对外宣传载体。

  一是善用艺术形式宣传东莞。近年来东莞创新宣传方式,积极借助纪录片、微电影、歌曲等艺术形式巧妙推介城市形象。2012年邀请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来莞采风拍摄了五部具有浓郁东莞特色的纪录片,其中《香蕉船》荣获2012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南派记录片一等奖。指导、支持各镇街、各单位利用微电影开展宣传,指导成立东莞市微电影协会、莞城影视文化促进会,联合“文化周末”举办“我们的微电影”活动,洪梅、大朗、桥头、虎门等多个镇街相继推出地方微电影,其中洪梅镇的《灯梦奇缘》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微电影单元最佳编剧奖,受到广泛关注。先后创编生产了《蝶》、《钢的琴》、《王二的长征》等7部原创音乐剧,收获了“文华大奖”特别奖、文化优秀剧目奖等诸多奖项。创编原创歌曲《中国梦》在全国上下广泛传唱,并在香港巴士Roadshow(路讯通)电视上播放。

  二是制作精美外宣品。推出东莞元素邮资明信片、东莞元素拽猫公仔等特色礼品,制作《每天绽放新精彩》中英文城市宣传折页、《东莞进行时》城市形象专刊、《凤凰周刊东莞系列报道汇编》等外宣品,在全市各类对外公务活动和公共场所派发和展示。编撰出版《影响中国的东莞人》一书,组织我市文史专家全面梳理对中国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以及在国内外各领域有重大贡献的的莞籍人物代表,并于《东莞日报》上连载和网络转载。

  三是鼓励商业化推介东莞。出台《东莞城市标识使用管理办法》,界定东莞城市标识的非商业目的使用及商业目的使用,明确使用管理规范,鼓励社会各界主动使用城市标识。委托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开发城市纪念品,加强在全市性招商推介、文化交流等场合的推广应用。授权东莞银行使用东莞城市标识推出“东莞银行公务卡”,借其产品渠道推介东莞。

  总体看来,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东莞城市形象推广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下来,我部将继续围绕“活力东莞”、“精彩东莞”的大主题,突出宣传东莞经济活力、体育活力、文化活力、生态活力四个方面的特色,让客观真实、活力绽放的东莞形象展现世人面前。具体举措有:

  一是加强统筹整合。集合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围绕宣传东莞这一核心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市委外宣办将继续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主动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着力推动经贸、外事、旅游、文化等方面的联合推广。推动各部门各镇街在开展活动时要做到“三个统一”,统一使用“每天绽放新精彩”的宣传口号,统一使用东莞城市标识,统一使用东莞城市形象宣传短片、歌曲、折页,力争形成整体宣传效应。巩固媒地沟通机制,加大与重点媒体的沟通联系,通过信息报送、日常联络、定期走访、邀请来莞调研等,切实深化业务联系和工作友谊,灵活举办媒地沟通交流会,巩固“友好互动、和谐共建、幸福共享”的新型媒地关系,争取各方支持。探索民间参与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介东莞,借助本地企业特别是文化类企业的产品或渠道传播东莞形象,向东莞民间智囊征集推介东莞形象的好创意、好作品,争取莞籍或来莞名人通过各种渠道推介东莞,为东莞城市形象推广献计出力。

  二是加大正面宣传。围绕我市工作亮点,结合重要活动和节点,做好宣传策划,通过组织东莞行采访活动、承办高端论坛、策划专题专版报道等形式,重点对外推广我市“四大活力”。深化“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传,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和宣传东莞圆梦故事、“最美典型”、先进事迹等,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传播正能量。做好《东莞:行动的力量》、《东莞模式》等大型策划的后续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活动影响。加强与境外友好媒体和海外华文媒体的新闻合作,利用省委外宣办旗下的外宣电视频道、海外专版专刊等外宣阵地,推动东莞正面新闻、亮点信息走出去。

  三是创新新闻发布。健全发布机制,健全舆情收集、信息报送、定期发布、多渠道发布、网络引导、业务培训、人员保障、督查考核等机制,加强新闻发布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专业化建设。加大发布力度,每月举办一次全市性的新闻发布会,与宏观经济和社会民生关系密切、媒体和社会关注事项较多的镇街和市直部门原则上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新闻发布会,继续用好市政府官方网站新闻发布平台、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等网络平台,实现文字通稿、图片、视频等的综合发布。加强队伍建设,选好配强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助理,市直部门的新闻发言人要逐步改由排名第一的副职或有新闻工作经验的副职担任,镇街的新闻发言人原则上由宣传委员担任,有条件的可由党委副书记担任;新闻助理列席班子会议,以便及时掌握全面情况;加强全市新闻发言人队伍业务培训,组织各级“一把手”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新闻执政意识,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和运用媒体能力。

  四是加强活动策划。打造“发现精彩”系列外宣活动品牌,重点开展“微摄影”、“微电影”、“微创意”三大项目,通过征集东莞美图、讲述东莞故事、征集网络创意等方式,广泛汇集民间智慧为宣传东莞献计出力,让各类人群实地体验和对外传播东莞精彩。打造分众化系列活动品牌,继续围绕国内外投资者、游客、青少年、新莞人和外国人等五大重点对象人群,联合市有关部门,开展“无限商机在东莞”等五项分众化外宣主题活动,努力使其成为部门联合宣传东莞的常态化工作。突出以篮球为首的运动品牌,把握东莞篮球中心启用等重要活动,协调境内外重点媒体开展报道,积极策划组织篮球城市雕塑征集等活动,强化东莞作为“运动之城”的活力形象。

  五是打造外宣精品。精心策划以宣传推介东莞为主题的动漫短片、主题纪录片、城市形象宣传片、城市外宣册等外宣精品,丰富对外宣传载体,讲述好东莞故事。指导东莞广播电视台制作城市纪录片、专题片、宣传片,开设人文类专题栏目,挖掘东莞历史、旅游、美食、文化资源,并向中央、省重点媒体推荐东莞素材。指导“今日东莞”英文网和《看东莞》杂志打造针对在莞外籍人士和国外受众的人文类栏目,办出特色、办成精品。

  六是加强网络推介。加强微博微信平台宣传,以@莞香花开、东莞政务微博群为主阵地,结合节假日、活动日、热点事件等节点,组织策划具影响力、本土性、话题性的微博活动。鼓励基层单位和组织,尤其是镇街一级的各个部门、分局、社区等开通政务微博,建立微博发布厅。鼓励市直单位和镇街、园区开通政务微信。搭建微信内容收集平台,邀请本土优秀设计团队设计涉及东莞的、有趣的微信内容,多角度推广东莞正面信息。加强外宣网站建设,指导“今日东莞”英文网做好日常维护、重点活动和开辟“影像东莞”专栏,及时对“Hello, Dongguan!”城市形象网站进行维护更新。借助东莞网络文化协会的资源和力量开展形象推介。

  七是做好形象展示。做好城市各展示窗口的形象景观建设工作,为来莞人群留下良好印象。推动东莞火车站、东莞篮球中心等新近落成的大型公共项目以适当的方式使用东莞城市标识、融入东莞特色元素。在公交车、轨道交通列车上设置好城市形象宣传内容,使其成为东莞亮丽的流动风景线。在市内主要商业区的LED屏幕等载体上播放东莞城市形象宣传公益广告。


办理单位 东莞市委宣传部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