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90227)关于提升我市污水治理设施体系运营管理效率

  一、我市污水治理设施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共累计建成截污管网3475公里,37座污水处理厂,并且截止到2020年管网建成到5500公里,新增6座污水处理厂。
  近期印发的《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截污管网体系,力争到2020年污水处理率达到95%。”这就意味着,未来2年内,我市将大量建设污水治理相关的设施,其实除了大量新建污水治理设施外,如何从“存量”中去寻找“增量”,通过加强我市污水处理设施体系的运行与管理,由“重建设” 向“重运行管理”转变,既是我市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的切实需要,又是城市管理从“量变”到“质变”的内在要求。
  二、我市污水治理设施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污水治理设施体系主要由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两部分组成,其中污水处理厂属于末端,而且技术较为成熟,并且其处在地表之上,建设、安装、管理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而污水管网均属于隐蔽的地下工程,受各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的问题较多,进而影响到运营管理的整体效率。
  经调研,我市城镇污水治理设施管理面临以下问题:
  1、主管网建成后没有及时建设支管网,导致主管网的污水排放量有限,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影响较大,运营效率偏低。
  2、新建和在建的污水次支管网,其主材料的选择分为柔性管与刚性管两种(开挖部分以柔性管为主,非开挖部分采用刚性顶管居多),种类繁多,是从管道的输送功能考虑的,没有通盘考虑建成后的运维管理,导致后期的运维管理成本加大,运营效益偏低。
  3、污水设施体系管网运维费用高。管网末端出现问题依然采用传统的勘探排查,或是通过CCTV或管道机器人,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是阶段性的检查,管理效率难以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建    议:

  提升我市污水治理项目设施的运营管理效率,应运用科技化手段,借助物联网、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网络化、智慧化的运营管理,建议如下:
  1、管网建设主材选用建议从顶层设计上做科学规划,例如慎用钢塑混合的非刚非柔的复合管,建议开挖部分采用HDPE类型管,但同时要求原材料来源证明。
  2、确定管网建设主材类型后,着重从后期的运维管理出发,要求在柔性管、井内置或配置采集传输装置,让全流域管线带有实时在线监测功能,为管网建成后的运维节省人力物力。
  借助大举建设污水管网为契机,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搭建“一中心”“二张网”“三平台”“四领域”“五体系”的智慧水务管理云平台:一中心是智慧雨污水管理的核心基础部件和雨污水治理的决策指挥联动平台。二张网:即物联网雨污水管网、智能雨污水管通信专网,与一中心共同构成新型智慧雨污水管网建设的智慧基础设施。三平台:即河长制雨污水管网管理平台、河长制雨污水管网公共服务平台、河长制雨污水管网基础资源平台,系新型智慧雨污水管网建设的智慧中枢。四领域:即污水处理服务、雨水排放达标和内涝预警服务、安全社会治理和数字经济等新型智慧雨污水管网建设的重点领域。五体系:即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运营保障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
  


提案者 无党派人士界
部门答复

答复单位: 市生态环境局
答复文号: 东环函〔2019〕2594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7月04日
联 系 人: 吴慧福
联系方式: 13729962892
反馈意见: 满意
反馈备注: 满意
答复内容: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规范市政污水管网施工管理的建议》(第20190227号)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水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是市委、市政府更高水平发展十大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我市陆续出台了《东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及《关于全面加强我市水污染防治行动的实施意见》等1+N政府文件,采取多项工作措施,防治并重,多策并举,确保全面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2016年至今,全市累计新建成截污次支管网超过2800公里,累计建成截污管网4400公里,完成11家新扩建、新增处理能力73万吨/日,正新扩建4家、处理能力25万吨/日,至2020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356.5万吨/日,正在对现有35座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完成后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将全面不低于一级A标准。
  二、存在问题
  全市主干管网基本已通水,由于我市地下管网系统底数不清,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混杂,排水户错接、漏接、混接现状管网的现象以及管网破损、淤塞等问题严重,一大批“僵尸”管网沉淀在地下,没有与新建的管网衔接好,导致全市管网的实际通水率并不高,次支管网中通水率仅51.63%,截污管网实际通水效率不高。同时,由于目前地下水等外水入渗、地表水从污水直排口、雨水排水口和合流制溢流口倒灌进入排水管网系统,截污效益难以发挥。主要原因:一是主干管网建成后没有及时建设次支管网,导致主管网的污水收集量有限,致使污水处理厂的收集的污染物浓度偏低,运营效益偏低,未能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能;二是新建和在建的污水次支管网,只从管道的输送功能考虑,没有从选材等前期工作通盘考虑建成后的运维管理,导致后期的运维管理成本加大,运营效益偏低;三是管网出现问题依然采用传统的勘探排查,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是阶段性的检查,管理效率难以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您们提出的建议,结合我市污水治理工作实际,将从“存量”中去寻找“增量”,通过加强我市污水处理设施体系的运行与管理,由“重建设”向“重运行管理”转变。
  (一)各镇街要以污水处理厂服务片区(辖区内)为单元,在完成摸查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区域管网整治方案及问题整改提升一览表,完善和改造截污分流,管网修复提质增效措施。其中莞城、南城、东城、万江街道完成辖区内片区管网整治方案和问题整改提升一览表后,由市水务集团负责汇总编制建成区内6座污水处理厂的“一厂一策” 管网系统化整治方案。
  (二)把好管材质量关,保证工程质量。市现场指挥部对东莞及周边市场的管材生产力水平进行调研,了解各管材厂家的产能,并对管材品种、产品质量进形了考察,建立了管材品牌库,委托技术力量强、信用好的检测单位,对管网工程的施工情况,特别是隐蔽工程的管材等开展质量检测,要求提供给原材料证明,部分采取破坏性抽检,确保管材符合质量要求。
  (三)把好排水许可管理关,保证行政审批质量。我市正在编制《东莞市城镇污水厂接纳处理工业废水管理暂行办法》,切实保证城镇污水厂接纳处理的工业废水已消除隐患、达到排放标准。
  (四)完善管网养护机制。通过完善污水处理服务、雨水排放达标和内涝预警服务、安全社会治理和数字经济等新型智慧雨污水管网建设的重点领域的制度,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运营保障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等手段,保证管网运营养护正常运行,提升我市污水治理设施体系运营管理效率。
  (五)加快次支管建设移交运营,全面加强源头截污,提高截污效率和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进管网水质。结合国家对于城市污水厂污水收集率和BOD浓度要求考核,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最后一米污水管网接入,充分调动地方部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彻底改变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在污水水质提升上功能较弱的情况。
  (六)全面检测主干管渗漏及雨水错接现场,全面规划建设管网渗漏修复工程,对雨水错接和河水倒灌等问题全面排查和整改完善。
  (七)建立全市污水系统管理中心。建立以镇街为管理主体,搭建“一中心”“二张网”“三平台”“四领域”“五体系”的智慧水务管理云平台。智慧雨污水管理的核心基础和雨污水治理的决策指挥联动平台。提高管网污水运营调度的智能化和信息化,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最终实现我市管网及污水厂运营管理的科学信息化。实现部门联合,依法管理的通信专网,及时发现管网内污水异常情况,迅速排查。
  感谢您们对环保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希望您们继续为我们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领导签字:
  承办人姓名: 胡丽冰
  联系电话:23392091
  


办理单位 市生态环境局
网友评价
支持 2   反对 0